201X年秋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小结习题课件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精品】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磁悬浮列车
化工原料
液氮冷冻
食品充氮防腐
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1)可用作保护气; (2)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可用于激光技术。
【易错提醒】 (1)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 源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仪器用品:铜粉、硬 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 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及不带 玻璃导管各2个)、量筒、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 气球、注射器。
实验步骤:
1.将一支硬质玻璃管注满水 (两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后 打开上端橡皮塞,将水倒 入量筒中,记录体积。
2.如图所示:在另一支干燥 的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 两端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 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 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 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另一端密封相连接。 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空气成分的发现
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把空气看作 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 了空气的组成,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 组成”的结论。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齐合作,发现 空气中还存在着氩气。在以后的几年里,拉姆齐等人又陆续 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2.将课前收集的各种样本气体中分别加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实验序号 样本气体来源
1 2 3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例 某市环保局正式发布的该城市环境状况白皮 书介绍,该城市全年环境空气达到优秀、良好级 别的天数为295天,比上一年少了2天。城市环境 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SO2、NO2 的年平均值同比上升了55.2% 和 14.6%,可吸入 颗粒物与上年基本持平,仍劣于国家环境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全市的酸雨发生率为33.2%。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第 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
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检验方法:__看__木__条__是__否__复__燃_____________
验满方法:_将__带__火__星__的___木__条__放__在__集__气__瓶__口__,___看__木__条__是__否__ 复燃
考点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迁移训练5】(2019•长沙模拟)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成功 制备钌单原子合金催化剂,使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大大降低。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不变 C.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产率 D.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六:氧气的物理性质
A.治理雾霾,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产
品
考点三: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迁移训练3】(2019春•旌阳区校级月考)地球, 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是( D ) A.多用一次性筷子 B.增高工厂的烟囱 C.废弃塑料焚烧 D.共享单车出行
(4)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燃烧红磷测氧气含量 (1)实验原理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实验装置图
止水夹
水
红磷
水
(3)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待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现象: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
①化学性质稳定,用作_保__护__气___ ②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作_霓__虹__灯_____ 稀有气体 __0_.__9_3_4_%__ ③氦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密度很小,可用来填充 __探__空__气__球____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鲁教新课标化学九年级)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关系网
Fe3O4、Fe2O3、MgO、Al2O3
KMnO4 H2O2 H2O HgO
CO2或CO SO2
O2
H2O
P2O5
本课你复习了什么? 空气的组成成分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氧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的污染物、空气污染的危害 、保护、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氧气的性质、制法
检验方法
组成及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实验
我 们 周 围 的 空 气
制取氧气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 空气
膜分离技术
知识点1 空气的组成 知识点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内容整合
知识点3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点4 氧气的性质
知识点5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知识点6 氧气的制法 知识点7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一、空气
实验有何现象?
白磷
白磷
足量 电阻丝 白磷
水
知识点3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业的发展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 气体(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 碳)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自然界: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等
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 指数 50以 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 251250 300 300以 上
有 黑烟。
氧气中 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
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 体产生
点燃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水
石蜡+ O2
CO2
+H2O
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在高温下能 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 反应。 具有氧化性; 助燃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课件(21张PPT)
(3)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能漏气;②加热温度不能太低;③铜粉要过量;④推 动注射器次数不能太少;⑤推动注射器速度不能太快;⑥冷却 至室温才能读数。
【典例】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1/5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烟尘都会引 起空气污染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以选择药品碳在空气中燃烧 消耗其中的氧气
9、【解析】选B。分别向三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能继 续燃烧为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为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 色火焰为氢气。 10、【解析】选B。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所用的药品 有以下几个要求: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生成气体;要能 在空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 光,产生大量的热,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水在通电条件 下,“正氧负氢”,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 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化学式的意义,宏观上:表示一种 物质,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微观上: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的一个分子,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化 学式H2O能表示水这种物质,A正确;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错误;表示一个水分子,C正确;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D正确。 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分析。A项中, 青蒿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故错误。B项中,氧元素 质量分数为28.4%,故错误。C项中,C、H、O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 90∶11∶40。D项中,每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 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全套ppt课件
+n
-n
RR
-2
例如:O 用化学用语表示-2价的氧元素。
注意: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2)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4)原子团的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团 所带的电荷数。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2价。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 (3)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和金属结合形成化合物时 显负价、与氧元素结合时显正价。
注意:①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 ②带电荷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根: NaOH、 Ca(OH)2 、Cu(NO3)2、NH4NO3、 BaSO4、CaCO3、 H3PO4
OH-: 氢氧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离子: NH4+:铵根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 PO43-: 磷酸根离子
鲁教版九年级 (上) 教学课件
想一想:
“H2O”
“水”
从化学的角度,哪一种符号表示更好?
感知化学式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水
水分子的聚集
水分子
H2O
化学式
感知化学式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铜是由 许多的铜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铜
铜原子聚集
铜原子
Cu
化学式
感知化学式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食盐(氯化钠)是由许多的 钠离子和氯离子聚集而成的。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单质
如Fe、Al
某些固态非金属 如P 、 C
稀有气体单质 如He、Ne、Ar
②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如气态或液态非金属 单质,用元素符号及其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如O2、N2、H2、Cl2 。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PPT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除了铵根均为负 希望同学要记住
原子团是在化合物中和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
的原子集团,又叫根。
根的名称 根的符号 常见化合价
硝酸根
NO3
-1
氢氧根
OH
-1
硫酸根
SO4
-2
碳酸根
CO3
-2
磷酸根
PO4
-3
铵根
NH4
+1
化合价与离子写法比较:
空气中氮气的用途
生产硝酸和化肥 的重要原料
食品包装充入氮气 以防腐
液态氮常用 作制冷剂
空气中
稀有气体的用途
焊接过程用作 保护气
霓虹灯
实验探究 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工业废气
焚烧垃圾
机动车的尾气
大气污染
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物
二氧化硫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表达意义 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用化学式填空
1.最常见的金属 Fe ,氩气Ar 。 最轻的气体H2
中含量最多的气N体2
。
。空气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Al2O3
。
质
用元素符号 及其右下角 的数字表示
H2 O2 N2 Cl2 O3
氧化物的化学式:
一有
如:CO2 MnO2
、
SO2
、
P2O5
、Fe3O4
、般 从 后
时 还 要
原子团是在化合物中和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
的原子集团,又叫根。
根的名称 根的符号 常见化合价
硝酸根
NO3
-1
氢氧根
OH
-1
硫酸根
SO4
-2
碳酸根
CO3
-2
磷酸根
PO4
-3
铵根
NH4
+1
化合价与离子写法比较:
空气中氮气的用途
生产硝酸和化肥 的重要原料
食品包装充入氮气 以防腐
液态氮常用 作制冷剂
空气中
稀有气体的用途
焊接过程用作 保护气
霓虹灯
实验探究 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工业废气
焚烧垃圾
机动车的尾气
大气污染
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物
二氧化硫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表达意义 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用化学式填空
1.最常见的金属 Fe ,氩气Ar 。 最轻的气体H2
中含量最多的气N体2
。
。空气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Al2O3
。
质
用元素符号 及其右下角 的数字表示
H2 O2 N2 Cl2 O3
氧化物的化学式:
一有
如:CO2 MnO2
、
SO2
、
P2O5
、Fe3O4
、般 从 后
时 还 要
九年级化学全册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树说课课件 (新版)鲁教版
化学式量
宏观 意义
微观
化合价 化学式 及其意 义
物质组 成的定 量表示
计算组成物 质的各元素 的质量比
化学 式
物 的质 表组 示成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 的质量分数
物质组成的表示 知 识 树
与某些非 金属单质 的反应 步骤 与某些化 氧气的化 合物的反 应 学性质 缓慢 自然界中的 氧化
装置
氧气的实 验室制法
章节 体 例 安 排
习题
单元练习4.1 空气的 成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 用途
氮气的 用途
稀有气 体的用 途
探究不同气体样 本中二氧化碳含 量的差异
认识空气 的组成
空气是 一种重 要的资 源
空气污染 源
关注空 气质量
空气 质量 报告 空气污染 的防治措 施
空气 的组 成
空 气 的 成 分
空气的成分 知 识 树
氧循环
反应原理
氧 气 氧气 知 识 树
氧气 的产 生途 径和 消耗 途径
教材通过丰富多彩栏 目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和 特色,让学生和广大的教 师更好地了解教材。
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 探究不同 探究氧气 空气质量 气体样本 含量 级别及对 中二氧化 的化学性 人体健康 质 了解自然 碳含量的 的影响 界中的氧 差异 循环
实验探究
实验室制 取氧气的 方法
实验室制 取气体物 质的思路 分析
多识一点
形形色 色的催 化剂 铝制品的 保护层
活动天地
交流共享
根据化 合价写 化学式
认识空气 质量报告
教体 材现 生 编以 为 写学 本
化学式具 有哪些含 义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重视对学生的思路引导。从元素观、 反应的可行性、实验装置等角度,形成对物 质制取方法的认识。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 初步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现象与本质、 宏观与微观、个别与一般、性质与用途”等 辩证关系。 (3)提供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进一步培 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观察与记录实 验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 (新版)鲁教版
第十九页,共33页。
【解析】选B。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了消耗掉所有的 氧气,铜粉一定要过量,A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连续、 均匀地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B错误;硫 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和水反应 (fǎnyìng),因此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以防污染环 境,C正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fǎnyìng)中,二氧化 锰在反应(fǎnyìng)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起催化作用,D 正确。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3)在实验(shíyàn)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 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上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 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页,共33页。
【解析】选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细铁丝在 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当装置内 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yīrán)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的量 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因此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小于1/5。故选C。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答案:(1)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qìtǐ)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
隔变大,气体(qìtǐ)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催化 过滤
(3)①再加入适量二的氧化双锰氧水使反应继续进行
②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解析】选B。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了消耗掉所有的 氧气,铜粉一定要过量,A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连续、 均匀地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B错误;硫 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和水反应 (fǎnyìng),因此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以防污染环 境,C正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fǎnyìng)中,二氧化 锰在反应(fǎnyìng)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起催化作用,D 正确。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3)在实验(shíyàn)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 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上图所示)。若想集满这瓶 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页,共33页。
【解析】选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细铁丝在 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当装置内 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yīrán)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红磷的量 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因此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小于1/5。故选C。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答案:(1)手握锥形瓶,使瓶内气体(qìtǐ)受热,微粒运动速率增大,间
隔变大,气体(qìtǐ)体积膨胀,能从导管口逸出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催化 过滤
(3)①再加入适量二的氧化双锰氧水使反应继续进行
②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锥形瓶内的氧气压入集气瓶中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1.本节的新旧对比及改编意图
将第二部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中原先淡化的分离液态空气 图片占据重要的位置,目的是通过介绍分离液态空气帮助学生建立利 用化学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可以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观 念。这是一种方法教育,使课本内容层次感增强。
新教材图片位置
(一)单元总体介绍
3.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 环。 2.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能 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旧教材图片位置
(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1.本节的新旧对比及改编意图
加大了第三部分“关注空气质量”篇幅,将原先的实验探究“通风 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改为“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 化碳含量的差异”,内容更加详实、具体,更有针对性。渗透了控制变 量的科学探究方法。
4.本节的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方 法学习的重要作用,即学会从性质不同的混合物中 测定某一成分的含量,利用这一科学探究环节可以 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问题,以及科学认识和控制 误差的意识。
(2)分离液态空气这部分知识充分体现了方法教 育的意义。在进一步强化物质分类观的同时,培养 学生分离提纯混合物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的 思想。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关注空气重量报告,关注空气污染,培养环保意识。 3.学会测定不同性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含量的方法。 4.初步建立利用化学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可以更好的为人类 社会服务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