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通过对实验设计专题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物理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复习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4.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5. 典型实验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复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实验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3. 示范:以典型实验设计案例为例,展示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独立设计一个物理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物理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实验设计的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2. 教材和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实验原理和方法,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为了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这次,我设计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通过孩子们自主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难点: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滴管等)、教学PPT、实验指导书。

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初步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3. 实验分析:教师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让孩子们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4. 创意表达:孩子们用画笔或彩泥,表达自己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难点: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主动。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孩子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专项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项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项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生分享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平面镜、一套刻度尺、若干支蜡烛。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实验总结1.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这些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板书实验步骤。

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分析与处理1.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具备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优质7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优质7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优质7篇)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1)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做到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4.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本讲主要内容】实验设计专题指导如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考试要求的第1、2条是:第1条: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第2条:会正确使用仪器【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核心,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包括思路与表达两个方面。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1. 识别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操作定义;2. 操作各种变量,选择控制技术;3. 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4. 设计数据记录表。

实验设计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抓住以下核心要点,把要点表达清楚:1. 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2. 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3. 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4. 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任何一个要点没有表达清楚都会被扣分。

【解题方法指导】例1. 小明在室温环境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采用控制变量法,所需要的导体材料如下表所示。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1)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小明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小明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

(3)如果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则可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有关。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区分变量和控制变量法。

在问题(1)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材料,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材料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F两根导线。

在问题(2)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长度,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长度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G两根导线。

在问题(3)中,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由于A、D两根导线的长度都是1m,材料都是锰铜,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导体的长度、材料都是控制变量,横截面积是自变量,可以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 (2)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 (2)

九年级物理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的一致性,并学习使用重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器材:
1. 重力计
2. 各种物体(例如小球、小块)
3. 支架
4. 秤
实验步骤:
1. 将支架固定在水平台上,将重力计挂在支架上,确保其可以自由摆动。

2. 用秤称出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每个物体一个一个地挂在重力计上,并等待其静止。

4. 观察重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上述步骤2至4,至少对每个物体进行三次实验。

6. 根据示数的平均值求出每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7. 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实验误差。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将物体挂得过重,以免超出重力计的测量范围。

2. 小心操作,防止实验器材的损坏或人身受伤。

预期结果:
1. 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理论值相差在合理范围内,并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

2. 通过实验,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认识,并掌握使用重力计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扩展实验:
1. 将实验器材搬至不同地点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值。

2. 改变实验物体的质量,观察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3. 改变支架的倾斜角度,观察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4. 探究其他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如地球的自转等。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本讲主要内容】实验设计专题指导如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考试要求的第1、2条是:第1条: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第2条:会正确使用仪器【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核心,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包括思路与表达两个方面。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1.识别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操作定义;2.操作各种变量,选择控制技术;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4.设计数据记录表。

实验设计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抓住以下核心要点,把要点表达清楚:1.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2.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3.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4.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任何一个要点没有表达清楚都会被扣分。

【解题方法指导】例1.小明在室温环境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采用控制变量法,所需要的导体材料如下表所示。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1)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小明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_ 。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小明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___ 。

(3)如果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则可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_______________ 有关。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区分变量和控制变量法。

在问题(1)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材料,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材料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F两根导线。

在问题(2)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长度,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长度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G两根导线。

在问题(3)中,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由于A、D两根导线的长度都是1m,材料都是锰铜,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导体的长度、材料都是控制变量,横截面积是自变量,可以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掌握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加深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实验原理电功率(P)的计算公式为:P = 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三、实验器材1. 小灯泡一个2. 电流表一个3. 电压表一个4. 滑动变阻器一个5. 电源一个6. 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依次连接成串联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3. 观察并记录数据: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 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并记录不同阻值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5. 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不同阻值下小灯泡的功率。

6. 分析讨论:探讨小灯泡功率与亮度的关系,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电流表、电压表时,要确保指针在量程范围内,避免损坏仪器。

2. 闭合开关前,要确保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防止电流过大。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避免因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等意外事故发生。

六、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源(如干电池、充电宝等)进行实验,观察小灯泡功率的变化。

2. 更换不同型号的小灯泡,重复实验,探讨不同灯泡功率与亮度的关系。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法,了解了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物理素养。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体(如小砝码)、支架、滑轮、绳子。

实验步骤:1. 将支架搭建好,将滑轮挂在支架上。

2.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滑轮上,将绳子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另一端系在物体上。

3. 用手轻轻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得到物体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 拉动物体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2. 测量时要保持弹簧测力计垂直,避免示数产生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三、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容器、水槽、物体(如小石头)。

实验步骤:1. 将容器放入水槽中,加满水。

2.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容器上方,将物体放入容器中。

3.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4. 将物体取出,用天平测量其质量。

5.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浮力,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1. 测量物体质量时要将容器放在天平上,避免示数产生误差。

2. 测量物体体积时要保持容器的水平,避免水溢出或倒入水槽中。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四、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弹性变形和受力情况,计算物体的弹性系数。

实验器材:弹簧、测量尺、物体(如弹簧球)。

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水平台上,使其悬挂。

2. 将物体悬挂在弹簧上方,使其与弹簧相连。

3. 测量弹簧的原长和物体的悬挂长度。

4. 用手轻轻拉动物体,观察弹簧的变形情况。

初中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一、引言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实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并锻炼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二、实验设计1. 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明确有助于开展实验,并在实验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

2. 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制定一份详细的实验计划非常重要。

实验计划应包含实验内容、步骤、所需仪器材料和预期结果等。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体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3.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计划,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

步骤设计应该尽量简洁明了,并保持实验过程的连贯性。

在步骤中需要注明使用的仪器名称和操作方法,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 确定实验变量: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及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被研究的因素,因变量是受到影响的变量,控制变量则是需保持不变的变量。

通过明确变量,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5. 安全考虑: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学生应该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操作技巧1. 仪器操作:熟练运用仪器设备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在使用仪器之前,学生应该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如使用游标卡尺时需要垂直读数、读取时要保持双眼平行等。

2.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对于实验结果分析和后续讨论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注意记录数据的单位和精度,并及时标注每组实验数据的相关信息。

3. 实验观察与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提炼物理规律和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掌握实验方法:初三物理教案设计2

掌握实验方法:初三物理教案设计2

掌握实验方法:初三物理教案设计2。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起点,也是实验最基本的要求。

一个好的实验目的,能够明确实验的目标和重点,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

初三物理教案设计中,实验目的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设计实验目的为: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掌握该定律的基本特征,并能够用反射定律解释光的行为。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的关键环节,每一个实验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初三物理教案设计中,实验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前提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考虑实验前提条件,例如需要用到的器材和材料,设备安装的位置和原理等。

只有对前提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使实验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因此需要认真思考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安排:实验应该尽量安排在正常课堂时间内,并且应该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指导实验时,需要注意指导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学生的适当引导和提示。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考核实验效果的基础,也是检验实验设计的重要标准。

因此,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

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核心,也是实验效果的关键。

在初三物理教案设计中,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涉及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与实验目的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流程。

在讲解实验方法时,需要强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3.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是实验的核心环节,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分析和评估。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四、实验效果实验效果是实验教学最终的目标,也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设计与指导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设计与指导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设计与指导方法实验在物理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观察现象,探索规律,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有效的指导方法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设计与指导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实验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简单明了:实验应便于实施和掌握,不能太复杂,否则容易使学生迷失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和结果。

2. 逻辑连贯:实验步骤和原理应当有逻辑上的连贯性,能够清晰地展示物理原理或规律。

3. 安全可靠:实验装置和材料要安全可靠,确保学生在实验中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要排除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4. 多元化:实验设计要多样化,兼顾不同实验目的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实验指导的方法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除了设计好实验,合适的指导方法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验指导的常用方法:1. 提前预习: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预计结果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2. 引导式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他们从实验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团体合作:物理实验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探索。

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总结归纳: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梳理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三、实验设计与指导方法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方法:1. 制定实验指导手册: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详细说明,编写成实验指导手册供学生参考。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与规律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与规律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引言: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与规律。

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设计一系列实验,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理解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实验设计的示例。

实验设计一:测量摩擦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情况,探究物体的摩擦力与质量、受力面积和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平桌面,将不同重量的物体分别放在桌面上。

2. 将一个小木块放在物体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所需的力。

3. 记录下物体的质量、受力面积和表面粗糙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摩擦力与所测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二: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音传播与介质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在一个长直管的一端放置一个扬声器,并将另一端封闭。

2. 将扬声器连接到音频发生器,并调整频率。

3. 用一个麦克风放在管子的中间位置,录制声音的传播时间。

4. 将扬声器和麦克风在不同介质中重复实验,如空气、水、固体等。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属性的关系。

实验设计三: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探究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串联电路,包括一个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电阻。

2. 依次测量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改变电阻的数值,并重新测量电流和电压。

4. 根据实验数据制作图表,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设计四:测量光的折射角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研究光的传播与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均匀介质,如玻璃板。

2. 在玻璃板上标出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操作技巧和思路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操作技巧和思路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操作技巧和思路指导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实验安全性。

3.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包括实验步骤、器材选择和数据处理。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物理实验的技能,熟练使用基本实验器材。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合作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巧与思路指导课程,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动手欲望高的阶段,对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验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实验设计原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合理、数据收集准确等,关联课本相关章节。

2. 实验操作技巧:讲解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如刻度尺、天平、电流表等,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 课本章节:基本实验操作技巧、实验器材的使用。

3. 数据处理方法:教授实验数据的有效记录、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平均数、误差分析等,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课本章节: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实验方案设计: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器材选择等。

- 课本章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5. 实践操作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初三学习中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技巧

初三学习中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技巧

初三学习中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技巧物理实验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理论知识。

在初三学习阶段,物理实验有着更高的要求和难度,因此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实验和实践技巧,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自身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三学习中的物理实验与实践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物理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了解实验步骤、器材要求等基本信息。

其次,要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最后,要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所需仪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初三学习中,物理实验往往需要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合理的实验方案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合理安排实验条件。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变量,排除干扰因素,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

三、正确的实验操作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结果正确和有效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并按照步骤正确操作。

其次,要掌握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好。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四、认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物理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实验观察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变化,结合实验原理进行推理和分析。

同时,要学会绘制实验曲线图和数据图表,以辅助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规律,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五、安全第一的实验意识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实验室防护用具,防止实验中的意外伤害。

中考冲刺九年级物理复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中考冲刺九年级物理复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解答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实验设计中“操作步骤”书写表达的“四步曲”(1)分组标号:选择相同的材料平均分为A、B两组或甲、乙两组。

(2)实验处理:按照实验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3)培养或观察:把两个组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或观察。

如把两组小鼠放在适宜、相同的环境中,定时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小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4)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的结论,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做一个简明的总结。

生物实验材料选取的原则①符合实验的要求;②符合实验的原理;③选取易于获得的材料;④选取易于观察的材料;⑤选取易于操作的材料。

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原理即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是涉及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那些方法和原理。

通俗地理解,实验原理指的是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为什么会出现相应的实验现象。

突破口应在实验步骤中寻找、追踪实验的结果及体现指标,然后层层递进分析,写出完整的实验原理。

探究性实验的实验操作程序(1)提出问题,确定实验课题。

(2)做出假设。

也称假说或猜测,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3)设计实验方案。

在实验方案中应该写明详细的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中要进行哪些观察和测量。

这是实验探究的最根本的环节。

(4)预期结果。

对结果预测一般分为三种情况:①正相关——促进;②负相关——抑制;③无影响。

(5)分析数据。

(6)得出结论。

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实验结果,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

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面不同。

单一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量的单一性,而等量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教学方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教学方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教学方案一、实验名称:测定绳线比热容的实验设计二、实验目的:通过测定绳线的比热容,了解物质的热性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热水槽2. 恒温水槽3. 比重瓶4. 温度计5. 密度杆6. 线轮7. 可调电源8. 平衡杆9. 吊钩10.水槽架11.绳线四、实验原理:当绳线在水中浸泡时,由于浸入的绳线会带走部分热量,水温会有相应的降低。

根据温度的变化以及材料的密度,可以计算出绳线的比热容。

五、实验步骤:1. 将恒温水槽中的水加热至恒定温度,并将其温度记录下来。

2. 在恒温水槽中先测量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3. 用可调电源连接线轮,将一端连接于电源上,另一端拴绳线。

4. 将线轮放在水槽架上,调整好线轮的高度,使绳线可以完全浸入水中。

5. 将绳线浸入水中,并等待温度稳定。

6. 通过测量绳线和水的温度变化,计算绳线的比热容。

7.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六、实验数据处理:1. 利用密度杆和比重瓶等设备测量绳线的密度。

2. 根据测得的温度变化和体积变化,以及绳线的密度,计算绳线的比热容。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水温稳定后才能进行实验。

2. 绳线完全浸入水中,并避免绳线与容器壁的接触。

3.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无误。

4. 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测定绳线的比热容,我们了解到物质的热性质以及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这有助于我们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九、延伸拓展:1. 可以设计其他材料的比热容实验,比如金属、木材等。

2. 可以进一步探索物质的热导性质和热膨胀性质,进行相关实验。

3. 可以研究更复杂的物理性质,如热量传递、热平衡等,进一步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十、参考资料:暂无。

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装置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有一定的挑战,需要加强指导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本讲主要容】实验设计专题指导如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考试要求的第1、2条是:第1条: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第2条:会正确使用仪器【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核心,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包括思路与表达两个方面。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1. 识别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操作定义;2. 操作各种变量,选择控制技术;3. 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4. 设计数据记录表。

实验设计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抓住以下核心要点,把要点表达清楚:1. 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2. 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3. 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4. 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任何一个要点没有表达清楚都会被扣分。

【解题方法指导】例1. 小明在室温环境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采用控制变量法,所需要的导体材料如下表所示。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1)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小明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小明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

(3)如果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则可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有关。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区分变量和控制变量法。

在问题(1)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材料,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材料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F两根导线。

在问题(2)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长度,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长度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G两根导线。

在问题(3)中,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由于A、D两根导线的长度都是1m,材料都是锰铜,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导体的长度、材料都是控制变量,横截面积是自变量,可以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答案:(1)C、F;(2)C、G;(3)横截面积。

例2. 小名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提出了两个假设:(1)电磁铁线圈的匝数一定时,如果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则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2)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如果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则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为了验证这两个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用漆包线(φ=1.1mm L=10m)、塑料管(φ=20mm L=100m)、铁芯(φ=14mm L=120m)制作一个八抽头的电磁铁(120匝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从实验室选择了干电池(1号2节)、开关、滑动变阻器(20Ω2A)、电流表(J0407型)、导线、若干大头针、铁架台。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上述两个假设,请画出电路图、分别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数据记录表。

分析与解:首先识别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操作定义。

根据假设(1)可以确定自变量为电流,因变量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控制变量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根据假设(2)可以确定自变量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因变量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控制变量为电流。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定义为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多少。

假设中的变量如下表所示。

其次,操作各种变量,选择控制技术。

具体地说,就是怎样改变自变量、怎样测量自变量、怎样测量因变量、怎样控制控制变量。

为了验证假设(1),需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怎样改变电流、怎样测量电流、怎样测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怎样控制线圈匝数。

为了验证假设(2),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怎样改变线圈的匝数、怎样测量线圈的匝数、怎样测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怎样控制电流。

第三,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

改变电流、控制电流都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测量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计数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改变线圈匝数、控制线圈匝数都可以用自制的多抽头线圈。

另外,还需要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开关、导线,为了固定电磁铁的位置,还需要铁架台。

在设计的实验步骤中,包括改变自变量、测量自变量、测量因变量、控制控制变量所进行的操作步骤,记录数据的步骤,还包括为了实验的实施而准备的电路连接的步骤。

验证假设(1)的实验步骤:1. 按下图所示实物电路图连接实物,打开开关,将变阻器滑片放在最大位置。

+-2. 试触开关,检验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3. 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

4. 将电流表的示数和大头针的数目记录在表中。

5. 重复步骤3和4,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验证假设(2)的实验步骤:1. 按图所示实物电路图连接实物,打开开关,将变阻器滑片放在最大位置。

2. 试触开关,检验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3. 改变电磁铁接线柱,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流值一定,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

4. 将电流表的示数和大头针的数目记录在表中。

5. 重复步骤3和4,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第四,设计数据记录表。

在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时,可以把控制变量固定在表格的右上方,自变量的记录放在表格中的第一行,因变量的记录放在表格中的第二行,以便观察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探究就是要在变化中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自变量需要改变6~8次。

验证假设(1)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如表1所示,验证假设(2)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如表2所示。

提示: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可能不只一个,因而在进行变量的确立时,首先要保证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此自变量确立后,其它关系中出现的自变量在此时就成为被控制的变量。

操作性定义的使用就是为了清楚而简洁的将所要测量的事物具体化,以便于其他人确切地使用同样的程序和测量方法重复该实验,同时也可以使每个人能知道研究的是什么。

这将有助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减少误解的可能性。

【考点突破】【考点指要】实验探究题在市中考物理试题中占25~30分,是重点与难点之一。

实验设计为必考题型。

分值约5分。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掌握课本中主要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原理、步骤、结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重要器材的作用。

学会物理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即公式原理法和控制变量法。

【典型例题分析】例3.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实验电路图:(2)实验步骤:分析与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同例1,不再赘述。

本题的关键是在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下如何控制电流保持不变,实际操作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另外,因变量电功率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出来,所以,电流和电压属于中间变量。

本题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把实验步骤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实验步骤中要把以下要点表达出来:说明用什么措施控制电流不变;说明自变量电阻是怎样改变的以及改变的次数;说明电流和电压的测量;说明数据的记录。

解法一:(1)实验电路图如图(2)实验步骤要点:①按电路图将电流表、电压表和六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 1、R 2、R 3、R 4、R 5和R 6接入电路中,并把这六个电阻的阻值记录在表格中;②闭合开关S ,测出R 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1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断开开关S ,把电压表连接在R 2两端,仿照步骤②,测出R 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2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仿照步骤③,分别测出电阻R 3、R 4、R 5和R 6两端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利用公式P =UI 分别计算出电阻R 1、R 2、R 3 、R 4、R 5和R 6消耗的功率P 1、P 2、P 3、P 4、P 5和P 6,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解法二:(1)实验电路图如图R R 3 R (2)实验步骤要点:①按电路图将电流表、电压表及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 1、R 2和R 3接入电路,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②闭合开关S ,测出R 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1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仿照②分别测出电阻R 2、R 3、R ac 、R bd 和R ad 两端的电压以及相应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利用公式P =UI 分别计算出电阻R 1、R 2、R 3、R ac 、R bd 和R ad 消耗的电功率。

解法三:(1)实验电路图如图(2)实验步骤要点:①按电路图将电流表、电压表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中。

②闭合开关S ,测出R 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1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断开开关S ,把电压表连接在R 2两端,仿照步骤②,测出R 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 2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把R1、R2分别换成与它们阻值不同的电阻R3、R4以及R5、R6,且使R3+R4=R5+R6=R1+R2;⑤仿照步骤②、③,分别测出R3、R4、R5、R6两端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⑥利用公式P=UI分别计算出电阻R1、R2、R3、R4、R5、R6消耗的电功率,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提示:本题阅卷时的扣分点如下:实验步骤中没有叙述“阻值不同的电阻”或“不同的电阻”的扣1分,不记录各电阻阻值的扣1分,此两点不重复扣分;阻值变化少于6次的扣1分;只测一次电流的扣1分;没有明确说明用什么措施控制电流不变的扣1分;没有控制电流保持不变的不得分。

请同学们对照扣分点认真思考上述分析与解法,就会更容易抓住解探究题的精髓。

例4.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分析与解:本题的难点是不容易区分变量,所以有哪些变量是控制变量就不好确定,也就不能有效控制变量。

本题中自变量为声音的传播途径,因变量为声音的接听,其他影响声音接听的所有因素,如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接听距离等都是控制变量。

本题的实验设计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特点是当自变量从一种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因变量应发生对比鲜明的变化,结果容易观察、显而易见。

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这一点。

解法一: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实验步骤:1. 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

2. 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的瓶口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

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