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挑战、人际关系困扰等多重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和帮助。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在心理问题处理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

建立健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其次,通过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旨在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

此外,通过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路径,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相关机构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提升,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变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现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其他类型高校可参照执行。

各地各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请及时报送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育部办公厅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1.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应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服务部门、校医院以及各院(系)、研究生院和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等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心理健康教研活动(3篇)

大学心理健康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我校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旨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1)主题: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2)内容:邀请知名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

(3)形式:教师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提出改进措施。

2.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观摩(1)主题:展示优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案例。

(2)内容: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方法。

(3)形式:教师现场点评,交流教学心得。

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比赛(1)主题: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2)内容:鼓励教师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设计富有创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形式:教师提交活动设计方案,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4.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主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2)内容: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培训。

(3)形式: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教师分组实践操作。

5.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果展示(1)主题: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果。

(2)内容:教师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成果。

(3)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果展,邀请学生参观交流。

四、活动时间本次心理健康教研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1天)2. 第二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观摩(1天)3. 第三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比赛(2周)4. 第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培训(2天)5. 第五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果展示(1天)五、活动组织1. 成立心理健康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1.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不足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不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目前少部分高校依旧没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另一方面,拥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高校,其心理辅导老师数量也比较有限。

2.心理教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师素质的参差不齐是高校心理教育领域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一些高校内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心理辅导老师的同时,另一些却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背景的教师也参与了心理教育工作。

3.心理评估体系不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于心理评估的要求较高。

然而,当前的心理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为学生及时、精准地提供心理评估服务。

二、对策1.加强心理教育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加强心理教育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教育师素质、规范心理辅导师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多渠道招募和培养心理辅导师队伍,发挥心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引进专业心理辅导机构或组织心理咨询团队,带领高校心理辅导员全面提升素质。

2.建立全面、精准的心理评估体系高校应建立全面、精准的心理评估体系,掌握国内外心理评估的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

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个性化的心理评估档案管理,使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更加精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推广心理咨询服务模式高校应推广心理咨询服务模式,在合适的场所统一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当前,一些高校泛化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将自习室、图书馆、宿舍等地纳入心理咨询服务场所,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更加专业贴心地获得心理咨询服务,也会令学生心理咨询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推广心理咨询服务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总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评估体系、推广专业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很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解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

目前,很多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都出现了极端的现象,由此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隐患,对将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为了在今后的人才储备建设上得到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社会安定,必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出创新处理,从而在各个层面上不断的做出改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上高度健康,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文章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教育;创新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在内容和体系上不断的更新,要在整体上有所转变,告别过往的恶性循环以及形式化的工作模式。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会遇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项因素没有良好的处理,或者是学生的应对方法偏激,都将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届时所产生的负面问题,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纳入到重点的工作当中,并不断的进行优化。

1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原则1.1全方位的系统原则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在专业的学习上,更多是在与社会不断的接触。

现阶段的多数大学生,针对校园内的活动、生活、学习,根本是不满足的,更加倾向于校外的世界,包括兼职、全职等等,只有深入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较多的经验。

为此,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便积极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和新的发展空间。

可是,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很多学生都容易受到较大的打击,造成心理健康的扭曲,包括极端心理、偏激心理、负面心理等等,这些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此时,必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上,坚持全方位的系统原则[1]。

一方面,需要结合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心理干预方法;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客观上帮助学生,指导正常的行为,传授一些经验,从而让大学生在心理上保持更加坚定。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2 0 0 1 年. 教育部印发 了《 关 于加强普通高等学 校大学生心理健 康 教育工作 的意见》 , 《 意见》 中强调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 下全 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 针 、 实施 素质教育 的重要举措 . 是促进大 学生 全面发展 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 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 是. 目前我国高校 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 况不容乐观 近年 来, 高校 中大学生 由于心理 问题而导致 的 自 杀、 伤害等事件频发 , 各 高 校积极寻求和探讨心理素质教育 的对策 . 开展 系列 工作推进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起步晚 . 国内大部分高校 的心理健康教育在 团 队建设 , 体系构建 , 以及制度建设上仍存有很 多值得深入研讨 的问题 难 以专业 的、 深层 次的教育 、 帮助学 生 , 有时 由于方 法错误 , 反 而会 弓 起学生的厌恶 和反感 , 导致学生心理 问题 的加重 。
2 高校心理健康教 育师资 队伍建设意见
2 . i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的师资队伍 结构 要 建立完善 的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队伍 ,应在 配齐工作人员 的同 时, 保 持这支 队伍 的专业性 、 稳定性 。首先 , 队伍要有个合理 的队伍梯 队结构 , 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 教育层次结构合 理 、 专业结构合 理 , 从而 形 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 专兼职结合 、 专 业互补 的心理健 康教育师资 队伍 ; 其次 , 高校要重点解决其编制和待遇问题 . 比照专业教师 的评聘 制度 . 统筹安排 , 同时也要兼顾师生 比. 适 当核算 工作量和报酬 。 2 . 2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监督激励机制 为确保高 校心理健康教育 队伍能够健康 、 规范的发展 . 必 须健全 相应 的督导和激 励机制 , 保证心 理健康教育 工作者的道德操 守 、 维持 工作 的专业化水准 ,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 。 目 前. 部分高校或 地 区在研究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 系. 定期对 高校开展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 和评估 . 这使得 高校 高度重视这支队 伍 的建设 , 在方方面面给予大力支持 同样 . 高校要保持心理健康教育 队伍的活力 . 必须完善健全 激励机 制, 以直接 、 或 间接 的方 式对教师进 行奖励 、 促进 , 帮助这支队伍 不段前进 。 总之 , 通过有效的督导和激励 . 达到指导 队伍建设 的作用 . 能更快 、 更有效地提 高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 队伍的工作能力 2 . 3 强化心理健 康教育 队伍培养培训 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的培训层次 、 方法应该多样化 , 针对不 同专 业、 来 自不同岗位和有不 同期望者 , 按照统筹规划 、 分类指导 、 按需施 教的 原则组织各类各 层次的培训 在兼顾高校队伍人员组织构成 . 着重培 养专 、 兼职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者 : 面向心理健康教育 队伍 , 注重 培训他 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意识 以及能力 的培养 : 促进专职心理健康教 师的专 业化发展 . 精选 培训 内容 . 解决参培人员的实际问题 。 培养其在实 际工 作中发现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自我 心理 成长和心理调 适的能力 ; 高校 要 清楚界定 心理治疗师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 兼职 心理 辅导 员等 的内涵外延 . 注重针对不 同层次的人群采取不 同培训方法 和 内容 : 加强对高效心理健康 教育从业者进 行资格认证 和管理 , 在人员 培训上 . 建立科学 、 规范 、 有效 的统一培训体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

一些高等学校已经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还能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共覆盖全国不同地区的30所高校,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有10000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压力源、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健康态度、心理健康问题咨询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1. 心理压力源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发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

此外,家庭和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 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

他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了解不够充分,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

3. 心理健康态度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然而,一些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常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4.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选择积极寻求帮助,其中大部分选择了校内咨询师的帮助。

然而,仍有较大一部分人在面临心理困扰时选择了沉默与自我排解。

四、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心理压力过大: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

2. 知识缺乏: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我调节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3. 心理健康态度不均衡: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处理心理问题时,仍存在消极态度和不重视的情况。

辅导员课题项目

辅导员课题项目

辅导员课题项目辅导员课题项目: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律,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项目目标1. 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 体系构建: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

3. 实践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4. 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研究内容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

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4.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四、实施步骤1.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 分析调查数据,总结心理健康教育规律。

3.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4.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的现状
1、问题原因
1、问题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凸显,主要原因包括学业压力、人际 关系、情感困扰、自我认知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出 现心理困扰,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2、教育模式
2、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课程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辅 导等方式。其中,课程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模式,包括心理健康通识课程、心理学 概论、心理咨询学等。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则是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提供及时 的帮助和指导。
3、实施效果
3、实施效果
虽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实施效果仍然存 在诸多不足。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 面,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的未来展望
1、多元化教育模式
1、多元化教育模式
3、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 节能力
3、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外部的教育和辅导外,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也至关重 要。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通过引 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和压力。
4、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 教育
未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构建。除了传 统的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外,还应积极开展心理剧、心理沙龙、心理训练等多种 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此 外,各高校应重视心理教育学科的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提升学术 水平。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李墨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7期摘要:在深入贯彻落实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123+6”工作模式:即1个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2支队伍,以专兼任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队伍;3个层级,建立宿舍—班级—学院“三级贯通塔式预警机制;6种载体,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委员,心理案例研讨、说课模拟示范、心理专题报告会的多元化队伍建设工作体系。

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对我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工作模式;预警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实现全民健康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心理健康已经愈加成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健康,就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这些都为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人员力量短缺、技术手段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的最大瓶颈。

近年来,着眼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我校坚持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构建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学工干部和学生骨干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有效增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学生中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健康隐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匮乏、服务不到位、缺乏系统性等。

探索并构建适合高校学生的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EAP(员工援助计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企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强调预防和干预相结合的特点,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将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引入高校,有望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心理健康一直是高校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而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有助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研究构建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模式和路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构建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

具体目的包括:1.探索适合高校特点的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2.分析构建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需的关键要素,为实施提供具体指导;3.探讨高校EAP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制定可行的推广计划;4.通过案例分析,验证高校EAP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并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探索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探索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于 2 世纪 8 年代中期, O O 随 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
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专职教师正逐渐成为骨干力量。但是. 由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 队伍建设也相对滞
题目 写课程论文 , 尽量形成一 种有利 于学生形成 良好创 新思 维 的导向。
[ 参 考 文 献]
[ ]罗绍 新 . 械创 新 设 计 [ . 京 : 械 工 业 出版 社 ,0 3 1 机 M] 北 机 20. [ ]黄 纯 颖 , . 械 创 新 设 计 [ . 京 : 等 教 育 出版 社 。 2 等 机 M] 北 高
注: 本文受“6”09 2320 年第 6 机械设计基础》 期《 三层次人 才培养方案的研 究与分析项 目资助。
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的竞争。仅仅从试卷不能反映出学 生对机械产品设计掌握的程度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采用了 课程论文的形式, 在期中要交也个大作业就是对我们学习机 械设计课程所了解到的新知识、 新方法、 以及感兴趣的设计实 例的分析研究, 也可以分组对机械设计有关的工程实例讨论 思考后, 写出设计报告交上来。期末就是根据我们的选出的
供学生在课程设汁的方案创新构思中进行机构的实体构造, 比如学生设计的新型自卸式汽车机构和典型包装机构, 有很 高的实用价值。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开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
三 、 考 核 中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思 维 在
考试方式改革是整个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是指挥棒, 他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及 学习重点倾向, 原闭卷考试使学生重点以理解、 认识及记忆书 本为主, 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只能放在次要位置上。传统的 考试是一份试卷一支笔,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内容记住了多 少,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懂了多少。然而机械设计学是张 艳 冬 . 宁工 学 院 学 报 [] 机 械 创 新 设 计 教 学 的探 索 . 3 辽 J.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部分学校都配有心理健康教师。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实施情况却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心理健康教师比较熟悉学生工作,职业道德良好,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的心理辅导能力。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因此,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身心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1、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文化素质自从1879 年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心理学就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独立出来。

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心理学更是成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学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

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要传授自身学习到的各种外显知识,更要会依靠自身素质、人格魅力对学生起到内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心理健康教师,更是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学习心理学的各个学派,取其精华,对新出现的理论、观点有所了解,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知识构架,更新自己的心理知识体系,将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这样,在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时,解决思路才会开阔化,处理方式才会多样化。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一支受过系统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1] 调查研究发现,虽然部分中小学以及各高校普遍配有心理健康教师,但是其专业素质却不善理想。

尤其刚踏上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的年轻老师,刚刚走出校园,缺乏实际咨询辅导经验,在面对前来咨询的学生时,往往内心很焦虑,这会直接影响咨询效果,并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在引言部分中,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朋辈资源的定义与特点,然后阐述了朋辈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了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实践案例。

接着提出了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策略,并分析了朋辈资源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探讨了朋辈资源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以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强调朋辈资源的重要性和潜力。

文章全面分析了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朋辈资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队伍建设、定义、特点、作用、实践案例、策略、发展趋势、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语。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高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效果不佳、缺乏时效性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而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更是备受瞩目。

这种资源的运用对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朋辈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同侪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

朋辈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因为同龄人的语言和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朋辈资源还可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服务。

研究朋辈资源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一、绪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屡见不鲜的高校极端事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渐紧迫。

大量研究报告也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林永和,2001[1];王建中,2004[2];刘春雷,2010[3]),大学生普遍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心理困扰是可以解决的问题(金春寒,2014[4]);全国大学生中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学的,高达退学总人数的54.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龙云兰,2003[5])。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于1996年所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

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应对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和大学生心理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现实,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明确提出来要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同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提出了“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包括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或专题讲座。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他们的当前生活具有现实性影响,而且还将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满足大学生可持续性成长成才的必要要素。

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身心愉悦,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人格倾向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采取更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情境(吴佩杰,2009,宋凤宁,2009[6];龚光军,2009[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校频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了高校的普遍关注,各高校都积极采取了各项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队伍素质,但就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状况而言,还不能适应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因而,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是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伤害等事件频发,各高校积极寻求和探讨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开展系列工作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起步晚,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团队建设,体系构建,以及制度建设上仍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模式。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顺应形势,正在不断扩大,其中专职教师逐渐成为骨干力量。

从队伍结构看,这个队伍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整体素质也日渐提升,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渐重视,要求的逐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与具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性还有不小的距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1.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普遍隶属学校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政教研部等部门,还有的挂靠在心理学院、教育学院等院系,这种不规范的划分,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比较混乱,导致这支队伍人员结构多样化:心理学专业教师,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属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教师,这支队伍主要由学校中的辅导员或兼职人员担任心理辅导工作;混合型教师,有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从事辅导员工作者,或是医务相关工作人员。

总的来看,大多数高校不能按需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大部分高校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方
向或是管理型教师从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多数是兼职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管理人员,没经过正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学习,也不具备相关心理的技巧和经验。

1.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配比状况
虽然当前我国各高校中大多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逐渐配备了专职教师,但相对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资源配比远远不够,有的高校甚至只有一两名专职教师,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师生比严重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以辅导员或是医学类工作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没有专业的队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3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状况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多是一线辅导员,他们多数比较年轻、社会阅历浅、缺乏心理方面专业知识和培训。

这部分人员尽管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术。

一般情况,辅导员参加的岗前培训也会涵盖简单的心理相关内容,但是对心理专业知识和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专业的、深层次的教育、帮助学生,有时由于方法错误,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加重。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2.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
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应在配齐工作人员的同时,保持这支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

首先,队伍要有个合理的队伍梯队结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教育层次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合理,从而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次,高校要重点解决其编制和待遇问题,比照专业教师的评聘制度,统筹安排,同时也要兼顾师生比,适当核算工作量和报酬。

2.2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监督激励机制
为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能够健康、规范的发展,必须健全相应的督导和激励机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操守、维持工作的专业化水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

目前,部分高校或地区在研究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这使得高校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在方方面面给予大力支持。

同样,高校要保持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活力,必须完善健全激励机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奖励、促进,帮助这支队伍不段前进。

总之,通过有效的督导和激励,达到指导队伍建设的作用,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工作
能力。

2.3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层次、方法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岗位和有不同期望者,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组织各类各层次的培训。

在兼顾高校队伍人员组织构成,着重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注重培训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促进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精选培训内容,解决参培人员的实际问题,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心理成长和心理调适的能力;高校要清楚界定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兼职心理辅导员等的内涵外延,注重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采取不同培训方法和内容;加强对高效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进行资格认证和管理,在人员培训上,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统一培训体系。

3 结束语
总之,为帮助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现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为此,各高校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参考文献】
[1]葛莹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探析[J].新西部,2012(32):129-131.
[2]鲍振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0):33-34.
[3]张光涛,李海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思考[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