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女娲造人》教案(精选2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发明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溢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4、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5、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时。

《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一、导入课文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女娲造人初中教案

女娲造人初中教案

炒茄子要加水吗炒茄子前为什么要用水泡
茄子作为蔬菜中的一种,相信很多人爱吃,茄子做的好,会香甜可口,那么大家想过炒茄子要加水吗?
一、炒茄子要加水吗
最好不加水,炒茄子,可以将茄子切完后放盐腌一会,然后过水再炒或放在盐水中直接泡(这样可以省点油,炒茄子是要放很多油的),炒的时候可以一定要多放点油,火力要足,可以加点酒去炒,不但可以不加水还可以保留茄子原来的紫色!
二、炒茄子前为什么要用水泡
1、隔绝氧气,茄子中含有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这类物质遇氧则会和茄子中的酚类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后变成黑色,用水浸泡茄子可以使得茄子不被氧化,保持色泽的鲜艳。

2、减少吸油量,我们都知道茄子在烹饪时会吸大量的油,这是由于茄子是由海绵状细胞壁构成,海绵体组织松软,在油的高温下会坍塌软化吸油,而我们在做茄子之前先浸泡一下茄子会让茄子的海绵体吸收大量的水,使得烹制茄子时的吸油量减少。

三、吃茄子的好处
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
多食必腹痛下利。

”《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

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

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女娲造人》教案5- 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女娲造人》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女娲造人》

【导语】为了帮助各位考⽣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全⾯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重点,⽆忧考整理了初中语⽂教师资格证⾯试教案模板:《⼥娲造⼈》,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教学⽬标 1.继续学习快速阅读,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娲这⼀形象及⼥娲的情感。

2.通过对《⼥娲造⼈》和《风俗通》中有关⼥娲造⼈内容的⽐较阅读,体验联想与想象的⼒量。

3.激发学⽣的想象⼒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课⽂,复述⼥娲造⼈这⼀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2.与《风俗通》故事进⾏⽐较,找出作者做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验联想与想象的⼒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默读法、提要法、⽐较阅读法等教学⽅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的主体作⽤。

1.学⽣通过默读完成对课⽂的感知。

2.⾃主学习,借助⼯具书或⽣⽣、师⽣之间的交流,解决⾃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和质疑问难,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学⽣⾃主学习,为学⽣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励学⽣积极交流,训练学⽣语⾔表达能⼒和合作交流能⼒。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 导语:“⼈是从哪⾥来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古今中外许多⼈的丰富想象,那么我国远古时期的⼈们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释的呢?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篇有关⼈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娲造⼈》。

【设计意图】激发学⽣的阅读兴趣。

(⼆)感知学习 1.请学⽣依据课⽂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1)⼥娲是谁? (2)⼥娲为什么要造⼈? (3)⼥娲是怎样造⼈的? (4)⼥娲造⼈成功了吗? (5)…… 教师要求学⽣带着⾃⼰提出的问题,⽤3分钟以内的时间快速默读课⽂并试着找出问题答案。

班级交流,明确答案: (1)⼥娲是⼀个神通⼴⼤的神。

(2)⼥娲为了消解⾃⼰的孤独寂寞,使天地⽣⽓蓬勃起来就开始造⼈。

(3)她先是揉泥捏⼈,后来甩泥造⼈,最后是男⼥相配造⼈。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最新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最新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最新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2.新课讲授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

《女娲造人》教案3篇

《女娲造人》教案3篇

《女娲造人》教案3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__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二、自主阅读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__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

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1、将__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__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

给出材料。

《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女娲造人》教案四篇(实用)

《女娲造人》教案四篇(实用)

《女娲造人》教案四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的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

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

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

那么,看了“女娲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神话与现实的区别。

2.理解课文大胆新奇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想象力。

3.学习伟大母亲女娲勤奋、智慧的品质和远古人类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神话与现实的区别。

既要让学生体会神话的魅力,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正确认识神话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差距。

2.激发学生想象力。

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与《风俗通》原文的不同处,理解想象的特点,再通过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的改写进行想象力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思(在黑板上方靠左板书“人”字)我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下,关于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解释是怎样的?在古时候,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出现神创造人的传说。

(在黑板上“人”字前板书“女娲造”)那么,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她最初是怎样造人的?结果怎样?二、理解探究1.比一比速度。

速读课文,简要概括内容。

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读得快,信息概括最全面。

2.试一试身手。

请学生复述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其余学生对复述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3.看一看慧眼。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将《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两则短文与课文作比较,在课文中标出原神话故事的内容,其余就是作者联想、想象的补充内容,以获得对联想、想象的方法和思路的启示。

4.议一议内容。

学生同桌为一组,阅读讨论:(1)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女娲对人类诞生所产生的喜悦说明了什么?明确:天地间虽然有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女娲仍感到非常寂寞,考虑到天地之间应该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让世间生气蓬勃起来。

人的产生,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无限希望。

人的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我们既感到了女娲的慈爱、勤劳、智慧,又感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们分明看到,女娲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名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会用本课的生字,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出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人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女娲对人类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人类的。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女娲这个人物吗?关于女娲的故事有很多,那你都知道哪些呢?同学们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视频,女娲补天。

)师: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人叫女娲,是她创造了人类。

那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介绍作品。

女娲造人的故事是古代的神话传说。

古代神话故事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故事。

让我们了解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

2.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老师范读,要求:同学们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

(2)引导学生自主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世界有星星、月亮,唯独没有人。

一个叫女娲的人,利用泥土创造出了像她自己一样的人类,使世界充满了生机。

4.认识生字。

娲、藤。

5.词语采集。

神通广大:法术广大无边。

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生气蓬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灵机一动:灵机:灵活的心思。

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

三、精读感悟课文详解。

1.通过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世界没有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女娲造人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意义。

2. 学生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对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及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类生命的看法。

3. 创作法:学生创作以女娲造人为主题的作品,展示创新思维。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及相关文化内涵的资料。

3. 教学道具:女娲像、人类生命的象征物品等。

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古代神话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女娲造人》。

2. 讲解: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赋予人生命、教会人生活技能等。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探讨女娲造人的意义,如人类生命的起源、女性地位的象征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类生命的看法,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5. 创作: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要求学生以女娲造人为主题,进行绘画、写作、表演等创作活动,展示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表现手法和寓意,体现学生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类起源神话,探讨不同文化对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

2. 邀请神话学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神话传说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初中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初中课文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世神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欣赏神话故事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生字词的掌握。

(2)女娲造人故事情节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了解多少?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2)学生分享所学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及意义。

(2)讲解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的艺术魅力。

(2)教师总结,强调神话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检查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撰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背景。

分析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象征意义。

探讨女娲造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和象征意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女娲造人的过程。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

第二步: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步:分析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对女娲造人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女娲造人》故事的相关内容。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故事插图或相关知识点。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情景模拟活动。

4.2 教学材料故事文本:《女娲造人》的故事原文。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问题。

讨论话题:提供一系列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意义。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

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故事情节:10分钟分析象征意义:10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情景模拟:15分钟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深化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如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神话传说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女娲造人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搜集整理法: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丰富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后搜集整理神话传说的情况,鼓励分享优秀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学术论文、神话故事汇集等3. 多媒体资源:女娲造人的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神话传说、文化评论等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2. 准备好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3. 安排课堂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4. 准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看是否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4. 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了学习任务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2.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的创世神话,探讨其异同3. 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十、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2.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3.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演绎女娲造人的故事。

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案教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造人》的内容,理解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

2.掌握故事的主要人物、活动情节和发展过程。

3.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造人》中的人类起源传说。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教材》2.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3.相关课件和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章的主旨大意》的内容,并简单说出自己的理解。

2.新课讲授(30分钟)(1)呈现故事内容,女娲造人。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通过幻灯片呈现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可同时逐段解读。

(2)师生互动。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提问和讨论。

例如:“女娲造人的方式与我们现在的人类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女娲造人的目的是什么?”等。

3.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并进行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出《女娲造人》的主要内容,然后单独展示。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4.课堂练习(20分钟)(1)阅读理解。

给学生发放相关的练习册,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2)课外拓展。

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相关的二次阅读材料,并在小组讨论分享,并向全班汇报。

5.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的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拓展了对相关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理解较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课堂内容。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6、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生:男女结合7、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①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共5篇)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共5篇)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共5篇)第一篇: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之前我跟大家分享了初中地理《日本》的说课稿,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师招聘的面试中另一种重要的存在——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依据课题所作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教案是考察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是教学设计最核心的部分。

试讲教案一般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

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下面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学信教师考试v中的一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希望可以对于要考教师的小伙伴们有一点帮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师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初中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初中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初中女娲造人试讲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女娲造人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探讨女娲造人的意义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女娲造人的意义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探究女娲造人的意义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女娲造人》的故事材料。

2. PPT或者黑板、粉笔。

3.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故事阅读(10分钟)让学生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材料,并提醒他们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情节。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女娲造人的意义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将结果整合到PPT或黑板上。

引导学生总结女娲造人的意义和价值观,并与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比较。

Step 5:扩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挑战,运用女娲造人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解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女娲造人的意义和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的启示。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的文章,阐述自己对女娲造人意义和价值观的理解,并提供相关的例子支持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探讨其意义和价值观,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扩展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神话故事中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试讲教案
之前我跟大家分享了初中地理《日本》的说课稿,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师招聘的面试中另一种重要的存在——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依据课题所作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教案是考察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是教学设计最核心的部分。

试讲教案一般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

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下面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学信教师考试v中的一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希望可以对于要考教师的小伙伴们有一点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二)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2.新课讲授
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

(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

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后人说,富贵的人
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师生互动
师: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
(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神话是古人创造的。

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

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

”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
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

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

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4.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姮娥奔月》)
(3)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四、板书设计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大胆新奇的想象,并且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怎么样,看完后有启发吗?由衷的期望可以对考教师的小伙伴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呢!好了,今天就这样,之后还会不定时的跟大家分享其他关于教师招
聘考试的相关内容的,大家要及时关注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