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四)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四)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四)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5题1.雅典民主制建立在城邦国家之中,城邦国家的主要特点是A.小国寡民B.奴隶主贵族专政C.民主政治发达D.工商业繁荣2.梭伦制定的“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其主要目的是A.向贵族做出让步,以缓和矛盾B.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C.承认财产私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D.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3.雅典“四百人会议”的职责是A.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拟定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C.审查法官已判决的案件D.选举和罢免国家公职人员4.梭伦出走后,雅典建立的僭主政治A.是旧制度的复辟B.维护了贵族的利益C.是个人独裁统治D.是平民阶层的政权5.《商君书》:“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战国时期“农战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七雄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局面C.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中央集权的形成6.卫鞅曰:“……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材料体现了商鞅A.富国强兵的目标B.改革变法的决心C.取信于民的姿态D.打击贵族的气势7.“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鞅变法中的此项规定A.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废除贵族的特权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8.“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个人品行B.社会贡献C.仁政思想D.保守观念9.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对此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B.过分集权导致地方财政困难,入不敷出C.地方权力分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靖康之难”与过分集权有一定联系10.“庆历新政”夭折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者意志不够坚定B.宋仁宗的动摇C.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D.用人不当11.捷克人胡司要求取消教会地产,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二历史组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题2分,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其中,米市、面市、墩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北京城的资源非常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5.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

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

最新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全套答案

最新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全套答案

最新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全套答案历史试卷(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2.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

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

这一叙述() 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3.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4.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培养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去表演,而是要懂得音乐的使用和乐队、歌舞队的编制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说明周代乐舞A.适应官僚政治发展的需要B. 因为规定严格而呈僵化态势C.注重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D. 促进古代中国音乐的标准化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反映秦朝政治体制的民主特征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西汉平帝时,有郡国103个,其中除三辅外,有郡80个。

东汉光武帝时精兵简政,省郡国10个。

顺帝时,有郡国105个,其中郡79个。

”这表明A.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中郡县制占主导B.两汉的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推恩令”未解决汉初的王国问题D.两汉的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巩固统治4.虽然自汉朝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

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

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5.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各科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凡博识高才、强学恃问、无失俊选者为秀才;通三经以上者为明经;明娴时务,精熟一经者为进士。

”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A.避免了家世出身对人才选拔的影响B.分科细致、选官制度凸显等级森严C.诸科并行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D.开启了分科取士的官员选拔方式6. 表1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明朝A.中央机构运作机制渐趋完善B.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C.实行分权削弱六部权力D.专制主义皇权逐步加强7.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最初阶段,婚姻中女性的地位只是略好于牲口。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宜根据甲骨卜辞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证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

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

”“封建之制”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 封建制度2.钱穆评论说:“此刻吏部只凭中正人才薄,名列下等者,就其本乡舆论,可以按名淘汰,改授新人。

曹魏因此制度,而用人渐上轨道。

”“此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国史新论》载:“在当时人心目中,张居正只算一权臣,不算一大臣,因他乃凭借当时政治领袖皇帝的秘书即大学士身份,而实际掌握了领袖之大权。

”张居正“实际掌握了领袖之大权”主要得益于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4.克利斯提尼进一步推进民主改革,他从每个部落中选出50个公民组成“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

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A. 前基于部落选出,后者等级选出B.前者更注重家庭出身,后者基于财产多寡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5.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案的条款如何,关键是由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根据议会的条作登上王位,并服从议会的法律,从而确立了议会的主权。

”该“法案”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C. 标志该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D.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6. 麦迪逊解释出:“本宪法和合众国依此制定的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而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本国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必须受其约束,而不问该州的宪法或法律是否与此相抵触。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是()A.察举制的创立 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其作者是()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5.在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邓小平提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自由传统 B.民主政治 C.法律制度 D.国家统一8.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A.颁布成文宪法 B.实行多党制 C.创立总统制 D.确立君主立宪制9.1848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它诞生的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10.下列组图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家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修建柏林墙划定三八线组建北约A.美苏两极对峙 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困难②唐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明清时期出现商帮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12.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映了道家学派A. 同情人民的疾苦B. 倡导“无为而治”C. 提倡辩证法思想D. 主张“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反应的是老子的治国思想,A.同情人民的疾苦,与材料含义不符;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是其哲学思想,可以排除,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①哲学思想(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政治思想: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③辩证法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

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

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3.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4)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4)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答案】A【解析】“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的信息说明天子加强了对于地方的管理,A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集权统治,B错误;C属于宗法制的特点;D属于分封制的影响,排除。

2.春秋时代的战争,通常采用车阵战,一经交战,即刻决出胜负。

战国时期,作战军队的数量大为增加,步兵、骑兵为主的野战和包围战逐渐代替车阵战,战争往往旷日持久,残酷性大大加剧。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各诸侯国人口大幅增长B. 战争目的由争霸到兼并C. 战争科技出现重大突破D. 礼乐制度已经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的战争仅仅是争霸,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已经是兼并战争,所以战争会更残酷,时间更长,军队数量会更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各诸侯国人口大幅增长只是这一变化的次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战争科技并未出现重大突破,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礼乐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隋文帝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

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市三中2017—2018学年(二)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秦国与匈奴战争期间,每消耗192石粮食才有1石供应到军队,完全可以说“运输决定战争”。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在征服南越的战事中,秦修建了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直道2.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

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A.因地制宜B.适时播种C.精耕细作D.使用绿肥3.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4.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下列项中有关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叙述错误的有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②汉代提花技术相当成熟③唐代中期后,官营丝织业作坊兴起④元代丝绸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有学者提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头枕三河(河内、河南、河北)面向草原”向“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转变。

下列史实中,可以佐证这一转变的是①南阳太守创制水排②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③日升昌票号的创立④粤海关“一口贸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明“象征”,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小农经济结构不断变化B.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丝绸之路”始终畅通D.海外贸易的丰厚利润7. 据史料记载:今(唐代)所货木棉,特其细紧者尔。

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此最上品。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第I卷(选择题)1.近几年春节,自贡市富顺县都举办了豆花文化节。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据考证,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证实豆腐是从商代开始的B.《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一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C.宋人寇宗《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说明豆腐源于宋朝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了豆腐2.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家天下的观念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该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技术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恰当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什么关系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5.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

“他”是A.程灏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6.中国自古以来,识字并不普及,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

《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老百姓的A.戏曲是文人创作、传播儒学的艺术B.戏曲艺术源于民间、反对儒家伦理C.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D.戏曲是政府普及文化的艺术形式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不同于洋务派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提出A.“宜师夷长技以制夷”B.“立国之道,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8.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

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2018.7㊀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㊁考号㊁考试科目㊁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㊀(选择题㊀共48分)一㊁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武王灭商之后,就开始了第一次分封. 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此举旨在A.争取有影响的部族支持㊀㊀㊀㊀㊀㊀㊀B.笼络商代众多遗民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管理㊀㊀㊀㊀㊀㊀㊀D.确立宗法分封制度2.汉初设置御史大夫作为最高监察长官,武帝时又于丞相府中设置丞相司直为丞相属官,负责监察御史大夫㊁司隶校尉㊁封侯及郡守.这反映出当时A.监察制度混乱无序㊀㊀㊀㊀㊀㊀㊀B.形成丞相专权局面C.监察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㊀㊀㊀D.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低效3.唐代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科举制时说: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 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从这段话判断,科举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㊀㊀㊀㊀㊀B.扩大了唐朝统治基础C.革除了以往各种弊端㊀㊀㊀㊀㊀D.选拔的人才更为优秀4.康熙后期规定,州县官缺中的一等人选必须 引见 ,皇帝提出问题,待选官员自报履历,回答询问,皇帝藉此了解官员的能力水平以至年龄相貌.二等三等则由吏部直接铨选.其目的是A.树立皇帝亲政典范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完善官员选拔制度C.杜绝吏部铨选营私舞弊㊀㊀㊀㊀㊀㊀㊀D.直接控制中低级别官员5.1844年,负责处理对英关系的钦差大臣耆英上奏: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且夷俗重女,每有尊客,必以妇女出见. 由此可见,耆英A.具有鲜明的天朝上国观念㊀㊀㊀㊀㊀㊀㊀B.深谙西方的社会风俗习惯挽回了鸦片战争利益损失遵循了近代国际交往准则6.太平天国在其统辖区内并没有大规模改变土地所有权,反而是维持原有的封建土地㊁财产关系,沿袭清朝旧制,征收土地税.这表明A.太平天国专注于军事斗争B.太平天国蜕化为地主阶级政权C.«天朝田亩制度»失去农民支持D.落后的农民运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7.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 厚集兵力 ,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㊁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该现象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㊀㊀㊀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㊀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㊀㊀㊀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8.义和拳本为练习拳棒㊁传授武术的民间反清秘密会社,近代逐渐演变为反洋教组织,转而支持满清政府.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政策改剿为抚㊀㊀㊀㊀㊀㊀B.列强侵略不断加深C.中西宗教信仰冲突㊀㊀㊀㊀㊀㊀㊀D.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9.以下为近代某条约的部分内容,推测该条约为㊀㊀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㊀㊀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武昌起义后,象征18个行省汉族反清的 铁血十八星旗 高高飘扬于武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 五色旗 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变化表明A.反清斗争取得彻底胜利㊀㊀㊀㊀㊀B.民族观念不断发展进步C.民族平等得以实现㊀㊀㊀㊀㊀㊀㊀D.南北和谈进展顺利11.20世纪初,中国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物质主义是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据此判断,他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会是A.中国的 文艺复兴 ㊀㊀㊀㊀㊀B.一场巨大的灾难C.反帝反封建运动㊀㊀㊀㊀㊀㊀㊀D.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2.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指出: 只是攻打城市,而不是夺取城市,没有决心将地方苏维埃政权在城市中树立起来,这是一种农民意识的反映,与目前的路线没有丝毫的共同点. 据此判断当时A.出现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㊀㊀㊀B.夺取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央存在 左 倾错误倾向农民意识阻碍了革命发展1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份作战计划中写道: 以确保武汉为核心 敌之最大长处,在能以其机械化部队,利用我之铁路㊁公路,深入猛进. (我)如此以有力部队,在正面节节抵抗,游击部队在侧面予敌打击. 据此判断,该计划当时用以指导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 围剿 红军C.抵御日本侵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14.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人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体现出A.新中国形成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㊀B.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C.左派人士与中间人士主导新政权㊀D.中共开始了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15.1952年,周恩来在驻外使节会议上批评了 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 的思想方法,指出资本主义世界不是铁板一块,东南亚国家与帝国主义有矛盾,中国应争取这些国家.这表明当时中国A.放弃了 一边倒 的政策㊀㊀㊀㊀B.外交不再拘泥于意识形态C.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㊀㊀㊀㊀D.谋求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16.1982年宪法颁布后,先后于1988年和1993年修订,分别增加了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和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等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立法缺乏稳定和延续性㊀㊀㊀㊀㊀㊀㊀B.基层民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改革开放推动法制建设㊀㊀㊀㊀㊀㊀㊀D.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17.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 和为贵 ;周恩来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新时期以来,叶剑英指出 台湾可以高度自治 ;邓小平全面阐述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这说明A.中国政府放弃了武力统一方针㊀㊀㊀㊀B.国际形势左右着统一政策制定C.港澳台问题解决过程曲折反复㊀㊀㊀㊀D. 一国两制 构想逐步形成发展18.有研究者赞美雅典民主制,认为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有研究者指出其缺陷,认为它把广大奴隶和妇女排除在外;也有研究者批判雅典民主制,认为它是 暴民 对精英的专制.这说明A.价值取向影响历史结论㊀㊀㊀㊀㊀㊀㊀B.多种认识还原历史真相C.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㊀㊀㊀㊀㊀㊀㊀D.时代变化决定历史叙述19.近代美国某观点认为: 吞噬了各州的立法㊁行政和司法权利,从它们的废墟上产生一个统一的政府,这个政府从性质上说,就是铁腕专制. 据此可知,持该观点者会反对A.共和制㊀㊀B.三权分立C.联邦制㊀㊀D.直接选举20.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和军队最高首脑,但总统签署的法令必须有一名内阁成员副署方能有效;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但需要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但需要对议会负责.这体现出当时A.君主㊁共和两派的斗争与妥协㊀㊀㊀㊀㊀㊀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法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责任内阁制度初步确立21.1847年,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新口号代替 人人皆兄弟 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欧洲工人运动开始兴起B.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C.共产主义者同盟有了更科学的理论指导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22.俄国二月革命中,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倒戈主要是不愿意被派往前线,工人的口号是 打倒战争 ,只有一部分情绪激进的工人提出 打倒沙皇 的口号.这表明当时俄国A.君主观念根深蒂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农民缺乏革命动力C.世界大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㊀㊀D.初步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3.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指出,美国的援助只能提供给 自由世界 , 那些反抗来自国内或国外的极权主义压力㊁努力保存他们的独立㊁民主制度和人权自由的自由人民,将得到美国重建援助的最优先考虑 .这说明,美国的援助计划A.实际上将苏联排除在外㊀㊀㊀㊀㊀B.要求欧洲国家走向联合C.造成了德国的分裂㊀㊀㊀㊀㊀㊀㊀D.强调美欧地位平等24.右图为1986年某杂志的一幅漫画 三人摔角 (站台上从左至右分别为美㊁日㊁欧,站台数字分别为三者的购买力指数).该漫画内容可以用来说明A.第三世界兴起的影响B.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C.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原因D.两极格局瓦解的意义第Ⅱ卷(必考37分+选考15分,共52分)㊀㊀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第25㊁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㊁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ʌ必做部分ɔ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㊀早在13世纪,英国贵族就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规定国家重要事务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1363年,又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光荣革命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在德国,1848年革命失败,证明德国资产阶级还没有力量完成民主革命和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最终由普鲁士容克贵族和普鲁士军人通过武力的方式实现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 德意志皇帝 称号,有权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㊁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㊁签署法律㊁统率军队及任命军官.材料二㊀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1907年,光绪上谕要求设立资政院,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规定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1909年到1910年,立宪党人控制下的咨议局先后组织发动了三次请愿,敦促清廷速开国会.第三次不仅将社会各界都卷入进来,连十八省督抚㊁资政院议员也都为之推波助澜.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震动.1911年,清政府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阁员13人,汉族4人,满族9人,其中7人为皇族.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决定废止皇族内阁,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 采用英国君主立宪主义 ,提高国会地位.摘编自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德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立宪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马法发展历程(部分)简表公元前5世纪十二铜表法,其中规定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如果有谁用手或棒打断了自由人的骨头,则他应付出300阿斯罚金,如果被打的是奴隶,则罚金150阿斯.公元前4世纪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确立禁止债务奴隶制的法律公元前3世纪产生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被征服地区居民,其内容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共和国末期到帝国时期不同派别的法学家相互诘难,使罗马法研究日益精深.出现了盖尤斯等著名的 法学五杰 ,其法律著作与解释后来也被确定具有法律效力.帝国时期罗马皇帝以敕令等形式发布大量涉及法律事务的文告,其在帝国境内广泛使用,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士丁尼命令整理㊁编纂帝国法律,完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摘编自何勤华«外国法制史»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ʌ选考部分ɔ请考生在第27㊁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27.ʌ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ɔ(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㊀自曹魏到西晋初年,土地荒芜和人口逃亡问题严重.豪势之家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 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 公元280年,晋武帝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㊁品官占田荫客制和户调制.占田制规定了诸侯和编户民所占土地的数量, 国王公侯 大国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 (编户民)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品官占田荫客制则规定了官员所占土地和荫客(依附人口)数量, 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 第九品十顷. 户调制规定按户征收户调(绢㊁绵)和田租,按照贫富分为九等,按等定数.改革后, 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出现了 牛马被野,余粮栖亩 的景象.282年,西晋户数从245万户上升到377万户.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晋武帝实施户调式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实施户调式的影响.(9分)28.ʌ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ɔ(15分)材料㊀以色列在1967年的 六五战争 中取得了全胜,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中东陷入了不战不和的僵局.1973年10月,埃及在运河东岸发起猛烈攻势,短时间内控制了运河东岸10 15公里的战略纵深.叙利亚军队向戈兰高地发动猛攻,收复了大片土地.16日,以军切断埃及第三军团的退路,取得了战场主动.24日,埃㊁叙㊁以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后期遭受了失败,但在政治上仍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与黎巴嫩关闭了其境内的输油管,其后阿拉伯各产油国统一减产㊁提价㊁禁运和国有化.欧共体和日本被迫先后发表声明,宣称242号决议是中东和平的基础,尊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十月战争促使美国反思其中东政策,它感到推动阿以和平才能将苏联排斥出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国家㊁巴解和以色列也感到了寻求政治解决的必要性.由此,政治解决阿以冲突的中东和平进程开始了.黄民兴«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国家 政治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的表现.(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国家 政治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的原因.(6分)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8.7一㊁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㊀2.C㊀3.A㊀4.D㊀5.A㊀6.D㊀7.B㊀8.B㊀9.D㊀10.B㊀11.B㊀12.C㊀13.C14.B㊀15.B㊀16.C㊀17.D㊀18.A㊀19.C㊀20.A㊀21.C㊀22.C㊀23.A㊀24.C二㊁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2分.25.(25分)(1)不同:英国议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王权受到限制;德国国王拥有很大权力,专制主义色彩浓厚.(4分)原因:英国很早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统一德国的普鲁士原本就有专制主义传统;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德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贵族力量相对强大;英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德国是普鲁士以武力完成统一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6分,学生若笼统答 两国历史传统㊁资本主义发展程度㊁阶级力量对比㊁制度确立道路和方式不同 可酌情给分)(2)特点:学习西方;力图维护满清统治;渐进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推动双向互动.(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影响:清末的立宪活动最终没有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民主宪政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政制㊁法制的近代化.(4分)(3)认识:民主宪政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同国情决定了不同国家的民主宪政道路不同;不同国家民主宪政的形式不同;民主宪政建设应当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5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6.(12分)评分说明:学生可从古罗马法律的发展原因㊁趋势㊁特点㊁实质等角度立论阐述,论题如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㊁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㊁ 罗马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㊁ 罗马法实质是维护贵族的利益 等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示例:论题:罗马法的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阐述:罗马法的产生㊁发展与完善经历了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种因素起到了推动作用.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不断进行斗争.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制订出«十二铜表法»,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成为古罗马的基本法.同样是在平民的要求下,古罗马法律赋予了平民和贵族通婚以及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政治㊁经济关系的变化,推动了万民法的产生.法学家在罗马法的发展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其法律著作和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古罗马的皇帝也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㊁完善,其敕令成为法律的重要来源,查士丁尼皇帝还推动了法律的整理㊁编纂,使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27.ʌ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ɔ(15分)(1)特点:把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相结合;贵族根据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特权;一方面保证贵族享有特权,一方面又加以限制;赋税体现均平思想(或 按贫富等级交纳赋税 ).(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影响:抑制了豪强兼并土地;赋税均平,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促进了西晋社会经济的发展;户口增加,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世家大族经济势力的发展.(9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28.ʌ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ɔ(15分)(1)表现: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西方大国正视阿拉伯国家的要求;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开始了中东和平历程;迫使欧共体㊁日本发表声明,在国际上孤立了以色列.(9分)(2)原因: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一致;利用石油武器,引发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美苏两国在中东地区的争夺与矛盾.(6分)。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Ⅰ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1.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与下面两图密切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行省制B.内阁制分封制C.分封制郡县制D.察举制行省制2.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A.学校体系的完备B.商品经济的活跃C.文学艺术的昌盛D.科举制度的推行3.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4.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5.下列文献中,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6.某同学的笔记把“梭伦”“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作为关键词。

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政制与法律C.应该的制度创新D.北美大陆的新体制78垒”这一说法刻画出的是()A.和平与发展B.欧洲一体化C.美苏冷战D.多极化格局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富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他赞扬的是古代中国的()A.商品经济B.工场手工业 C.对外贸易D.小农经济10.明太祖曾告谕“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盐铁专卖C.重农抑商D.海禁11.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

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A.创办近代军用企业B.创办近代新式学校C.创办近代新闻报纸D.创办近代民族企业12.梁启超在1923年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8题,共100分,共5页,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 宗法制B. 君主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A. 魏晋九品中正制B. 隋唐三省六部制C. 元朝设立中书省D. 清朝设立军机处4.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1%,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5.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 国王凭借手中权力转嫁责任6.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B. 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C.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D. 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卷 含解析 精品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卷 含解析 精品

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十月份高二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 “为政以德”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 “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

A“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要求统治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意思是说为官者讲究礼节百姓中就没有不敢不尊敬的,说明孔子要求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名师点睛】孔子地位随着儒家思想的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

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

但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

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信息,可知是道家的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项正确。

孔子主张仁、礼,与材料不符,排除A。

孟子主张仁政,与材料不符,排除B。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与材料不符,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的百家争鸣,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信息,可知符合老子的思想。

辽宁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辽宁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辽宁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 . 禅让制B . 宗法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2. (2分)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A . 对外交流频繁B . 法律体系完备C . 民主政治发展D . 人文思想盛行3. (2分)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 . 顺治时期B . 康熙时期C . 雍正时期D . 乾隆时期4. (2分)“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 . 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B . 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C . 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D . 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5.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A . 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 .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 . 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 . 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6. (2分)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①魏源②洪仁玕③李鸿章④孙中山⑤陈独秀A . ①②③④⑤B . ①③④⑤C . ①②④⑤D . ①②③④7. (2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56分)1.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末)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A . 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 . 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 . 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 . 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3. (2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月考)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A . 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B . 政府政策的导向C .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 . 形势的变化4. (2分) (2017高一下·宾阳月考)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

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

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

”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 . 经济重心的南移B . 市民阶层的壮大C . 自然经济的瓦解D . 商品经济的发展5. (2分)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制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两宋一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颇为彻底。

既“收其精兵” “制其钱谷” “削其支郡”“稍夺其权”,又按路分设帅(安抚使,掌兵民)、漕(转运使,掌财赋)、宪(提弄按察使,掌司法)、仓 (提举常平使,掌救恤)四监司以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

下列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A.“杯酒释兵权”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D.推行二府三司制3.“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

”这主要反映了: A.抽签选举的局限 B.多数人暴政的实质C.轮番而治的危害D.直接民主制的弊端4.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古罗马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5.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

这表明:A.此时议会主要是贵族统治的工具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C.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6.下面漫画中,组成木桶的木条代表德意志各邦,箍桶的铁条代表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

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A.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2.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

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盐剥小民,上千天和的结果。

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

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3.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4.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5.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B.行书C.楷书D.草书6.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

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7.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 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 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 加强中央集权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 注重门第家世3. 唐太宗认为:国事千端万绪,遇事应与“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为避免一人独断采取的做法是:A.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B. 尚书省决策,中书省审议C. 中书门下决策,枢密院审议D. 尚书省决策,六部执行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经典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5.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A. 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 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 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 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6.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罗马逐渐形成了:A. 习惯法体系B. 公民法体系C. 万民法体系D. 自然法体系7.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此“怪物”是指:A. 君主立宪制国家B. 联邦体制的国家C. 民主共和制国家D. 邦联体制的国家8. 历史老师在上课,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根据以上条款判断,该条文出自:A. 英国的《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9.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 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 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 提出“修约”,扩大市场10.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11.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 南昌起义C.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 八七会议12. 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A.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 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C. 攻占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D. 转入战略反攻13. 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

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

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A. 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 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C. 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D. 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14. 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

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A. 掀起了二月革命B. 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 发表了《四月提纲》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5.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髙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6. 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A. 统一的前提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 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17.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周朝王室的衰落B. 礼乐制度的崩溃C. 铁犁牛耕的出现D. 宗法关系的疏远18. 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

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 注重因地制宜19. 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A. 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0. 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 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21.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

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B. 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C.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 贵族阶层已经消失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

这说明: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D. 经济全球化形成23.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 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 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4.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 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 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 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25.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此举的影响在于: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26.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

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A. 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B. 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C. 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D. 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27.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材料表明张謇主张:A. 积极发展民营企业B. 鼓励创办国营企业C. 制订经济发展计划D. 禁止官办工商企业28.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人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A. AB. BC. CD. D.29.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企业出售给个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等。

这是为了: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 平等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正式确立B. 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而建立的有效机制C. 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31. 阅读欧洲一体化进程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欧洲一体化的规模不断扩大B. 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C. 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D. 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32.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