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舞蹈创作的多元化艺术风格
论台湾舞蹈家林怀民舞蹈艺术的美学特色——中国的元素、生命的动作与纯粹的存在
林 怀 民舞 蹈 或“ 门舞 集 ” 蹈 的 艺 术成 就 , 已获 得 世 界 公 认 , 有 崇 高 的 国 际声 誉 。 19 云 舞 早 拥 93 年 、07年云 门舞 集前 后两 次 赴大 陆演 出 , 都 收“ 撼 舞界 , 动 神州 ” 20 也 震 轰 之效 果 。 u 然而 迄 今 为止 , J 国内艺术 界和 美学 界对 林 怀 民舞蹈 的研 究 , 有几 篇散见 于报 刊 的短篇 文 章 , 仅 而且 无非 泛泛 而谈 的
介绍 性解说 , 或大 而化 之 的 印象式 批评 , 抑 真正 达到 理论性 、 术性 层次 的知识 成果 , 学 难得 一见 。例 如 , 些批评 倾 向于 描绘 林怀 民舞 蹈 的文化 背景 , 实 与舞 蹈本 身并 无 多 大 的关 系 ; 一 其 或者 强 调林 怀 民舞 蹈 中的“ 中国元 素” 东 方美 学 ” 习惯 于搬 弄 中 国传统 美 学 中的“ 、 意境 ” 和“ , 气” “ 等概念 。批评 总 要使 用概念 , 本来 无 可厚 非 , 况且 林怀 民舞 蹈 中确 实 有 这些 东 西 , 是 , 目引 用古 典 词 汇 , 但 盲 对批 评 对象 没有进 行 细致分 析 , 不免 浮皮 潦草 , 搬硬套 。笼罩 在 这些 批 评 术 语 下 , 而 淹没 了林 怀 民舞 生 反
我们看见了河岸舞蹈简介
我们看见了河岸舞蹈简介
河岸舞蹈是一种融合了中西舞蹈元素的现代舞蹈风格,以独特灵动的动作、明快有力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表情,展现出舞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它充满了现代都市人对于身心健康和内心情感表达的追求,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新生力量。
河岸舞蹈起源于中国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
它的创始人林怀民是一位热爱舞蹈的青年,受到了中西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理念和风格。
他认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必须要有情感、技巧和创意三者相融合,这样才能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和感动。
河岸舞蹈强调身体的自由感和情感的表达,舞者需要通过许多动作、姿势和肢体语言来呈现出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在舞蹈创作中,常常融入戏剧、声音、影像等多种艺术手段,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多元化。
河岸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可以在舞台上进行,也可以在户外的自然场所展示,如在河岸、公园等地方进行即兴表演。
此外,河岸舞蹈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音乐、戏剧、文学等。
河岸舞蹈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传承了许多中西舞蹈的经典元素,如芭蕾、现代舞、街舞等,呈现出独具风格的舞蹈艺术。
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能够从身体、情感和精神上引导人们去重新认识自己,体验生活的美好。
浅析林怀民作品中华元素的体现
浅析林怀民作品中华元素的体现作者:王璐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0期【摘要】本文对林怀民作品动作编创进行了一一分析,以林怀民作品中的文化行笔之间想要找寻的空间、气韵、劲道与节奏来解析作品的意境之美以及现代舞的审美原则。
【关键词】现代舞;云门舞集;舞蹈动作编创;艺术特征一、林怀民作品以及云门舞集(一)林怀民以及云门舞集介绍林怀民先生于1973年创办了舞蹈团,云门舞集,这是台湾的第一个舞团,舞团的代表作品有《水月》《竹梦》《行草》。
这个舞蹈代表团是以中国的元素为基本的特色,多年来,云门舞集演绎了很多经典的现代舞而享誉世界。
成为中国的“现代舞”最有名的演出团体。
(二)林怀民作品中的中华文化元素的体现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人类历史上,它是通过对人体精炼描摹,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文化是汉字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自我人格意识流露的艺术,文化是借助外部的环境表达思想的载体。
文化有自己独到的意境。
而舞蹈和文化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但随着视觉艺术的提升,文化艺术和舞蹈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进步并且逐渐成熟。
二、中国古典作品的改编(一)《白蛇传》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的反映,一起成为民族性格和风格,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总体描述。
用中国的叙事传统,关注人性,和揭示人物关系和心理冲突,林怀民说:导演不仅仅是人物关系的安排不仅仅是两个阵营善与恶之间的分界线,还要完成一个三角形的叙述状态,因为嫉妒,小青的不舍,许仙的怯懦,使人性从单一平面到三维。
(二)《红楼梦》的“万艳同悲”之美位于中国文学名著舞蹈同名的《红楼梦》,在小说里提示舞蹈作为起点,使用一些图像作为比喻,结合舞者身体、心灵、解释黛玉的生活,主要让观众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不一样的情感。
三、作品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一)《流浪者之歌》的精神文化回归《流浪者之歌》是根据外国文学经典舞蹈同名作品《流浪者之歌》改编的。
这个舞蹈的成功,是身体叙事最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深刻的思想。
生命的艺术体验,艺术的生命思悟——论林怀民的艺术追求
林 怀 民与舞蹈 的情缘
的 荣誉 与称 号 成 为 他 举 世 瞩 目的光 环 ,然 而 在那 些 充 满 无 数 现 术价 值便 是在 挖掘 人 体潜 能 的 同时 ,所 反射在 他 内心 、舞 者 的 内 实 、矛盾 、 冲突 的 坎坷 岁月 中 ,又有 谁 能真 正体 会舞 蹈在 他 生命 心 以及 观 众 内心的 生命意 识和 思想 共鸣 。 三 、从 作 品中看 林怀 民 中 的意义是 什 么呢 ? 《 草 》是 一部 从 书法 中汲 取灵 感 的抒情 舞 作 。 以舞 者 的身 行 二 、林怀 民 与云 门舞者 “ 常 有 人 问我 ,如 何 坚 持 走 过 云 门三 十 多 年 的 岁 月 。我 体象 征 毛笔 ,挥 洒着 中华汉 字 的气 韵和 神韵 ,用 肢 体来 展现 汉字 常 没有 坚 持 。三十 多年 束 ,是 舞者 喂养 我 。 ”在 林 怀 民的作 品 中 , 中 的一撇 一那 以及顿 点 ,流 畅 自如却 不 失坚 韧有 力 ,将 中 国书法 ‘ 没 有炫 丽 的舞美 衬 托 ,也没 有华 丽 的服装 修 饰 ,云 门的舞 者 身材 的精 髓 刻画 得 出神入 化 、惟 妙惟 肖。特 别是 舞者 用 身体 在屏 幕 的 白纸上 书写 “ ”字 的 那一 场景 ,舞 肌 肉的 一颤 一动牵 动 着观 永 不 高挑 ,面 容也 不 娇美 。或 许 ,无 论是 作 品本身 ,还 是他 们 的演 一吸 员 ,都 不具 备传 统 艺术上 的 美感 。然 而 ,就 是这 样 的一群 看似 不 众 的一 呼- , 内心 充满 了紧张 感 却又沉 醉其 中。这 一 画面 的呈 起 眼的 舞蹈 演员 , 真的 像小 说 中的人 物 ,饿着 肚 子跳 舞 ;每天 跳 现 ,使人 仿 佛走 进 了一种 字舞 合 一 、人舞 合 一 的奇妙 境 界 ,身体 气 舞 七小 畴 ;旅行 时 自带 毛笔 练字 。林 怀 民与 他 的舞者 们 ,艺 术的 的 韵律 与汉 字 的气 韵融合 得 天衣 无缝 ,以人 体 的 “ ”带动 汉字 神 交流 与激 情 都来 源 于心 灵之 间的 相互碰 撞, 一股 强烈 的凝 聚力 将 的 “ ”,舞 者 的每 一丝 肌 肉 ,每 一寸皮 肤 都流 淌着 中华汉 字那
舞剧《薪传》中西文化元素融合
舞剧《薪传》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编导林怀民,194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嘉义的书香门第,在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4岁开始在《联合报》上发表小说,20岁出头出版了自己的书籍《蝉》。
正因如此,成为当时文坛瞩目的作家,名气直升。
在1965年,在家人的期望下考入了台湾政治大学,并开始习舞。
1969年前往美国攻读文学,之后又系统的学习了玛莎•格雷姆的现代舞理论,顺利获得文学硕士后回归祖国。
197 3年,林怀民以“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的口号,成功地创办了台湾地区第一个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取名“云门”是向古中国仪式舞致敬。
现编舞作品有《白蛇传》《薪传》《红楼梦》《九歌》《家族合唱》《水月》等近150部作品。
其中《薪传》是云门舞集较早的一部作品,艺术评论家何怀硕如此写道:“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具有相当的时代意义。
云门自开始以来,就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感。
”[1]一、创作源泉云门舞集《薪传》是第一部以台湾历史为主题的剧场作品,舞剧由序幕、唐山、渡海、拓荒、野地的祝福、死亡与新生、耕种与丰收和节庆八段舞蹈结构构成的,真实地再现了明末清初大陆人移民台湾的艰辛历程。
1978年12月16日首演于台湾嘉义体育馆,恰逢美国宣布与台湾“断交”,林怀民老师能创造出这么辉煌的舞剧,其灵感来源于自身的那想念家乡、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民族情怀。
“他的这部已扬名于海内外的舞剧《薪传》,是生命力的赞礼,是民族魂的讴歌”[2]。
1977年底,林怀民由于跳舞受伤必须暂停演出,获得了亚洲基金会资助赴美进修。
再度离家的他乡愁倍增,在国外回想起自己的家乡新港,开台先民“笨港十寨”的所在地,想起明末从福建沿海一带渡海来台的移民故事―――“柴船渡乌水,唐山到台湾”。
先民为了子孙万年之业,决心排除万难,乘风破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拓荒定居,直至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回台后,林怀民带领着云门的舞者走到大自然中进行野外训练,亲自体验大自然的浩大力量,体验先民移民时的艰辛历程。
试论林怀民现代舞作品中的东方审美
的流 动而产 生 发力 ,又 依靠 力量 的转 换 而产生 新 的
力 是 一样 的概 念 。 由此 说 明 , 以太 极 文化 为主题 的东 方元素 , 在 玛 莎体 系 中 占据 着重 要成 分 。 林 怀 民在 玛莎 的启 示下 选择 了安静 的 “ 悟” 。 坚 持 从 对东 方文 化 和东方 艺术 的体 悟 开始 .他试 图打
吧。
大 的滋养 。 玛莎・ 格 兰姆 , 美 国著 名现 代舞 蹈家 , 美 国 现 代 舞奠 基 人之 一 。 1 9 7 2年 , 林 怀 民赴 纽 约玛 莎 的
舞 蹈 学 校学 习 。林 怀 民 回忆 自己 的 留学 经历 时说 : “ 玛 莎无所 不 在 ,几乎 每一 个 出入学 校 的舞 者都是 。 这样 近 于虔诚 的心情 , 我们 去那 里不 是做 体操 , 不 是
的路途 , 不 过 是一 圈 圈 的同心 圆 , 始 于你 , 始于 我 , 始
于他 , 止 于你 , 止 于我 , 止 于他 。
这个 以东 方 审美 为创 作 美 学 的 舞 团 。 在 一部 部
生 俱来 的本 能 , 进 行气 体 交 换 , 是 身体 始动 的基础 。 玛 莎 曾说过 :我 们所 做 的每一 个 动作都 是 基于 生命 的脉动 , 呼 吸是 身体 的基 本动 作 , 至死 方休 。玛 莎 以 真 实 自然为 原则 , 将 呼 吸的 张弛交 错 , 看作 是生命 的
列 为该 年最 佳 舞作 的首 选 。 而《 时代 》 周 刊则 于 2 0 0 5
年将“ 亚 洲 英雄 人 物 ” 的桂 冠献 给 了林 怀 民这位 “ 亚
林怀民与云门舞集系列《薪传》之所感
林怀民与云门舞集系列《薪传》之所感
林怀民是中国著名的舞蹈家,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舞台演出,并率领云门舞集参加了许多国家级舞蹈比赛,拿到高奖。
走遍各地,他在每一个地方都遇见了许多精彩的舞蹈作品,并着手改编成了自己的唯一的云门舞集系列。
其中,《薪传》是云门舞集系列中最具代表
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林怀民最有成就的作品。
《薪传》的改编背景源于汉族民间的龙灯舞。
林怀民改编的《薪传》通过炫丽的技巧展示了龙灯舞的典雅和历史性。
无论是在舞蹈动作上,还是在舞台设计上,他均以自己精益求精的理念重新改编了这一杰作。
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龙舞,以神秘、激情和精致典雅的动作形式展示,让观众进入一场有关神秘的舞台之旅。
林怀民的这个改编作品,不仅被观众赞誉为华丽的舞蹈表演,而且也被国际知名的舞蹈评论家赞誉为“一次极富灵感的舞台表演。
”
林怀民所创造出来的这一舞蹈系列,再次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为中国舞蹈技艺提供了新的突破。
林怀民曾说过:“舞蹈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
识自己,更好地感受生活。
”《薪传》中,他通过舞者的动作,把这一古老的传统舞蹈表演的灵魂,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看到踏步、肩膊和手势把舞蹈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舞蹈的运动变化把观众带入一种自我的感受,令人激动不已。
总的来说,林怀民的云门舞集系列《薪传》充分展示了汉族民间舞蹈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也在他创作的每一次舞蹈作品中重温了中
国传统文化古老力量的美妙景象。
林怀民对舞蹈的独特理解,让他的作品更具有表现力,让观众所洗礼而得到一种非凡的感受,艺术性、和谐性。
林怀民舞蹈创作理念之图解
体 的 内在 关 照 与 尊 重 ,让 身 体 赋 予 了 真 正 的 内涵 ,在 太 极 引 导 训 练 而 来 的 语 言 体 系在 精 神 上 与 巴 赫 的音 乐 形 成 了动 作 与 音 符 的织 体 。一 切 动 源 来 自呼 吸 ,呼 吸 运 用 直 接 影 响 动 作
的美感 , 流 畅 自如 的 呼 吸 形成 动作 行 云 流水 的质 感 。 正如儒 、 始终 以 “ 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核心 ,从早期舞作 《 白蛇传 》 释 、道 三 家 理 解 的 “ 呼 吸 是 吸 取 天 地 万 物 之 灵 气 ,净 化 自己 的 “ 中国古典文化 的符号形式 ” ,转变 “ 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 内心 的过程”。舞者在一 呼一 吸间,产生 内省 、 冥想 、感悟 、 神 内核 ” 的《 竹梦 》 。 从 具体形象被感知 , 到精神灵魂 的触动 , 意 会 心 境 沉 静 、驰 骋 于 空 灵 之 境 ,男 女 对 舞 、群 舞 的表 现 形 林怀 民的创作从 自我艺术 观念 的阐述 ,无不 述说 一个创作者 式 , 对应与呼吸 , 使肢 体上 升到精神美 与心灵 美的内在关照。
吴
兰: 林怀 民舞蹈创作理念之 图解
1 2 8
林怀 民舞蹈创作理念之 图解
天 旦 三
( 湖 南师 范 大学音 乐 学院 湖 南 长 沙 4 1 0 0 8 1 )
【 摘
要】 林怀民作为二十世纪舞坛最具影响力的编舞大师,他的作品早巳被中国舞蹈界熟知,在 当 今世界
现代舞史上 享有盛誉。他 的创 作理念 与舞 蹈本体极 为开阔 ,涵盖 中西方文化符号 的象征 意义 ,包罗 中西方美学思 潮的精 神 内涵。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身体仪式;文化意识;冲突;融合
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研究
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研究林怀民,台湾著名舞蹈家、编舞家,云门舞集的创始人,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内涵,享誉全球。
他的舞蹈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意象类舞蹈作品。
本文将围绕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展开研究,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意义。
林怀民的意象类舞蹈作品主要通过借喻、象征等手法,将身体语言与精神内涵紧密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意象。
这些意象既包括自然界的元素,如山、水、风、云等,也包括人性的探讨,如生、死、爱、恨等。
林怀民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传达出他对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等方面的感悟。
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其中,借助自然意象是最为常见的手法。
例如,在《水月》这个作品中,林怀民通过身体与水相互映射,表现了水的清澈、柔和与流动。
在《云门五聚》中,舞者们用身体描绘出云彩的形状和动态,向观众展示了云的轻盈和变幻无常。
林怀民还经常利用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
例如,在《生之响》中,舞者们运用强烈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涉及多个方面。
其中,生命哲学是最为核心的主题之一。
林怀民通过自己的舞蹈作品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例如,在《梦湖》这个作品中,林怀民将舞者们的身体与水相互融合,表现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变。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的赞美,激发了观众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林怀民的意象类舞蹈作品还经常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水月》和《云门五聚》等作品中,林怀民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除此之外,心灵探索也是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的重要内涵之一。
在《生之响》和《风雷之谷》等作品中,林怀民通过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探寻了人类内心的奥秘和复杂性。
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启示人们要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云门舞集》 思考题
《云门舞集》思考题当谈到《云门舞集》时,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这个舞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云门舞集》是台湾著名的舞蹈团体,成立于1995年,由著名舞蹈家林懷民创立。
林懷民以现代舞为基础,融合了传统中国舞和民间舞的元素,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这引发了我们对于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演变的思考,以及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可以思考《云门舞集》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这个舞团以其独特的舞蹈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作品而闻名。
他们常常将生活中的故事和情感转化为舞蹈,通过肢体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这让我们思考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触动观众的心灵,以及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所具有的力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思考《云门舞集》对于当代社会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和精神追求。
《云门舞集》的作品常常涉及到现代人的生活困境、情感纠葛和心灵挣扎,让我们思考当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回应当代社会的挑战和变革。
最后,我们也可以思考《云门舞集》对于观众的启发和影响。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表演者的个人展示,更重要的是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沟通。
《云门舞集》的作品常常引发观众对于生活、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让我们思考艺术作品如何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以及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和对话。
总之,《云门舞集》作为一支具有影响力的舞蹈团体,其作品和艺术探索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云门舞集》的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魅力和意义,也可以从中获得对于人生、情感和文化的启发和反思。
最新-小议舞蹈创作中融入国外美学 精品
小议舞蹈创作中融入国外美学摘要通过分析研究林怀民的创作美学本文是对林怀民如何从西方意识向中国意识转变做为主要线索,提出了林怀民的创作理念是中国性与西方性在舞蹈艺术上的创新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会贯通,发现林怀民意图突破现代舞的性质。
他在走一条宽广、朴素、严肃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1.他的创作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
从林的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以西方现代舞来诠释中国传统戏曲肢体美学的意图。
2.真正的林怀民的舞蹈美学超越了东方与西方的局限,即超越了中国戏曲,也超越了玛莎•葛兰姆。
他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寻找到身体语言的共通性——那是在他训练云门舞者以中国传统的静坐,与太极引导中。
作为编导,林怀民以葛兰姆的技巧入舞,把西方意识带到这片传统的净土上,在《红楼梦》中把宝玉的出生舞蹈形式以西方理念很好的诠释。
在同一时期,他在撷取传统中国美学的整合中一路走来。
从他早期的作品《寒食》、《奇冤报》、《白蛇传》等都具有浓厚西方美学思潮。
而真正让他超越的作品是1978年后《薪传》的问世。
这是两个分水岭,也是由西向中的转变,二者融合在1990年以后的作品《水月》、《竹梦》、《九歌》等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行草》是中西方意识融会贯通的经典之作,从而使林怀民在国际上建立了自己的舞蹈美学流派。
3.通过对林的创作美学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必将把双方推向一个激情的高点。
这是两种文化意识互动的结果。
林怀民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但两种文化、两种环境、两种思维的距离和差异是很大的,包括林在内。
今天,林怀民云门的价值定位,在世界与在中国本土是众说纷纭。
如何更好地兼容中国性与世界性?林怀民的民族性是否具有局限?如何能够更深的挖掘中国的传统?这些问题仍然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中西意识太级中西方文化创作美学正文2005年是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第二年。
上个学期,我的编导老师张云峰在我们做群舞练习时,让我们欣赏了台湾云门舞集的掌门人林怀民先生的作品《流浪者之歌》。
探究林怀民先生舞蹈作品的“创意元素”
探究林怀民先生舞蹈作品的“创意元素”赵佳【摘要】台湾著名舞蹈编导家林怀民先生,独竖一帜的创作风格与舞台的视觉效果,使世界了解了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对待舞蹈、怎样尊重艺术的。
林怀民先生的舞蹈作品创意独特,这正是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理解、挖掘、运用和把握。
本文旨在通过其创作的具体作品来分析他是如何将内心的情感通过创意元素的正确、完美运用来达到具有东西方艺术完美融合的,且又极具中国传统形式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创意元素;舞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林怀民【作者】赵佳【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05舞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她能给人以崇高的想象与体悟。
她在不断的交流、吸纳、碰撞、融合中生长和发育。
她的丰富性让人眼花缭乱,从欧洲的古典芭蕾到现代舞,从中国古典舞到民族民间舞,无不在每个时代拥有着自己的受众者与追随者。
台湾著名舞蹈家林怀民先生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创意独特,不去模仿祖先,不去复制西方的现代舞观念,而是用生命去体验,去诉说着中国人的思想情怀。
虽渗透着玛莎-格莱姆的体系,但通过各种元素的提炼、综合,其创意却始终蕴涵着中国的味道,似链条般一直贯穿着中国元素,其审美特性注重“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气韵生动”。
在他的舞蹈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林怀民先生最佳的创意元素则是他准确扑捉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完美的运用和把握的能力。
他创意元素的来源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一类是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搜寻素材,如《水月》、《竹梦》等;还有一类是他从地域文化的元素中搜寻素材,比如其代表作《薪传》便是运用以台湾本土文化为创作素材,而进行诠释。
舞蹈《水月》是林怀民先生创作的极具抽象的一个作品,有着非常独特的创意,这种创意元素,正是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最好挖掘。
林怀民薪传舞蹈舞评
林怀民薪传舞蹈舞评
林怀民是国内著名的舞蹈家和编舞家,他以卓越的舞蹈技巧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创造出许多著名的舞蹈作品,赢得了广阔的称赞和赞誉。
林怀民的舞蹈作品多样化,从传统到现代舞蹈都有涉及,而且他总能在这些不同的舞蹈类型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其中,他最著名的舞蹈作品包括《梅花独舞》、《江南春》、《金色浪漫》等。
《梅花独舞》是林怀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部舞蹈作品,它表现了梅花的优雅和美丽。
林怀民将舞蹈形式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这样一部充满中国味道的舞蹈作品。
《江南春》则体现了林怀民在现代舞蹈方面的才华。
这部作品中采用了现代舞蹈的艺术手法,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
除了这些著名的舞蹈作品外,林怀民还在舞蹈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
他在教学中总是力求严谨、精益求精,对学生的舞蹈技巧、表现能力、精神面貌都要求很高,这也造就了他卓越的教学成果和名师形象。
总的来说,林怀民作为一位艺术家,他的舞蹈作品和教学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他的创作和探索,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创作和教学中,我们需要学习林怀民的经验和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素养,才能为中国舞蹈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小议舞蹈创作中融入国外美学 精品
小议舞蹈创作中融入国外美学摘要通过分析研究林怀民的创作美学本文是对林怀民如何从西方意识向中国意识转变做为主要线索,提出了林怀民的创作理念是中国性与西方性在舞蹈艺术上的创新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会贯通,发现林怀民意图突破现代舞的性质。
他在走一条宽广、朴素、严肃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1.他的创作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
从林的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以西方现代舞来诠释中国传统戏曲肢体美学的意图。
2.真正的林怀民的舞蹈美学超越了东方与西方的局限,即超越了中国戏曲,也超越了玛莎•葛兰姆。
他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寻找到身体语言的共通性——那是在他训练云门舞者以中国传统的静坐,与太极引导中。
作为编导,林怀民以葛兰姆的技巧入舞,把西方意识带到这片传统的净土上,在《红楼梦》中把宝玉的出生舞蹈形式以西方理念很好的诠释。
在同一时期,他在撷取传统中国美学的整合中一路走来。
从他早期的作品《寒食》、《奇冤报》、《白蛇传》等都具有浓厚西方美学思潮。
而真正让他超越的作品是1978年后《薪传》的问世。
这是两个分水岭,也是由西向中的转变,二者融合在1990年以后的作品《水月》、《竹梦》、《九歌》等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行草》是中西方意识融会贯通的经典之作,从而使林怀民在国际上建立了自己的舞蹈美学流派。
3.通过对林的创作美学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必将把双方推向一个激情的高点。
这是两种文化意识互动的结果。
林怀民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但两种文化、两种环境、两种思维的距离和差异是很大的,包括林在内。
今天,林怀民云门的价值定位,在世界与在中国本土是众说纷纭。
如何更好地兼容中国性与世界性?林怀民的民族性是否具有局限?如何能够更深的挖掘中国的传统?这些问题仍然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中西意识太级中西方文化创作美学正文2005年是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第二年。
上个学期,我的编导老师张云峰在我们做群舞练习时,让我们欣赏了台湾云门舞集的掌门人林怀民先生的作品《流浪者之歌》。
林怀民舞剧红楼梦舞评
林怀民舞剧红楼梦舞评
林怀民舞剧《红楼梦》是一部将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舞坛的力作。
该舞剧以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为创作灵感,通过舞蹈展现了小说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纷繁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贾家的兴衰。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林怀民的《红楼梦》舞剧进行舞评:
1. 舞蹈编排:林怀民巧妙地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转化为舞蹈动作,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纠葛。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既体现了古典舞的韵味,又富有现代舞的气息。
同时,群舞部分的编排也生动展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的繁荣与衰落。
2. 舞蹈表现力:舞者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表现力,将角色的情感世界呈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表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冲突时,舞者们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份无奈与哀伤。
3. 音乐与视觉效果:舞剧的音乐与视觉效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音乐既包含了古典的琴棋书画元素,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为舞蹈营造了独特的氛围。
舞台布景与灯光设
计简约而富有意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红楼梦境。
4. 创新与传承:林怀民的《红楼梦》舞剧在保留古典舞蹈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舞剧的创新与传承。
同时,舞剧还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宏大的封建家族史诗画卷。
总之,林怀民舞剧《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舞剧作品。
它通过精湛的舞蹈编排、表现力、音乐与视觉效果,以及创新与传承,将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搬上了舞坛,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当现代舞遇到林怀民——漫谈林怀民舞蹈艺术的风格
当现代舞遇到林怀民——漫谈林怀民舞蹈艺术的风格
王丹丹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当我们看惯了"桃李杯"舞蹈比赛和CCTV舞蹈大赛,当我们沉浸于天花乱坠的技术技巧里而渐渐产生了对舞蹈好坏的畸形审美,当我们被荣誉诱惑而错误认知的舞蹈艺术人意义后,我们可以安安静静的坐下,看看林怀民的云门舞集,虽然说不清楚,但有那么一种感觉可以让我们慢慢体会到他的舞蹈的力量正在悄悄地震撼着我们的内心。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王丹丹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0
【相关文献】
1.论林怀民舞蹈艺术的忘我与虚静之美 [J], 张佳晨
2.论台湾舞蹈家林怀民现代舞作品中的传统文化 [J], 朱爱芳
3.试论林怀民现代舞作品中的东方审美 [J], 韩越;
4.试论林怀民现代舞作品中的东方审美 [J], 韩越
5.上帝视角下的《微尘》——观林怀民云门舞集现代舞团表演有感 [J], 张江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素·动作·存在——论林怀民舞蹈艺术的三个层次
元素·动作·存在——论林怀民舞蹈艺术的三个层次〖内容摘要〗本文试图将林怀民舞蹈艺术视为一个有机的审美结构,从元素、动作、存在三个层次,为林怀民舞蹈艺术初步提供一种较为系统的解释模式。
林怀民舞蹈成功地使用了中国元素,体现于符号、题材、动作三方面;发现了动作的根源,在于生命、呼吸、气;独特的动作开显了独特的舞蹈世界,并使他的艺术得以抵达存在之源。
〖关键词〗林怀民舞蹈中国元素动作存在林怀民舞蹈或“云门舞集”舞蹈的艺术成就,早已获得世界公认,拥有崇高的国际声誉;1993年、2007年云门舞集前后两次赴大陆演出,也都收“震撼舞界,轰动神州”之效果[1]。
然而国内艺术界和美学界对林怀民舞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有几篇散见于报刊的短篇文章基本上偏于泛泛而谈的介绍性解说、大而化之的印象式批评,真正达到理论性、学术性层次的知识成果,难得一见。
例如,人们往往去描绘林怀民舞蹈的文化背景,其实与舞蹈本身并无多大的关系;或者强调林怀民舞蹈中的“中国元素”和“东方美学”,习惯于搬弄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意境”等概念。
批评总要使用概念,本来无可厚非,况且林怀民舞蹈中确实有这些东西,但是,这些词语固然并非无中生有,却也不免有些生搬硬套,或浮皮潦草,使得林怀民舞蹈本身的独特性反而隐而不显了,因为我们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可以使用这些术语。
如“中国元素”,在其他艺术如设计、建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也被使用;如“意境”、“东方美学”,在现代中国音乐、电影(如张艺谋的《英雄》、李安的《卧虎藏龙》)、舞蹈(如民族舞、古典舞)中也不少见。
可见,如果缺乏一种系统的舞蹈理论乃至一种艺术哲学的支撑,仅是浮光掠影地使用一些传统美学概念,那么我们对林怀民舞蹈艺术的分析和评价便不可能切中肯綮。
本文试图立足于一种艺术理论,将林怀民舞蹈艺术视为一个有机的审美结构,从元素、动作、存在三个层次,自外而内地描述这一审美结构,希望能为林怀民舞蹈艺术初步提供一种较为系统的解释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怀民舞蹈创作的多元化艺术风格
作者:吴兰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6期
摘要:中国主题是林怀民早期舞作的重要基调。
作品延续并论证了十九世纪末中国及亚洲文化中,传统于西化之间的冲突,辩证与融合等复杂化的关系。
林怀民从中国典故、传说、戏曲、文学的等源头找寻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林怀民创作意图体现于每一部舞作中,其象征意义与具体功能都建构了以神话故事抒怀个人情怀、以历史叙事及社会群体意识来彰显历史人文情怀。
关键词:多元化;文化符号;身体符号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114-01林怀民先生和他创办的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现已是享誉世界的一流现代舞团,林怀民先生作为舞团的舞蹈编导及艺术总监已是世界级的编舞大师。
关于他的习舞生涯和创作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林怀民先生30岁以前是以作家、小说家身份活跃在台湾文坛。
他14岁就开始写作,作品《儿歌》刊登在《联合报》的副刊上。
他用稿费上了生平第一次的舞蹈课,为期两个月。
22岁发表小说《蝉》、《变形虹》蜚声台湾文坛,还发表一系列小说、文集《说舞》、《擦肩而过》。
是六、七十年代台湾文坛瞩目的作家。
现在台湾颇有名气的作家,青少年时期深受林怀民先生的影响。
1965年林怀民考入台湾政治大学,从法律系转到新闻系就读。
并开始不间断的习舞。
曾师从旅美舞蹈家黄忠良。
1967年,台湾舞蹈家王仁璐首度引进现代舞大师玛莎·葛莱姆的技巧,并在西门町附近的中山堂,举办台湾第一次现代舞蹈发表会,启蒙了林怀民对于玛莎·葛莱姆现代舞编舞理念的喜好。
出生政治背景的他,曾祖父林维朝祖籍漳州龙溪,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秀才。
祖父林开泰为留学日本的医生,父亲林金生则为台湾首任嘉义县县长。
父母反对他习舞。
但他舞蹈热情已被点燃,并为舞蹈事业付出毕生精力。
他曾说过,舞蹈是我的初恋,我的妻子,我的情人。
当他赴美留学时,行李箱中多了一双舞鞋。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一边攻读英文系小说创作,一边研习现代舞。
从美国爱荷华大学毕业后,他正式弃舞从文,献身舞蹈事业。
1973年,林怀民回到台北创办舞团《云门舞集》,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所有华语社会的第一个现代舞团。
关于《云门舞集》,它有一个美丽的舞名。
根据古籍,“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吕氏春秋记载。
”
一、林怀民舞蹈创作中的多元化文化符号
林怀民先生创建的舞团《云门舞集》,诞生于1970年代,是台湾政治风起云涌、不同文化势力冲撞的时期。
云门的身体形塑与演变。
在过去的40多年中,充分反映了台湾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影响或挪用、融合与再创新的变异过程。
《云门舞集》身体早期画上中国文化符号,中国主题是云门早期舞作的重要基调。
《寒食》、《奇冤报》、《哪咤》、《白蛇传》等作品延续并论证了十九世纪末中国及亚洲文化中,传统于西化之间的冲突,辩证与融合等复杂化的关系。
林怀民更是从中国典故、传说、戏曲、文学的等源头找寻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在那个舞蹈语汇尚未建构的年代,出生小说家的林怀民,巧妙地将象征、隐喻、意象的文学技巧运用在编舞中,包括服装、道具的运用。
舞美的运用:一方面,是舞者身体的延伸与丰富舞蹈肢体语言与舞台变化,另一方面,包含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不仅帮助了故事的铺陈,更是标志了舞作的中国特质。
《寒食》(1974年),林怀民身披三十尺长的白布而舞,象征无可逃避、如影随形的巨大外在势力和内心拒绝仕途、坚守原则的节操。
《奇冤报》(1974年),特意加长的水袖及京剧身段,造就了典型中国风格的鬼魂角色,并确立了京剧语汇对云门早期身体风格形塑的重要作用。
这样的身体风格在1975年《白蛇传》中达到巅峰。
除了运用京剧化的身段及象征性的舞台语言外,另一个重要灵感来自玛莎.葛莱姆的舞作《心之洞穴》,葛莱姆的技巧与身体各部位的收缩与舒张所产生的肌肉、骨骼的张力,呈现了角色内心的情感冲突与心理面貌。
造就了白蛇、青蛇这两个云门舞史上的经典角色。
青蛇在地板上滚动以及躯体极度收缩、舒张的肢体张力传达了她对于许仙与白蛇的妒忌与挣扎。
舞台道具方面:杨英风制作的如蛇体般扭曲的腾塑,以及许仙的竹伞、白蛇的折扇,不仅为舞作增添了浓厚的中国风味,更起到象征意味的作用。
作为70年代的云门舞作中的代表作,《白蛇传》,成功的解决了五四以来,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80年代后,林怀民带着些许愤世嫉俗的姿态,重新审视自身的中国情结以及当代与传统的关系。
玉门一贯善用中国符号产生的变调。
《星宿》(1978年)里翩翩起舞的飞天仙女,不仅在《梦土》(1978年)中“星宿变作”中身体姿态扭曲变形,更是在“天女散花”III原先飘逸的彩带换成了满身的钞票,借以解构自己的旧作,一方面:呈现80年代中期台湾社会充斥谋杀暴力与金钱游戏的现象,另一方面:无奈的点出理想中的中国文化形貌与当代社会现实中不容否认的距离。
二、林怀民舞蹈创作的多元化身体符号
林怀民创作意图体现于每一部舞作中,无论是《白蛇传》,还是《薪传》与《家族合唱》,其象征意义与具体功能都建构了以神话故事抒怀个人情怀、以历史叙事及社会群体意识来彰显历史人文情怀。
从1973年以《云门》为舞团名称,就点出林怀民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中舞蹈与仪式的密切关系。
1977年—1978年林怀民客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时,对于哈普林活跃在1970年代的前卫舞蹈家,将舞蹈作为仪式的做法,林怀民有一定的认知。
这些影响在《薪传》的创作过程中。
让他深切的体会到舞蹈与仪式与生命的关联,其蕴含的文化、宗教及精神上的更大意义。
《九歌》是他在云门暂停几年中,在东南亚、印度、中国旅行的沉淀。
林怀民善用中国符号,《九歌》中的莲花、油灯、湘夫人的面具,中国贺兰山的远古人面岩画、宫廷雅乐、台湾原住民的祭神呤唱。
就如同许多传统文化中的仪式一般,舞剧《九歌》既是祭神的仪典,又是充满象征意蕴的旅程,身体语汇是聚集百家之所长,葛莱姆技术、接触即兴、京剧身段、日本剑道、瓜哇宫廷舞、日本舞蹈,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文化与时空。
舞台上的布景绚丽、众神肢体的多变与旅行人提着黑皮箱,一身黑色与木然,传达了现代人的冷漠与疏离。
是编舞家提醒我们“美丽缤纷的妙曼歌舞之后,隐藏着硕大无朋的挫折,神祗从未降临楚地……”
1994年,林怀民从印度的菩提伽耶的呢连禅河畔与僧人静坐在菩提树下,体会从所未有的宁静和喜悦。
从印度回台北,他要舞者们潜入身体,内心沉缓幽静,探索另一种的舞蹈可能,于是舞蹈的身体转化为仪式的身体。
《流浪者之歌》里舞者们不再炫耀外在的动作技巧,而是曲膝爬涉于黄金稻谷形成的山川丘陵间,体会倾盆而下的米雨洗涤身心的狂喜,求道人从头到尾合手闭目禅定于米柱下的景象,最后摆渡人专心致志将满台的谷粒耙成螺旋形的身体仪式,成为云门舞作中经典记忆。
继《流浪者之歌》的静坐之后,云门开始引入熊卫老师的太极导引。
太极导引以呼吸导入动作,强调身体的张弛与动静之间的循环不止,绵延不绝的精力流动。
这种以意导气,由外而内、左旋右转如水般流动的身体状态,彻底地改变了云门舞者身体运用的方式。
《水月》(1998年)是身体历练的结果,舞台上舞者气凝丹田,将躯体四肢保持在柔软放松的状态。
精力以身体末端导入周遭的空气、形成动静交融、虚实一体的身体和空间经验。
云门舞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到了《行草》(2001年)太极引导强调绵延流动的身体精力上,又加入中国拳术中呼吸吐纳间气的收放与劲的控制。
《行草》从中国书法的传统中。
吸取其呼吸转折、开合变化的精髓,使其转化成身体动作的能量与道理。
除了《水月》中的气韵,《行草》加入阳刚的拳术,借以阴阳交融、刚柔并济的身体精力,传神地临摹了历代书法家笔锋下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
而《烟》(2002年),它最初的构想是来自恒河畔火葬场的袅袅青烟,而千禧年后云门舞团在海外巡演,时常在欧洲的石板路、路荫下,成形地舞作充满了欧洲色调。
《烟》的舞者身体中所蕴含延绵不绝的流转精力,以及呼吸中蕴含的气韵与动作收放都不是一般芭蕾或现代舞者所能企及的。
《烟》吸收了现代芭蕾大师都德与季里安现代芭蕾双人舞的手法。
在透过尼克的音乐倾轧,混沌的情绪表象,直陈其骨雪中澎湃深沉的悲剧本质。
林怀民作为极具时代感的现代编舞大师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台湾,不同时代的《云门舞集》的发展轨迹,浓缩了东方文化四十年来(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自传跨越了当代现代舞的历程,林怀民的探索与创新是当代现代舞者和编创者自觉意识的觉醒到自我认同、社会认同至舞蹈回归舞蹈本体,林怀民每一次舞作都是一次尝试与探索舞蹈多元化、舞蹈多元化的全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