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印》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五年级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童年已经逐渐走过,作为教师,你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时有怎样的反思和感受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一)当我们开始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四年。
“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均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
正如“语文课标”所建议的那样“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时间活动的紧密结合。
”我班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轴心,以“师恩难忘”为切入口,教材引路,将课内外学习和生活融会贯通,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共同制作了两本“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集体荣誉”“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我爱我家”四个栏目,在“集体荣誉”栏目里,学生搜集了四年来班级的奖状和同学们参加各种赛事获得的荣誉;“同学情深”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人和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几年来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师恩难忘”栏目里有回忆自己最喜爱的老师选择最感动的一件事学成的记叙文;有给老师的一封信;有给老师的建议等而且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我爱我家”这个栏目,孩子们通过搜寻学校几年来每个点滴变化,利用拍照做展板的形式来记录见证他们成长足迹的母校,表达对母校深深的爱。
整个活动学生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学生的作品也算精彩。
从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最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虽有分组,但是后进生有滥竽充数的现象;有些学生虽有大量的一手资料,但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在课堂中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导致质量不佳;有的在明确说话范围的环节处理得不够果断,有点拖泥带水,结果是学生的思路没有得到开拓,没有紧扣“成长足迹”这个主题展开思索。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一: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第四册《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实验小学纪晓燕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的第一个主题。
学生从入学到现在,即将顺利地完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任务。
在这两年里,他们有了很多变化与进步:不仅是身体、身高等身体素质的变化,还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变化。
本课的编排,及时地让学生回顾、发现自己的成长,为成长而兴奋,以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迎接中年级的学习;并让他们体会到自身成长离不开很多人的关爱,懂得要做个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
他们活动能力强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也宽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二年级学生总结自身生活经验的能力较弱,教师如何帮助他们系统地回忆、交流、展示,则显得很重要。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立足品德课的活动性与生活性,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作背景、铺垫,逐层深入:从成长概念的直观引入,到从学习、品德方面发现成长;从“展示自己的本领”进一步体验“成长快乐多又多”到“对家长说句话”懂得感恩,强化学生“长大”的体验,最后再顺势引导他们体会长辈、他人的爱,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感悟成长。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人,特别是父母、老师对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的爱,培养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知道长大的含义。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善于欣赏和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展示作品、诉说心里话等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到成长,体验成长的乐趣。
教学重点:深入挖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脚印”,使他们为成长感到快乐。
数学《成长的脚印》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
数学《成长的脚印》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数学《成长的脚印》优秀教学反思1《成长的脚印》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内容,依据《标准》的要求,让同学把握估量、计算不规定图形的面积,是培育同学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本领的一个方面。
因此新教材特殊重视图形面积的估量。
同学在第二单元中曾学习过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定直线图形的面积,在单元测试中也进行了考查,但是精准率较低,对于不满一格的部分,同学数错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在单元检测后我们三位老师还进行了交流讨论。
可以说把握这部分内容对于同学来说有肯定的难度。
而《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把这一学问的难度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里显现的不规定图形是曲线图形,而且任意性更大,以历届的教学阅历来看,同学把握起来有肯定困难。
教参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定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数起来速度慢、出错多,我在备课时细细地数了多次,渐渐发觉,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边数边拼补的,即哪一格缺了一小块可以用另外的一小块补上,这样补一补,补成整格。
于是我联想到可以把整个图看作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外面多余的部分补到里面,要使本身的估量结果接近精准结果,需要我们能精准地判定出多大的长方形和原不规定图形的面积最接近。
当然,依据不规定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把它看作貌似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看作貌似的基本图形后,只需找到相关数据,就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出面积了。
为此我在教学中自然地从数方格的方法过渡到看作貌似的基本图形,提高了教参的教学目标。
在同学的估量越来越合理精准的时候,同学碰到了估量枫叶的面积这道题,同学马上发觉看作一个基本图来估量有困难,这时就联想到可以看作两、三个基本图面积的和,同学的本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课堂的最终一题可以采纳两个基本图相减的方法,让同学体会到估量策略的敏捷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有如下优点:一、环节清晰,符合同学认知进展规律。
从比较小猫图和松树图面积的大小引入,让同学回顾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过渡到脚印这种不规定图形面积的估量。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及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及教学反思[五篇模版]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教案《成长的足迹》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萌发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感恩,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成长的足迹》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萌发长大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感恩。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照片、录像、物品。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分类贴在墙上(如婴儿照、三岁照、近照),将小衣服、鞋子等摆放在活动室恰当的位置。
3.请家长给幼儿讲讲成长的故事。
4.幼儿用书第1册。
活动过程:1.请幼儿自由观看全体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互相猜一猜是谁。
猜对的幼儿把自己的近照与它们靠在一起,贴在墙上,组成成长系列照片展。
2.请幼儿试着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看自己长大了多少。
3.请1-2位家长讲一讲幼儿小时候的故事,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和关心照顾。
4.请幼儿对父母说几句安慰、祝福的话语,或者亲吻、拥抱自己的父母。
5.请幼儿给父母梳梳头、捶捶背,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进行记录,一周统计一次。
为父母做一件事,如端一杯水、回家后给父母送拖鞋、亲亲父母等。
教学反思: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互相作用来实现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比较注重强调学生自主:自主寻找体现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物品,自主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意义,自主分析成长记录册制作的方法,自主制作,自主修改。
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探究,在自主活动中产生情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
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最新7篇
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最新7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篇一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幼儿感悟数学(发现数学)生活即教育,教师应让幼儿置身于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引发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并让他们从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与有用。
例如,在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中,我用十分惊奇的口吻问:“我们的寝室、活动室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数字?瞧,录音机、电视机、风扇、空调的遥控器上有许多数字,体温计上有许多数字,手机、电话上有用许多数字。
不知道什么地方还有数字?这些数字会有什么用处?”我的有效提问使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他们用明亮的眼睛寻找着、发现着,还相互交流着:衣服上有数字,表示大小;晨检袋上有数字,表示学号;图书上有数字,表示页码;钟面上有数字,表示时间;尺子上有数字,表示刻度;食品袋上有数字,表示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
利用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官感受来自生活中的种种数学信息,能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幼儿在寻找中亲近数学、感悟数学,从而愉悦入门。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让幼儿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深受幼儿喜爱。
倘若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即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会使整个教育过程极富情趣。
如“小鬼当家的游戏”,让家长给孩子10元,幼儿用家长给的钱设计不同的购物方案,要求不多不少正好用完。
幼儿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样一份清单:吃的――果冻一袋6元,薯条一包3元,牛奶糖一包1元:玩的――陀螺一个2元,小赛车一辆3元,托马斯一辆5元;用的――乒乓球拍一副4元,皮球一个6元。
然后带领幼儿去超市购物,幼儿颇感兴趣。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乐趣。
三、创设“情节性”情境,让幼儿探索数学(学习数学)将活动过程设计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生动情节,让幼儿置身于情节中去探索数学,便能激发幼儿自发地学习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成长的脚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成长的脚印教案及教学反思成长的脚印(小学数学五年级)我所在的班处在农村地区,班级有40名学生。
其中优生的比例约占40%,合格的约占20%,极差的学生有5%。
班级总体感觉良好,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有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成绩稳定。
但是家长的辅导不令人满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题,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乐,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揭示课题:成长的脚印)2、情境入题,学习新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华出生时的脚印图片。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满格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生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生1:可以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所以面积是2×8=16 cm2。
(课件演示此方法)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约2厘米,下底约2.5厘米,高约8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2+2.5)×8÷2=18cm2。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对“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情况在设计“成长的脚印”这一课程时,我设定了多个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成长的含义,认识到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以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和感悟成长的意义。
通过课后的反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成长的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尽量涵盖了从个人成长到社会责任感的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内容可能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直接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
例如,讨论社会责任感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概念。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效果我采用了故事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故事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角色扮演则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成长的过程。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小组合作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者在角色扮演时,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不够深入。
学生反应与互动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总体积极,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参与讨论和活动。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显得有些犹豫,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或者不够成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通过这次教学,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 、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 、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一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欢的图片及简单的文字展示了学生入学两年来成长中的各种变化与收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范例与方式。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度阶段,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而,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收获与变化,让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并初步学会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让其体会成长中的快乐。
课前准备:1 课前收集反映自己成长变化的相片、获奖证书、作业本等,并整理好成长袋。
2 教学器材:课件、录音等。
教学反思:《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体会,看到自己成长与变化,积极地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特点,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而感到高兴,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认识过渡,能真正体会到我要成为一名中年级小学生了。
在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我介绍、父母介绍、老师介绍、朋友介绍、特长展示、课件等活动,从不同方面找到了自己许多的成长变化,同时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孩子们的成长自信心。
“听听身边人的介绍”,引导孩子反思,走向更高目标的生活实践。
“成长剧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与生活的舞台,巧送“班级成长树”,是课后拓展延伸的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们把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成长的点点滴滴的收获与变化,记录到“成长树”上,与班级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实效性的活动,使学生们比较容易的认识到: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成长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到快乐。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引言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业。
当我们担任教师的角色时,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然而,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从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育理念,对成长的脚印进行教学反思。
背景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教授的主要课程是数学和物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验,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
反思一:关注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兴趣和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我发现,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我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因此,在每节课之前,我都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
反思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和取得进步的重要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使用一些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学习和实践案例分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我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声音被重视和尊重。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中。
反思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和协作。
通过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反思四:不断反思和改进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2、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展示作品、阅读书信、诉说心里话等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到成长。
3、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人,特别是父母、老师对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的爱,培养他们学会感谢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2、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人的爱,培养他们学会感谢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课前准备1、找一找小时候的相片及用过的东西,在家里与父母开展“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回忆成长的点点滴滴;选一件来交流小时候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
2、搜集进入小学后自己的作业纸、奖状、证书、照片等物品,制作“自己的成长册”。
3、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照片引入,引起话题。
1、创设情境,配乐播放一组小宝宝的照片。
师生交流:看到这些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
引导孩子体会照片中宝宝的小,自己现在的大,引出现在的他们长大了。
2、师点评,揭题。
二、开展活动,主题学习活动(一)我长大了。
1、分享交流:展示搜集到的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或照片,说说自己有哪些变化。
请学生拿着物品或照片,说说自己的变化。
老师小结:一年又一年,我们长高了,变胖了,身体在长大。
那除了身体,我们还要有哪些成长呢?2、进入小学的这两年,大家的进步尤其多,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小组展示:自制成长册,交流发言:结合成长册中的一页或几页说说你小学以后的变化与成长。
小组代表发言,各个代表展示自己在书写、学习、才艺特长、友谊等各个方面的成长。
老师小结:大家手中的成长册,是这两年来,你在各个方面成长进步的一部分,当然还有更多的成长也许是它呈现不了的。
但是这已经让我感受到你们真的很棒!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各个方面有这么多成长。
来,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为自己鼓掌!让我们一起说“我长大了!”随机采访学生,体会到自己长大后的高兴的心情。
活动(二)我们的成长被关注。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1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忽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可爱。
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有感情吗?是啊,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这一次的活动,他们写下的是心理话,写下的是对母校的留恋,写下的是对老师的深情。
六年了,我们批评甚至责骂(还有稍稍的体罚)过他们,而他们也赋予我们诸多的快乐。
同学们商讨着毕业留念册的事情。
我知道,去年,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偷偷地写毕业留言了。
我没有阻止。
但我觉得应该以更美好的方式来纪念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
班上有个同学的爸爸开了个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我们想请他们给我们设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留念册。
孩子回去跟家长一商量,马上获得了支持。
为此,班里特别成立了留念册策划小组,进行分工。
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来感谢师恩。
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批改作业、赠送礼物、当老师讲课、亲手缝制衣服送给老师等等。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2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在进行新课之前,自己心理感觉很没底,因为前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些学生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
因此课前先给学生们预热了一下,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图形的能力,为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铺垫。
在探索新知时,先出示“小华刚出生时的的脚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
这时,很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于是我引导了一下:“除了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脚印”面积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就简单的一句引导,激起了好多火花,如黄道政同学:我把小华的脚印大约成一个长方形,先数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有几个格子,再算出它的面积。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 、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 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 、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一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欢的图片及简单的文字展示了学生入学两年来成长中的各种变化与收获,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范例与方式。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度阶段, 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而, 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收获与变化, 让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 并初步学会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 让其体会成长中的快乐。
课前准备:1 课前收集反映自己成长变化的相片、获奖证书、作业本等, 并整理好成长袋。
教学反思:《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体会, 看到自己成长与变化, 积极地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特点, 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而感到高兴, 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形成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认识过渡, 能真正体会到我要成为一名中年级小学生了。
在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自我介绍、父母介绍、老师介绍、朋友介绍、特长展示、课件等活动, 从不同方面找到了自己许多的成长变化, 同时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之间的互相了解, 互相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孩子们的成长自信心。
“听听身边人的介绍”, 引导孩子反思, 走向更高目标的生活实践。
“成长剧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与生活的舞台, 巧送“班级成长树”, 是课后拓展延伸的活动,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以让孩子们把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成长的点点滴滴的收获与变化, 记录到“成长树”上, 与班级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实效性的活动, 使学生们比较容易的认识到: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成长变化, 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到快乐。
《成长的脚印》优秀教学反思(6篇)
《成长的脚印》优秀教学反思(6篇)《成长的脚印》优秀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重点是把握估量不规章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始终觉得这节课很难教,同学应当很难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
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同学理解把握得不错,能够把不规章图形近似确定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计算。
首先,在课题引入时,先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通过“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强化同学“分割”和“添补”图形的力量,为估算不规章图形的面积做铺垫。
然后,通过课件展现几幅不规章的图形〔如:树叶、鱼、布娃娃等等〕,让同学通过观看,说出他们的发觉,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相比较,让同学通过对比,引导同学说出,这些图形都是不规章图形。
最终,谈话引入新课: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不规章图形,如何估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呢?这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让同学带着问题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并知道学习估算不规章图形面积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学得更投入、更有热忱!在探究新知时,先出示“成长的脚印”图形,让同学通过观看,用自己喜爱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沟通商量,最终让同学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
这时,许多同学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但是同学在沟通自己的估算过程时,就有疑问,不满一格而且又不规章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积呢?先不直接告知同学方法,让同学商量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最终还是没得到满足的方法。
这时,同学带着剧烈的奇怪心,特别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积。
此时,老师再引导同学通过“分割”“添补”的方法,把不规章图形近似的看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最终再通过课件演示这个过程,并在方格纸的“脚印”中画出近似基本图,给同学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让同学很直观地观看估算的过程,学会把不规章图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图再计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用这种方法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让同学先完成,再全班沟通,让同学说出他们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最终也用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画出近似基本图。
《成长的脚印》教学案例与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案例与反思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整个过程蕴涵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
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发表意见等.我和很多教师都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在听了《品德与生活》中《成长的脚印》一课后,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案例片断:师:同学们,谁愿意把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生:我跑步跑得更快了。
师:这可真是一个进步呀!生:我现在的字比以前好了。
师:那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生:行。
(展示自己整洁、端正的字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生:我会拉二胡了,还得了奖呢?师: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曲给我们听听看?生:好。
(于是孩子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
底下开始笑起来,“拉得一点也不好。
”“太难听了。
”那个女孩低下头,不知如何是好。
很明显意外出现了。
不知老师如何继续下面的活动。
)师:你们笑什么?生:拉得不好,难听。
师:那你们会不会?生:不会。
师:那你们上来试一试。
(在师的邀请下,几个孩子上台了,要么拉不出音,干着急;还有的拉出怪音,弄得全班直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生:我现在才知道二胡可不好拉。
生: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试过之后,发现你比我们行多了!生:所以你要坚持下去呀!你的二胡一定会很棒的!师:大家说得对,你今天其实拉得也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拉得更好的。
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我们为教师的教学机智拍手叫好,教师灵活地将课堂中的意外转化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都来关注,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试拉二胡"的情境,使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他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认同别人.反思:一、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教师善于观察倾听,因势利导。
脚印教学反思
脚印教学反思_撒谎反思检讨篇一:成长的脚印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终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突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得意。
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有感情吗?是啊,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慧的!这一次的活动,他们写下的是心理话,写下的是对母校的留恋,写下的是对教师的深情。
六年了,我们批判甚至责骂(还有稍稍的体罚)过他们,而他们也给予我们诸多的欢乐。
同学们商讨着毕业留念册的事情。
我知道,去年,就已经有许多同学在偷偷地写毕业留言了。
我没有阻挡。
但我觉得应当以更美妙的方式来纪念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
班上有个同学的爸爸开了个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我们想请他们给我们设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留念册。
孩子回去跟家长一商议,立刻获得了支持。
为此,班里特殊成立了留念册筹划小组,进展分工。
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来感谢师恩。
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帮忙教师清扫卫生、批改作业、赠送礼物、当教师讲课、亲自缝制衣服送给教师等等。
篇二: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节课的重点是把握估量不规章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根本图形。
在进展新课之前,自己心理感觉很没底,由于前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些学生还把握得不是很坚固。
因此课前先给学生们预热了一下,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图形的力量,为估算不规章图形的面积做铺垫。
在探究新知时,先出示“小华刚诞生时的的脚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看,用自己喜爱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沟通争论,最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
这时,许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于是我引导了一下:“除了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脚印”面积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就简洁的一句引导,激起了好多火花,如黄道政同学:我把小华的脚印大约成一个长方形,先数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有几个格子,再算出它的面积。
还有几个同学也看出了这种方法,但都表达得还不是很严密。
《成长的脚印》教学案例与反思
《成长的脚印》教学案例与反思《成长的脚印》教学案例与反思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整个过程蕴涵着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轨迹,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
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这些意外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发表意见等.我和很多教师都十分害怕这种"意外"发生,在听了《品德与生活》中《成长的脚印》一课后,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案例片断:师:同学们,谁愿意把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生:我跑步跑得更快了。
师:这可真是一个进步呀!生:我现在的字比以前好了。
师:那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生:行。
(展示自己整洁、端正的字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生:我会拉二胡了,还得了奖呢?师: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曲给我们听听看?生:好。
(于是孩子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
底下开始笑起来,“拉得一点也不好。
”“太难听了。
”那个女孩低下头,不知如何是好。
很明显意外出现了。
不知老师如何继续下面的活动。
)师:你们笑什么?生:拉得不好,难听。
师:那你们会不会?生:不会。
师:那你们上来试一试。
(在师的邀请下,几个孩子上台了,要么拉不出音,干着急;还有的拉出怪音,弄得全班直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生:我现在才知道二胡可不好拉。
生: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试过之后,发现你比我们行多了!生:所以你要坚持下去呀!你的二胡一定会很棒的!师:大家说得对,你今天其实拉得也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会拉得更好的。
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我们为教师的教学机智拍手叫好,教师灵活地将课堂中的意外转化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都来关注,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试拉二胡"的情境,使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他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认同别人.反思:一、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教师善于观察倾听,因势利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脚印》的教学反思
小学生活令人难忘,五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五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我班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共同制作出一本“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师恩难忘”“精彩瞬间”“运动场上”“艺术天地”“集体荣誉”“美好祝愿”四个栏目,在“集体荣誉”栏目里,学生搜集了五年级中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所获得的荣誉。
“艺术天地”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一件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师恩难忘”栏目里不仅有老师对同学们的口头评语、书面评语等,而且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班级纪念册》的制作,孩子们充分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爱。
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在写赠言时,仍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虽然知道应“因人而宜”,但在语言的表达上,仍存在表面化、
笼统的缺点,有待于进一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