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标准版)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通用版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2a8942af45b307e87197a3.png)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25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顶板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
我局十三年来共发生顶板事故28起死亡34人。
占死亡人数的37.78%。
故此总结教洲,针对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降低事故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推垮型冒顶事故一起死亡四人一、原因分析1、支柱失稳,该面采用HZWA一2600型金属摩擦支柱和HDJW一1000型铰接顶梁配套支护以螺旋升柱器,升柱,其初撑力只能达到800Kg,再加上留底煤O.8m左右开采,底煤强度仅为55Kg/Cm。
,因此造成支柱失稳。
2、支柱失稳,造成顶板离层,由于支柱初撑力小顶板下沉,软硬岩层下沉不同步,产生离层。
3、离层后断裂呈六面体,下面由不稳定单体支架支撑,周围没有约束,出现不稳定结构。
4、支柱的迎山角不够,不能支撑六面体下推力,工作面稍有动静,特别是在回柱放顶时,最易产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二、防推垮型冒顶事故措施;我局推垮型冒顶事故曾多次发生,来势凶猛,威力最大,因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1b21b0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c.png)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顶板事故是指矿井采煤过程中,顶板失稳而引起的意外事故。
它是一种危险的采矿事故,已经造成了许多工人的死亡和财产的损失。
因此,在矿井生产中,必须认真对待和预防顶板事故。
本文将从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止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1. 煤层结构不稳煤层结构不稳是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煤层内部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煤层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顶板的塌落或者剥落。
这种情况在软煤层中尤其常见。
此外,当煤层的厚度较大或者煤层中嵌有煤柱等岩体时,也会加剧煤层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顶板事故。
2. 煤柱破坏在采煤过程中,如遇到煤层中嵌有不易剥落的煤柱或其他坚硬岩体,往往需要打通煤层才能全面开采。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和有效地支护煤柱,就会造成煤柱的破坏,引发顶板事故。
3. 掘进方式不当掘进方式不当也是顶板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采煤过程中,如果使用过于密集的钻孔排放煤矸石,就会加剧煤层的紊乱和应力不稳定,增加顶板事故的风险。
4. 采煤面倾角过大采煤面倾角过大也是顶板事故的一个常见原因。
在采煤过程中,如果煤层的倾角较大,就会加剧煤层的不稳定性,导致顶板的塌落或者剥落。
二、防止顶板事故的对策1. 加强煤层调查和预测要防止顶板事故,首先要加强煤层调查和预测。
生产前,必须对煤层进行详细的钻孔勘探和地质勘测,分析煤层结构和岩性特征,掌握煤层内部应力和应变规律,预测煤层变形和塌落的可能性,为后续支护和配合采煤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2. 采用有效的支护技术支护技术是防止顶板事故的关键。
根据煤层结构和应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和支护材料,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周密的支护。
常用的支护方法有钢架支护、木材支护、液压支护等。
3. 优化掘进方式优化掘进方式也是防止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要合理控制钻孔排放,尽量减少煤矸石的堆积,防止煤层紊乱,降低顶板事故发生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煤层的特点和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掘进方式,提高掘进效率和采煤安全性。
浅谈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
![浅谈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031543458fb770bf78a5595.png)
浅谈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摘要本文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巷道、巷修过程中顶板事故的发生原因、预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顶板事故;预防措施顶板事故是指在采煤、掘进、巷修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的事故。
过去,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煤矿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
随着科技进步,设备更新,工艺改革,顶板事故每年成下降趋势,但仍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分局部和大型冒顶;按力学原因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
1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预兆及防治1.1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1.1.1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原因工作面局部冒顶常发生的地点有地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外。
其原因主要有:1)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好,悬顶面积过大;2)顶板中存在断层、裂隙、层理等地质构造,将顶板切割成不连续的岩块,回柱后岩块失稳,推倒支柱造成冒顶;3)回柱、移梁操作顺序不合理;4)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护密度不够,初撑力低;迎山角不合理等;5)在遇见未预见的地质构造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6)工作面上、下端头与回风巷和运输巷交接外,控顶面积大,两巷掘进时经受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同时由于巷道初撑力一般较小,使直接顶下沉、松动甚至破坏;特别是在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大量下沉,又在移动设备时反复支撑顶板,结果造成顶板更加破碎。
如果又有老顶来压影响,工作面上、下出口更易冒落;7)煤壁线附近易形成“人字”、“锅底”、“升斗”等劈理,有游离岩块,易冒落;8)煤层松软,站柱后没有及时闭帮,造成片帮严重,支架梁头不抓帮;9)煤壁放炮时,炮眼布置不合理,装药量过大,放炮后崩塌支架造成冒顶;10)放炮后,由于设备等原因影响,使煤壁侧顶板护顶不及时,空顶时间过长造成顶板冒落;11)出现空顶不处理,空顶作业易造成顶板冒落。
1.1.2工作面局部冒顶预兆1)采空区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架有劈裂声,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支柱钻底严重,顶板掉渣,煤体压酥,煤墙片帮严重,裂缝变大;2)顶板出现离层;3)漏顶;4)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5)顶板淋水明显增加等。
顶板事故治理方案
![顶板事故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156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4.png)
顶板事故治理方案介绍顶板事故是在地下采煤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事故,常常造成工人伤亡和矿井生产中断。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顶板事故,制定一套完善的顶板事故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治理方案,旨在提高矿井平安生产水平,保障矿工的人身平安。
顶板事故的成因分析顶板事故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矿层结构不稳定:地质条件复杂,矿层存在断层、节理、脆弱层等,容易发生塌陷。
2.采煤工艺不合理:采煤工艺选择不当,如采用大片顶煤开采、采煤工作面长度过长等。
3.支护措施不到位:支护材料选择不当,施工质量不合格,支护设施缺失等。
治理方案1. 地质勘探和评估在矿井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评估工作,尽早发现地质构造及岩层条件的不稳定因素,确定采煤的合理工艺和支护方案。
2. 合理的采煤工艺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岩层稳定性评估结果,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
防止采用大片顶煤开采和过长的采煤工作面,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对顶板的支护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保证支护设施的完好和施工质量的合格。
采用适宜的支护材料,如钢架、钢拱架、锚杆等,加强对顶板的支撑和固定,提高矿井巷道的稳定性。
4. 加大平安检查力度增加平安生产部门的巡查频次,对矿井的顶板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顶板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矿井的平安运营。
5. 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应急措施,提供给急避险的设备和工具。
员工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6. 加强平安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平安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平安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识别顶板事故的迹象、应对顶板事故的根本方法和防止事故的考前须知,使员工能够在遇到顶板事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响。
7. 加强监测和预警安装顶板变形监测仪器,对矿井的顶板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顶板变形超过平安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技术(标准版)
![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技术(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4bdb6a1a37f111f1855bfe.png)
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技术(标准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943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技术(标准版)1.顶板事故的原因在采矿生产活动申,顶板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引发顶板事故的原因有:(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
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是导致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有效支护。
文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
在顶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4)地质条件不好。
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形成破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5)地压活动。
地压活动也是顶板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6)其他原因。
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业循环不正规、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可以采用简易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查与观测,常用的简易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听音判断法、震动法等。
还可以采用顶板报警仪、机械测力计、钢弦测压仪、地音仪等观测顶板及地压活动。
2.顶板事故防治技术防治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
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和作业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2af6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b.png)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引言回采工作面是煤矿采掘作业的核心区域,在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中,顶板事故是煤矿安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顶板事故也是煤矿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严重程度危害不容小视。
本文将对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二、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1、煤层控制系统的不完善煤层控制是回采工作面的重要控制手段,也是顶板控制的基础,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引起顶板事故。
而一些煤矿的煤层控制系统不够完善,因为技术和设备原因,只能随意的将煤层的高度减低,而不是有效地控制煤层的高度,导致煤层高度过低,顶板达不到适当的固结,进而导致顶板落下,形成顶板事故。
2、矿井体系结构分析不够完善回采工作面和上覆岩石的强度、稳定性和固结变形关系是影响顶板事故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果对于矿井岩层结构、力学性质透彻的分析,通过计算模拟对岩层位移反应、开采煤层压力变化以及上覆矿层变形规律等要素的管理,完善的以数据模型化处理为准并监测调整,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减少事故概率。
3、技术人员的不足技术人员的能力是影响煤矿回采顶板事故的另一重要因素。
太多技术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经验,他们对工作面的复杂性以及对工人的动态环境的变换的程度了解不够,对控制各种条件、各种设备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不够,导致了顶板稳定性不好,顶板事故的发生。
三、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控制措施1、加强煤层控制系统的建设煤层控制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加强煤层控制系统的建设,对煤层高度、煤层稳定性和煤层变形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顶板的稳定。
应遵循规范的采掘工艺和采掘完毕后延续激发求生欲的管理准则,减少煤层压力,以减少煤层的变形和顶板事故。
采用优化的煤层控制系统也是保障煤矿顶板安全的基础。
2、完善矿井体系结构分析尽管现在矿井的分析技术不断发展,但还是需要优化矿井体系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斜层坡道限制煤层和上覆岩石的力学变形,准确预测安全实现开采的条件,以及提高采掘工艺和岩层控制技术的适应性。
煤矿顶板事故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煤矿顶板事故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7b43964693daef5ff73d33.png)
煤矿顶板事故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煤矿顶板是煤矿综合开采平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顶板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文章通过对煤矿顶板事故成因与类型进行分析,探讨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矿顶板;顶板事故;事故成因;事故防治引言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首要任务。
在此阶段,中国煤矿企业大力推进安全事故隐患调查和安全危险分类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宏观安全生产状况,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强力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分析表明,顶板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每年顶板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极度恶劣。
为此,分析煤矿顶板事故并提出目标预防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顶板事故形成的原因及主要类型分析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地下环境比较复杂,在开采阶段上覆岩层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巷道的安全性。
受到采动影响,会对原有的平衡系统产生破坏,一旦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那么就会对巷道或者周边的工作面煤体或岩体产生较大的冲击,如果这些压力超过了煤矿顶板自身的负荷,那么就大大增加了发生片帮、顶板下降的可能性,严重时甚至发生冒顶、底鼓或者巷道压塌等情形。
这也是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情形。
煤矿顶板事故的形成、发生并不是绝对的偶然性因素,和煤矿所在的位置周边的环境、地质构造以及巷道与工作面支护情况、推进距离与速度以及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总结分析煤矿顶板事故主要分成以下四类,第一种为顶板推挎式冒顶事故,该事故主要是在煤矿生产的初期发生比较经常,主要表现是复合顶板推垮冒顶。
第二种是顶板压垮式冒顶事故。
该事故发生率相对于第一种发生概率比较低,但是危害性比较大,一旦发生容易导致出现伤亡,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第三种是顶板漏垮式冒顶事故,导致该类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顶板上方破碎的岩层通过顶板破损层掉落。
如果出现这类情况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整改,那么将有可能导致出现漏垮事故发生概率。
第四种是由于顶板周围局部岩块整体掉落而导致的冒顶情况。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49443e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f.png)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顶板事故是指煤、金属矿山等井下作业中,由于顶板破裂、坍塌等原因引发的事故。
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高、危害大,是井下作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本文将从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顶板事故的原因1.地质原因地质构造是影响顶板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煤矿中,煤层倾角、断层、岩性和煤层的厚度等都会影响顶板的稳定性。
另外,如果存在地下水、煤层气等大量流体,也会对顶板的稳定造成影响。
2.采矿方法采矿方法也是影响顶板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煤矿中常用的采矿方法包括分层开采、长壁采煤、综放采煤等。
这些采矿方法各有优劣,但都存在对顶板稳定的影响。
例如,综放采煤会在顶部形成一定的空间,增加顶板破坏的风险。
3.采矿工艺采矿工艺也是影响顶板稳定的因素之一。
在煤矿的采煤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暴力破坏的方式,如冲击钻、炸药爆破等,这些都会破坏顶板的稳定性。
另外,如果采煤进程中不及时排放瓦斯等有害气体,也会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
二、顶板事故的防治技术1.地质预测技术地质预测技术可以在采矿前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采矿过程中的顶板控制提供依据。
例如,光谱分析、探地雷达等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地下岩层的厚度、倾角、断层等特征,为采矿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2.支护技术支护技术是目前防治顶板事故的主要手段。
支护技术可以将崩落中的岩石和煤矸石固定在原位,防止其破坏顶板。
目前,常用的支护技术包括钢筋网相结合支护法、涂石漆支护法、冷喷性材料喷浆支护法等。
3.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对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顶板事故是煤矿等井下作业中最为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直接威胁到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生产经济效益。
因此,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在采取安全管理技术、支护技术和地质预测技术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探讨及防范措施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探讨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9186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png)
总结顶板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研究方向展望研究更先进的顶板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顶板事故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探讨更优化的采煤方法和支护设计,提高采煤效率和顶板安全性。研究矿山地质条件与顶板事故的关系,为不同地质条件的矿山提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应急处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发展趋势展望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将被引入煤矿生产领域,推动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煤矿发展的重要方向,促进绿色矿山的建设和发展。
xx年xx月xx日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探讨及防范措施》
目录
contents
煤矿顶板事故概述顶板事故原因分析顶板事故防范措施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结论与展望
煤矿顶板事故概述
01
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顶板突然发生崩塌或下沉,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及生产中断等事故。
定义
煤矿顶板事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危害严重性等特点,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地质构造异常
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层、褶皱等异常地带,这些地带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地质构造因素
支护设计不合理
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不当,如支柱密度不足、支撑角度不合适等,会导致顶板压力传递不均匀,容易引发顶板事故。
采煤工艺因素
支护质量差
在采煤过程中,如果支护设备安装不规范或者维修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支护失效,从而引发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的历史与现状
顶板事故原因分析
02
直接顶稳定性
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之上的岩层,其稳定性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直接顶不稳定,容易发生垮塌事故。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f3ab9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7.png)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发生顶板事故的自然条件和原因
1.围岩松软、有淋水,同时施工工艺或支护形式设计不合理;
2.大断面硐室或“十字口”、“丁字口”、交叉点掘进中施工组织、支护方式不合理或不及时;
3.采掘工作面空顶作业临时支护不及时或不符合要求;
4.巷道穿越老空、老巷、分层开采的下分层、构造带时,施工组织、支护方法等不合理,或工程质量低劣;
5.采煤工作面初采、尾采及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时;
6.严重失修的巷道、硐室。
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
1.修复失修巷道区段;
2.地质构造带;
3.石门穿过松岩层地段。
如:煤层、有淋水的泥岩段;
4.空顶作业段或处理冒顶的工作区;
5.巷道穿过老巷、老空地段;
6.掘进大断面硐室、“十字口”、“丁字口”、交叉点的过程当中;
7.浇筑混凝土、砌碹施工地点;
8.采煤工作面及工作面机头、机尾处;
9.围岩压力大的地段。
预防冒顶事故的措施
1.认真组织员工开展顶板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全员的技术水平素质;
2.技术部门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摸清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及地质构造的分布、性质,认真撰写作业章程,制定切合实际的顶板管理办法及防范措施;
3.采用合理的支护形式和材料,加强质量管理,杜绝不合格工程出现,防止因工程质量差而出现冒顶事故;
4.要经常不断的对放炮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提高技术素质确保放炮质量;
5. 认真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昌顶时,必须制订严格的措施,防止在处理过程当中再次发生事故。
对煤矿顶板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对煤矿顶板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ee2b777b84ae45c3a358c08.png)
对煤矿顶板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煤矿顶板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事故,此类事故有大有小,有重有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就事故发生原因及改正措施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顶板事故;改进措施0.引言煤矿在掘进、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顶板事故,他在煤矿生产中一般都占事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轻者至人伤残,重者至人死亡。
总结顶板事故,减少顶板伤亡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
1.为什么会出现顶板事故在原煤开采过程中,由于破坏了覆盖在原煤上层的压力,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使压力分布不均,这种分布不均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的工作面及四周的煤岩体上,这种煤岩体的重力一旦超过巷道顶板的支撑面,轻者出现顶板沉降、片帮、支架回缩弯曲,重则会发生底鼓、冒顶、断梁析柱、巷道压夸等现象。
造成顶板事故与地压构造,顶板性质、支架支撑、推进速度、操作程度、事故预测、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
2.顶板事故要总结,前因后果分析透2.1认识不到位,管理没跟上大部分顶板事故实践证明,由于对“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认识不足、抓得不力、麻痹大意,图省事,怕麻烦,碰运气、违章作业及工程质量差,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2构造不清楚,措施不得力断层、褶曲、陷落柱等应力相对不稳定地带,因受采动影响,矿山压力相对集中。
如果对这些情况不了解或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可能发生顶板事故。
2.3预防性不足,推进速度慢工作面不能保证正规循环,推进速度慢,打乱了自然顶板脱落步距和规律,顶板压力作用时间长,支架支撑不了顶板的压力,即发生顶板事故。
由于支柱支撑的时间长和压力大,给支柱的支设和放顶工作带来,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2.4支护不及时,破碎易脱落采掘工作面不及时或空顶作业,特别是在过破碎带,贯通等施工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
放炮崩倒或碰倒支柱后,没及时进行支护等,都容易引起顶板事故。
2.5支护质量差,锚固力不够锚喷巷道厚度不够,锚杆深度不足,锚固力达不到要求。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对策分析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c46646770bf78a64295498.png)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对策分析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对策分析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在我国,贵州、山西等省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煤矿,其产量几乎占了我国煤矿总产量的一多半,相应的,也是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省份。
而在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顶板事故。
以贵州省为例,20xx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事故453起,其中256起为顶板事故,约占56% ;因各种事故死亡的人数共计698人,因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为296人,约占死亡人数的42% ;20xx年,贵州省共发生煤矿事故407起,其中200起为顶板事故,比上年降低约7% ;因各种事故死亡的人数共计544人,因为顶板事故死亡人数为210人,比上年降低5%。
尽管顶板事故逐年减少,但是显而易见的,顶板事故还是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因此,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时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重要环关键字:顶板事故、发生因素、防治对策煤矿开采是一项特殊的、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其由于处于井下开采并且管理的问题,不安全因素较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较高,其中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基于此,煤矿的安全管理中,顶板管理是重中之重。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4566b6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a.png)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顶板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
我局十三年来共发生顶板事故28起死亡34人。
占死亡人数的37.78%。
故此总结教洲,针对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降低事故率具备非常重要意义。
(一)推垮型冒顶事故一起死亡四人一、原因分析1、支柱失稳,该面采用HZWA一2600型金属摩擦支柱和HDJW一1000型铰接顶梁配套支护以螺旋升柱器,升柱,其初撑力只能达到800Kg,再加上留底煤O.8m左右开采,底煤强度仅为55Kg/Cm。
,因此造成支柱失稳。
2、支柱失稳,造成顶板离层,由于支柱初撑力小顶板下沉,软硬岩层下沉不同步,产生离层。
3、离层后断裂呈六面体,下面由不稳定单体支架支撑,周围没有约束,出现不稳定结构。
4、支柱的迎山角不够,不能支撑六面体下推力,工作面稍有动静,尤其是在回柱放顶时,最易产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二、防推垮型冒顶事故措施;我局推垮型冒顶事故曾多次发生,来势凶猛,威力最大,因此极有必要采取坚决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改善支柱材料,增加初撑力,(参考矿大89年2月版66页)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每根初撑力可达78KN,在下位软岩层厚度不大于2.Om,煤层倾角不大于30。
时,基本上可以防止推垮型冒顶事故。
2.改善巷道布置,煤层运输机巷沿下分层布置,摸清上下分层赋存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夹矸在o.3m以上)实行分层开采,一方面可增加回采率,第二个是可以解决软底支柱下沉失稳问题。
3.必须严格工程质量,接顶排柴按照相关规定背齐背牢,连结成为整体,柱脚设踩子或大底座,戗柱戗栅及支柱迎山角支撑有力,阻止六面体岩石推移,木哚架设并达标准,采空区冒落充填高度达部颁要求(1.5mdash;2.0倍采高)。
4.有条件的推行综采其支架结构稳定,并有抵抗来自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
(二)局部冒落事故l键死亡15人一、原因分析1.回采工作面,在攉煤过程当中,或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没有敲帮问顶及时进行恢复巳被冲倒的支柱,空顶作业,思想麻痹,在无支柱的情况下,顶板脱层断裂冒落事故六起死亡七人都是有章不循造成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
(标准版)
顶板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
我局十三年来共发生顶板事故28起死亡34人。
占死亡人数的37.78%。
故此总结教洲,针对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降低事故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推垮型冒顶事故一起死亡四人
一、原因分析
1、支柱失稳,该面采用HZWA一2600型金属摩擦支柱和HDJW 一1000型铰接顶梁配套支护以螺旋升柱器,升柱,其初撑力只能达到800Kg,再加上留底煤O.8m左右开采,底煤强度仅为55Kg/Cm。
,因此造成支柱失稳。
2、支柱失稳,造成顶板离层,由于支柱初撑力小顶板下沉,软
硬岩层下沉不同步,产生离层。
3、离层后断裂呈六面体,下面由不稳定单体支架支撑,周围没有约束,出现不稳定结构。
4、支柱的迎山角不够,不能支撑六面体下推力,工作面稍有动静,特别是在回柱放顶时,最易产生推垮型冒顶事故。
二、防推垮型冒顶事故措施;
我局推垮型冒顶事故曾多次发生,来势凶猛,威力最大,因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1.改进支柱材料,增加初撑力,(参考矿大89年2月版66页)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每根初撑力可达78KN,在下位软岩层厚度不大于2.Om,煤层倾角不大于30。
时,基本上可以防止推垮型冒顶事故。
2.改进巷道布置,煤层运输机巷沿下分层布置,摸清上下分层赋存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夹矸在o.3m以上)实行分层开采,一方面可增加回采率,二是可以解决软底“支柱下沉失稳”问题。
3.必须严格工程质量,接顶排柴按规定背齐背牢,连结成为整
体,柱脚设踩子或大底座,戗柱戗栅及支柱迎山角支撑有力,阻止六面体岩石推移,木哚架设并达标准,采空区冒落充填高度达部颁要求(1.5—2.0倍采高)。
4.有条件的推行综采其支架结构稳定,并有抵抗来自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
(二)局部冒落事故l键死亡15人
一、原因分析
1.回采工作面,在攉煤过程中,或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没有敲帮问顶及时恢复巳被冲倒的支柱,空顶作业,思想麻痹,在无支柱的情况下,顶板脱层断裂冒落事故六起死亡七人都是有章不循造成事故。
2.在回采工作面,回柱放顶过程中,发生死亡事故四起死亡四人,皆因违章操作有章不循违背客观自然规律造成事故。
3.因工程质量低劣,马虎凑合,空帮空顶,发生冒落事故两起死亡二人。
4.要胆大,图方便,抱饶幸,违章冒险进入老空作业和进入废
巷事故两起死亡二人。
5.冒落的地质原因:由于水沉岩的原生机理和构造因素造成岩层本身存在多组相交裂隙,解理,层理p在采煤或放炮时,受震动破坏了原始平衡,如支柱不及时,很易突然冒落伤人,特别是爆破落煤时,往往装药量过多,或炮眼布置不当,最易诱发冒落事故。
二、回采工作面防局部冒落事故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按一般常规,伪顶厚度在O.2m以下时,应在落煤时,及时撬落伪顶,伪顶厚度在O.2m以上时应托伪顶采煤,但必须严格管理.放炮落煤面,炮眼布置及装药置,要通过实践优选到最佳位置与最佳量,确保伪顶的完整性。
同时炮后必须及时支护和挂梁,保证伪顶不离层、断落,机采工作面要跟机挂梁,严禁空顶作业。
2.在回撤支柱时。
人工回撤“吃劲”支柱应先支后撤,并清理好退路,回收老塘支柱时应用长柄工具,远距离卸压拉柱。
回柱机回柱时,应严格执行规程(信号、位置导向轮)重点环节严格控制。
3.严格工程质最验收制度,杜绝空帮空顶作业,发现隐患及时
整改。
4.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监督.严禁三违。
(三)掩护支架突然下沉及窜矸事故七起死亡八人
一、原因分析:
柔性金属掩护支架采煤法,在我局经多年实践证明。
采空区冒落矸石应力作用于工字钢上,不存在支撑力不够问题,但因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五方面。
1.因支架悬空高度及长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支架突然下沉,冲击压力突然发生。
操作人员躲闪不及造成死亡事故两起死亡两人。
2.因支架伪斜超过35。
以上,支架承受采空区岩石压力.转嫁于联结钢绳之上,造成断绳,支架下沉事故一起死亡二人。
3.因支架扭斜,坡度过大,窜矸涌煤埋住操作人员事故两起死亡二人。
4.因人行眼上口,无防护设施,造成坠落矸石打死行人事故一起死亡一人.
5.因回收支架时,没有事先打好护身支柱,清理退路、造成事
故一起死亡一人。
二、防范措施。
1.严格质量管理.掩护支架伪斜角度不得超过35。
支架悬空高度不得超过2.Om.长度不得超过3.om,钢绳绳头的联结、绳卡、及钢梁间垫木确保数质达标。
2.加强安全教育,严格安全监督,保证规程在现场的具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四)掘进碛头冒顶事故六起死亡七人,其中六人是因空贾作业或空帮空顶造成事故:
一、原因分析.
1.掘进破坏煤、岩层面,顶部及两侧,存在离层的煤岩块如果不及时支护,很易片帮,冒落伤人。
2.支架背帮接顶不牢,实际是支架不起作用,在巷道周围应力变化过程中,很易突然垮落造成事故。
3.因掘进放炮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不当,崩倒附近支架,没有即时扶起支架,或敲帮问顶撬浮矸,造成垮落事故。
4.在断层,褶曲地质构造破坏带掘进,顶帮的浮岩,煤最易冒落。
造成事故。
二、防范措施:
1.严格控制空顶距,在我局煤巷及半煤岩巷道棚子应跟拢碛头。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岩必须撬下,无法撬下时,应打临时支柱支撑,严禁空顶作业。
3.在地质破坏带,或(煤)软分层增厚,层理、解理发育区掘进,应缩小棚距,背帮接顶必须严实。
4.掘进碛头放炮,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优选到最佳值。
5.在松软煤层区掘进,应采用“前探式掩护支架“。
利用导轨将棚梁,紧跟破岩堆,靠工作面。
6.为防止放炮不崩倒支架,必须使用固棚器,使碛头以外10一15架支架联接成一个整体。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