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光的流水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时光的流水账
在我的印象里,十二,是轮回的代名词。
十二生肖,是一个循环,十二地支,也是一个循环,都是从起点到终点,周而复始。
古文中把十二年作为“一纪”,现世里也把十二年称为“一轮”。
最近总是陷入一种混沌的错觉,生活仿佛也进入一个循环,就像一次轮回。
细数时光,来到南昌,恰好十二年。
懵懂无知
十二年前的事,似乎过去很久了,却又感觉恍如昨日。
我已记不清,当年那个面带青涩的县城少年,初到省城是怎样的状态。
但我清楚地记得,对于南昌的陌生,城市的恐惧,和心底的自卑。
幸好大学是个极具包容性的地方,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无所谓出生,也无所谓去处,有的只是在一起彼此熟知,共同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大学时的我,并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不像有的同学,入校就锁定了考研或考公务员。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始终处于找不到自己的状态,无头苍蝇乱撞,加入学生会,进入各种社团,试图找自己。
这一路开始得并不顺利。
不知道是否骨子里的傲气过甚,还是眼高手低的轻浮,校学生会学宣部的试用期未满就被开除。
带着中学时代一点文学底子和计算机知识,满怀憧憬加入的文学社和计算机社团,也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
于是来南昌最初的日子里,我充满着懊恼、迷茫和无望。
那些时日里,又刚刚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恰巧学业任务尚松,大片的时光便是交朋结友,胡吃海喝,常常昏天暗地。
那段时间,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喝了很多酒。
比如校园里的草坪上,食堂外的台阶上,体育场的看台上,校门外的小店里,还有赣江边的沙滩上,都留下过我的足迹。
我始终坚信黑暗过后一定是光明的。
从学生会出来的我,机缘巧合又进入社区团工委宣传部。
文学社前任社长急于脱手,莫名让我这个刚刚加入社团几个月的人做起了实际负责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习惯渐渐充实的生活,上课学习,下课忙着社区团工委和文学社的工作,感觉干劲十足,不知疲倦。
带着这份冲劲,编过两份报纸,社区的《温馨之家》和文学社的《心泉》,一份是来了个大改版,一份算是开拓性的。
或许我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从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的。
那时,来南昌的第一年,也即将过去。
看似光明
大学的第二年开始,我一度以为人生走入了快车道。
也这正是一段顺利且看似光明的路,再度让我找不到自己。
或者准确的说,并不是迷茫的找不到自己,而是飘飘然地不知道自己是谁,至今回想,有些遗憾,有些悔恨。
社区团工委的工作慢慢上手,从宣传部干事做到部长,又做到后来的副书记,其间有些人事纷争,有些困惑不解,也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敢说学生社区的团学组织,是当时学校最具凝聚力的学生组织之一。
再后来,我重回团委学生会,做学生副书记。
其实也正是那个时期,开始逐渐有些自以为是。
用现在批评学生干部的话说,有了一些“学生官”的习气,越来越世俗,少了些大学生该有的青春活力。
文学上算是有了很大的突破,从2007年下半年出版第一本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起,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
随后,我加入省作家协会,结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家、评论家,参加或参与组织江西微型小说高峰论坛、江西小小说作家联谊会等不少笔会,也先后到不少大中专院校做讲座,不少文章被收录文选,改
编为电视或广播作品。
到毕业,又出版第二本文集《流年》。
水之源文学社在学校也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后任的社长很用心,创办了“下一站作家”等品牌活动,据说至今仍保留下来。
学习上似乎也没有落下,拿过三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也得了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等不少荣誉。
更重要的是,在大学的四年时光里,认识的这一帮真心、真意、真情的人。
他们中,有在我文学路上给我帮助和指导的前辈,有在我学习生涯给我教诲和引导的老师,也有在成长途中给我陪伴和宽慰的朋友,更有在我情感世界最亲密不可分的人。
我天真地以为,这将是我生活的必然走向,美好始终是会延续下去的。
其实,每一个自以为是的归途,都将是毁灭。
战战兢兢
在南昌的第四年,我带着飘飘然的骄傲,离开了校园,走进了省水文局的办公大楼。
当时,我说这是“熟悉的城市,全新的生活”。
开始的日子又是一次新的适应过程,刚到计划财务部门,两眼一摸黑,啥都不懂,什么也做不了。
慢慢开始负责处理每月的工资表,然后协助做点财务报表,感觉算是混了几个月。
当年的末尾,突然接到通知,借调省水利普查办,从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综合工作,从此开始了将近三年的水利普查之路。
普查办的日子,应该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光。
恰好碰上厚爱关心、手把手教我的好领导,赶上这个难得参与重大项目的好机会。
这些年里,我先后干过文字材料、新闻宣传、会务接待、档案整理、资金计划、项目验收等各种活儿,尽管很多都是初次接触,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但最后不敢说应付自如,至少算是可以胜任。
也正是这些年里,跑完了全省100个县(市、区)和很多的乡(镇、场),相识了很多基层水利的兄弟伙儿,去了北京、上海、江
苏、云南、广西、湖北、安徽、青海等很多省份。
既初略了解了全省水利情况,也开拓了不少视野。
期间还赶上水文升格,中层干部公开选拔,有幸成为局团委负责人,但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真正进入角色,回到团系工作。
回到局里工作之后,又是一次新的适应过程,协助党建、精神文明创建和宣传,负责团员青年工作。
仍旧战战兢兢,却也学到不少。
后面的三年里,我先后参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及回头看、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活动,迎接了省直文明单位和党建考核,协助开展了“故事—身边的水文人”等系列宣传活动,也组织了全省水文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编印了《震撼心灵绽放梦想》感悟水文心得体会文集,开通了江西水文青年微信和微博等。
也正是重回团干的岁月里,我参加了延安干部学院省直团干培训班、第一届省直青年论坛,结识了一群有热情、有活力的省直单位团干部,找回了曾经的活力和动力,不至于丧失了激情。
只是工作后的六年里,始终踟蹰。
一直游离于文学边缘,虽然也出版了《故事,关于爱》,却已有大片的时间被琐碎占用。
感情生活一塌糊涂,始终漂泊没有定所。
也许是大学残留的飘飘然,和盲目的自以为是,工作遭遇坎坎坷坷,被流言蜚语击败。
身体还因一次意外,右脚骨折在家休整了半年。
生活总是这样,不可能平静如水,顺境也总有逆流。
我不想感叹命途多舛,时刻能保持战战兢兢,也许才是最好的。
逆流轮回
十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转眼便是来南昌的第十年,在我正憧憬水文青年工作未来之时,突然接到通知,意外来到了省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
我说正是来到防办工作之后,让我真正感到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
感,经历了两年的长江鄱阳湖大洪水、汛期战斗般的紧张,加上今年旱情的严峻,才觉得自己之前太过于浮躁。
这两年的生活让我慢慢学会沉下心来思考问题,回想走过的路,反思曾经的错。
有时候想到人的生命,想到水旱灾害的无情,想到工作责任的重要,更多的是,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才会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此时,猛然发觉,自己当初的飘飘然,是多么的可笑,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是多么的幼稚,自己经历的所谓挫折,是多么的无谓。
于是我只能更加全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学着认真地对待每一件自以为懂的事,比如文字,比如爱情。
人生仿佛才真正走入正轨,这两年里,工作顺利,出版《一路行走》,也完成买房、结婚、生女等大事,三十而立的人生,至此算是一种圆满。
今年,我来到南昌的十二年,缘何会说像是一种轮回呢?最近都在聊机构改革,前不久我坐在办公室发呆的时候,总想起很多年前来南昌前的状态,像是充满期待,又像是恐惧未知。
部门新来了个小姑娘,94年生,比我小7岁,我仿佛看到当初走进大楼的自己。
在她面前,自己俨然已是个“老人”,可除了年龄与工龄,自己比别人多的,还有什么呢?
也恰逢母校60周年校庆,突然想起50周年校庆时候的自己,那时仿佛幻想过无数种再回母校的状态,是何种身份,有何种作为。
如今这一天来了,自己与当初的自己,又多了什么呢?
我想,这十二年就是一个抛物线,从水平轴,又回到了同一个水平轴,只是时间,留下了刻度。
那么何不放下名利的包袱,回到那个青涩的年代,带着对南昌的陌生,对城市的恐惧,和心底的自卑,重新开始,继续前行。
我想,把这十二年放大延长,二十四年,三十六年,四十八年……便将是我的整个人生。
我希望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能如三十而立时的定义,算是一种圆满,也足够了。
世道轮回,没有旧的结束便没有新的开始。
来南昌的第十二年,用一篇流水账,结束一段时光,也作为一次新的出发。
【关注此文的人还在读】
负隅顽抗 | 与人生激流崩裂旧作| 逃不离的“县城”
文学,以及爱情
朋友及朋友圈
所有焦虑,只因对未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