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早期在香港的革命活动(一)

合集下载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

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关于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之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

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

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

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而是封建王朝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

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

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一书。

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

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

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

”“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

”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ppt宋庆龄

ppt宋庆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主要形式
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成员 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 定和执行;参与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和国家机 构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民主监督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框架下 ,由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
她们扮演了
关于政协你知道多少
主题
从宋庆龄 谈多党合作
适用于可爱卡通及相关类别演示
宋庆龄的生平
1893年1月27日,诞生于上海。 1907年赴美国留学。 1913年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冬,任孙中山秘书。 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1922 年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中山与李大钊 等会晤,商讨国共合作等问题。 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7年8月1日,支持南昌起义。2 日选为南昌起 义的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1929年5月参加南京的孙中山国葬仪式。行前发表 《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 1932年12月,与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在上海组 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6年12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7年7月,在上海寓所接待周恩来、博古和林伯 渠,拥护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主张。11月,发表《 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
宋庆龄的生平
1949年7月1日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一文 9月,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957年9月,在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会第一次会 议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959年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2年11月12日,发表《孙中山和他与中国共产 党的合作》一文。 1981年5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国共产党 正式党员。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 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同月29日晚8时18分 在 北京寓所逝世。

政治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

政治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

• 1947年11月,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 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主派第一 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员会(民联和民促仍继续存在)。 •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 立,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 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等为中央常 务委员,并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的 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
• 1928 年,谭平山、章伯钧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并 开始发展成员,开展活动。 1930 年 8 月,召开第一 次全国干部会议,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宣告成 立,邓演达当选为总干事 ( 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 。 1935 年 12 月,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 年 2 月,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 ( 简称农工党 ) 。章 伯钧任主席。 •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 农工党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 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 • 目前,农工民主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 组织,有成员99000多人中国农工民主党 ( 亦称第三 党 )。
• 这些爱国民主党派是在抗日反蒋斗争中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中国共产党 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先后响应中国共产 党1948年5月1日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 会议的号召,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同 各民主党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各民主党 派的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参加各项政治 活动,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为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在一起
中共代表与民盟负责人在南京梅园新村
•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 结的政策。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 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 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 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 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 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 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 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 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 恩来等还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的代表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直接对他们进行 工作。所有这些,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 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推荐K12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习题04新人教版

推荐K12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习题04新人教版

辛亥革命单项选择题:1、1892年,()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

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孙中山B.陆皓东C.杨衢云D.谢缵泰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的革命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军政、训政、宪政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3、()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瑷珲条约》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严复B.康有为C.唐才常D.徐勤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班列六部之首”。

A.学部B.商务部C.陆军部D.外务部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李鸿章B.袁世凯C.张之洞D.盛宣怀7、在清政府实行的()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洋务运动D.预备立宪8、1902年,()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

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沈家本B.唐绍仪C.顾维钧D.吴经熊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国闻报》B.《时务报》C.《新民丛报》D.《东方杂志》10、1903年,()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台湾人论文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台湾人论文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台湾人论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台湾人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台湾人全文如下: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24年6月,孙中山在开学演说中指出:“开办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的创办,体现国共两党在军事方面的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共开办6期,黄埔军校的台湾青年与祖国同胞共御外侮,为台湾光复和祖国统一而竭力虔心。

关于这一选题的研究,据笔者所搜集的资料,仅见台湾学者林德政先生的论文《黄埔军校的台籍学生》,大陆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林德政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埔时期及创建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由于史料的局限,林先生对于台湾黄埔生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大陆的革命和抗日战争关注不多。

笔者尝试对这个特殊群体在大革命时期至抗战时期的抗日革命活动进行考察,凸显中共政治革命理念对其政治道路选择的影响,透过台湾“黄埔人”的抗日经历,彰显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一、进入黄埔军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考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黄埔军校的台湾学生之确切数目成为一道难题。

当时部分台湾青年以福建、广东等省籍身份报考黄埔军校,为考证带来较大困难。

由于战乱而中途离校,或其他原因而未被军校载入名册者亦存焉。

据统计,1925年1月入学的第三期学员中,台湾学生人数为15人[2],但据现有史料能查实姓名者仅3 人。

林德政先生的《黄埔军校的台籍学生》梳理了第二至第六期的17名台湾黄埔生,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所列19名台湾“黄埔人”(表1),仅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进入黄埔军校的台湾青年之“冰山一角”,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台湾“黄埔人”浮出水面。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 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
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
背景革命党ຫໍສະໝຸດ 清运动清朝衰落立宪运动
清朝衰落
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缵泰所绘时局图 主词条: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
最早的英文版《伦敦蒙难记》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 亡海外。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 在英国利物浦登陆。10月11日,孙中山被公馆抓住 。12日到14日,孙中山设法与老师康德黎(James Cantline)取得联系,但全都失败了。他扔出去的小纸条由于地理原因没有抛到街上,反而被人发现。清使馆决 定以“遣送疯子”之名通过水运把孙送回清国。但是17日,租船之事在公馆仆人间传开,基督徒的女管家贺维太 太知道后于心不忍,便送信至康家。康德黎知道后,连夜寻找参赞马格里并且报案,但是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 管此事。次日,再次去苏格兰场警察局报案,并无所获。康、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事,另外告知《泰晤士报》。 而康德黎担心公使馆可能连夜把孙弄走,专门监视公使馆动静。19日,外交部已经开始行动——康、孟对此事并 不知道,直到20日。外交部录口供,申请开庭,监视水运。22日外交部转守为攻。马格里称需要公使放人才好, 他夹在中间确实难做。但龚拒不放人。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使馆释出孙中山,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 及一众外交人员驱逐出境。《地球报》揭发这一消息,舆论力量介入——至此,有研究称英庭因为舆论压力才放 孙中山之说也不成立。1......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姚雨平,参与起义的组织指挥,负责运动清军、民军。
陈炯明,参与起义的组织指挥。
邓铿,参与起义的组织指挥。
胡毅生,参与起义的组织指挥。
邹鲁,筹划、参与起义。
徐维扬,参与起义的组织、指挥,率敢死队进攻总督署。
刘梅卿,参与起义的组织指挥。率敢死队进攻总督署、督练公所。
潘达微,收葬起义烈士。
江孔殷,收葬起义烈士。
起义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会党于4月28日响应。届时,顺德会党数百人竖旗响应,夺占乐同团练分局。4月30日,在李准进逼下,会党解散。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起义不幸失败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不顾满清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人(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陈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范,提议改期。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形势与政策习题答案第8章

形势与政策习题答案第8章

第八章港澳台问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1840年,中英签订(),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随后,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占领了九龙半岛和新界。

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知识点:香港问题的产生难度级别:12.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社会主义本质D.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知识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难度级别:23.(),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A.1998年7月1日B.1999年12月20日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0月1日答案:C解析: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基本法开始实施。

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香港同胞与内地民众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知识点:香港回归难度级别:14.1997年,刚刚回归的香港GDP约为1774亿元,人均GDP约为2.73万美元。

2019年,香港GDP达到了()万亿元,人均GDP 约为4.88万美元。

抗战时期香港的一碗饭运动

抗战时期香港的一碗饭运动

抗战时期香港的“一碗饭运动”唐彭1941年7至9月间,宋庆龄在香港倡议开展了“一碗饭运动”。

随之引起香港各界热烈响应,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吃“爱国饭”、“救国饭”,争相为资助抗战、救济同胞作出自己的贡献。

筹办“一碗饭运动”“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等团体于1939年首倡的。

它每年举行一次,在美国人民和华侨中募集捐款,以购买医药和医疗设备,支援中国抗战。

不久,“一碗饭运动”扩展到英国、加拿大和南美的许多国家。

从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免遭战火,香港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据点。

为募集资金,救济伤兵难民,1941年,时任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主席和中国工会国际委员会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和领导了这场轰动全港的“一碗饭运动”。

她认为在香港发起这样的运动,对激发150余万香港同胞的爱国救亡热情,募集救灾救难的经费具有重要意义。

5月初,根据宋庆龄的倡议,“保盟”在香港成立了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香港立法局华人首席议员罗文锦律师为主席,香港医务总监司徒永觉的夫人克拉克为副主席,并包括香港华商总会负责人在内的“一碗饭运动”委员会。

经研究,委员会决定发售餐券1万张,每张港元2元,餐券的价值本可享受几道菜肴,但认购者只能持券到提供赞助的餐馆吃炒饭一碗,这种差额盈余将交给中国工业合作社为救济西北难民的基金。

“一碗饭运动”立即得到香港各界的积极响应。

第一位捐助者是威灵顿街丽山餐室的老板温梓明,他表示愿捐饭500碗。

在他的带动下,香港各酒楼、餐室纷纷响应,几天中,就有13家餐饮店参加,共捐饭5000余碗。

大家把它称为“救国饭”。

“一碗饭运动”成立大会召开7月1日晚上,在香港湾仔著名的英京酒家,由宋庆龄主持了规模盛大的“一碗饭运动”开幕典礼。

“一碗饭运动”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以及香港各界中外人士15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宋庆龄首先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了开展“一碗饭运动”的意义。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由来历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由来历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由来历—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由来历
每年10月10日关于辛亥革命纪念节日的由来历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1894年11月于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次年初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开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新兴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书刊大力宣传爱国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革命党人积极联络海外爱国华侨,运动国内会党和新军,在中国西南发动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
第1 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台湾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台湾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知识链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

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的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近代:⑤1885年,清朝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清朝台湾第一任巡抚(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⑥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现代:⑦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台湾的历史及问题的由来。

(1)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官兵到达“夷洲”(台湾)。

(2)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4)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5)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7)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8)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9)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孙中山与洪门的恩恩怨怨

孙中山与洪门的恩恩怨怨

孙中山与洪门的恩恩怨怨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5年第8期多次起义借助洪门力量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尽管人们对清政府的统治已是日益不满,但孙中山四处倡言革命的时候,各类反清活动,大多还仅仅是洪门等会党组织的作为。

因此,孙中山便从联合会党入手,开始他的革命活动。

1886 年,孙中山在广州博济医院学医时,便结识了洪门中人郑士良。

1894 年6 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然而圆熟事务的李鸿章拒绝了这个有些书生意气的年轻人。

失望之余,28 岁的孙中山决意革命,并于该年秋天远赴檀香山组建兴中会。

大会上全体与会者同举右手,向天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

”最早的会员邓荫南、杨文纳也是洪门弟子。

洪门起于明末,起源说法不一。

大致文宗史可法,武归郑成功,对外称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

后来清廷势大,洪门逐渐转为地下组织,并流传至海外。

太平天国起义时,有很多洪门弟子参加,起义失败后很多人远走海外,在美国促成了致公堂的建立。

清末洪门力量极盛,三合会、小刀会、致公堂等均为洪门分会,统称为会党。

孙中山曾说,清末广东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门各会。

海外洪门势力则更加强大,据称仅英国华侨,挂名致公堂者即逾十万人。

正是这些会党朋友的联系帮助,使得孙中山的组织迅速建立并发展起来。

1895 年2 月,孙中山和郑士良等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其会员中有案可查的,会党分子就占了三分之一。

早年便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的马超俊曾说:“国父当年创组兴中会,系赖檀香山洪门前辈之支持。

”1899 年10 月,兴中会、哥老会、三合会首领在香港会见,决定组织兴汉会,公推孙中山为总会长。

1900 年,孙中山在惠州发动起义,此次起义在军事上起最大作用的是三合会首领黄福。

在他的号召下起义军会集了600名三合会会众,占据三洲田,并于8 月15 日晚袭取沙湾,起义最盛时达两万人,但后来枪弹接济不上,起义军解散。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学习(人教版)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学习(人教版)

口号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和利益。”可见,他们
所进行的革命实质是
(C )
A.改造社会
B.反满反帝
C.实现民主
D.脱离实际
9.某学者指出:“该团体的最初会员为112人,孙计划将活动扩展至美国,
因此他匆匆返回中国,以便利用中日战争的有利局势。他返回香港,并
于1895年2月21日在香港建立总部,并在各地设立支部。”该团体是
知识点二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革命思想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的著作号召人们 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4.同盟会的成立 (1)会议内容:确定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创立立民民国国,平均地权”的 政治纲领,选举孙孙中中山山为同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资产产阶阶级级革革命命政党。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 和明确的奋斗目 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下列历史人物与其革命活动,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陈天华创作《革命书》 C.邹容创作《猛回头》 D.康有为创办光复会
(A )
3.(教材改编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一个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是下列哪个革命政党的 (D )
C.坚持儒学
D.改良变法
11.下列著作中,属于章炳麟的是( D )
A.《革命军》
B.《猛回头》
C.《警世钟》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2.下面是八年级(2)班的同学绘制的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年代尺, ①处内容是( B )

统一战线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统一战线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统一战线知识竞赛试题1.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B)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A.集团B.社会政治力量C.政党D.阶级2.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但实现(C)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A.增进友谊B.保护自身利益C.大团结、大联合D.促进共同发展3.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A)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

A.领导权B.发言权C.主动权D.决策权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D),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A.化解矛盾B.政治协商C.协调关系D.凝聚力量5.199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式确立了建立(A)的方针。

A.民主联合战线B.爱国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第二次国共合作6.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C)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A.反帝反封建B.民主主义C.抗日民族D.反法西斯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根据地采取的“三三制”政策,是指政权机关的构成中,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A)大体各占1/3。

A.中间派人士B.落后势力C.民主人士D.国民党党员8.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创刊词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C),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A.思想建设B.群众路线C.统一战线D.政权建设9.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B),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A.情况通报会B.政治协商会议C.立法会议D.座谈会10.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主要任务是领导敌占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辛亥革命选择题100题

辛亥革命选择题100题

辛亥革命知识竞赛题库四1、1892年,( C )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

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孙中山B.陆皓东C.杨衢云D.谢缵泰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 A )的革命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军政、训政、宪政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3、( B )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瑷珲条约》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 C )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严复B.康有为C.唐才常D.徐勤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D ),“班列六部之首”。

A.学部B.商务部C.陆军部D.外务部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 C )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李鸿章B.袁世凯C.张之洞D.盛宣怀7、在清政府实行的( B )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洋务运动D.预备立宪8、1902年,( A )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

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沈家本B.唐绍仪C.顾维钧D.吴经熊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 C ),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国闻报》B.《时务报》C.《新民丛报》D.《东方杂志》10、1903年,( D )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894年11月,由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式成立。

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2月,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当地的进步团体辅仁文社,成立了兴中会总部,重新修订了《兴中会章程》,并建立、健全了各级组织。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坚定地走上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道路。

1895年10月,兴中会发动了广州起义,因事泄而未成。

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共同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

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是都没有成功。

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分裂。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的集中概括。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即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族贵族为首清朝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纲领。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圣才出品】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圣才出品】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圣才出品】第五章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宣传活动与革命派报刊产生的时代背景1.孙中山与革命派早期宣传活动(1)从1885—1894年的10年间,孙中山在广州、香港的书院和医学校读书。

在此期间,其一面同郑士良,后又与陈少白、杨鹤龄和尤列等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政治问题,一面又开始向香港、上海等地著名报刊投稿,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3)1891年前后写作《农功》发表于《循环日报》,是孙中山的第一篇政论文章,后被郑观应辑入他所编的著名报刊政论文集《盛世危言》中。

(4)1892年至1893年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期间,还担任过一个葡萄牙文周报的中文副刊的匿名编辑。

(5)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成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小团体——兴中会,并发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篇重要文献《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

该宣言未提及办报之事。

(6)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的檀香山兴中会与香港杨衢云的辅仁文社合并,扩大为“香港兴中会总部”。

其在颁布的《香港兴中会宣言》中,谈到“设报馆以开风气”。

2.革命派报刊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原因(1)革命的需要,唤起民众的需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障碍是人民群众不觉悟,人心蔽塞。

(2)与改良派、保皇派斗争的需要。

改良派利用报刊发动强大的舆论攻势,在海内外影响巨大。

因此,利用报刊揭露保皇派、宣传革命,成为当务之急。

(3)“伦敦被难”的启示。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于1896年10月1日到伦敦,11日,被清廷驻英使馆诱捕。

孙中山的老师康德黎博士为营救孙中山,决定通过报纸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

《地球报》访问康德黎,出了特辑,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披露此案。

由于舆论的支持、英国政府的干预,孙中山在被囚13天后获释。

通过这件事,孙中山深深感到报纸的威力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以及报纸对形成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 ,探讨 台湾 时局 ,向 台湾 同胞 介 绍祖 共同反对美蒋的独裁统治,支援人民解 领 海 不容 许任 何 外 国军 队驻j 【
国大 陆解放 斗争 形势 。
放战争 ,加速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起 对美军在 台湾建立军事基地”
日本侵 略 势 力复 活 ” , “ 打倒
1 9 4 7 年 1 1 月1 2日正好 是 孙 中 山先 了积极 的作 用 。从此 ,在 中国共产 党领
问题 研 究 会 ,团 结 “ 二 ・ 二 八 ”起 义后 了一 个 公开 的政 治 团体 ,树立 了一 面革 外 交 上 ,主 张 。 : ‘ 反 对 帝 国主 义
“ 中国 离开台湾的革命进步人士,宣传 中共主 命斗争的旗帜,这对团结广大台湾同胞 立 独 立 自主之 外 交” ,
情感 M e 年 m 那 o i r 月 i s
台盟早期在香港的革命活动 ( 一 )
重温这段历史 ,可以窥见台盟初创时期寻求民主、追 随中共 、爱 国爱 乡、反对 “ 台独 ”的光糖
文 I 吴艺煤 曹玮鸿 编辑 l 安东 邮箱 l E — m a i I : A n t h o n 8 3 1 2 2 @ g m a i I c o m
在香 港创立 台盟
打 倒 独裁 政 权 , 定及纲领草案之 宗 旨 开始活动”。从后 治上 ,主 张 “
抵达香港后 ,在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 来台 当局 公布 的一 些资 料 可以 看 出 ,国
和 帮 助下 ,谢 雪红 、杨 克 煌 、苏新 等 人 民党 当局 对一 些进 步人 士 以台 盟名 义在 党 革 命委 员会 创始 人 李济 深 、何 香 凝 、 蔡 廷 锴等 人 ,并 得 到 他们 的 热情 支 持 。
导 人 北 上 到北 京 ,参加 民主 联 合政 府 。
台盟总部最 初办 公地 点香港筲箕湾近景
台 盟 的政 治 主张 ,集 中反 时所 制 定 的一 系 列文 件 中。台
台 盟根 据 当时 的斗争 情 况 ,为避 免 公布 了 台湾 民主 自 治 同盟 纲《
பைடு நூலகம்
台盟 在 香港 开 展 的革 命政 治 活 动 ,为 台 国民党 当局 的迫 害 , 在其 公布 的文 件 规 明确 了台 盟 的基 本 政治 纲 领是 盟未 来 发 展起 到决 定 性 作 用 。重 温 这 段 程草 案 ) )中称 “ 本 同盟 总部设 置于 台湾 本省全体人民,为争取 台湾省 ( 筹 备会 文告 第 一 响全 中国人 民之 建 立 民主联 合 历 史 ,可以窥 见台 盟初 创时期 寻求 民主 、 省 台北 市 ” ,并 在 (
建立独立、 追 随 中共 、爱 国爱 乡、反 对 “ 台独 ” 的 条即强调 “ 本同盟筹备会办事处地址及 争为 宗旨” ,为 “
光辉 一页 。
“ 为台 会 员名单暂不公表”,第三条要求 “ 省 强与 康 乐的新 中国” ,
内外各地同志得立即依照规程草案之规 治而奋斗 ,为人 民服务而努力
民主制度 ” , “ 打倒贪官污吏、 土 “ 打倒官僚 资本”, “ 撤销 政
积 极 联 系在 港 民主 人 士 ,拜访 中国 国 民 台湾 的一 些活 动进 行 了镇 压和 迫害 ,涉 经济 警察 、秘 密警 察及一 切特 :
及台盟的案件达上百起 ,如被台当局杀 保 障人 民 的基 本 自由。在 经 济
1 9 4 7 年 2月,台湾全 岛爆发了反对 盟成 立 的消息 :
国 民党 独 裁政 权 、要 求 民主 自治运 动 的 “ 台北 1 2日航 讯 : 台湾 民主 自治 “ 二 ・ -A ” 起 义 。起 义被 镇 压后 ,一 同盟筹备会 ,于国父诞辰 日在本省北部 部 分参 加 起义 的 台 湾爱 国 民主 人士 谢 雪 某地 , 召开该筹备会第一次会 员代表会,
害的 台盟 成 员林正 亨 烈士 等 ,以及 被判 “ 没收官僚 资本’ ’ ,“ 发展民族 刑 的一大批 进步 人士 。 台 盟的 成立 使 台湾 省 内外 的 台胞 有
谢雪红与民盟的庄希泉 ( 老 同盟会 员、 爱国侨领)、刘雪渔等人共同组建台湾
“ 取 消苛捐杂税’ ’ ,“ 实行耕考 “ 恢复生产,救济失业者及 贫
生诞 辰 纪念 日,这 批 爱 国 民主人 士 特 别 导 的广泛 的 人 民民主 统一 战线 中又增加 的 卖 国贼 ! ”其强烈的爱国主 以此 E l 为 台湾 民 主 自治 同 盟成 立 日。l 1 了一 个 爱 国民主 党派 ,它为新 中国的建 坚决 反对 “ 台湾 独立 ” 的政 泊 月1 8日,香 港 ( ( 华 商 报 对 外 公 布 台 立进 行 了卓 有成 效的斗 争 。
6 8l 台声 2 0 1 3 . 0 1
护祖 国统一 的热 切愿 望 ,表 明
红、杨克煌、苏新等人于当年六七月间 议决该同盟之纲领 、规程草案,并发表
抵 香港 。他 们在 香港联 络爱 国 民主人士 , 时局 口号、文告等。据 悉,该 同盟 团结
团结台湾进步青年开展反对国民党腐败 本省全体人 民,为争取 台湾省 自 治及响
统 治 的 政治 活 动 。随后 ,谢雪 红 等人 于 应全 中国人 民之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之斗 1 1 月1 2 E l 在 香 港 创 建 台 盟 ,表 达 支 持 争为宗 旨,该 同盟盟员表示坚决愿为台 中 国共 产党 主张 、反对 国民党腐 败统治 、 湾民主 自治而奋斗, 为人民服务而努力。 反对 “ 台独 ” 、主 张 台湾 民 主 自治 的政 闻该 同盟将在省 内外各地展 开广泛的活 治 立场。至 1 9 4 9年 3月 ,台 盟 主 要 领 动 ,并促进 其及 早正 式成 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