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之路

合集下载

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简介

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简介

走特色之路育苗乡英才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地处惠水县鸭绒乡。

创办于1928年4月,办学历史悠久。

1951年3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贵州省惠水县鸭绒民族小学”,是省政府命名最早的民族学校之一,也是惠水县现有的6所民族中小学校之一。

鸭绒民族小学现有学生888人,苗族学生830人,占94%。

有教学班级16个,教职工43人。

学校占地面积11210㎡,校舍面积3549㎡。

长期以来,学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民族特色的办学方向,历届毕业生中有的已经成为歌唱家、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地厅级干部或县处级干部,更多人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合格建设者。

近年来,鸭绒民族小学依托“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和“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的建设,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受教育局表彰和奖励的有:“教育科研组织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先进学校”、“教育系统红歌比赛二等奖”、“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奖”、“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先进教育党支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有两个学年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学校”,有一个学年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被黔南州教育局、民宗局命名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参加黔南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州民宗局举办的“中小学生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大赛”获三等奖;参加共青团贵州省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举办的“全省青少年公益文化艺术大赛”中获歌唱组银奖,在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获“民族民间文化课外活动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二等奖”,被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民委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力示范学校”。

民族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民族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民族特色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加强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掘和传承民族特色教育,制定并实施民族特色教育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民族特色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 原则:秉持文化多样性、平等尊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内容和方法1. 传统文化课程设置:通过普及和深入细致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2. 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书法、舞蹈、演讲、音乐等比赛和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3. 传统文化教材编写: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传统文化教材,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4. 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

5. 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博物馆、传统工艺品制作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四、实施措施1. 加强领导力支持:制定明确的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为民族特色教育提供坚实的组织和资源保障。

2. 完善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族特色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学校和教师的管理与指导,确保民族特色教育的落地实施。

3. 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学校、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推广民族特色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合力。

4.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民族特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到家校合力的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民族特色教育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提高。

民族示范学校实施方案

民族示范学校实施方案

民族示范学校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民族示范学校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为了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素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而设立的示范性学校。

二、实施目标。

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 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3.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互动;4.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内容。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定期考核评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色和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案,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3. 加强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4. 拓宽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动。

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5.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对示范学校的经费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示范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示范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内地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学业、心理、文化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应该营造一个宽容、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和关爱。

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文化活动、节日庆祝等方面注重多元文化共存,让不同民族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文化交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增强相互了解和友谊,降低族群之间的文化隔阂和误解。

二、加强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在教育管理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要建立全面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文化冲突、适应校园生活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三、开设专门的课程和培训项目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方面引入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在校内的自我认同和荣誉。

此外,高校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专门的培训项目,如语言培训、行为礼仪等,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和团队协作高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师资建设和团队协作。

一方面,校方应该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教师和管理人员,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建立足够的教师团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支持,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和协作。

总之,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来推动。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开设专门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加强师资建设和团队协作等方式,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促进他们在高校中的成功发展。

传承朝鲜族文化走特色办学之路

传承朝鲜族文化走特色办学之路

传承朝鲜族文化走特色办学之路作者:金春艳边海燕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6期当下朝鲜族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朝鲜族学生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甚少,民族文化素养和技能、专长缺失。

因此,对于吉林省安图县唯一一所朝鲜族民族学校,传承和弘扬朝鲜族优良传统,培育优秀的民族人才,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升朝鲜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合教育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植根朝鲜民族文化,立足双语教学改革,为学生成功发展奠基”。

学校根据这一理念提出了“继承和发扬朝鲜族民族文化、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为突出办学特色,学校立足本土实际和校情,确立了《办学特色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分阶段的创建目标和措施,并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的研究,将“三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进行整合,全面深化学校的特色建设,提高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传承朝鲜族民族文化,走特色办学之路。

二、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1. 小学部1~6年级校本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内容,设置《朝鲜族民俗礼仪》课程,落实“各种礼仪”和“民俗游戏”、“传统节日”,开发了以“朝鲜民俗礼仪”为内容的校本教材,教给学生“个人礼节”、“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会礼仪”、“公共礼仪”以及“民俗与传统礼仪”。

2. 4-6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板块落实“民族饮食”、“传统服饰”、“传统节日”。

以“民族饮食制作”为主要内容,自编了“朝鲜族民族饮食”劳动课教材,设置了饮食菜谱名、饮食特点、加工过程、饮食礼仪等内容。

3. 中学部校本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内容,设置《安图朝鲜族历史》课程,开发了以“安图朝鲜族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介绍安图县朝鲜族的发展历史。

内容包括:迁移到安图县的朝鲜民族、安图县朝鲜族人民的抗日战争、安图县的解放战争、解放初期的安图、安图县的朝鲜族教育、今天的安图。

传承朱子文化打造墨香校园——广州市黄埔区东区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传承朱子文化打造墨香校园——广州市黄埔区东区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传承朱子文化打造墨香校园——广州市黄埔区东区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之路朱耀华广州市黄埔区东区小学以“传承朱子文化,打造墨香校园”为主题,创建“以朱子文化教育为内容,以经典诵读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道德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性,远大的志向的时代新人”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一、深入挖掘,植特色发展之根东区小学地处的笔村是朱熹后人的集居地,全村绝大部分人是朱氏后裔,素有礼拜朱熹、崇文重教的习俗。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重要的文化大师,其思想博大精深,尤其在教育领域留下了许多论教著作、语录和诗词等。

朱熹非常重视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这些思想与现代的教育理论殊途同归。

基于此,我校对朱子教育思想深入挖掘和研究,收集其相关著作、故事诗词汇语论等,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编成校本教材,并提出“传承朱子文化,打造墨香校园”的特色学校创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完美结合,在汲取优秀中华文化之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

二、多方论证,定特色发展之调经过特色学校创建小组的广泛研究和探索,吸纳朱熹倡导的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概括为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力行。

总结朱子的学习方法,概括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认同朱子提出的五大教学原则:主动性和适时启发相结合的原则、教人有序的原则、笃行的原则、博学与专精相结合的原则、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的原则。

因此,我们将办学理念确定为:承传文明,和谐发展;明确学校“一训三风”;提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健康为要”的观点,对学生的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提出了“六个好”“五个一”的基本要求,即“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走好路”;具有“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生好体质,一副好心态,一门好才艺”。

民办院校走特色办学之路的思考与实践——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走“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发展之路为例

民办院校走特色办学之路的思考与实践——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走“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发展之路为例

学术研讨123民亦院蛟走特色亦学之路的思考与实践—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走“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发展之路为例◊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钱学东张东宏李蕊民办院校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也有着很多优势,能否傲大做强,加强内涵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很关键。

民办高校应围绕当地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才能较好地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毕业生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臟兴、社会进 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的根本紙寄托着亿万家颜美好生活的期盼〇 ”M门南洋职业学院以办 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已任,坚持“以人为 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产业綱,服务区驄济社会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加强内涵建设,走出 了一条4‘仓惭型、创业型.开放型"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得 到较大财〇1坚持创新办学,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 _经济社会的‘牛鼻子,。

抓 创谋创縣来。

我 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 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 强、我优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4国家兴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做大做强的 必由之路。

南洋学院在学校创办初期就确 避走创新型的要办一所创新型的大学。

只有创新,才能缩小与先进院 校的差距;只有创新,才能赶超先进院校 的祿J C平。

1.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節管理体制改革。

行祕关_大部制,全概设党卿槐教学賴处、作处、后勤保卫处和督察室,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飾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与传承

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与传承

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与传承农村学校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地域、资源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在办学特色方面有着独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和传承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这是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将其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例如,在语文教育中,可以引入当地方言和地方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二、发展特色课程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在教育中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更加灵活。

例如,可以开设农业科学、农村创业、生态环保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还可以注重美育、体育和手工艺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打造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学校工作。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和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发掘潜在的教育人才。

四、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互动农村学校与家长和社区的互动是特色教育传承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和社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社区活动和亲子教育讲座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合作。

这样可以促进特色教育的传承,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加强教育研究与交流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与交流,与其他学校共同探索办学特色的创新方法。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班和交流活动,增进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

此外,也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学校联盟等形式,进行资源共享和互补,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六、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优质的教育环境对于学校的办学特色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县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民族小学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引言:(引用陶行知的一句话)……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融水县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现有师生1677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学校,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

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

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办特色学校,育全面人才”的原则,努力探索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以艺促教、以美育人、以体健身的艺体教育特色,以民族文化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学校形成“春绿满眼,夏荫成凉,桂花飘香”的靓丽风景,绿化覆盖率为82%,是融水县名符其实的美丽校园。

背景分析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艺体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学生”。

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艺体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

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把艺体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并确定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本课程研究为主形式,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实施整体推进战略”的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思路。

学校立足科学发展,以学生为本,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弘扬国学经典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文化、开发校本研究课程、打造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及阳光体育运动等多元化发展的艺体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用内涵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实效

用内涵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实效

用内涵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办学特色实效作者:李仁华谢丽光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1期【摘要】当前,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

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有力载体。

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民族特色【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1-0082-03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8个少数民族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

丰县民族中学自创建伊始,就确立了“民族特色”的办学目标。

多年来,学校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重新设计校园精神环境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

它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

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设计,借鉴得多,创新得少,因而缺乏特色,不能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与补充,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

(一)提炼学校核心理念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

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域内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

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

“和”指和睦,团结。

要求师生以亲和的心灵凝聚你我,以有效的交往加深情感,以亲密的交往加大团结的密度。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特色材料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特色材料

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具体体现了学校改革创新的发展策略、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

我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是:1、关注学校的发展。

办学要以学校的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

同时学校的发展不是一时的,要具有“可持续性”,要立足于长远,要按规划,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前面的发展为后面的发展奠基。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站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高度来思考、推进、完善。

2、关注教师的发展。

办学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我们认为只有以教师为本,最大限度地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才能办成一所一流的农村品牌学校;用合作精神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的紧迫感,并对此加以赞同、支持和通力帮助,形成改革的力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让师生协同发展,才能让每个生命焕发出异彩,创造出更美的人生作品。

3、关注学生的发展。

办学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前提,同时为学生服务也是办学的目的。

为学生服务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围绕这两个关键点来部署、来设计、来安排、来检查、来落实。

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不是学校保证每个学生的一生,而是启蒙、奠基,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成功的方法,树立发展的远大目标。

4、“三个发展”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构成一个完整的理念体系。

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学校以创建示范校为契机,群策群力,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深入细致抓好办学理念体系的完善和落实,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跨越”,即建设优美校园、质量校园和文化校园,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德育工作实施细节》和《实施纲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目标要求》,设置好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把德育工作当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具体落实表现在德育工作整体效应的指挥系统化,内容系列化,途径网络化,方法科学化和考核标准化。

“民族品牌”冉冉升起

“民族品牌”冉冉升起

“民族品牌”冉冉升起作者:阮旭日等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2年第06期2001年5月,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区招生的广西民族高中(以下简称民族高中)诞生了。

这个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自治区公办普通高中,在办学之初给自己的定位是“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走民族特色办学之路,打造民族教育新品牌”。

2004年,民族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6%。

自2005年起该校每年都有毕业生考上北京大学等重点大学,自2006年起90%以上的本科上线率一直保持至今……弹指十年余,民族高中已经成为校风正、教风纯、学风浓、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教学质量相当不错的民族教育品牌学校。

民族政策惠学子周丽婷当初不会想到,民族高中让自己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她再不用像家乡的女孩们那样,或者出远门打工,或者早早嫁作他人妇。

2007年,来自上林县巷贤镇大山村的周丽婷考取民族高中,进入该校少数民族女子班学习。

三年后,她以570分的成绩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张梅萍、陆文仟、覃云娇……她们也是民族高中少数民族女子班的学生,也一个个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据了解,该少数民族女子班自2007年招生,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2010届毕业生50人,考取二本线以上50人;2011届毕业生50人,考取二本线以上48人。

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

如今的民族高中,因逐年攀升的升学率而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然而,她也经历过办学初期的重重艰难……那是2001年5月底,当其他高中学校招生工作已近尾声,新办的民族高中四个班仅招录了186名学生,每班不足50人,其中优秀生源极少,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低于普通县中录取分数线。

当时,许多优秀教师不愿意放弃所在学校的优厚待遇来民族高中任教,以致该校第一年开学时,部分学科的教师无法配齐。

最要紧的,因为是在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中专的基础上创办,民族高中其实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两条腿走路”,很多制度难以兼顾。

民族教育的特色与教学方法

民族教育的特色与教学方法

民族教育的特色与教学方法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的国家和地区中,为了维护和发展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民族习俗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民族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不同民族的学生充分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民族身份,培养跨民族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促进多民族和谐共存。

本文将探讨民族教育的特色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民族教育的特色1. 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教育强调尊重和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宗教、习俗、民间艺术等,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多元文化教育:在多民族社会中,民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通过开设跨文化课程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跨民族交往的能力。

3. 融合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民族教育既传承和保护各个民族的传统教育方式,又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者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提供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二、民族教育的教学方法1. 文化教育课程设计:民族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文化传统的教学。

设计多元化的文化教育课程,例如开设民族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等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民族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背景,他们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会有所不同。

教育者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3.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民族教育强调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了解。

此外,也可以通过开设小组项目合作,鼓励学生跨民族间的合作,培养合作与包容的精神。

4. 教材选择和开发:民族教育需要精心选择和开发教材。

教材内容应该体现多元文化,尊重各个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教材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语言教学的多样性:在多民族国家中,语言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试论少数民族高校的特色及其建设

试论少数民族高校的特色及其建设

试论少数民族高校的特色及其建设少数民族高校是指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高等学府,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少数民族教育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特色、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特色以及民族团结特色。

少数民族高校在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特色。

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高校,能够提供更加接近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这些学校不仅提供与汉族地区相似的基础教育,还会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历史、传统文化等等,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族群身份以及自身在民族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少数民族高校还注重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高校在文化传承方面有其独特的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地方,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少数民族高校承载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学校会开设各类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民族服饰展览、传统舞蹈表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文化,还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

少数民族高校还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对于维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身份认同非常重要。

少数民族高校会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为语言学者提供保护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平台。

少数民族高校在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少数民族高校,能够为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平台。

在这里,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能够相互了解、交流,并学习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

学校也会组织各类民族团结活动,促进交流与互助,缩小不同民族之间的差距,增进团结和谐。

少数民族高校的建设有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的资源,为高校的建设提供支持。

还需要面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走民族化现代化的办学之路——广西百色高级中学办学模式追述

走民族化现代化的办学之路——广西百色高级中学办学模式追述

中学教学参考广西百色市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为一体的后发展地区,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2万,有壮、汉、瑶、彝、仡佬、回、苗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中壮族占80%。

百色市的老百姓用“红色福地,古色神秘,银色铝都,七彩风情,绿色家园,和谐百色”来概括本地的特点:近年来,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实施“四地一带一枢纽”(即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通边达海的大西南交通枢纽)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百色高中就是百色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是广西16所省级重点高中之一,是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她位于百色城西南风景秀丽的右江河畔。

学校建于1962年6月,占地面积116亩。

(新校区规划320亩,己开工建设。

)全校现有教职工251人,教师中有特级教师9人,研究生毕业和在读研究生48人。

全校有7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近5000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

多年的办学实践,促成学校形成了“民族化+现代化”的特色。

学校根植革命老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四有”人才,抓好会考、高考,使少数民族学生“进得来—跟得上—学得好—出得去—回得来—用得着”。

建校五十年,桃李芬芳,春华秋实,人才辈出:恢复高考以来,走出了3名广西高考状元(1984年文科状元范威,2004年理科状元黄华晔,2012年理科状元黄崇俊),102人考上北大清华,1703人考上“985”工程大学,近4000人考上“211”工程大学,20000多人走进高等院校,走上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足迹遍及五大洲。

“民族化+现代化”,创办多种形式的民族班,让莘莘学子走向智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让壮乡儿女有一颗爱故乡爱亲人的朴实之心,这是我校的办学实践,是创新育人的重要的较为成熟的模式,也是我校办学致力追求的境界。

丰富校园文化----彰显民族特色

丰富校园文化----彰显民族特色

丰富校园文化彰显民族特色记百福司民族小学民族特色校园创建之路校园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民族文化如何走进校园,走进学生,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甚至是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了解不够.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民族文化主体地展示给广大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有利于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自觉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建功立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土家族是一个具有802.813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民族,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源于春秋战国,道其年轻,单一民族批准于1957年。

土家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

土家族文化渗透于土家族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土家族有自己的独特语言——毕兹煞(土家语),毕兹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所以,土家族语言是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土家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之中,土家人不懂土家语,不了解土家文化,使土家族文化成为一种弱势文化,加之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够,保护不积极,土家族语言濒临灭绝,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就连誉为“神州摆手第一堂”的土家族集聚地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舍米湖村,会说土家话的也寥寥无几.可见,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抢救土家族文化珍贵资料、挖掘研究大量土家族文化史料、拯救民族文化迫在眉睫,而土家语言的传承已成为土家文化兴衰的头等大事。

作为恩施州命名最早的民族学校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义不容辞,来凤县百福司镇民族小学校在《土家族语言教学研究》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基础上,编印了十二册《土家族语言》校本教材,通过重塑民族文化的价值,大力开展系列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利用地方课进行民族知识、民族传统教育。

中国三位一体是哪三位【走“三位一体”之路构建民族特色学校】

中国三位一体是哪三位【走“三位一体”之路构建民族特色学校】

中国三位一体是哪三位【走“三位一体”之路构建民族特色学校】江苏丰县民族中学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民族教学任务。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一体构建民族特色学校”活动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7个少数民族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

丰县民族中学自创建以来,坚持民族教育特色,挖掘民族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工作突出。

成绩优异,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称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县域内及周边县市的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以能到丰县民族中学就读为荣。

多年来,我校各民族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共同学习和工作,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学校先后申报民族团结教育市级以上课题五项,现已结题三项,其中学校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专项课题“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一体构建民族特色学校研究”于2009年9月被立项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以谢丽光校长为组长的核心研究小组,下设三个子课题组,分别从校园环境建设、校本课程、民族特色的活动三个方面就我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研究。

我校教师在长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摸索出一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等等。

此外,广大师生还积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和,目前学校课题研究氛围十分浓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还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

几年来,在“环境·课程·活动三位—体构建民族特色学校”方面,硕果不断。

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师生幸福校园——访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关蓓

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师生幸福校园——访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关蓓

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师生幸福校园——访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
关蓓
陈兰枝
【期刊名称】《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8)008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风格密不可分。

武汉市育才小学是一所有着丰富文化底蕴、丰硕办学成果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名校。

校长关蓓执着教育事业28载,从特级教师到名校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她形成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育人理念。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她引领这所有60年历史的名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拥抱"互联网+",走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之路,努力创建师生幸福校园。

本期"人物访谈"特采访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关蓓,带领大家一同探寻武汉市育才小学的特色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陈兰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走特色办学之路与创师生和谐校园
2.走特色办学之路创民族教育品牌——崇左市天等县民族中学办学纪实
3.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师生幸福校园——访武汉市育
才小学校长关蓓4.走特色之路显各校风流——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办学特色概述5.走新星教育之路奠师生幸福之基——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特色办学掠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之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二中学校陈大勇
一、民族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有特色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

一所学校,要想使自己的学校办得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首先就要有自己先进的、现代的办学理念。

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发展的方向,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办学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追求。

它是对自己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

它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是长期办学经验、思路及理性思维的积累、提炼、升华。

当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源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长青二中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一致认为“学校要发展,理念必先行”,理念变,天地变,理念不变原地打转。

作为一所满族民族学校的校长,在办学理念上既要注重民族性也要注重时代性。

民族性是我们的优势,为我们的特色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时代性是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因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学校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

创办特色化的民族学校,既要坚持民族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握办学方向,面向民族子弟,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培养优秀民族人才;更要注重把民族优势和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协调起来。

容为一体,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独特性,从而
形成办学特色。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治校办学新理念:校训——责任、奉献、高效、创新;办学理念——办好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办学宗旨——抓基础、育素质、创特色;办学目标——办农村品牌学校、训德才兼备教师、育高素质人才。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制度完善了,学校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

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本,使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二、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有特色
我们长青二中在坚决落实国家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许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

目前我们有十几个社团,其中大部分社团成为艺体2+1+1的重要阵地。

“满族花棍秧歌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聘请村里老艺人担任指导,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花棍舞社团”。

学校把社团课程扩展到学校,成为学校每日必做的校操。

花棍舞课程,引导孩子们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亲切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将来所担当传承责任意识。

我校的茶艺社团,学茶艺,重细节,静心神,修身性,品茶道,共和谐。

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烧水、洗杯、泡茶、倒茶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校的非洲鼓社团、棋类社团、快板社团、“百家讲坛”社团、版
画社团、小百灵合唱团等等,这些课程都做到有课时、有规划、有内容、有专职教师、有展示。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单纯的教学生唱首歌、画幅画,开展一两门课内外实践或者文艺活动,不能叫做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该是长期长效有规划的,能对孩子在走出校门之后的健康成长仍然产生影响和帮助的宝贵财富。

关键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和熏陶。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一个孩子走进校园都应该享受到这样一种教育:在学习知识之外,培养一两个能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

这样,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激情的面对人生,吹着牧笛去放牛,在田间地头休息时也能品茶香、论茶道,做一个有雅趣的新型农民,幸福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三、民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有特色
多年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学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到教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现代教育离不开科学理性的教学研究,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常识。

要使教学水平真正提升,就必须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工程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做为一所农村学校,在师资、设备、生源等方面都与城里学校存在较大差异,教学质量不理想,缺乏办学吸引力。

要改变现状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狠抓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
本模式,我们在总结以杜郎口为代表的成功课改范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校情学情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体验式培训、理论测试等环节,开始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探索。

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再好的模式也不能机械化,硬搬套用,不能一“模”到底,必须本土化。

经过实验教师研究并且明确“五步三查”是一个超越课时局限的动态的教学流程,起步阶段主要抓两种课型:一是平时的学习课型;二是阶段集中展示课。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课前预习案,指导学生做什么。

课中导学案,教师可根据个人风格自主编制有逻辑的任务链。

课后巩固案,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薄弱地方或者回忆学习过程的侧重点加以巩固。

通过课堂模式的改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每一堂课都有展示,每一堂课都有收获,长青二中的课堂“活”起来了。

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逐步形成反思、发问、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习成绩提供了方法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