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热水资源成因机理分析

合集下载

以重庆地区为例谈地热水源地评价与开发利用

以重庆地区为例谈地热水源地评价与开发利用

以重庆地区为例谈地热水源地评价与开发利用陈长敬【摘要】通过总结国内外地热研究现状,系统分析重庆地热成因机理、认为重庆温泉属于低温地热系统,水岩相互作用也影响着温泉的供热系统,通过研究重庆温泉在盆地隆起型构造条件下、特殊成因机理条件下地热水资源开采激励和多井干扰机制,建立适应重庆地热自身实际的资源评价体系,开展调温与增量关键技术研究,以期对更好地规划、开发利用重庆地热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0【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地热;成因机理;多井干扰【作者】陈长敬【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21对于地热资源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分析意大利拉德瑞罗、美国盖瑟尔斯等热田的冷热水循环系统,1961年,克雷格(Craig)提出不论水在地下径流的时间长短,都与区域大气降水的补给作用有关。

关于地热成因机制,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White博士给出了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经典模式:大气降水在盖层、储层和隔水层的地质条件保护下,从地形高点形成降水汇集区,运移过程中吸收围岩热量在储层中加热,通过构造薄弱部位涌出,从而形成温泉;如果通过深层地层循环,则会形成高热温泉。

1976年Muffler进一步对地热系统进行了分类,指出地热从热量来源和疏导条件可以分为传导型和对流型两大类。

1996年汪集暘认为我国广泛分布着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田,这些地热田为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有用元素富集机理、地热资源形成模式和区域构造特性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1995年,王蔚等基于对湘西温泉化学组分研究后,提出当地温泉可划分为型和型,两者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反映了围岩背景值和热水与围岩之间水—岩反应的差异。

氦主要由大气氦、壳源氦和幔源氦3个端元组分的混合而成,通过分析温泉气体中氦的来源,可确定放射性热源是来自地壳还是地幔。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重 庆 主城 区对 地热 水资 源 的需求
重 庆主城 区包 括渝 中区 、 江北 区 、 九龙 坡 区 、 南岸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程 群 ( 1 9 7 4 一) , 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 高级 工程 师 , 主 要从 事 岩溶 水 文 地 质 与 地 热 资 源 勘 查 的研 究 工 作 。E ~ ma i l : 1 5 6 7 9 1 5 8 5
量 持续 增加 , 近年 来 开发 速 度 极 快 , 远 远 超 过 勘查 评 价 和研 究程 度 , 在地热 水 资源 的形成 和特 征 尚未弄 清 的情况 下 , 既增 大 了开 发 的 风 险性 和 盲 目性 , 又 增 加 了科 学 管理地 热 资 源 的难 度 。过量 开 采 对 地 热水 资
背斜 的 三 叠 系 嘉 陵 江组 灰 岩 , 盖层 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和侏罗 系红色砂泥岩地 层, 下部隔热层 为三叠 系飞
仙 关 组 砂 页岩 。地 热水 热 源 主 要 来 自地 热 增 温 , 地 热 水 补 给 源 于 大 气 降水 。其 形 成 过 程 为 : 大 气 降水 在 华 蓥 山、 铜锣 山、 大 娄 山及 各 背 斜 槽 谷 的灰 岩 出 露 区 下 渗 形 成 浅 层 地 下 水 , 部 分 浅 层地 下水 顺 灰 岩 岩 层 的 孔 隙 裂 隙 向深 部 运 移 , 同 时 地 热 水 顺 构 造 线 方 向 向南 或 北 倾 没 端 径 流 , 在 运 移 过 程 中不 断溶 解 和 富 集 矿 物 盐 及 微 量 元 素, 并 以传 导 型 的 地 热 增 温 方 式提 高深 部 循 环 水 的温 度 , 在 河 流 深 切 峡 谷 地 段 或 构 造 薄 弱部 位 出露 成 泉 , 或以

渝东南小城镇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初探

渝东南小城镇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初探

域 水利工程 的重复建设 , 不能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 益。 通过结合长寿 区街镇工业走廊五镇给水规划的案例 , 从用水供需测算 ,
五镇 水源确定 ,供水设施布局 ,以此统筹解决五镇城镇发展 中水资源分配问题。

寿 区作 为规划 中的重庆 一小 时经济 圈的大城市 ,街 镇工
1r 业走廊是其打造 “ 三地一中 心” ( 重庆工业高地、现代


规划 条件
现状水源水库总库容 8 6 6 万 ,年可供水量 1 4 7 9 . 9 7 万T n 3 . 年需水量 2 5 3 6 . 8 2 万I I l 3 。通过对 比可知 ,如果 不新增水 源 ,区域 内现状水源年可供水量 严重满足不 了五镇建设需要 。 其 中海棠镇 、 葛兰镇缺水情况将尤 为严重 , 故必须选 用新水源 。 除现状 水源外 , 五镇 内及其周边 可作 为水源较大水库有范家 桥水 库 、 巨木洞水库 。 其 中范家桥水库 作为西 山干渠源水 ,是长寿区为满足 长寿工业 园 区用水修建 ,不 能作为五镇 日常用水 水源 。巨木洞水库 年可用水 量2 0 3 . 9 1 万m ,水 源总供 水量仍 满足 不 了用 水需求 量 。重 庆市 重要一级支流 龙溪河 ( 长寿湖 上游 ) 距石堰镇 区边缘 约 2 公里 , 其水量充 沛、水质情况 良好 。通过 地形图及现场 踏勘 确定选取龙 溪河石塔坡作 为水源取水点 ,取水 点岸边高程高 于划三条 沟水库 作为海棠 、云 台主要水 源 ;龙溪河石塔坡 水 源作为石 堰、葛兰主要水源 。供水设施布局 ,结 合现状供水设 施 及供水需 求量 ,对水厂进行改扩建 和新建 。
( 一 )余家嘴水厂
二 、水源规划策略
( 一) 用 水需求测算 在小城镇 的不同发展阶段 ,各部 门的需水要求也不 同 ,水资 源 的开发利 用要与社会 经济发展相协调 ,统筹考虑生活 、生产需 水 以及景 观需水 。生活需水 包括城镇居 民生活需水和农 村居 民生 活需水 ,采 用定 额法进行测算 。 对 于用水 定额 选择 ,规划 对 比现状 镇 区人均 生活 用水定 额 ( 8 0 — 1 o o 升, ( 天 ・ 人 )),及 长寿城 区现状人 均生活用水 定额 ( 1 2 0 — 1 3 0升 / ( 天 ・ 人 )),确 定 五镇城 镇 居 民人 均 生活 用水 定额 为 1 8 0 升/ ( 天 ・ 人 ),农 村居 民生活用水 按 照长寿 区新农 村修 建新 详细规 划标 准 ,确定 为 1 0 0 升/ ( 天・ 人 )。五镇 工业 用地 面积大 ,各镇涵 盖工业 门类各不 相同 ,影响工业 用水量 的不 确定 因素多。单纯根 据工业用地性 质确定用水指标往 往不能准确 预测 工业 用水量 。 规划 中参 照长寿工业 园区 ( 国家级 ) 及 附近工业 园 区相 同或 类似 工业用水量 , 折算 其单位工业 用地面积用水指标 进行工业用 水量 测算 。五镇农业 现状用水 大多采用附近 山坪 塘和河流 。规划 中确定农 业用水 与生活及工业用水 分别采用不 同水 源。农业用水 由农 田水利部 门统筹 规划 ,本 次规 划中不再考虑 。由于五镇均 为 远郊 区小城镇 ,景观需 水量小 ,规划 中不予考虑 。

重庆市地热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安全利用研究

重庆市地热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安全利用研究

重庆市地热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安全利用研究作者:徐太国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05期摘要:重庆市继2011-04成为“中国温泉之都”后,2012-10,又被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授予“世界温泉之都”的荣誉称号。

目前,重庆市地热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重庆市地热水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安全利用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热资源;温泉;岩浆活动;浅钻井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05.0391 地热地质环境1.1 地形地貌重庆的地貌主要分为渝东、西部的平行岭谷区,渝西边缘的低缓丘陵区和渝东南、渝东北山地。

受到构造剥蚀作用的影响,在渝东、西部的平行岭谷区,渝西边缘的低缓丘陵区形成了低缓的丘陵、低山,海拔一般在200~700 m,总趋势为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

边缘山地大部分由古生代碳酸岩盐组成,岩溶发育,多为构造侵蚀溶蚀地形,多以江河深切峡谷为特征。

1.2 气象和水文重庆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平均气温高、降雨充沛、空气湿度大、少霜雪等特点。

市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000~1 200 mm,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

1.3 地质构造轮廓重庆地处以北东、北北东新华夏系构造为主体的构造区域,分为渝东、西部褶皱带,渝西边缘褶皱带,渝东南褶皱带,渝东北褶皱带。

1.4 热储构造1.4.1 热源由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这是由地球的凝结演变、岩浆活动以及地壳地层中放射性同位素铀和钍等物质的蜕变、断裂运动、转动摩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1.4.2 热传递通道由于断裂的存在,使地下深处的热源增温层与浅部地层中的岩溶管道紧密联系起来,相互沟通,形成了热传递通道,从而使深部的热能以传导、对流等方式沿断裂上升,形成高出周围地区的地温异常带。

1.5 地热水补、迳、排的特征区域地下水接收自身背斜岩溶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并通过热储层出露区的大气降水顺漏斗、落水洞、地下河天窗、洼地、溶沟、溶隙等岩溶管道渗入地下,向深部迳流,补给储水构造。

重庆渝东南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重庆渝东南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控 制干 流洪 水 、保 护 重 要地 区 的 防洪 枢纽 的坝址 已基本 用 完 , 大 型防洪枢纽的建设将告一段落。防洪水库建设所面临的经济、 社 会、 生态 环 境 问题 日趋 严重 , 使 得许 多 水库 的 兴建 变得 不可 行 。
2 . 3 工 程的修 建面 临着 公平 性 问题
3 洪水管理 的政 策建议
综合运用法律、 规 范、 工程、 技术 、 经济等手段 , 形成工程措 施与非 工程措施优 化组合 的防洪体系 , 减轻洪水 灾害 , 实现经 济效率和 社会公平 , 保 障 社 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 是洪水管 理的 目 标 。近 期 洪 水 管 理政 策应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个 方 面 的 内容 : ( 1 ) 全面评价 流域现有 防洪 能力和 防洪 效益 , 形成 全流域 协调 的层次化防洪工程体系 。 受 自然 、 经济 、 技术 、 环 境 和 社 会 公 平 等 因素 的 制 约 , 工 程 措施 的建设有一定 的限度 , 社会在不 同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要 承受适度 的洪水风 险。评价现有工程 的防洪能力和 防洪 效益 , 可为 防洪系统 薄弱环节 的确 定、 合理建设方 案的拟定 、 全流域 防洪效益最优的层次化的防洪体系 的形成提供依据 。 ( 2 ) 以法规 的形式 明确 防洪减灾 事业 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额 度, 为洪水管理政策 的实施提供资金保 障。 中国防洪减灾事业经费无切实保障, 大灾 多投 、 小灾 少投 , 防洪投入 随洪水灾 害情况波 动, 被动 的应急式 的投入机制一直 是制约防洪事业稳定持续 发展 的主要因素之 一。这种机制不仅 使投 资的效益得不 到充 分发挥 , 而且还可能对 国民经济其他领 域 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 影响。 ( 3 ) 开展洪水保 险、 防洪区土地利用管理 、 天然水面及湿地 保护等非工程洪水管理政 策的前期研究 。 受法律和管理权 限的约束 , 目前 的非工程措施多 限于辅助 工 程 措 施 效 益 的发 挥 , 包 括雨洪监 测、 洪 水预报 、 洪水调度等 , 以协调人与洪水关系为 目标 的非工程管理措 施基本没有 。 针对 这 些 区域 制 定 相 应 的移 民政 策 , 使 区 内大 部 分 居 民改 变 生 产 生 活方 式, 脱离对土地 的依存 , 并对区 内土地进行集约化经 营, 将 是我 国今后防洪减灾的重点之一 。

重庆地热水(温泉)资源的勘查开发

重庆地热水(温泉)资源的勘查开发

重庆地热水(温泉)资源的勘查开发摘要:重庆具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丰富地热水资源的获得,是水文地质工作者辛勤勘查的结果。

近期,温泉旅游的兴起,“世界温泉之都”的打造带来了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新高潮。

本文回顾了市内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历程,推动市内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为重庆市荣获“中国温泉之都”及打造“世界温泉之都” 提供资源保障。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经济效益历程回顾二0一一年四月,重庆市荣获“中国温泉之都”的称号, 依托的是重庆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地热水资源的获得,是水文地质工作者辛勤勘查开发的结果,本文试就重庆地热水(温泉)的勘查开发历程作个回顾。

一、建国前(1949年以前)建国前(1949年以前),市内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抗战陪都以前时期和抗战陪都时期。

抗战陪都以前时期,各温泉均处于原始开发状态,当地群众利用天然温泉水洗浴。

抗战陪都时期,国民政府内迁,当时的军政部门分布在东、南、西、北四大温泉区,引温泉水修建浴池,浴室,利用泉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修公园,地热资源得到一定开发利用,致使市内温泉声名远扬,蜚声海外。

建国前,重庆市基本上没有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工作,更无专业的地勘队伍,仅少数地质工作者对个别工程开展了基础性地质工作。

1938年7月—1946年1月,“中央地质调查所”迁来北碚,“四川地质调查所”也在辖区。

期间,“两所”在辖区作过一些基础地热地质勘查工作。

二、建国初期(1949~1957年)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关心群众生活,在建设新中国的各项工作中,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此期间,在调查研究地热水方面有很大进展,首先开始研究温泉形成条件的单位是地质部水文工程地质局重庆队(成都水文队前称),于1956年提交《对重庆附近温泉成因的几种观点》一文中,认为温泉补给来源有三种途径,即纵向、横向与盆周山地环向补给同时并存。

北温泉每年将溶蚀携带石灰岩约4000立方米,水热属地热增温型。

重庆市渝东南岩溶地区缺水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重庆市渝东南岩溶地区缺水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图 2 工作区常年月平均降雨量统计 表( 单位 : mm)
1 0 m, 0m 多年平 均最大降雨量 1 3 . m, 5 6 3m 年最 6 小降雨量 7 16m 月最大降雨量 5 84m 日 2. m, 4 . m, 最 大降雨量 186m 19 5 . m( 98年 6月 ) 根据 酉阳、 , 秀
岩溶分 布 区 覆 盖 了 黔 江 、 水 、 阳 、 山 四个 区 彭 酉 秀 县 , 布 面积 1 2 m , 人 口 2 7万 。 干旱 缺 分 39 7 k 总 5 水 、 漠化 等生态 环境 问题 已成 为制 约 本 区经 济 发 石 展 的主要 因素 。
2 缺水现状
师, 研究方向: 文地质 、 水 工程地质 、 岩土工程等。
畜 32 189头 ( 1 数据 来 源 于我单 位 重 庆 岩溶 3 7 表 ,
1 5期
胡 伟 , : 等 重庆市 渝东南 岩溶地区缺水现状及 其对策分析
石 山地 区地 下水 资 源勘 查 项 目) 。缺 水方 向主 要 是
3 13 含 水 岩 组 不 同 , 水 性 不 均 , 致 地 域 性 .. 富 导
缺 水
降雨 量分 配 不 均 , 地 形 控 制 明 显 , 中 山 区 受 高 降雨 量 较 大 , 山 丘 陵 、 谷 区 降 雨 量 相 对 较 小 。 低 河 主要 降 水 量 集 中 在 5 _ _9月 , 占 全 年 降 雨 量 的 可 6 .% , 8 8 枯水 期为 12、2三 个 月 , 占全 年 降 雨 量 、 1 仅 的 43 , .% 平水 期 为 3 4 1 、1四个月 , 占全年 降 、 、O 1 可 雨量 的 2 .% 。 由于降雨 量 分 配极 不 均 匀 , 69 常造 成

重庆深层采热井地热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重庆深层采热井地热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重庆深层采热井地热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摘要:重庆市地热资源丰富,设想通过缪请安较为成熟的采热技术和热转换技术,用深层采热井(采热不采水)的方式对未达到目的的地热水勘探井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实现对深度近2000米、温度60-80℃的岩土体采集地热资源的可能性。

关键词:地热资源深层地热井干热岩地热利用1地热资源概况地热资源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逐渐枯竭,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实施,地热资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属于地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开发潜力大。

地热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水热型地热,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的热水或水热蒸气,例如温泉、间歇泉。

这些地下热水和蒸汽,其实是大气降水在地下深处被热岩体加热的结果。

(2)干热岩型地热,即埋深至地下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

(3)地压型地热,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或含油气)深处(3000~6000m)存有大量高温高压流体。

(4)熔岩地热,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体中的巨大热能,例如火山岩浆。

人类利用地热能历史久远,从温泉沐浴、医疗、取暖、发电到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目前温泉的用途主要以洗浴为主,地下热水在地下深部较高温度、压力的条件下,能溶解丰富的矿物质,如偏硅酸、偏硼酸、硫化氢、氡、镭、氟等成分,部分形成医疗矿水,具有医疗价值。

2重庆市地热资源开发概况重庆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宋、明代有北温泉、南温泉,抗战时期东西南北四泉声名远扬。

重庆市地热资源开发主要是深层地热水资源的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开发了统景、海棠晓月、天赐、贝迪颐园等温泉,形成了以“五方十泉”为代表的都市经济圈蓬勃发展、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逐步兴起的局面,温泉产业初具规模。

2011年4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重庆“中国温泉之都”荣誉称号,凸显了重庆地热开发的品牌形象和产业化特征。

渝南红层区地下水主要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川区为例

渝南红层区地下水主要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川区为例
见及 。
广 泛 ,少数 地段在 第 四 系松散 沉 积物 内含 有 孔 隙水 , 区 内分布 不均 匀 , 零 星分布 。 但在 呈 基 岩风 化带 网状 裂隙 水 :它埋 藏 于地 下浅 部 砂 岩 、 岩之 风化 带 中 , 泥 以砂 岩裂 隙和 泥岩 网
松散沉 积物 孑 隙水 :它 埋藏 在地 表松 散 L 沉积 物 粒 问孔 隙之 中 ,深 度 一般 在 0 31 ~ I之 i 问, 在研 究 区 内均有 分 布 , 不 连续 , 具 开 但 不 采价 值 ,在 机井 成井 后 一般 都采 用护 壁管 将 其止 水 。 2 . 地段地 下 水富 水性 2各 区 内各 个地 段 的 富水性 差异 较 大 ,水 量 分布 极 不均 匀 , 与 该 地 方 的岩 性 、 造 、 这 构 裂 隙发 育条 件 、 水条 件等 因 素密 切相 关 , 汇 总的 来说 在切 割弱 岩层倾 角缓 节 理裂 隙发 育汇 水 面积 大 的山麓地 带 , 富水性 比较 好 , 在 其 反之 切割 强烈 岩层倾 角 陡节 理裂 隙不 发育 且 汇水 面积 相对较 小 的 山腰及 山脊 地段 ,其 富水 性 相 对 较 差 ,据 17地 质 队 《 庆 市南 川 区 0 重 20 08年度 红层 地 区 找水 勘查 项 目竣 工 报告 》
21地下 水分 布特 点 . 研究 区地 下水 多 属裂 隙 水 ,且 分 布 十分
状 微 裂隙储 存 为主 , 在河 图长 坪村 ~ 土溪 黎香 湖一 带 , 由于其 主要 分布 遂 宁组 钙质 泥岩 , 在 泥岩 内部形 成 一些 溶蚀 孔 隙 ,在 这一 带地 下 水 还兼 有 溶蚀孔 隙 裂隙 水 。基岩 风化 裂 隙水 多 属 潜 水 类 型 ,部 分 微 具 承 压 特 点 ( 如 N 20 00 C 0 879号 井 ) ,该 类 型地 下水 分 布 十分 广泛 ,凡是 在具 有一 定 汇水 条件 的地 方 均可

重庆市东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探讨

重庆市东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探讨
[关 键 词 ] 东温泉 ;地 热地质 ;热储 结 构 ;成 因模 式 ;重 庆 [中图分 类 号 ] P314.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004一ll84(20l8)01—003t the geotherm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 ation sand The shale is a layered deep — cycle geotherm al system with a lower insulation. In this pa— per, geotherm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st H ot Spring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geotherm al display, hydrogeo— chem istry, thermal storage structure and dynam ic changes of hot water. The genesis pattern of East Hot Spring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heat sour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1 l natural hot springs and 6 artif icial hot springs in the east hot spring area,the water temperature is from 27℃ to 53℃ ,and the water quality type is SO4一 Ca. The geothermal water heat source mainly com es f rom the geothermal warm ing,and the geotherm al water recharge com es f rom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渝东南地区岩溶水开发现状与缺水分析

渝东南地区岩溶水开发现状与缺水分析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第8期渝东南地区岩溶水开发现状与缺水分析王明秋1刘树林2(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260 2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401121)摘要:根据野外调查,讨论重庆双河流域的岩溶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干旱缺水现状,对重庆双河流域干旱缺水形成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指出该区干旱缺水的形成与水土不配套、大气降水时空的分布不均和地下水污染和过渡的人类扩张等因素相关。

据此,提出了科学有效地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岩溶山区生态环境恢复、进一步实施示范工程和加强岩溶水开发利用经验和理论的总结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区;干旱;开发利用;防治措施,引言渝东南属川东南陷褶带,地处七曜山深大断裂东南部,长期的地质发展演化形成了多级剥蚀面及深切的峡谷,并造就了典型的诸多相对独立的峡谷型岩溶水系统。

1岩溶地下水系统与分布研究区属裸露型岩溶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主要含水岩组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

区内岩溶水系统主要有:暗河系统:如涪陵卷洞河流域示范区的鱼亭子地下河系统,武隆乌江流域测区的鱼泉地下河系统等。

岩溶泉系统:其泉域面积一般在5~25km2之间,部分小于2km2。

多数泉域自成系统,具独立的补径排边界。

表层岩溶泉系统:其泉域面积一般小于lkm2,且流量小随季节变化大,多数在枯水期有断流现象,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一般不具独立的补径排泄边界,具分散补给,分散排泄的特点,是解决当地干旱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2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区内对岩溶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如表1。

表!渝东南岩溶水开发利用特征类型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利用程度存在问题暗河堵、引、提、蓄较低成本高、风险大、存在地下水污染岩溶泉蓄水池、管引较高季节匹配性差表层岩溶泉管引、蓄水池较低水质恶化、旱季断流富水块段开凿工程非常低投资大,风险高,个人无法承担区内暗河水资源最为丰富,为山区人畜饮水,灌溉用水的主 要水源,开发利用以堵、引、提、蓄的方式为主。

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地下水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地下水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地下水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吕玉香;胡伟;郭传道;周军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16(007)002
【摘要】结合近年来在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地区实施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供水示范项目,对该区岩溶地下水富集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暗河、大泉数量及成井率.结果表明:地层岩性是岩溶地下水赋存的基本条件;地质构造是制约岩溶大泉及暗河形成、分布和径流的主控因素;地形地貌是岩溶地下水地域分异的重要条件,新构造运动为地下水的径流和溶蚀作用提供了动力条件,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分带和成层性,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岩溶地下水的富集.【总页数】5页(P369-373)
【作者】吕玉香;胡伟;郭传道;周军
【作者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134
【相关文献】
1.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区地下水富集特征研究 [J], 吕玉香;胡伟;周军
2.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地下水富集影响因素分析 [J], 吕玉香;胡伟;郭传道;周军;
3.渝东南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 [J], 张斌臣;吕玉香;郭传道;谭林;
4.渝东南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 [J], 张斌臣;吕玉香;郭传道;谭林
5.地层岩性对重庆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岩溶地下水的富集影响分析 [J], 胡伟;吕玉香;熊开治;邓飞;刘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及成因

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及成因

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及成因拓明明;周训;郭娟;王昕昀;王源;徐中平【摘要】Therm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Chongqing are relatively abunda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unique.In this paper,the occurrence,hydrochemical features,geothermal reservoir structure,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genetic modes of the thermal groundwater in Chongqing are described.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consist of the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carbonates.The occurrence ofthermal groundwater in Chongqing is controlled by anticlines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mmon fault-deep circulation controlled by faults.The hot springs mainly exist in the axis,the two flanks and the plunging end of the anticlines.The type of geothermal water occurrence is of the basin-outcropping type.The temperature of the hot water ranges from 32 ℃ to 64 ℃ and the hot springs are of middle-to-low temperature water.Affected by the anticline structures,in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the carbonates of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and Middle Triassic Leikoupo Groups occur.The TDS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are 2-3 g/L and hydrochemical types are mainly of SO4-Ca type.The hot water tends to be fresh owing to the long-term in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the carbonates,but has not yet reached the freshwater stage.The geothermal water receives heat from the normal heat flow and is of meteoric origin.Groundwater receives recharge from precipitation in the recharge areas (i.e.,the outcropping areas of the carbonates in the cores of theanticlines with elevation of approximately 670-1 500 m),flows along the carbonates in two flanks of the anticlines to the deep parts.After heated,the hot water flows along the anticlines from both north and south to the middle parts of the cores or to the plunging ends of the anticlines and issues in the form of the hot springs.Geothermal wells and tunnels also reveal hot water in the two flanks of the anticlines.%重庆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地下热水的分布也比较特殊.着重对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热储构造、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总结.重庆附近地下热储为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下热水的分布受到背斜构造控制,温泉大多在高隆起背斜轴部、两翼及倾末端出露,与常见的受断裂控制的断裂-深循环型地下热水的分布不同,属于盆地-出露型的地下热水分布类型,水温为32 ~64℃,属于中低温温泉.受背斜构造的影响,地下热水主要溶滤三叠系中、下统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碳酸盐岩,TDS为2~3g/L,水化学类型多为SO4-Ca型,长期溶滤作用使地下热水趋于淡化,但尚未达到淡水阶段.地下热水热源主要为正常的地热增温,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来源,补给区高程约为670~1 500 m.大气降水在重庆各背斜核部岩溶露头区入渗,地下水沿着背斜两翼向热储层深部径流并获得加热后,顺构造线方向自南、自北向背斜中部或向背斜倾末端径流,在河流深切的峡谷地段碳酸盐岩裸露区或埋藏区出露成泉,或在背斜两翼人工揭露形成钻井温泉和坑道温泉.【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8(045)001【总页数】8页(P165-172)【关键词】温泉;地下热水;背斜;水化学;成因【作者】拓明明;周训;郭娟;王昕昀;王源;徐中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地下热水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渝东南深部地热温度解析

渝东南深部地热温度解析

渝东南深部地热温度解析王治祥; 蒋晶; 邹胜章; 冉瑜; 谢斌; 吕玉香; 杨平恒【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7页(P663-669)【关键词】渝东南; 热储; 地热温标; SiO2温标法【作者】王治祥; 蒋晶; 邹胜章; 冉瑜; 谢斌; 吕玉香; 杨平恒【作者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重庆 400700;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0 引言重庆作为“世界温泉之都”,以其地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类型多样、覆盖面广而著称。

目前,重庆主城周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较高,并在地热形成机理、水岩作用、资源评价、开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3],但渝东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程度显著滞后。

加强渝东南地区地热水资源的调查,开展渝东南地区地热资源的热储模式、赋存规律、水化学特征研究,有助于完善类似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研究理论体系,并可有效指导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降低勘查风险、提高勘查成功率,带动该区旅游和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和“世界温泉之都”的建设。

热储温度即位于热储层的地热水的温度[4]。

在地下热水研究和开发利用中,热储温度是划分地热系统的成因类型和评价地热资源潜力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5]。

本文在调查基础上,对渝东南多个温泉水进行采样分析,采用不同理论方法计算了渝东南深部热储温度,并利用不同方法对计算结果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为渝东南地区,包括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5个区县。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5~18.5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3.7 ℃,夏季极端气温达42.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160 mm,最大年降水量1 544.8 mm,最小年降水量740 mm。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以万州为例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一、绪论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

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8.24km2.市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流域,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的网状分布体系(图1.1)。

重庆市境内水能资源供需分析及有效利用对策

重庆市境内水能资源供需分析及有效利用对策

重庆市境内水能资源供需分析及有效利用对策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及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的支撑,本文从水的可持续发展及循环利用分析了重庆市目前的水能资源供需关系,探讨如何实现重庆市水能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利用对策。

标签:水能资源;持续利用;供需分析引言水能资源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中,农业的用水一般都会占到大部分,工业的用水量也是很大的,而且工业缺水所造成的损失会比农业更大,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格外的重要,水可以说是城市的生命线。

水能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它是可持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水能资源的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从地域看,水能资源多分布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水能资源分布少,从河流看我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再长江、黄河的中上游,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珠江、澜沧江、怒江和黑龙江上游。

我国的水能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水能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资源量并不富裕;二是水电资源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极不匹配;三是江、河来水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大。

近年来,我国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重庆市境内水能源资源开发能力及发展前景以重庆市境内的綦江流域和大溪河流域为例:綦江是重庆市境内江津至长寿段长江南岸一条重要的支流,流域范围涉及江津区、綦江区以及南川区东南部。

本流域水量丰沛,除具当地降水径流外,还接纳了部分贵州省的过境径流。

重庆境内綦江干流集雨面积4641km2,河长152km,天然落差176m,主要集中在赶水以上,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22.1m3/s。

理论蕴藏量97.91MW,技术可开发量52.92MW。

大溪河流域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干流南岸区,流域内落差大,水汽充沛,降雨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系发育程度高,根据统计,三峡水库蓄水前,全流域水能理论出力23.86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208979万kW·h;三峡水库蓄水后,回水淹造成一定水头损失,全流域水能理论出力20.6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180426万kW·h,境内支流较多,水能开发潜力较大。

渝东南岩溶缺水区水文特征及研究——以秀山县官庄为例

渝东南岩溶缺水区水文特征及研究——以秀山县官庄为例

渝东南岩溶缺水区水文特征及研究——以秀山县官庄为例韦开行;王秋艳;李好【摘要】通过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及相关试验,综合分析研究重庆秀山县官庄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含水岩组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及奥陶统下统地层,根据含水岩组富水性不同可划分为纯碳酸盐岩岩组、不纯碳酸盐岩岩组和碎屑三类;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研究区共完成8口供水井施工,成井7口,通过抽水曲线分析计算,单井涌水量高,经检测供水井地下水质量良好,加氯消毒及煮沸净化处理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2)003【总页数】7页(P102-108)【关键词】渝东南;官庄;岩溶缺水区;水文特征;供水模式【作者】韦开行;王秋艳;李好【作者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400700;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400700;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4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重庆市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广,以渝东南和渝东北最为集中.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发育,地下径流丰富[1-2].但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大,开发利用困难,造成地表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严重不足,致使该区地表干旱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岩溶区绝大多数中小型集镇及居民聚集区皆分布于岩溶槽谷、洼地内,人畜饮水及农灌用水缺水极其严重[3].因此,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渝东南岩溶地区地下水,缓解和解决该岩溶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本文通过开展重庆市秀山县官庄岩溶区地下水水文特征分析及开展供水示范,为有效缓解和解决秀山县官庄岩溶缺水地区饮水问题,以及解决岩溶地区干旱缺水和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实例.1 地质背景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湖南及贵州三省的毗邻地带,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官庄片区位于秀山县城北偏东7公里处,平面展示特征为一系列北北东向褶皱群,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其为隔槽式褶皱.区内主要有秀山背斜、平阳盖向斜和F1逆断层及涌洞逆断层(图1).研究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16 ℃,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 341.1 mm,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2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2.1 岩溶含水层特征研究区内主要含水岩组包括寒武系中上统毛田组(3m)、耿家店组(3g)、石冷水组(2s)、平井组(2p)、高台组(2g)及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1t)和红花园组(O1h)(图1).其中高台组、耿家店组、平井组、桐梓组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该含水岩组内岩溶发育较强烈,浅层岩石风化程度极高,岩体破碎.石冷水组、毛田组及红花园组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该含水岩组内岩溶发育强烈,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天窗、坚井、地下河、溶洞、溶沟、溶槽等岩溶个体形态齐全.图1 区域地质构造图2.1.1 岩溶形态特征研究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不均匀间歇性上升,受此影响,地表水系强烈下切,区域侵蚀基准面下降,造成垂直循环带增厚,地形高差增大,地下水水位埋深加大[4].同时,在舒缓型褶皱的控制下,碳酸盐岩类地层广泛出露,并于岩石中发育了北东、南西两组大型节理,大气降水多沿此下渗进入潜水带,沿最有利的裂隙、溶隙、地下暗河等岩溶管道向排泄基准面径流.区内岩溶地质作用极其活跃,形成了地表以溶沟、溶槽、石芽、溶蚀洼地、溶蚀谷地为主,地下以落水洞、漏斗、溶洞等为主的岩溶形态.(1)落水洞及岩溶漏斗对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影响较大的岩溶个体形态主要有落水洞、漏斗、溶洞以及暗河等,主要分布于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组中,以桐梓组、毛田组、平井组、石冷水组最发育.落水洞及岩溶漏斗在可溶岩地层中不同高度均有分布,但多见于位置较高的地下水补给区及岩溶谷地(地下水径流区)中,沿构造线方向排列.落水洞、漏斗是垂直循环带内岩溶由表层向深部发育的标志.落水洞、漏斗是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或地表水进入地下含水层的通道[5].落水洞、漏斗多分布于洼地、谷地底部,平面形态有圆形、不规则形.落水洞深度数米至数十米深度不等,有竖井状和倾斜状两种形态,多沿层面裂隙及纵、横张裂隙发育,或发育在接触面及两组裂隙交叉点上.岩溶漏斗一般为落水洞洞口塌陷而成,漏斗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10~20 m,常有粘土及碎石充填.(2)溶洞区内溶洞有干溶洞、充水溶洞两种,包含水平形态和垂直形态,一部分为暗河,发育于寒武系毛田组及奥陶系桐梓地层中,主要分布在岩溶槽谷两侧陡崖带.溶洞的发育与裂隙有关,有的沿层间裂隙发育(多为暗河通道),有的沿垂直层面裂隙发育.溶洞的形状受多种因素控制,洞口形态大小不一,洞体宽窄和高度变化较大,曲折延伸.洞的规模变化较大,小型溶洞仅能容纳数人,大型的能容纳数十人,洞深一般数米至数百米,洞高几米至十几米.新庄村凉风洞溶洞发育于寒武系上统毛田组地层,位于一洼地边缘处,为水平溶洞,洞口高程415 m左右,内部可发育石柱、石笋、石幔等(图2).图2 新庄村毛田组溶洞及内部石柱2.1.2 岩溶组合形态研究区岩溶组合形态可分为溶蚀低山槽谷、低山峰丛洼地、低山河谷、低山峡谷三种形态.峰丛洼地在研究区内的东、西两侧广泛分布,主要见于溶蚀槽谷两侧,峰丛与洼地伴生.低山槽谷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槽谷发育于秀山背斜核部及两翼,延伸方向与构造线一致,槽谷标高420~550 m,宽800~3 000 m,长12 km,地形平坦.岩溶发育,槽谷内多有漏斗、落水洞及洼地分布.低山河谷在研究区内主要分布于梅江河毛坡村—热水塘一带,标高425~450 m.受河流冲刷侵蚀,但切割不深,河谷较狭窄,宽200 m左右.2.1.3 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研究区内碳酸盐岩广布,且多为裸露型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较为发育.溶蚀构造裂隙经地表水、地下水溶蚀后,结构面改变了原有特征,常呈凹凸不平或波状起伏,宽度亦加大,一般为上宽下窄,构造裂隙在空间分布的方向、发育的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其宽度一般为1~5 cm,最宽可达数十厘米,部分被粘土充填,发育密度2~5 条/m.其发育不仅受岩性组合的控制,还因地形地貌及构造部位不同,发育分布特征及区域分布规律各异[6].①岩性.灰岩、灰质白云岩表层岩溶带最发育,广泛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寒武系毛田组和耿家店组厚度大,出露面积较大,分布表层岩溶泉最多;石冷水组层内次级褶皱发育,增大了其出露面积,表层岩溶泉的分布也较多.奥陶系上统五峰组、临湘组及中统宝塔组、十字铺组和下统大湾组为灰岩、泥质灰岩互层,所以岩溶作用受到限制,表层岩溶带不发育,其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局部缓坡地带或谷地边缘表层岩溶带相对发育较好[6].②地形地貌.以脊状窄谷低中山的缓坡地带或谷地边缘及溶丘洼地低中山的山麓、垭口一带表层岩溶带发育较好,沟谷低山次之,峡谷低山表层岩溶带不发育.③构造.研究区西侧次级褶皱发育,总体产状相对平缓,表生带岩溶的发育,东侧产状较陡,表生岩溶带发育稍弱.由于地表浅层碳酸盐岩的强烈溶蚀,使得纯质碳酸盐岩在表层形成“犬牙交错”的岩溶个体形态.其形态受控于溶蚀裂隙的分布特征,在地表形成纵横交错的溶沟,溶沟之间形成石芽,向下溶蚀强度逐渐减弱.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其上部为强烈溶蚀带,主要由原生构造裂隙在后期溶蚀作用下,不断加宽、加深形成,溶蚀裂隙上宽下窄.特别是产状平缓地带、山垭口地带,表层岩带相对较发育.2.2 含水介质及其组合不同类型的岩石,由于其中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的差异以及受构造、风化等因素影响,岩体内具有不同类型的含水空间[4].按碳酸盐岩岩性组合特征,将本区岩溶含水层组划分为纯碳酸盐岩岩组、不纯碳酸盐岩岩组和碎屑三类(图3).一般纯度较高的碳酸盐岩类岩石,其空隙度一般较低,而不纯碳酸盐岩类岩石的孔隙度则相对较高.据此,较纯碳酸盐岩类岩石受岩溶发育分异作用的影响,岩体内一部分裂隙可进一步演化为管道、廊道或地下溶潭,成为地下水的集中径流通道,岩溶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裂隙则成为地下水的主要储集空间,该类岩组的含水介质以裂隙及裂隙发育而成的管道、廊道或地下溶潭组合为其特征,构成地下水的储集和传导系统;不纯碳酸盐岩由于不溶物含量高或有碎屑岩夹层而影响了岩石岩溶发育的充分性,其含水介质主要为孔隙、溶蚀裂隙、小规模的洞穴或几种储水空间的组合.1.纯碳酸盐岩;2.碳酸盐岩夹碎屑岩;3.碎屑岩;4.成井钻孔位置及编号;5.未成井钻孔位置及编号;6.河流图3 研究区岩溶含水层组分布图奥陶系红花园组、桐梓组及寒武系毛田组、耿家店组、平井组、石冷水组、高台组碳酸盐岩厚度大于70%,将其归为纯碳酸盐岩岩组,赋存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奥陶系上统五峰组、临湘组及中统宝塔组、十字铺组和下统大湾组其主要岩性组合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碳酸盐岩地层厚度30%~70%,为不纯碳酸盐岩岩组;志留系地层为碎屑岩岩组.研究区内碳酸盐岩岩组面积86.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0%.其中纯碳酸盐岩岩组出露面积67.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5%,占研究区碳酸盐岩面积的67.5%,主要分布于秀山背斜轴部及两翼,地形上处于峰丛洼地、溶丘洼地、溶蚀槽谷;不纯碳酸盐岩出露面积19.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7%,占研究区碳酸盐岩面积的32.5%,主要分布于秀山背斜两翼,地形上处于峰丛洼地、峰丛中低山区.碎屑岩岩组面积23.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0%(图3).岩性以页岩为主,为区域隔水层,浅表部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下部为隔水层.2.3 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2.3.1 地下水类型官庄岩溶区分布古生代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岩类,兼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及水力特征等,将研究区的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谷地、洼地底部或斜坡地带,为母岩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和坡积物,厚0.5~30 m.由于物质成分主要以粉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地下水储集场所为土层中的孔隙、雨季时含水性表现为上层滞水或局部潜水,泉点出露少,流量小且随季节易干断,水文地质意义不大.(2)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研究区内分布最广的地下水类型,大部分出露于秀山背斜轴部及两翼,主要含水岩组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灰岩、白云岩及其间的过渡性岩类为主,夹少许页岩、砂岩及砾岩.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丰富,是区内富水性最好的一种地下水类型.根据岩性差异和岩相变化造成地下水赋存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亚类:①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赋存于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石冷水组、平井组、上统耿家店组、毛田组、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地层中,以灰岩、白云岩及其间的过渡性岩类为主,大部分出露褶皱翼部,部分出露于断裂带.地貌形态以溶丘洼地、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分布最为广泛,岩溶强烈发育,落水洞、溶洞、暗河等岩溶形态广布.②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大湾组、中统十字铺组、宝塔组、上统五峰组、临湘组地层中,岩性为一套页岩、泥岩、粉砂岩夹瘤状灰岩、泥灰岩为主.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岩相变化段.构造上多位于褶皱的两翼之单斜地层和断裂带,地貌多为垄脊低中山.暗河、溶洞甚少,岩溶发育差.(3)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为志留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砂岩、页岩、泥岩等碎屑岩及浅变质砂岩、板岩等碎屑岩组成,出露秀山背斜两翼,裂隙不发育.碎屑岩类岩性为脆性的砂岩以及软塑性的页岩和泥岩,其中发育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和层间裂隙构成了地下水的含水空间.砂岩地层的层间裂隙较发育,同时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体内尚普遍发育有“X”型节理,裂隙的切穿性较强,充填物少,开张度低.但由于受成岩作用的影响,砂岩中的粒间孔隙已大多被充填,因此其含水功能被大大降低;页岩、泥岩中的粒间孔隙较小,在构造变动中易产生塑性变形,因此构造裂隙不发育,而地表浅部岩体内分布有密集的风化裂隙.裂隙一般呈网状连接,延伸短,且多在后期被粘土充填,含水性差,透水性弱,层组内少见泉水出露.因此区内页岩、泥岩类地层均具有相对隔水性能,通常被视为隔水层.2.3.2 含水岩组富水性按岩石地层的组合特征,区内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含水岩组.区内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天然露头点的气候性特征十分明显,并且由于含水岩组内地下水的分布极不均匀,人工成井的成功概率极低[4].因此,本次以含水层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参照泉、地下河出口流量作为含水岩组富水性评价的依据(表1).表1 含水岩组富水性等级指标划分划分指标泉或地下河流量/(L·s-1)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L/s·km2)富水性等级>100>6强10~1003~6中等<10<3弱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划分为纯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不纯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两大类(见表2).纯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含水介质组合为溶洞—管道—裂隙—地下溶潭,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极不均匀,地下水多以管道形式集中径流、排泄,富水性弱~中等.不纯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含水介质为裂隙及小溶洞,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相对均匀,地下水主要以泉的形式分散排泄,其富水性弱[7].3 岩溶缺水区供水示范本项目共完成8口供水井施工,进尺1 160.4 m.成井7口,成井率87.5%,单井涌水量分别为338.86 m3/d(ZK1)、54.83 m3/d(ZK2)、181.44 m3/d(ZK4)、52.70 m3/d(ZK5)、256.61 m3/d(ZK6)、296.00 m3/d(ZK7)、207.01m3/d(ZK8).本次官庄岩溶缺水区供水示范工程共解决了官庄镇乜敖村500余人、柏杨村400余人、新庄村2 400余人,鸳鸯村700余人、太阳村500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表2 含水岩组富水性统计含水岩组类型地层代号泉及地下暗河流量/(L·s-1)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L/s·km2)富水性纯碳酸盐岩O1h0.03~2.741~4弱~中等O1t0.21~2.101~4弱~中等3m0.04~14.593~5中等3g0.05~24.263~5中等2p0.24~3.431~5弱~中等2s0.35~11.211~5弱~中等2g0.039~13.783~5中等不纯碳酸盐岩O1d-<3弱O2s-<3弱O2b0.08~0.24<3弱O3l0.04~0.32<3弱O3w-<3弱3.1 水文地质特征8口供水井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官庄镇,片区现缺水涉及人口数量多,该处位于溶蚀低山槽谷地区,钻孔位于谷地北西侧地形平坦处或谷内.其中ZK1、井位位于秀山背斜东翼,ZK4位于秀山背斜西翼近轴部,ZK2、ZK5、ZK6、ZK7和ZK8位于秀山背斜西翼,均为碳酸盐岩裸露,主要为寒武系地层,以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灰质白云岩.该区域为裸露型岩溶裂隙水,地下水整体流向为北东向南西流,岩溶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含水层上覆无隔水层,地下水自由无压埋藏,其含水层为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好,较不均匀.综合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分析确定该7口水井为潜水完整井.ZK3钻井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官庄镇新庄村猫儿洞,位于秀山背斜西翼,裂隙较不发育,且多闭合,贯通性差.地层岩性为含水层岩性为寒武系白云岩:浅灰~灰色,多呈浅灰色,厚层状构造,微晶结构,岩体总体较完整,未揭露溶洞、暗河等地下岩溶管道.根据潜孔锤钻进及随后的水位测试判断,溶隙、溶洞等岩溶管道不发育,岩芯较完整,钻井内水量补给较小,水量较为贫乏,未能达到成井要求.由于该孔无供水意义已经进行封孔处理.3.2 成井分析研究区7口供水井通过抽水曲线分析计算得知,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水质质量如表所示(表3).其中ZK1、ZK2、ZK4、ZK5、ZK6供水井地下水质量良好,总大肠菌群超标,经加氯消毒及煮沸净化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ZK7地下水质量较差,铁、锰超标,经加氯消毒、煮沸净化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ZK8地下水质量良好,煮沸净化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7口井的最大降深涌水量大于50 m3/d,达到了设计涌水量,满足成井要求.通过抽水试验得出,ZK1单井最大允许开采量358.36 m3/d,建议地下水开采量为300 m3/d,降深值为50 m(动水位约56 m),推荐使用100QJ16-71/18型潜水泵,配套380±5%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下泵60 m.ZK2供水井最大降深值54.40 m,建议地下水开采量为40m3/d,降深值为32 m(动水位约40 m),推荐使用100QJ3-75/11型潜水泵,配套380±5%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下泵65m.ZK4供水井在移交使用中,最大允许开采量为314.98 m3/d,最大允许降深为60 m,按实际需求,建议开采量150 m3/d,降深25 m,推荐使用100QJ6-58/10型潜水泵,配套380±5%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下泵50 m.ZK5供水井在移交使用中,建议开采量为42 m3/d,降深为38m,推荐使用100QJ3-103/15型潜水泵,配套380±5%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下泵80 m.ZK6、ZK7供水井在移交使用中,综合当地缺水情况,建议开采量为250 m3/d,降深分别为15 m和5 m,推荐使用100QJ16-40/10型潜水泵,配套380±5%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下泵分别为35 m和25 m.ZK8供水井综合当地缺水情况,建议开采量为200 m3/d,建议降深为26 m,推荐使用100QJ10-54/8型潜水泵,配套380±5%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下泵45 m.表3 秀山官庄岩溶缺水区供水示范井一览表孔号地理位置井深/m设计实际含水层位静止水位涌水量/(m3·d-1)涌水量最大降深建议开采量水质质量等级超标元素成井与否泵房修建情况解困人数ZK1乜敖村大枫香150151.53g5.77338.8652.23300良好菌落总数超标、总大肠菌群成井已建500ZK2柏杨村肖槽150151.53m8.3254.8354.8340良好总大肠菌群成井已建400ZK3新庄村猫儿洞140112.53g5.80-----不成井--ZK4新庄村上坝董170165.52s17.21181.4428.35150良好总大肠菌群成井已建1 000ZK5新庄村观音董140151.53m5.3852.758.5842良好总大肠菌群成井已建400ZK6新庄村罗贵董170171.72s16.50256.6132.94250良好总大肠菌群成井已建1 000ZK7鸳鸯村鸳鸯小学140135.53m16.262966.04250良好-成井已建700ZK8太阳村太阳小学140120.72p17.15207.0127.03200良好-成井已建500合计1 2001160.401 387.451 232774 5004 结论(1)含水岩组包括寒武系中上统毛田组、耿家店组、石冷水组、平井组、高台组及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岩溶形态地表以溶沟、溶槽、石芽、溶蚀洼地、溶蚀谷地为主,地下以落水洞、漏斗、溶洞等为主.(2)岩溶含水层组划分为纯碳酸盐岩岩组、不纯碳酸盐岩岩组和碎屑三类.纯度较高的碳酸盐岩类岩石,含水介质以裂隙及裂隙发育而成的管道、廊道或地下溶潭组合;而不纯碳酸盐岩类岩石的孔隙度则相对较高,含水介质主要为孔隙、溶蚀裂隙、小规模的洞穴或几种储水空间的组合.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3)研究区共完成8口供水井施工,成井7口,通过抽水曲线分析计算,单井涌水量分别为338.86 m3/d(ZK1)、54.83 m3/d(ZK2)、181.44 m3/d(ZK4)、52.70m3/d(ZK5)、256.61 m3/d(ZK6)、296.00 m3/d(ZK7)、207.01 m3/d(ZK8),供水井地下水质量良好,加氯消毒及煮沸净化处理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胡伟,吕玉香,熊开治,等.地层岩性对重庆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岩溶地下水的富集影响分析[J].地下水,2014(6):188-190.[2] 屈双荣.基于GIS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状况分析[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3.[3] 谢永玉.淮北平原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J].地下水,2012,34(1):9-11.[4] 岳志勤.成贵铁路贵州段岩溶地质勘察[J].四川建材,2016,42(3):225-229.[5] WILLIAMS P W.Karst hydro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M].Wiley,2007.[6] 吕玉香,胡伟,周军.重庆涪陵焦石片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23(2):59-63.[7] 洪运胜.贵州省大小井地下河系统之间关系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3,33(2):221-224.。

重庆地热水勘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重庆地热水勘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重庆地热水勘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摘要]就目前重庆市地热水勘查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其他省市的一些动向,就我市不同区域的地热热储模式、地热水勘查中的物探方法的使用、地热水整装勘查的有关问题以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初步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重庆地热资源勘查问题重庆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意识的开发地热水资源以来,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已开发的地热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也令人瞩目,并已形成以天赐温泉、海棠晓月、融汇温泉城、贝迪颐园等一批以温泉度假为主的景区,对带动重庆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5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重庆打造成“温泉之都”的战略决策,使温泉成为重庆的四张“城市名片”之一。

2011年,又由国土资源部将重庆和天津、福州一起授予首批“温泉之都”称号。

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了“五方十泉”,下一步目标是“一圈百泉”,远景目标要建设“两翼多泉”。

这为重庆温泉勘查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但近几年来,随着温泉勘查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重庆市的温泉勘查工作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比如温泉的补给是纵向补给为主还是以横向的就近深部补给为主?观音峡背斜两翼的地热水为什么大部分都高于50℃而温塘峡背斜的地热水几乎都不超过50℃?地热水井间的距离是多少才不会产生井间干扰?在渝东北地区如何认识热储构造?渝东南地区的热储构造模式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物探方法才适合重庆的地热地质条件?如何创新性的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问题可以在发展中摸索解决,但有些必须回答后才能继续前进。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地热水勘查的的经验和近年来重庆市地热水勘查中的一些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浅析,以期能对今后的地热水勘查工作有所裨益。

1热储构造模式的思考重庆市处于北东、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为主体的构造区域。

渝东、西部属华蓥山七曜山高隆起褶皱带(以下简称渝东、西部褶皱带)渝东南为武陵山褶皱带,渝东北属大巴山弧形褶皱带。

重庆市地热资源基本特征及安全利用初步探讨

重庆市地热资源基本特征及安全利用初步探讨

重庆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温泉文化底蕴深厚。 2011年4月22日,在第42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重庆 金源大饭店向重庆市政府授予了“中国温泉之都”牌匾。2012年1月31 日,谭栖伟副市长在重庆召开了创建“世界温泉之都”的动员大会,提 出了重庆创建“世界温泉之都”的具体方案,带动了重庆市新一轮的地 热资源开发热潮。 1地热地质环境 1.1地形地貌 重庆市地貌主要分为渝东、西部的平行岭谷区、渝西边缘的低缓丘 陵区以及渝东南、渝东北山地。 渝东、西部的平行岭谷区、渝西边缘的低缓丘陵区以构造剥蚀作用 形成的低缓丘陵、低山为主,海拔一般200~700m,总趋势是北高、南 低、西高、东低。低山部分主要由须家河组以老地层组成,山脉走向受 高隆起背斜构造控制,呈北北东或北东向多条山脉平行排列,以平行岭 谷为主要特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江河横切山脉呈峡谷,山中 有“槽”,谷中有“台”。 渝东南、渝东北山地呈北东、东南方向展布,海拔一般 1000~2000m。边缘山地大部由古生代碳酸岩盐组成,岩溶发育,多为 构造侵蚀溶蚀地形,多以江河深切为峡谷为特征。 1.2气象水文 重庆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平均气温高、降雨充沛、空气 湿度大、少霜雪严寒等特点。区域地形复杂,气象要素随时空有明显变 化。除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的特点外,还具有立体气候特征, 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长江等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多在18℃以上, 两侧山地则为15~17℃,甚至10℃以下。 重庆市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1000~1200mm之间,雨季主要集中 在5~9月,且常有暴雨发生,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高程的增大而增加 的趋势明显。 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支流有嘉陵江、乌江。长江自西南向东 北流贯全市,水面标高160~80m,为本区最低排泄基准面。主要河流在 横切背斜构造时,常成峡谷。 1.3地质构造轮廓 重庆市地处北东、北北东新华夏系构造为主体的构造区域。分为渝 东、西部褶皱带,渝西边缘褶皱带,渝东南褶皱带,渝东北褶皱带。 渝东、西部褶皱带由一系列平行至雁行排列的隔挡式梳状褶皱高隆 起背斜构造和走向压性断裂组成,多属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西南部属 重庆帚状构造带,向北东收敛与华蓥山大背斜南端相接,向东南撒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渝东南地热水资源成因机理分析摘要:渝东南地区地热水资源丰富,通过对现有温泉出炉情况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区内地热水的主要赋存地层,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层在深部的岩溶分布特征。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的方法,采用同位素检测的结果对渝东南地区各不同构造的地热水资源的补给、径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成因。

关键词:渝东南、地热水、同位素一、研究区概况(一)区位及地质概况渝东南辖“二区四县”——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幅员面积1.98万km2,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研究区内沉积盖层发育,从白垩系——震旦系均有出露,上古生界发育较差,缺失早、中泥盆系及早、晚石炭系的沉积;中生界发育较全,厚度大;新生界强烈上升,受剥蚀;第四系分布零星,厚度不大。

区内的地质构造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以七曜山基底断裂为界,以西属重庆陷褶束,以东属渝东南陷褶束。

渝东南地热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渝东南陷褶束,包括七曜山陷褶束、黔江陷褶束、秀山陷褶束。

(二)热储构造特征热储构造主要由热储层位、热储盖层、热储下部隔水岩层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分述如下:1、热储层热储层位能储存(藏)运移地热水的含水岩组(层)。

研究区内热储层主要为寒武系中上统和奥陶系下统,不同的热储构造其热储层略有差异,整体来说。

该两组可溶性碳酸盐岩岩溶管道、溶蚀裂隙发育,是区内良好的热储层。

其岩性特征描述如下:(1)寒武系中上统中统石冷水组(∈2s):浅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及灰岩。

厚211m。

中统平井组(∈2p):下部为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中上部为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白云岩夹灰岩,局部含食盐假晶。

厚393~490m。

上统耿家店组(∈3g):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白云岩。

厚318~379m。

上统毛田组(∈3m):灰、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白云岩、钙质白云岩呈不等厚互层。

厚122~242m。

(2)奥陶系下统下统桐梓组(O1t):按岩性可分上下两段:下段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和白云岩,底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含氧化钾。

上段为灰岩夹页岩,偶夹粉砂岩。

厚168~217m。

下统红花园组(O1h):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白云岩。

厚60~74m。

2、热储盖层即热储层上部隔热保温层,主要作用是防止热储中热能的散失。

第一盖层由奥陶系下统大湾组和中上统地层构成,岩性主要为页岩、粉砂岩、灰岩等;第二盖层主要为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群和下统龙马溪组群地层,岩性主要为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局部含少量灰岩。

两大盖层厚度近2000m,覆盖于三大热储层之上,厚度较大、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热导率低、基本不具备越流条件,可有效控制地热水向地表溢流运移,形成区域性良好的上部隔热保温盖层。

3、热储下部隔水岩层主要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根据区域资料和重庆市以往地热钻井资料显示,该岩组在地表深部,岩溶发育相对较差,甚至有些区域基本不发育,再加上高台组底部为厚约8~80m的紫红色薄-中厚层页岩,为区域性隔水层,有利于深层地热水的储存。

二、地质构造及导水通道研究区主要位于七曜山断裂以东的渝东南陷褶束,该区域主要以一系列北北东向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其间顺构造线发育有多条断裂,构成了研究区的整体构造格局。

根据现有的研究显示,地热水主要赋存于区内的背斜构造翼部寒武系中上统和奥陶系下统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地层中,其导水通道除了常规的深部岩溶外,顺构造线发育的断裂也是主要的导水通道之一。

根据对区内2口地热钻井的钻进过程分析,其中武隆乌江画廊地热钻井在井深571-574.6m(地层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井深710~721m(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1t))放空1.3m、井深1710m-1735m(地层为寒武系中统平井组(∈2p))出现明显的放空和钻井液漏失现象。

酉阳县毛坝地热钻井在井深1078.5~1086.4m、1093.89m-1113.7m、1113.7m-1135.78m、1135.78m-1157.05m持续出现明显的钻井液漏失现象,1158.05m~1161.35m处放空3.3m,1167.2m~1167.9m处放空0.7m,1404.35~ 405.15m处放空0.8m,1414.36~1414.56m处放空0.2m,上述钻进过程中的观测记录表明渝东南地区的寒武系中上统和奥陶系下统地层的深部岩溶十分发育,可以作为区内地热水的导水通道之一。

通过对渝东南地区部分天然温泉的研究分析,大多数温泉的出露均与断裂构造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彭水县诸佛江温泉,该温泉出露于彭水县诸佛江边,高出水面约0.5m,流量约为150m3/d,另一处从江边的漫滩中渗出,高出水面约0.2m,水温约为35℃,流量难以测定。

出露地层为O1f+h,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至块状生物屑灰岩,地质构造上位于桐麻园背斜北东翼,距离桐麻园背斜北西翼的铜楼正断层,该断裂倾角在60~70˚,断层延伸方向为北东30~40˚,延伸长度超过50km,断层具有一定的张扭性质。

根据现场调查,该温泉距离铜楼正断层的直线距离约为150m左右,位于断层的上盘,表明该温泉的出露与断层具有直接的关系,从该温泉的地质剖面图可知,地热水沿断层上升,在浅部顺岩层的层间裂隙和横向裂隙,在河流的切割的低处(诸佛江边)出露。

图1 彭水诸佛江温泉平面图剖面图三、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分析(一)氢氧稳定同位素根据对渝东南地区部分地热水钻井和天然温泉进行了氢(2H或D)、氧(18O)同位素的检测资料。

1961年Craig通过对全球降水样品同位素资料的分析,雨水的δ2H和δ18O 值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并有如下的关系式:δ2H=8δ18O+10重庆地区经过研究,也有一条地区雨水线,其线性关系为:δ2H=7.35δ18O+8.05现将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放入到全球雨水线和重庆地区雨水线见图2,从图中可以发现,渝东南地区地热水的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重庆地区雨水线,说明地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是由大气降水所补给。

图2 渝东南地热水与降雨同位素关系曲线图(二)补给高程计算大气降水的δ2H和δ18O值随着地形高程的增高而减小的现象称为高度效应。

据于津生(1980)等对我国川、黔、藏一带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与地形高程之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地区大气降水的δ2H和δ18O值与地形高程之间(图3-7)的关系分别如下:δ18O=-0.0031h(m)-6.19δ2H=-0.026h(m)-30.20得出该地区δ2H和δ18O的高度梯度分别为-2.6‰/100m和-0.031‰/100m。

根据降水中δ2H和δ18O的高度效应,对于现代入渗成因的地下水,其补给区的海拔高程(H)可由下式计算:H=(δs-δp)/k+h式中:H为地下水补给区的高程h为取样点的标高δs为地下水的同位素成分δp为大气降水中的同位素成分k为同位素高度梯度根据2009年6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地区进行雨水取样的检测结果,δ2H的平均值为-40.69‰,δ18O的平均值为-6.46‰,δ2H和δ18O的高度梯度分别为-2.6‰/100m和-0.31‰/100m。

根据本次收集的渝东南地区地热水中氢氧同位素检测结果,得出区内各地热水出露点的补给高程见表1。

表1 渝东南地区地热水点补给高程计算表构造部位或钻井名称δD(VSMOW)‰δ18O(VSMOW) ‰ h(m)补给高程H (m)氢同位素氧同位素黑水温泉 -64.7 -9.17 458 1381.46 1332.19峨溶温泉 -56.0 -8.49 304 892.85 958.84石耶温泉 -50.0 -7.89 408 766.08 869.29秀山妙泉热水塘 -48.2 -7.56 550 838.85 904.84酉阳县毛坝地热井 -65.0 -9.74 513 1448.00 1571.06酉阳木叶乡温泉 -64.3 -9.52 960 1868.08 1947.10酉阳铜鼓红井温泉 -62.9 -9.44 568 1422.23 1529.29酉阳大河口温泉 -62.8 -9.33 350 1200.38 1275.81彭水县诸佛江温泉 -60.3 -8.96 384 1138.23 1190.45彭水县万足大唐电站 -62.0 -9.06 719 1538.62 1557.71武隆县盐井峡 -62.1 -9.15 184.2 1007.66 1051.94从计算结果看,峨溶温泉的补给来源于温泉以北湖南境内,咸丰背斜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位于湖北境内,彭水县诸佛江温泉的补给来源主要位于贵州省境内,石耶温泉与热水塘所处的秀山背斜地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为构造的北段寒武系出露区,武隆盐井峡所处的羊角背斜地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位于贵州省境内。

整体来说,区内地热水的补给高度与各地热点所处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碳酸盐岩分布的地面高程基本相符。

(三)地热水的年龄通过对渝东南地区的天然温泉及钻井进行的14C取样测试见表2,从14C测试结果看,渝东南地区地热水的年龄整体较小,都属于近现代水。

由于地热水点较为分散,且同一构造部位的地热水点极少,其中除咸丰背斜东翼有2处地热点(毛坝地热井、红叶乡温泉)从年龄上可见一定的规律外,地热水的年龄从南向北逐渐增大,即初步判断地热水是从南向北径流。

其他构造的径流情况尚不明确。

五、结论表2 渝东南地区部分地热水碳同位素检测表地热水点名称测定年代(半衰期5730年)备注地热水点名称测定年代(半衰期5730年)备注黑水天然温泉 5990±100 咸丰背斜黑水天然温泉 5990±100 咸丰背斜秀山峨溶温泉 8350±160 红安背斜秀山峨溶温泉 8350±160 红安背斜秀山石耶温泉 8420±100 秀山背斜秀山石耶温泉 8420±100 秀山背斜彭水县万足大唐电站 6920±90 郁山背斜彭水县万足大唐电站 6920±90 郁山背斜武隆盐井峡 7060±200 羊角背斜武隆盐井峡 7060±200 羊角背斜酉阳县毛坝地热井 5740±80 咸丰背斜酉阳县毛坝地热井 5740±80 咸丰背斜酉阳县木叶乡温泉 11840±110 咸丰背斜酉阳县木叶乡温泉 11840±110 咸丰背斜渝东南地热水资源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其成因模式可以概括为:热储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热水的补给高度大多与所处构造的高点基本相符;顺岩层裂隙和岩溶通道下渗,地热水的循环周期6000~12000a,由于地热水的热对流作用,地热水沿热储层的深部岩溶、裂隙或者背斜翼部的断裂破碎带进行纵向的径流、运移,在河流或者地形深切处出露天然温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