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内蒙古的传统风俗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传统风俗文化,代代相传,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内蒙古的传统风俗。

一、蒙古包蒙古包是内蒙古传统的居住建筑,也是蒙古族人民的象征。

蒙古包是由木框架和毡子构成的,外形呈圆锥形。

内蒙古的草原上到处可见蒙古包,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更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和舒适,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马术表演内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在这里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内涵。

每年的七月,内蒙古都会举办盛大的马术表演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马术表演,如赛马、马球等。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内蒙古人民的马术技巧,也体现了他们对马的热爱和崇尚。

三、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采用宽松的设计,适合驰骋草原。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女性则穿着宽松的袍子和裙子。

蒙古族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四、蒙古族的舞蹈蒙古族的舞蹈是内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的舞蹈通常以骑马和放风筝为主题,舞姿优美、独特。

蒙古族的舞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五、奶茶内蒙古的奶茶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

奶茶的制作方法独特,首先将茶叶煮沸,然后加入牛奶和盐,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奶茶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当地人民视为珍贵的礼物。

六、民间音乐内蒙古的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以马头琴和蒙古大鼓为代表。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它发出悠扬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宁静和祥和。

蒙古大鼓则是内蒙古的传统乐器,它的声音雄壮激昂,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草原的豪迈和热情。

七、草原婚礼内蒙古的草原婚礼是当地人民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在草原上举行婚礼。

蒙古族的传统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风俗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

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

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

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

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一、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

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

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

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

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

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

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二、岁时风俗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

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

蒙古族节日风俗_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节日风俗_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节日风俗_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那么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蒙古族节日风俗,希望大家喜欢!蒙古族节日风俗蒙古族年节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

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

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

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

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

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

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

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

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

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

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

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

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

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

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

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

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大约有400多万人。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十分丰富有趣。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一、家庭和家居在蒙古族的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关系非常亲密。

通常,家庭是多代同堂居住的。

一般情况下,祖父母会居住在家中,并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会为家庭提供智慧和经验,更会传承蒙古族的文化和传统,让家人们了解和继承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蒙古族的家庭多半是蒙古包或皮帐篷,这种居住方式就像是蒙古人民的象征。

蒙古包是一种圆形的帐篷,里面有一个火炉,可以用来做饭、取暖和照明。

皮帐篷则是用羊毛和羊皮制成的,结实耐用,非常适合生活在荒凉的草原上。

二、服饰男性和女性的服饰在蒙古族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都非常喜欢穿上五颜六色的服饰。

男性通常会穿长长的袍子、宽松的长裤和厚重的靴子。

他们也喜欢带上配有大尺寸银币的帽子和卡拉瑟(即蒙古国标志性的脚链)。

另外,男性也会像贵族一样穿上可爱的金银项链和手镯。

女性则穿上漂亮的长裙和羊皮马靴,这些服饰颜色明亮且充满诗意。

女性们还喜欢戴上漂亮的项链和耳环,这些珠宝为她们的穿着增添了光彩和魅力。

三、婚礼习俗在蒙古族中,婚礼是非常盛大的,通常会持续几天时间。

在婚礼期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踩踏、唱歌、跳舞和射箭比赛等。

另外,新娘和新郎通常会在马上遨游,举办一场盛大的“新婚巡马”仪式。

这个仪式的意义是象征着蒙古族人的独立和自由,新婚夫妇能够在马上翱翔,在草原上享受自由和美好的生活。

四、节日和庆典蒙古族人非常重视节日和庆典,并且在这些时候会尽情地享受和狂欢。

例如,“那达慕”节是蒙古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它象征着蒙古之王盖世太保的诞辰。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精彩的活动,例如摔跤、射箭、马术表演等等。

人们还会穿上盛装,唱歌、跳舞并尽情地狂欢。

另外,蒙古族人还会在“萨卡尔”节庆祝新年。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点燃篝火,唱歌跳舞,象征着新的一年中光明的未来。

蒙古族风俗习惯图文简介

蒙古族风俗习惯图文简介

1、主要信仰:萨满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宗教习俗有祭腾格里、祭火、祭敖包。

2、蒙古族风俗习惯:蒙古族饮酒风俗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献哈达的礼节和藏族一样。

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

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

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3、娱乐和节日:赛马、摔跤、射箭——男子三技、马头琴、蒙古象棋、年节、马奶节、那达慕。

4、饮食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肉食、奶食、粮食,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

一日三餐,两稀一干。

早晨中午一般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5、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

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男袍多为蓝色和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和紫色。

6、居住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住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以下是一些蒙古族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特点:
1. 游牧生活:蒙古族传统上以游牧为主,他们常常居住在蒙古包(圆顶帐篷)中,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

2. 骑马文化:蒙古族是擅长骑马的民族,骑马在他们的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们举行赛马和马球比赛,并将马视为珍贵的财富和力量的象征。

3. 祭祀崇拜:蒙古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他们信仰藏传佛教,也有一些信仰萨满教。

每年的贺岁祭、梅花节和白羊节等都是重要的宗教节日,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

4. 艺术和手工艺:蒙古族有独特精美的艺术和手工艺制作,如刺绣、银饰、革制品等。

蒙古族的民歌舞蹈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烤全羊:蒙古族有一种特色的烹饪方式,即烤全羊。

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食品,象征着祥瑞和幸福,也是团结亲人和朋友的重要方式。

6. 蒙古语言: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这是一种属于蒙古语系的语言。

蒙古族也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称为“蒙古文”。

7. 传统服饰:蒙古族男性常常穿着“五宝袄”(一种长袍)、长裤、皮靴等,女性则常穿“五宝襦裙”。

服饰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蒙古族特色。

总体来说,蒙古族传统文化和风俗展示了他们崇尚自然、勇敢和豪迈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家族价值观。

这些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使得蒙古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力。

蒙古族风俗习惯

蒙古族风俗习惯
蒙古民族风俗习惯
关于蒙古族
•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13世纪初以成 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 •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
新疆及临近省份,语言为蒙古语。
蒙古人,有着待人热情诚恳的传统美德,以豪 放、 胸怀坦荡著称。
饮食
• 黄油、奶豆腐、酸奶、奶皮等等,是蒙古 族人民喜爱的食品,也是招待远方的客人 奶的上好佳品。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 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 生活,呈圆形。
蒙古族的禁忌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 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 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 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 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 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 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蒙古族不食马、骡、驴肉及禽蛋、猛禽类。忌 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盛茶饭。忌敲打碗筷。
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蒙古人不论男 女都爱穿长袍。
蒙古族节日:草原盛会—那达慕
•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传统活动,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 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内蒙古自治区锡 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蒙古族体育文化
•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 项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 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2、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蒙 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 到自豪!

蒙古族风俗习惯

蒙古族风俗习惯

蒙古族风俗习惯蒙古族风俗习惯1. 多彩的服饰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

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

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如下: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

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

如''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

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

质料有布、麻、绸、绢等。

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

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

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

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顶宝石。

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

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

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

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最为典型。

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

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

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满目。

一付头带一般都重达三、四斤,有的可达十余斤。

据说一付高档的头带,过去往往要用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

蒙古袍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蒙古族的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其风俗也别具特色。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领略蒙古族的风俗吧!蒙古族人十分重视礼节,讲究礼貌。

人们相见时,总要握手问候,道“色俩目”(蒙语:你好);对长辈或尊敬的人要称谓,并脱帽或屈膝礼拜;对平辈或不熟悉的人,问候时直呼其名,对晚辈和下级则称其姓氏加上“先生”、“女士”等称呼;同辈人相见,习惯施抱腰接,老年人之间见面,多施礼节性的握手礼。

妇女相见或与男子相见时,施屈膝礼。

现在见面时,普遍使用“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除蒙古族以外,其他民族一般只握手,不抱腰接。

在遇到长辈或尊敬的人时,还要施礼跪拜。

在迎接贵宾或有重大活动时,常常通过举行赛马会、博克比赛等形式表示庆贺。

日常交往中,使用蒙古包或帐房时,主人必须在门前迎接客人,进包后,要请客人坐上席,摆好碗筷,并先给客人斟酒。

然后按长幼次序依次进餐,先喝汤,后吃肉,最后才吃饭,喝酒要用银制的小酒杯。

敬酒是双手捧酒杯敬献,敬酒人要躬腰,被敬酒人要双手接酒,接酒后要回敬。

亲朋相聚时,都要尽兴畅饮。

客人告别时,都要诚恳挽留。

敬茶、献哈达,向客人赠送礼品也是蒙古族传统的待客礼节。

蒙古族人无论见到谁都很热情、友好。

朋友相见,要互敬“那达慕”酒(蒙语:款待),这是一种带有聚餐性质的酒会。

那达慕酒,有的是在宴会上吃,有的是在野外喝。

届时,骑手们一边尽情饮酒,一边纵马驰骋,十分豪爽。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蒙古族的风俗,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蒙古族的聪明智慧,但它又是建立在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基础之上的,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结晶,体现了蒙古族的聪明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体现了蒙古族的淳朴和善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如果你想尝试蒙古餐,蒙古包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是蒙古人的专利哦!这儿还有更多美食等着你,如羊背子、烤全羊、手把肉、奶豆腐、烤羊腿等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真心欢迎各位朋友去领略蒙古族的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传统

蒙古族的风俗传统

蒙古族的风俗传统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他们的生活和习俗有许多,如:
蒙古族人民以牛奶和羊奶为饮料,而奶制品最具特色。

用牛奶做的奶茶、奶豆腐、奶皮子、奶酒、奶食、酸奶、奶酪等风味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八月十五中秋节和古尔邦节。

蒙古族人过春节时,除了穿新衣外,还要在门上挂春联。

贴福字,贴门神。

家中的老人去世时,要在家中墙壁上挂一幅画,上面有各种鸟类和兽类,据说这样做可以给家人带来好运。

二月二是蒙古族的“龙抬头”日,人们要穿上新衣服去山上祭拜龙王。

这一天也是牧人们祭祀山神的日子。

牧人们要在当天晚上用面粉做成“敖包”,用树枝支起一个架子,上面插上一根
树枝或一根棍子作为“敖包”的支架。

第二天早上去祭祀时要在“敖包”旁放上各种食物和水以及其他物品,供祭拜之用。

祭品要摆在供桌前的供桌上。

祭祀结束后牧人们会将供品撤掉。

三月三是蒙古族的“花山节”。

—— 1 —1 —。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饮食习俗:大量吸收了蒙古族的饮食文化,牛羊肉、奶食品是主流食品,也是他们特别喜食和不可或缺的食品。

羊乌叉、(蒙语全羊席译名)手扒肉、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羊血肠等,都是风味食品。

衣着风格:由于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他们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风俗习惯有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资源)

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资源)

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资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以及内蒙古有什么传统文化资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内蒙古的风俗习惯有什么2、内蒙古的风俗习惯有什么?3、内蒙古有什么风俗习惯?4、内蒙古有哪些历史文化?5、内蒙古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内蒙古的风俗习惯有什么1、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

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

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3、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4、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

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

5、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

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6、蒙古族婚礼,则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蒙古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矿、豪爽、善良的性格。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有什么?1、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

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

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2、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

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蒙古族节日和风俗

蒙古族节日和风俗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俄博、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

春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蒙古包门口挂上彩旗,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期间,蒙古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赛马摔跤等。

祭俄博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节日,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蒙古族人民会请活佛、喇嘛念经,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盛会,一般在七八月间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蒙古族人民会举行赛马、摔跤、射箭、射击等比赛,展示他们的体育才能和勇气。

十月二十五日灯节是蒙古族纪念宗咯巴“涅槃”的宗教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蒙古族人民会在寺庙里点燃酥油灯,以示庆祝。

此外,蒙古族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体育才能和勇气,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内蒙古的当地风俗

内蒙古的当地风俗

内蒙古的当地风俗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在这里生活着许多蒙古族人,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了解一下内蒙古的当地风俗吧。

蒙古人以面食为主,他们的主食是蒙古族的三件宝:牛肉、羊肉、牛奶。

所以,在蒙古包里是不能没有这三样东西的。

吃饭时,他们会先把奶皮喝掉,再喝羊汤、牛肉汤。

而羊肉汤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里面还要放盐、醋等调料。

在吃饭时,主人会给客人送上一杯奶茶,并拿起筷子蘸点奶茶尝一尝。

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调料。

内蒙古人热情好客,他们都会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客人吃。

蒙古族人特别好客,如果你来到他们家做客,他们会给你准备丰盛的宴席和奶茶等。

主人还会给你讲许多有关蒙古族的故事和传说:比如成吉思汗的马儿、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时发生的故事等。

蒙古族人都会跳舞,而且跳得还非常好。

只要你来到他们家做客,就会被请到他家里去跳一支蒙古舞来招待你。

—— 1 —1 —。

蒙古族礼仪风俗

蒙古族礼仪风俗

蒙古族礼仪风俗蒙古族礼仪风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

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您好)。

蒙古族自古以来从事狩猎和畜牧业,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

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高兴地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抓肉招待客人时,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般肥肠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

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1、蒙古人家做客礼仪: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

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