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7年历史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6篇)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

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

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课程导入- 课程名称:认识历史- 课时:1课时- 教材内容:通过问答游戏介绍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二:人类文明的起源- 课程名称:追寻石器时代的足迹-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石器时代的特征和代表性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课程名称:古代文明的绘卷-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重点讲解夏、商、周等朝代的特点和贡献。

教案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课程名称:丝绸之路的传承-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

教案五: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课程名称: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欣赏相关艺术品。

教案六:印度古代文明- 课程名称:印度古代文明的绚烂-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深学生对印度文化的认识。

教案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传承-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重要事件和贡献。

教案八: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课程名称:中世纪的贵族与农民-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相关社会阶层,让学生了解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案九: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 课程名称:宗教与文化的较量-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案十:现代历史的起点- 课程名称:现代历史的开端-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近代历史的起点,包括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和科学革命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案十一:近代工业革命- 课程名称: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并讨论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02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疆域辽阔的祖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古代的疆域变迁;理解秦统一六国、汉通西域、唐朝开疆拓土等历史事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秦、汉、唐等朝代的疆域拓展。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古代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的疆域是如何变迁的?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统一六国、汉通西域、唐朝开疆拓土等历史事件。

朝代历史事件疆域拓展情况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师讲解汉通西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教师讲解唐朝开疆拓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秦、汉、唐等朝代能够实现疆域的拓展?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的疆域拓展有何影响?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师讲解清朝疆域的拓展情况。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朝和清朝在疆域拓展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概括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2.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够成为疆域辽阔的国家?六、板书设计第1课疆域辽阔的祖国一、秦统一六国二、汉通西域三、唐朝开疆拓土四、元朝统一中国五、清朝疆域拓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引导学生认识到了我国疆域的辽阔。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过于详细,导致课堂时间紧张。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时:学科与科普:历史学的意义(1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 掌握历史学的定义;
- 理解历史学的意义。

教学准备
- PowerPoint 简介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
- 教材和教辅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
-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通过研究了解人类的过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 历史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成长、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 讨论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文献、考古证据、口述资料等多种信息来源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 重视对多种史料的比对和核实,避免主观臆断。

4. 小结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并进行简要的问题回答。

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科学地研究历史事件。

这一课时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但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奋斗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难点是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鸦片战争:首先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以及英国的侵略意图。

然后介绍战争的过程,包括中国军队的抵抗和英国的胜利。

接着分析战争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变化。

洋务运动:向学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和尝试。

然后介绍运动的内容和成果,包括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企业、学习西方教育等方面。

接着分析运动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史的曲折性和进步性。

同时,鼓励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如“从鸦片战争看中国近代史的启示”等,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
设计
第一章东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特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了解亚洲地区人类聚居的分布特点。

3. 了解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
1. 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2. 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及文明发展。

3. 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迁。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亚洲地理环境和人类聚居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变化。

2.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亚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2. 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变迁。

五、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亚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迁。

3. 问答式探讨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讲述来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高度参与,带有主动性。

2. 能够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3. 掌握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化。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掌握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和地点等。

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有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提升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能够从文献中提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主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分析,理解其深层原因和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与联系。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为新课作铺垫。

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知识讲解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意义。

结合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历史事件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观点,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碰撞。

讨论结束后,各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互动探究设计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和行动过程。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5. 巩固提升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作业或小组项目,拓展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提升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深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解释历史概念和事件。

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内化。

探究法: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历史。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6篇)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6篇)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6篇)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2023最新-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最新7篇】

2023最新-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最新7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_;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2024最新-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9篇

2024最新-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9篇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9篇“历史”是一个总称,涉及到过去的事件以及记忆,发现,收集,组织,介绍,以及关于这些事件的信息解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多姿多彩的艺术篇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问学生,有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

二、战国编钟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

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先阅读教材、观察书上的图,谈谈有什么感想。

教师将知识要点落实在教材上。

突出其在雕塑的崇高地位。

四、王羲之的书法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仔细观察书上的字帖,让学生畅所欲言。

抽两个学生来讲王羲之的故事。

谈王羲之的品格。

五、顾恺之的绘画阅读教材,找出要点。

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观察两幅名画,体会之。

补充讲“三绝”。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模板5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模板5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模板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三.小组讨论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四.达标训练(一)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二)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三)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奴隶主的烦恼你有办法解决吗?你知道当时是如何解决的吗?
三、讲授新课:讨论交流
1、战国七雄是指哪七雄?
2、战国时战争特点?
3、著名战役?
4、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作用?
5、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修建者?
6、都江堰的构成、功能?
7、都江堰的影响?
四、拓展提升:
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商鞅最后被车裂,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重点:商鞅变法的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课前展示
1、绘声绘色讲春秋时期的小故事。
2、讲一讲小学课文《南门立木》的故事。
二、新课导言(趣味情境导入)
相关
链接
春秋末年一个奴隶主的烦恼:我虽然已经成为大地主,但是我的大部分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也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这可怎么办呢?
五、达标检测:
1、战国七雄是指、、、、、、。
2、都江堰修建于,蜀国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
上修建的。作用是、、。
3、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4、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五、归纳总结:
八年历史导学案
授课日期:2016- -总第课时第周授课教师:朱亚英
课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型ຫໍສະໝຸດ 新授课学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