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相关离子通道基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

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

2024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新靶点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为三叉神经血管障碍学说、皮层扩散抑制(CSD)学说。

其中中枢敏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胶质细胞等因素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存在不足,进一步探索治疗方法尤为必要。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偏头痛发病关系密切,有潜力成为偏头痛治疗的新靶点。

1、偏头痛发病机制偏头痛发病率高,全球年发病率为15%,我国年发病率约为9.3%,目前全球约有超过10亿患者[1-2]。

其代表性表现为单侧头痛,多呈搏动样反复发作,亦可伴随各种感觉失调、恶心、耳鸣、偏瘫、易疲劳感、颈部发僵、头皮疼痛等症状,一些患者病发前可伴有各种先兆症状[3]。

然而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明,多种学说尝试阐明其机制,如血管紊乱、硬脑膜的无菌性炎症、低镁学说等,现今认可度较高的为三叉神经血管障碍学说。

另外,大多数学者认同皮层扩散抑制学说与先兆偏头痛有关[4]。

以下所述要素对于阐明有关偏头痛病理机制尤为重要。

1.1 中枢敏化与偏头痛基于三叉神经血管障碍理论,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共识是,在多种触发因素作用下,促炎因子释放导致中枢痛觉信号处理阈值的降低,引起中枢调节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能力的紊乱,继而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GVS)呈现敏化状态,进而呈现脑膜无菌神经源性炎症、肥大细胞脱颗粒、脑膜血管产生舒张变化等状态。

有关于中枢敏化增加中枢神经元敏感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突触可塑性、活化胶质细胞、降低伤害性信号传导阈值以及减少调节信号传递等途径得以实现[5]。

在此过程中可涉及多个脑区,如下丘脑在发作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丘脑皮层紊乱是关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参与痛觉调控和传递,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使得感觉传输改变等[6-7]。

1.2 神经源性炎性反应与偏头痛偏头痛患者痛觉系统下行通路障碍,会导致末梢神经P物质(SP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促炎神经肽含量增多,进一步介导血管扩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促进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1)-10、I1-6、肿瘤坏死因子(TNF)-8一氧化氮(NO)及氧自由基等释放而致病[8]。

偏头痛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偏头痛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近 年来 , 多研究 提示 F M、A 很 H E 2与 S A C 63种 疾病 关 系密 切 , 3种疾 病 均 与 C C A1 这 A N A基 因 突
变有关 , 它们之间可能有着共 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 者都是 C C AI A ' A突变 引起 的等 位 通道病 N
1 1 F M 与 C C A A基 因突变 . H AN I
偏头痛的遗传 连锁 和相关研究也有了更深人的探索。文章简要地介绍 了偏头痛与发 作性共 济失调 , 癫痫等其 他神经科疾病以及与神经元钙通道 、 粒体 D A、一 线 N 5羟色胺受体和转运 子 、 多巴胺受体 的突 变. 以及促血栓形成等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但除家族偏瘫型偏头痛外 . 对偏头痛 中的其他 遗传相关 因素 的研究还无确切定论 。 关键词 偏头 痛 ; 遗传 系早 已受 到 注意 , 但
因其发病率高 , 症状多样 , 病程变异明显以及缺少合 适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指标 , 一直未被确证。遗传流 行病学和分离研究证实 , 头痛存在显著的遗传危 偏
险性 。 目前认 为 , 头 痛 是 一 种多 种 环 境 因素 和遗 偏
F M 属于伴有先兆的偏头痛 ( i a e i u H m 譬 m t a— r wh
r,v ) 型 , 传方式 为常 染 色体显 性遗 传 。F n a IA 类 l 遗 o— t1 的研 究 发现 , 与 1 e等 其 9号 染 色体 连 锁 O hf po 对 5个 先证者 的研究 则证 明 了 F M 的遗传 异质性 , H
l F 肼 、A E 2和 S A C 6
其中有几个与小脑共济失调有关 。例如 ,A N 1 C C A A
中的新错义 突变 Y 34 T 6 M 在 2例 F M 散 发 18 C、 66 H 病例 和小脑共 济失 调 中均有 出现 。 有趣 的是 , 1E突变 与 F M 家族 中的原 发性 D75 H 震颤 有关 。发 生率最 高的 突变是 T 6M 和 R 8 Q。 66 53

偏头痛疾病研究报告

偏头痛疾病研究报告

偏头痛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偏头痛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病症体征:头痛,神经痛,面色苍白,睡眠障碍疾病介绍:什么是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症状体征:偏头痛有什么症状?偏头痛的症状主要为不伴先兆的偏头痛、伴有先兆的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及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

(一)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遍型偏头痛)最为常见。

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

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

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

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

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

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

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痛。

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和头痛两期:▲1.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

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

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痛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

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太阳穴,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可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

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

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痛极少见。

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

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

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

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

儿童偏头痛及其研究进展

儿童偏头痛及其研究进展
儿童偏头痛 及其研究进展
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头痛在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 是儿科神经门诊的常见病。 头痛的患病率在7岁儿童是37%~51%,到15 岁逐步增加至57%~82%。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第二版)
儿童复发性头痛的首 位病因是偏头痛;据 估计在儿童复发性头 痛中偏头痛约占75%。
经过临床检查及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除 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头痛,方能明确偏头痛 的诊断。
2004年偏头痛的国际分类
(四)视网膜性偏头痛 (一)不伴先兆的偏头痛 确诊需要下列 2项以上的症状: (五)偏头痛并发症 (二)伴先兆的偏头痛 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 1.慢性偏头痛 1.典型的先兆伴有偏头痛样头疼 下降、复视、双鼻侧或双颞侧 2.偏头痛持续状态 2.典型的先兆伴有非偏头痛样头疼 视野同时出现的视觉症状、共 3.不伴有梗塞的持续性 济失调、意识改变、双侧感觉 3.典型的先兆不伴有头疼 先兆 4.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异常等。 4.偏头痛性梗塞 5.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六)偏头痛可能 6.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三)通常是偏头痛前身的儿童周期性综合症(偏头痛等位症) 1.周期性呕吐 2.腹型偏头痛 3.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
儿童偏头痛的特点
儿童偏头痛发作时间短(可﹤0.5h);
儿童偏头痛多为双侧性头痛;
儿童偏头痛视觉症状少见(10%~50%);
儿童偏头痛恶心、呕吐十分常见(几乎100%);
因患儿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及准确叙述症状 的困难,部分病例仍难以明确诊断
Rossi等提出诊断小儿偏头痛最简单,安全,可行的方法
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 还可以进 一步导致其他损害。
偏头痛是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 有先兆偏头痛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还与冠 心病的高风险有关。 偏头痛还可以导致亚临床的脑白质病变。 偏头痛的反复发作还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主 要为言语能力的下降。 偏头痛还可与多种疾病共患,如癫痫、抑郁症 及情感性精神障碍。

钠离子通道在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钠离子通道在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年,第39卷,第10期,第4866-4871页评述与展望R e v i e w a n d Progress钠离子通道在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慧敏1田欢2张晶钰1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40; 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哈尔滨,150040* 通信作者,***********************摘要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 G S C)是大脑所有区域神经元兴奋性的关键膜蛋白通道,也是影响神经元电兴奋性的关键因素。

它们通过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动作电位产生和传播 来传输电信号,在静止、激活和失活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 G S C不仅在神经元的正常电 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神经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神经性疾病的靶点。

本综述总 结了 V G S C的结构和功能及在神经性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今后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钠离子通道,神经性疾病,突变Research Progress of Sodium Channel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Zhang Huimin 1Tian Huan2Zhang Jingyu l*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2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College of Wildlife and Protected Area, Harbin, 150040* Corresponding author, ***********************DOI: 10.13417/j.gab.039.004866Abstract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 G S C)i s a key membrane protein channel for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 a l l regions of the brain,and also a key factor affecting neuronal electrical excitability.They transmit electrical signals through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ction potentials in the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s, and switch between resting,activating and inactivating states.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how that V G S C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ormal 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neurons,but also i s related to neurological diseases.At present,V G S C has become a target to a variety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 G S C and i t s role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in the future.K e y w o r d s Sodium channels,Neurological diseases,Mutation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 G S C)是一种微孔跨膜蛋白 ,主要负责钠离子 的跨膜转运,是动作电位产生和传递最重要的膜通 道,影响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生物 体基本生理功能。

偏头痛研究新进展

偏头痛研究新进展

二、 遗传性偏瘫性偏头痛 ( F H M)
在遗传性偏瘫 性偏 头痛 的病 因 中, 基因学异 常是一个 十 分重要的因素。复合分离分析揭示 了偏头痛的遗传模式是不 同于孟德尔遗传模 式的 , 因此来看 , 它是一 种多基 因病 , 非常 染色体遗传。遗传性偏 瘫性偏 头痛是一种 罕见 的单 基 因病 , 是 MA的一种亚型 。临床上这类疾 病患者的头痛 和典 型的偏 头痛是一样的 , 但不 同的是 , 这 种疾病还有 长期轻偏 瘫症状 。
它的发病机制 才开始被 阐明。尤其是 MA的表型研究 明确 了
基因学异常在 它的发病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偏头 痛 的 先 兆 很 可 能 是 由 于 皮 层 播 散 抑 制 ( c o r t i c a l s p r e a d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 C S D) 导致 的 , 这 是一种 皮质神 经元 和神

的神经系统 症 状 , 即先 兆症 状 。 目前 关 于有 先 兆 的偏 头 痛 ( MA) 和无先兆 的偏头痛 ( MO) 是独 立存 在的还 是相 互重 叠
的问题还存在争议 , 但是常见 病人 同时存 在这两 种形式 的偏 头痛。多年来偏头痛 引发了 国内外学者极 大的兴趣 , 但最 近
递质和钾离 子的摄取 和清 除是非常重要 的。 三、 偏头痛 尽 管遗传性偏瘫性偏 头痛包含 多基 因的改变 , 但是 常见 形式的偏头痛 的基 因改变 的证据还不足 。前人 已经做过众多 相关 的研究 , 尽管如此 , 这些基 因座上 的异常基 因仍然是未知
系统的激发有 关 , 因此提 出了偏头痛 的触发假说 。 。 。然 而在 人脑 中是不是 这样还存在争议 , 即便 如此 , C S D与 MO的关 系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皮层扩散抑制 渊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袁CSD冤 是一种沿大脑皮层传播尧 对大脑皮层功能产生抑制作 用的去极化波遥 CSD 可以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和胶质 细胞去极化袁并激活和致敏三叉神经血管系统袁进而在 偏头痛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遥 托吡酯等用于偏 头痛预防性治疗的药物在试验中可以降低大鼠大脑皮 层对 CSD 的易感性 袁 [15] 而对偏头痛治疗无效的普萘洛 尔和奥卡西平则对 CSD 的易感性没有影响遥 在对家族 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小鼠 模型进行研究发现袁 其大脑皮层 CSD 的诱发阈值降低 且 CSD 传播的速率增高[16]遥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189
中外医疗 2021 NO.13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张则不会引起偏头痛的发作[4]遥 此外袁使用磁共振血管 造影技术也没有在自发性偏头痛发病过程中观察到颅 脑血管的扩张[5]遥 这些研究结果都对传统血管学说提出 了挑战遥 1.2 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作者简介] 郭易渊1992-冤袁男袁本科袁住院医师袁研究方向为全 科医学遥
抗尧5-羟色胺 1F 受体激动剂袁 以及非药物的神经调节 治疗等袁 并使得未来针对不同分型偏头痛特定发病机 制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遥 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1.1 血管学说
血管学说是最早用于解释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 说遥 传统血管学说认为颅脑血管的扩张是引起偏头痛 发病的原因袁但后续的研究发现袁在使用西地那非尧硝 酸甘油尧西洛他唑尧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渊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eptide袁PACAP冤 或降钙素 基因相关肽渊CGRP冤诱发的偏头痛发病过程中没有伴 随有显著的颅脑血管的扩张 曰 [3] 而使用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诱发的颅脑血管扩

2021年偏头痛共病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偏头痛共病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偏头痛共病研究进展(全文)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核心症状多为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h,通常伴有恶心、呕吐和(或)畏光、畏声,是神经科医生日常临床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主诉之一。

偏头痛的诊断目前以临床发作症状为准(偏头痛诊断标准见表1),无明确的客观指标。

如果将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都计算在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每年为15%~18%。

偏头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极大的负担。

研究表明偏头痛可与神经内科、耳科、精神心理科、内科等多种疾病共存,并相互影响(部分可能发病机制见图1),这些合并疾病或是偏头痛发作的并发症,亦或是与偏头痛有着共同的致病机制,一种疾病的存在会促进另一种疾病的发展。

偏头痛的良好管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减轻医疗服务保健费用支出,提高社会生产力。

01偏头痛与神经系统疾病1.1 偏头痛与脑梗死同样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关系逐渐进入业内人士的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大数据分析,虽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较为认可的共识是偏头痛,尤其是先兆偏头痛可能与脑梗死相关。

偏头痛与脑梗死相关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遗传机制有研究者在颈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发现了明显的遗传相关性。

此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和脑梗死病因分型的大动脉性脑梗死、心源性栓塞梗死患者的基因重叠已被确定:无先兆偏头痛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发现4个共享位点;无先兆偏头痛和大动脉脑卒中共有3个基因位点,其中9p21号染色体信号最强;心源性栓塞和无先兆偏头痛共享6个位点,无先兆偏头痛和小血管疾病共享4个位点,前者靠近染色体4q24的CISD2基因,后者位于染色体17q21基因丰富的区域。

1.1.2 皮质扩散抑制皮质扩散抑制是一种自发传播去极化脑电波,以3.5mm/min慢速通过大脑皮质。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与疼痛的研究进展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与疼痛的研究进展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与疼痛的研究进展摘要:电压门控性钠通道(VGSC)参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

其中,Nav1.7亚型具有独特的缓慢失活的特性,使得它在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编码Nav1.7的基因SCN9A发生不同的突变,可能造成原发性红斑肢痛症、阵发性剧痛症、先天性无痛症等痛觉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疾病。

对Nav1.7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疼痛的本质和研发高效的镇痛药物。

关键词:VGSC;Nav1.7;SCN9A;疼痛传统上,医学通常按所属器官或系统对疾病进行分类,例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

分子医学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我们能够从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角度从本质上认识、研究和治疗疾病。

在分子医学领域,关注的是某一种分子或基因,以及其异常状态与疾病的关系,例如本文中讨论的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Nav1.7及其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如原发性红斑肢痛症(primary erythermalgia,PE)、阵发性剧痛症(paroxysmal extreme pain disorder,PEPD)、先天性无痛症(channelopathy-associated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等。

VGSC的功能是神经元兴奋性的基础。

VGSC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外周的神经元,其内向电流是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关键步骤。

热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时,初级感觉神经元的VGSC被激活,神经冲动产生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伤害性信号,引起痛觉。

因此,VGSC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是神经病理性痛觉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痛觉异常包括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自发性疼痛(spontanous pain)和无痛症(analgesia)。

偏头痛——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病

偏头痛——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病
分 布 于大脑皮 质神经 元 , 节皮质 的兴奋性 , C D 调 与 S 的起 始及 扩散有 关 。 目前发 现发作性 共济失 调 2型 (psdcaai t e2 A ) 脊 髓小 脑 型 共 济失 ei i t a y ,E 2 和 o x p
调 6 型 ( pncrb lr a x ye sioe e a t i t 6,S A ) 与 e l aa p C6 也
r n F M) g i , H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ae 为有先兆偏 头 痛 的一 种少见 类型 , 发 作 特征 除 了头痛 及 常见 先 其
兆症状 外 , 括一定 程度 的轻偏 瘫 , 种轻偏瘫 在 还包 这 头 痛 出现前通 常 持续 3 0到 6 0分钟 。到 目前 为 止 ,
已经发 现 的三 种 F HM 亚 型均 与 编码 离子 通 道亚 基
胞 内 N a 聚集并通过 N C 交换使细胞内 c a/ a a 增多 , 产生类 似 于 F HM1中 C C A A基 因 突变 的 AN 1
效 应 。在 一些基 底 型偏 头痛 和普通 偏头痛 也发 现 了
A PA T 1 2基 因突 变 。 ( ) H 3 F M3与 S N A: H 3 C 1 F M
的突变基 因为 S N1 位于 2 2 编码神 经元 电压 C A, q4, 门控 钠通道 的 仅 1亚单 位 』 ,突变 可 以 导致 蛋 白质 称作 连接 区部位 的 氨基 酸 的调 换 , 对 通道 的快速 这
( 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医院神经 内科 , 北京 10 5 ) 0 83
偏头 痛 ( ga e 是 一种 临床 常 见 的慢 性 、 Mi i ) rn 复 发 性脑 功能异 常 , 患病 率 女 性 约 为 1. % , 性 其 82 男 约为 65 … , .% 根据 有 无 先 兆 症状 可 主 要 分 为 有 先 兆偏 头痛 ( i a ewt ar, mg i i ua MA) rn h 和无先 兆偏 头 痛 ( ga ewt u ar,MO) A患 者头 痛发 作 之 mi i iot ua rn h 。M

TRP通道与偏头痛

TRP通道与偏头痛
பைடு நூலகம்
硬脑膜是颅内重要 的疼 痛感受 部位 。三叉神 经密 集分 布在硬脑膜基质及血 管 区域 。电生理 研究发 现硬 脑膜
区域的感觉 神经纤维均显示伤害性神经纤维的特性 , 对伤害
性 的机械及 化学刺激敏感 。 。对 辣椒 素敏感是 伤害性 感受 器的一个基本特征 。研究显示 不仅 大量 T R P V 1 免疫 阳性 的三又神经节神经元支配脑膜 , 而且大 鼠脑膜存在无髓 的 辣椒素敏感性传人纤维 - 8 ] , T R P VI 免疫 阳性 的周 围血管和 基 质的神经纤维高密度 分布在脑 膜 。而这些 硬脑膜 神经 都释放 经 典 的神经 递 质 , 例 如去 甲 肾上腺 素 、 P物 质 ( s u b — s t a n c e P , S P) 、 神经激肽 和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 ( e a l c i t o n i n

1 3 5 2‘
中国 药理 学通 报
C h i n e s e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 2 0 1 3 O c t ; 2 9 ( 1 0 ) : 1 3 5 2~ 4
网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3—9一l 6 1 7: 2 4 网络 出版 地 址 : h t t p: / / ww w. e n k i . n e t / k e ms / d e t a i l / 3 4 . 1 0 8 6 . R. 2 0 1 3 0 9 1 6 . 1 7 2 4 . 0 0 6 . h t ml
热刺激 (> 4 3  ̄ C) 、 酸、 某些脂质体 , 均 可以激活 T R P V 1 通 道。 炎症时炎症部位释放的 多种炎性 因子也 可以直接 或 间接作

神经病学疾病的离子通道研究

神经病学疾病的离子通道研究

神经病学疾病的离子通道研究神经病学疾病是指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免疫病、神经肌肉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等。

离子通道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神经信号的传导和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平衡。

本文将讨论神经病学疾病中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是负责细胞膜上离子运输的蛋白质通道。

在神经元中,离子通道的功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允许或阻止特定的离子通过细胞膜,从而控制神经细胞的电活动。

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和调控异常可能导致神经病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在神经病学疾病的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和离子平衡,从而引发神经病理生理过程。

例如,钠通道基因突变已经与多种神经病学疾病如癫痫、肌无力症和周期性瘫痪等相关联。

钙通道基因突变则与旋转性眩晕、共济失调和前庭神经元病等疾病有关。

此外,离子通道的调控异常也与神经病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中复杂的离子通道网络受多种调控因子如蛋白质激酶和磷酸酶的调控。

神经病学疾病常伴随着离子通道调控异常的发生,如钠通道调控蛋白质突变导致的钠通道功能改变引起的癫痫等。

研究表明,针对离子通道的治疗方法可发展为神经病学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例如,针对钠通道的药物如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已被广泛用于癫痫的治疗。

此外,离子通道在药物开发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许多神经药物的研发与离子通道的功能有关,如钠通道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和钾通道增强剂等。

综上所述,离子通道在神经病学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和调控异常是神经病学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研究离子通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病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为神经病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离子通道和药物靶点的研究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离子通道和药物靶点的研究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离子通道和药物靶点的研究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离子通道作为细胞膜中的一种蛋白质,起着载体和调节细胞内离子传输的重要作用。

它们在神经、心肌、肌肉等细胞的正常活动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离子通道的研究已经逐渐由解析基本特性到认识它们在大脑结构和心血管领域中的作用。

特别是药物发现领域,因为离子通道与许多神经心血管相关的疾病有关,所以离子通道研究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现在的研究表明,离子通道可被药物调节,进而调节细胞生理功能和病态生理状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多的离子通道靶标,并研发对该靶标的药物。

因为新的离子通道作为药物靶点不断发掘,对药物研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药物研发中,根据离子通道的功能,药物的种类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其中,在神经、心血管领域中,钙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成为了药物的主要靶标。

例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而钠离子通道拮抗剂则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癫痫等疾病。

此外,特定药物靶向钾离子通道以改善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后的功能恢复。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药物发现者还必须面对许多挑战。

首先,离子通道是一类反应度非常快的蛋白质,需要用精密的技术手段来对其做研究。

因此,在开发新药物时,需要评估它们对离子通道的选择性和亲和力,以及它们在离子通道的不同部位产生的影响。

此外,离子通道的结构也是复杂的问题。

它们通常包含多个亚基,并涉及到一个水平上的流动和垂直上的调制。

同样,即使我们知道某种离子通道的结构,也需要有效地设计和开发药物来抑制或激活它们的活性,而这些利用离子通道的药物将需要通过对分子参数进行筛选和优化,从而使得它们的选择性和亲和力更为精确和准确。

因此,药物研发和离子通道领域的研究应该相互配合,从而收集更多的数据并改进模型,提高新药的研发成功率。

这种合作也可能为既有药物的再利用提供可能性,以对抗疾病的不断变异和药物防御的抵抗。

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引言1 研究历史2 离子通道的定义3 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4 离子通道的共同特点5 离子通道的分类6 研究方法7 离子通道相关疾病引言活体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就是这种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

人们已经知道,大多数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都是水溶性的,如各种离子、糖类等,它们需要进入细胞,而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水溶性废物也要离开细胞,它们出入的通道就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出细胞的通道。

离子通道的活性,就是细胞通过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调节相应物质进出细胞速度的能力,对实现细胞各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历史1902年J.伯恩斯坦在他的膜学说中提出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有选择通透性。

1939年A.L.霍奇金与A.F.赫胥黎用微电极插入枪乌贼巨神经纤维中,直接测量到膜内外电位差。

1949年A.L.霍奇金和B.卡茨在一系列工作基础上提出膜电位离子假说,认为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发生是膜对纳离子通透性快速而特异性地增加,称为“钠学说”。

1952年A.L.霍奇金和A.F.赫胥黎用电压钳技术在枪乌贼巨神经轴突上对细胞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进行了细致地定量研究,结果表明Na+和K+的电流和电导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并首次提出了离子通道的概念,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及医药奖。

他们的模型(H-H模型)认为,细胞膜的K+通道受膜上4个带电粒子的控制,当4个粒子在膜电场作用下同时移到某一位置时,K+才能穿过膜。

1955年,卡斯特罗和B.卡茨对神经-肌肉接头突触传递过程的研究发现:突触后膜终板电位的发生,是由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作用于终板膜上受体的结果,从而确认了受化学递质调控的通道。

60年代,用各种生物材料对不同离子通透性的研究表明,各种离子在膜上各自有专一性的运输机构,曾经提出运输机构是载体、洞孔和离子交换等模型。

前庭性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进展

前庭性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进展

前庭性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研究进展谢玉英1综述,刘恺鸣2审校摘要:前庭性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关系密切,两者发病率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卵圆孔未闭与前庭性偏头痛相关联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对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征、分类与卵圆孔未闭的分流状态、解剖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前庭性偏头痛的病情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

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潜在相关性的可能机制有血管活性肽机制、微栓子机制、炎症相关机制、遗传因素等。

尽管目前多数研究支持前庭性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通过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尚缺乏显著获益的研究证据,尤其是需要慎重考虑封堵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及风险,包括心房颤动和新发头痛等不良事件。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卵圆孔未闭;心脏分流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vestibular migraine and patent foramen ovale XIE Yuying,LIU Kaim⁃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Shanghang County Hospital,Longyan 361000,China)Abstract:Vestibular migraine and patent foramen ovale are closely related conditions with linked incidence rate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presents the potential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ssociation of patent foramen ovale with vestibular migraine,delves into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vestibular migraine as well as the shunt status and anatomical features of patent foramen ovale,and also discusses the outcome of vestibular migraine follow⁃ing a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Vasoactive peptide,microemboli,inflammation,and genetic theor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conditions.Although most studies support a link between vestibular migraine and patent foramen ovale,evidence is lacking to prove that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migraine can gain significant benefits from a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and moreover,the surgery-related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nd risks,such as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new-onset headache,need careful consideration.Key words:Vestibular migraine;Patent foramen ovale;Cardiac shunt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特征是反复的头晕或眩晕,伴有或不伴有头痛。

偏头痛的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偏头痛的现代医学诊治进展

偏头痛的现代医学诊治进展发布时间:2022-05-04T06:23:43.17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3期作者:杨菲张利* [导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失能性疾病,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杨菲张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双流分院,四川成都 610200)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失能性疾病,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彻底治愈偏头痛的有效方法,西医治疗主要以减轻或终止头痛、缓解伴随症状、预防复发为主,仍需进一步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

关键词:偏头痛;现代医学;诊治进展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一侧或双侧搏动样头痛(单侧常见),疼痛性质及程度因人而异,可表现为针刺样、电击样、胀痛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心率加快等不适。

研究发现,近年来偏头痛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焦虑、抑郁、癫痫、肠易激综合征、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病风险[1-2],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通过对其概况、发病机制及诱因、相关评价工具、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旨在加深对偏头痛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1、概况偏头痛的发病率约为15%[3],春夏季好发,女性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率约为1:3,这可能与女性激素分泌变化及情绪波动有关。

偏头痛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10岁以下、70岁以上人群较为罕见,但调查数据显示,年轻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困扰之一。

研究表明,偏头痛常与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耳鼻喉科、内科等疾病共存,例如常合并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焦虑、抑郁等,临床数据证实,半数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合并有失眠[4]。

偏头痛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抑郁患者患偏头痛的风险为常人的2-4倍[5],反之,偏头痛患者诱发焦虑抑郁概率约50%[6]。

TRPA1通道调控研究及其与疼痛相关疾病的研究

TRPA1通道调控研究及其与疼痛相关疾病的研究

TRPA1通道调控研究及其与疼痛相关疾病的研究在生物学中,疼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疼痛不仅会给生命本身带来损害,同时也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最新研究表明,TRPA1通道在疼痛信号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TRPA1是一种跨膜离子通道蛋白,其分布在一些热敏感和化学敏感神经元上。

当TRPA1通道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将打开,从而产生疼痛信号。

TRPA1通道的功能在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TRPA1通道在一些疼痛相关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TRPA1通道在炎症相关疼痛、神经性疼痛、牙齿疼痛和慢性疼痛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TRPA1通道已成为疼痛治疗方案的一个有前途的目标。

TRPA1通道是否可以作为治疗疼痛的新靶点?对此问题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科学家们通过设计具有选择性的TRPA1通道拮抗剂,发现其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科学家们还发现,TRPA1通道不仅仅与疼痛相关,还与许多其他疾病有关。

例如,TRPA1通道在肝纤维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显示出TRPA1通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当然,TRPA1通道作为治疗疼痛的新靶点,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对TRPA1通道的特点和抑制剂的设计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针对TRPA1通道的治疗方案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优化。

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将有助于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缓解疼痛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痛苦。

总之,TRPA1通道在疼痛相关疾病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并且寻找合适的拮抗剂。

通过对TRPA1通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疼痛的本质,并为治疗疼痛提供更多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t e a y USA. 9 3 1 9. i h r p v 1 9 :2
b pvcie o o t u u b r pd r a ei[ ]AA , u i an rcn n osl o iua a l s J . NA J a f i a e ln g a
2 0 , 9 1 :4—5 . 016()5 8
【5 2 ]杨建 平. 颈部硬膜外封闭治疗颈椎病 2 6 4 例临床疗效观察 【] J. 河南 外 科 学 杂 志 ,0 2 ( ) :8—2 . 2 0 。 8 22 9
[6 2 ]Mas n N. mpr o f tr l k bt e o ia iea d r A c ai no o o ewen rpv c n n o o s mo b c a
颈椎病的疗效观 察 [] 岭 南 急诊 医学杂 志,2 0 ,2 1 8— J. 0 5 :3
1 9. 3
[4 1 ]李跃华, 马静哲, 李高峰。 . 等 颈硬膜外药 物灌注 围领外 固定等 综合治疗交 感型颈 椎病 6 2例 I 临床报 道 [ ] 实 用骨 科杂 志, J.
2 0 , 2 5— 2 6. 0 0 4: 5 5
[7 2 ]戴体俊 . 醉药理 学 [ . 2版 . 麻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人
2 0 3 0 5: 1.
[ 8 s i a Do i 。 ia T eef t f o i l dita e o s 2 ]Ih m y T, h I S d H. h f cs pc r v u e o t aa n n n r p aa eo a ie p c c c 1 o J . n sh A a 。 o l ci n cnn i mi o i Ia n【 ] A et l v n l a r r lt n g
1 9 。 5: 5 — 8 9 7 8 7 1.
[9 Ol re R dvkB P toh s l yo c ta J . to 1 ] makrK, y ei . ahp yio fsi c[ ] Orhp og a i
ai n Am, 9 1 2 2 3 1 9 。 2: 2 .
内 蒙古 医 学 杂志 Inr noi Me 2 1 n e gl dJ 0 0年 第 4 Mo a 2卷 第 1 期 2
1 67 4 [ 3 } 清 。 展 . 椎 病 常 见 压 痛 点 及 封 闭 后 的疗 效 探 讨 【] 广 2 ] 东旭 邹 颈 J.
西 医 学 ,0 5 ( 7 1 :3 8 3 9 2 0 。 2 ) 1 17 —1 7 .
s i a e v o t d c d b x e i n e r d o rs i n pn l D l e r o s i u e y e p rme t g a e c mp e so n d d
[o 3 ]江 飞 舟 . 电针 、 闭 配合 牵 引 治疗 颈 性 视 觉 障 碍 [] 中 国 临 床 封 J.
[1 rno SlJ SlJ e a Hu nds popoiaeA 2 ]FasnR,al 。 a A,t 1 ma i hshl s 2 i l . c p s nl ifmma r[]S ie 19 , 7 6 :2 . a t yJ .p ,9 2 1 ( ) 19 o n [2 2 ]Adr Ke MonhnJ e 1C n t ndeh ne n f e R, l K, y ia A,ta. o d i e n a cmet y io o
[4 2 ]张立 生, 刘小立. 现代疼痛学[ . M]河北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2 5 — 2 6 9 9: 7 7 .
[5 1 ]陈锡兵, 董剑, 许力昭, . 等 颈部硬膜外注 射治疗法治疗颈性 眩
晕 1 5 []实 用 医学 杂 志 , 09 2 (8 :1 2 2 例 J. 20 ,5 1 ) 3 1 .
[6 1 ]卢巍, 褚小刚. 高位硬膜外封闭结合间断奉 引治疗根型颈椎病 []江 西 中 医药 20 , :6 :2—3 . J. 04 8 2 0 3 3 [7 1 ]杨国栋, 王树德, 杨伯炜, 布比卡因 +vi 等. t B族封闭联合牵 引 治 疗 颈椎 病 疗 效观 察 []颈 腰痛 杂 志 , 0 7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7 . J. 2 0 ,8 1 :1 2
[ ] S ie 1 8 , 4 5 9 J . pn , 9 9 1 : 7 .

康复,0 4 () :7 . 20,8585 [1 3 ]裴方舟, 牛相真 . 牵引推拿配合封 闭治疗 神经 根型颈椎病 1 5 0
例 [] 陕西 中 医,0 6 (7 1 :5 0—1 0 . J. 20 ,2 ) 2 10 51
[8 u dr n . a mi l e v ̄er f ecso h t vr 1 ]Sn el dSAnt c f e ba il n e ntei e e. a o a Pi l nu nr tbafrme [ ]US Th eerhs ts fpnl npl— er e nM . A: e sac au iaMaiu lo R t os a
[9 2 ]周 海 燕 , 张金 . 椎 病 的 保 守 治 疗 和 护 理 [ ] 海 军 医 学 杂 志, 颈 J.
2 0 , 2 ) : 3 0 7 (8 1 7 .
[0 Omak rK, y e kB H ma n T e a. d mafr t ni 2 ] l re R df , a s , t 1E e oma o i o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