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环境与傣族文化传统的变迁——以芒市北里村为例

合集下载

傣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傣族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傣族文化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民俗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傣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学习等方式,全面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西双版纳,我们参观了傣族园、曼听公园、大佛寺等地。

傣族园内有典型的傣族村寨,展示了傣族的生活环境、建筑风格、服饰、节日等。

曼听公园内有美丽的湖泊、热带雨林,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特色的舞蹈、音乐、泼水节等。

大佛寺是傣族佛教文化的象征,我们在这里了解了傣族佛教的历史和信仰。

(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德宏,我们参观了瑞丽傣族园、芒市傣族园、勐腊傣族园等地。

瑞丽傣族园展示了傣族的传统建筑、服饰、节日等。

芒市傣族园内有美丽的湖泊、热带雨林,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特色的舞蹈、音乐、泼水节等。

勐腊傣族园展示了傣族的生活环境、建筑风格、服饰、节日等。

2. 访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傣族学者、导游、村民等,了解了傣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傣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3. 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傣族文字、语言、音乐、舞蹈等。

我们还学习了傣族传统手工艺,如竹编、银饰制作等。

三、实践成果1. 增强了对傣族文化的了解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傣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傣族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实地考察、访谈、学习等,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增进了与傣族人民的友谊通过与傣族人民的交流,我们增进了与他们的友谊,为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四、实践总结1. 傣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傣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

傣族文化包括历史、艺术、民俗、宗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民俗价值。

大众传播环境与傣族文化传统的变迁——以芒市北里村为例

大众传播环境与傣族文化传统的变迁——以芒市北里村为例

Vo 1 . 2 9 No . 5
Oc t . 2 01 6
大众传 播环境 与傣 族文化传 统的变迁
— —
以芒市北 里村 为例
孙 磊
( 德 宏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中文 系,云 南 芒 市 6 7 8 4 0 0) 摘 要 :作 为 一个 德 宏傣 族 社会 的 缩影 ,大众 传 播 环境 对 芒 市 北 里村 的文 化 和 传 统有 着 明显 的 影响 。 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媒产业化概念的逐步形成我国媒介的传播观也从以喉舌论和政治家办报为主导的时代逐渐过渡到按大众传播需求分层的时代传播的商业属性在此期间不断得到强调
第2 9 卷 第5 期 2 0 1 6年 1 0月
文 山学院学报
J OURN AL OF WE NS HAN UNI VE RS I T Y

“ 摆 ”场节 目录制之外 ,也多为译制汉语节 目,原创 节 目很少 [ 3 ] 。此外 ,大众传播 的反馈 本来 就 比较迟 缓 ,而就北里村来看 ,更鲜有大众传播的反馈情况。 这种情况更加使得村 民们在整个传播活动 中处 于被
动地 位 。
2 . 作为群体的受众 麦奎尔认 为群体受众具有 “ 由基于地域和共 同 利 益而形成的许多互相交错 的社 会关系 网所构成 , ‘ 大众 ’媒介则 以不 同的方式与这些社会 网络相 融 合 ”[ 1 1 m的特征。北里村居 民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 相似 的文化程度并共同居住在一个彼此熟知的社 区 当中,是典型 的群体 型受众 。由于其大众传播 中的 弱势地位 ,北里村 民们在 自己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中 很少能够利用大众传媒 ,而多借助于人际和组织传 播进行 。这个过程 中作为 “ 意见领袖 ” 的贺 冒、贺 少作用突 出,并形成与社区传播特点相匹配 的传播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云南勐海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傣族传统文化的地方。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在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得到了长期的传承与保护,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傣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傣族传统文化概况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在勐海县,傣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服饰、节庆、建筑、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傣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傣语支,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

傣族服饰以彩色精致而著称,尤其是女性服饰更是绚丽多彩,如傣族的长裙、披肩、头巾等,色彩斑斓,纹样丰富,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傣族还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如泼水节、赛猪节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更是其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

二、传统文化传承情况在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得到了长期的传承与发展。

许多家庭通过口头传统和实践方式,将傣族的语言、习俗、技艺等传统文化知识传承给后代。

学校、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也积极开展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如举办语言文字教学班、传统手工艺制作班、舞蹈音乐表演等,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傣族传统文化。

勐海县还设立了傣族文化保护中心和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傣族传统文化。

虽然勐海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傣族传统文化,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傣族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城乡发展和人口流动,许多年轻人逐渐放弃传统文化,转而向城市生活发展,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失传。

现代化的冲击使得傣族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一些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习俗逐渐丧失了活力。

傣族传统文化所处的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传统建筑受到了城市化的侵蚀,传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勐海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傣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云南勐海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傣族传统文化的地方。

傣族是云南省第二大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勐海县作为傣族聚居区域之一,一直在传承和保护傣族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傣族传统文化特点傣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语言文字、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傣语是傣族人民的母语,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

传统服饰主要是以缅甸、泰国为主要影响,色彩鲜艳、细腻,能够展示傣族人民的审美追求。

音乐舞蹈方面,傣族人民酷爱歌舞表演,尤以那楞和安利为代表,既有舞蹈的欢快节奏,也有歌曲的深情含义。

宗教信仰方面,傣族人民主要信奉佛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举办各种佛事活动,如水灌等。

二、傣族传统文化传承情况勐海县一直重视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勐海县成立了傣族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并组织专家学者对傣族文化进行研究和整理,推动了傣族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和记录。

勐海县加强了对傣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开设了相关课程,培养了一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

勐海县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织布、刺绣等比赛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傣族传统文化。

三、傣族传统文化保护情况为了保护傣族传统文化,勐海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了对传统村寨的保护工作,修复了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村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加大了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力度,鼓励传统手工艺人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加强了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保护工作,鼓励傣族人民举办各种传统节日活动,传承和弘扬傣族文化。

云南勐海县在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各种途径,如研究机构的成立、教育工作的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傣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为后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新媒体时代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傣族文化为例

新媒体时代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傣族文化为例

2019.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应用研究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相关机构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伴随着数字媒体产业日新月异地发展和迅速崛起,采用数字艺术手段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正在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重点。

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机本质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1]它的基本特征是互动性,主要包括以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背景的以手机为终端的各种软件和应用程序。

即使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也已经成为以青年群体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并成为民族文化新的传播方式。

民族文化在新媒介中更具有变化与活力,但因民族经济和区域特征不同也带来相应问题。

地方上虽已形成基本的新媒体生态格局,但在民族文化内容完整性、受众的体验性、及有效传播等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

一、傣族文化新媒体传播的现状云南省傣族文化群落主要集中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类似的边疆民族地区的传媒业虽远落后于内地,但近些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均得到了较大发展。

早在新媒体发展之初,传统大众传媒就已经逐渐替代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寺庙、火塘等传统文化传承场,在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民族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催生出了新的民族文化形式。

[2]当新媒体浪潮席卷而来时,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势必受到其影响。

当便携式电子设备普及之后,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媒介接触的主要方式。

根据学者孙磊做出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网络(手机)、电视及电影是傣族青年最常接触的三种媒体,其比例分别为92.4%、78.5%及48.1%。

在最常使用的网络媒体类型方面,第一位是社交APP,占比88.6%;其次是网络视频点播,为55.7%。

[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傣族青年最常接触的传播媒体。

实际上,不仅是傣族青年,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网络新媒体已成为我国大多数青年了解信息的媒介。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云南勐海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傣族是勐海县的主要民族之一。

傣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傣族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特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逐渐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研究背景中存在的问题是,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许多传统技艺正逐渐失传,传统节日和习俗受到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了解和认同。

在这个背景下,对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县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研究傣族传统文化在勐海县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传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通过研究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勐海县作为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区域,傣族文化在这里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和影响力。

研究该地区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情况,有助于推动本地传统文化的振兴和传承,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本研究对于加强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勐海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概况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地区,傣族是勐海县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傣族传统文化包括傣族服饰、建筑、饮食、音乐、舞蹈等方面。

在勐海县,傣族服饰主要是以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为主,女性常穿着华丽的彩色长裙和长头巾,而男性则着传统的长袍和头巾。

傣族建筑以木质楼房为主,其特色是建筑结构简洁、线条流畅,建筑物通常会用彩绘装饰,美丽而富有特色。

傣族饮食以米饭为主食,擅长烹饪的傣族人善于利用丰富的当地食材,烹制出各种美味的菜肴。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云南勐海县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傣族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宗教、建筑、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傣族社会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云南勐海县开展了一系列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旨在促进傣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本文将对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1. 语言文化传承傣语是傣族的语言,是一种汉藏语系语言。

傣语拥有自己的文字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傣族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和宗教活动等领域。

近年来,勐海县加大对傣语的保护力度,鼓励傣族青年学习和传承傣语,开展傣语教学和培训活动,使得傣语得以传承和弘扬。

傣族服饰以多彩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而闻名。

传统的傣族服饰包括长裙、上衣、头巾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勐海县通过举办傣族服饰展览和赛事等活动,积极推广傣族传统服饰文化,使其得到传承和保护。

傣族饮食讲究原料新鲜、香料浓郁,且独具特色。

傣族餐桌上的美食有糯米饭、酸辣鱼、糯米饭等,这些美食体现了傣族对自然食材的独特运用。

勐海县通过开展美食节、烹饪比赛等活动,传承和弘扬傣族饮食文化,吸引游客和民众的关注。

傣族主要信奉上座部佛教、阿赖耶识,崇尚自然、崇拜祖先。

勐海县大力支持傣族宗教活动,并加强对宗教场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保障傣族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

傣族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古老的傣族村落中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迹。

勐海县加强对傣族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同时在城乡规划中充分考虑傣族传统建筑风格,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 音乐舞蹈文化传承傣族音乐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傣乡民间舞蹈、傣族器乐演奏等形式,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勐海县加强对傣族音乐舞蹈的培训和传承工作,建立傣族文化艺术团体,举办音乐舞蹈比赛和表演活动,推动傣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云南勐海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的地区。

傣族是勐海县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凝结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傣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综述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情况。

一、传统节日与习俗勐海县傣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水花节、傣历新年、泼水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傣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花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届时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仪式和活动,如舞龙、泼水、赛龙舟、打柴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逐渐流失。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重视传统节日和习俗,导致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传统音乐与舞蹈傣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传承和弘扬傣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学习者。

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和舞蹈的冲击,传统音乐和舞蹈的传承面临了困难。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触和学习现代音乐和舞蹈,传统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和传承渐渐被忽视。

缺乏传承人和教学资源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传统手工艺傣族的传统手工艺包括纺织、刺绣、木雕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傣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图案被誉为“民族艺术的瑰宝”。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许多传统手工艺的技艺被濒临失传。

由于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学习意愿也在逐渐减弱。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四、语言文字和口述文学傣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丰富多样的口头文学传统。

傣文作为傣族的母语,被用于日常生活、宗教仪式和文学创作中。

云南傣族调研报告

云南傣族调研报告

云南傣族调研报告调研对象:云南傣族调研时间:2021年8月调研背景:云南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德宏、普洱等地。

傣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傣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本次调研对云南傣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调研目的:1. 了解傣族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

2. 调查傣族的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农业、手工艺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3. 研究傣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情况。

4. 分析傣族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合理建议。

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深入傣族聚居地,与当地傣族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针对傣族的问卷,通过统计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对傣族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估。

3.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

调研结果:1. 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傣族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如水灯节、泼水节等,这些活动为傣族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凝聚力。

2. 经济发展状况:傣族依靠农业、手工艺和旅游业为生。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茶叶和热带水果,手工艺以染织、刺绣和木雕等为主要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

3. 文化保护和传承情况: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但也面临着现代化和外来文化冲击的压力。

4. 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傣族地区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文化传承困难、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建议:1. 加强傣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传统手工艺人才。

2. 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保护傣族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傣族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4. 引导傣族青年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云南傣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情况。

刍议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刍议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学 术 界 对 于 傣 族 文 化 的研 究 ,村f关 内容 如 下 !张 公 《傣 族 文 化 》一 书 中 ,从 语 学 、 文学 、 天 臾历 法 、 教 信 仰 等方 面对傣族 文化的 展 史进行 了分析 ,时傣 族 史亿的坳 成 进 行 了相 关 阐 述 。曹 成 章 在 《傣 族 社 会 研 究 》 书 刈 傣 族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情 况 进 行 l 『分 析 ,注 酋对 傣 族 丰十会 发展 的 规 律 进 行 阐述 ,对 于 人 们 认 知傣 族 社 会 文化 来 说 , 具有 十 分 呕 要 的作 用 f4】。 赵 明 生 在 《临 沧傣 族 十 司 的 兴 起 、发 展 农 》 一 文 中分 析 了 傣 族 的发 腱 历 史 ,就 傣 族 文化 的 兴 衰 进 行 了 阐 述 。 _ 存 该文 中 ,赵 明 生 认 为 ,傣 族 文 化 的 发 展 , 与 时 的 社 会 背 景 环 境 有着 密 切 的关 联性 , 于缺 乏 对 傣 族 文 化 的 传 承 和 保 护 ,从 而 使 临 沧 傣 族 土 司 文 化 开 始 衰 败 , 潲 夫 历 史 长 河 当 中 。 郑 晓 云 在 《社会 变 迁 中 的傣 旅 文 化 一 一 个 晒 双 版 纳 傣 族 村 寨 的人 类 学 研 究 》一·文 中 ,深 入 调 查 干¨分 析 r 傣 族 文 化 在 社会 变 迁 过 程 中 面 临 的发 展 困 境 随 着 利 会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以及 社 会 文化 的变 迁 ,傣 族 社 会 要 想 良好 地 发 展 , 必 须 以 自身 的 民族 文 化 作 为 发 展 基 础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够 促 进 傣 族 社 会 文 化 的有 效 转 型 l。在 研 究 过 程 中 ,郑 晓 云认 为 , 一 个 民 族 的 发 展 ,离 不 ^吁民 族 文 化 的 支 持 ,傣 族 要 想 在 中 56个 民族 中 屹 立 ,就 必 项对 傣 族 文 化 进 行 传 承 和发 展 。

谈谈对傣族的民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思考800字

谈谈对傣族的民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思考800字

谈谈对傣族的民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思考800字傣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傣族民俗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民俗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强化傣族民俗的保护意识。

傣族民俗是源远流长的,是傣族人民的文化根基,因此每个傣族人都应该担负起保护传承的责任。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傣族民俗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傣族文化的价值,增强保护传承的意识。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加强对傣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年轻一代对傣族民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要加强傣族民俗的传承机制建设。

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逐渐减少,因此我们需要将傣族民俗的传承纳入教育体系,建立正规的传承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是专门的民俗学院或者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旨在培养和选拔有传承意愿和能力的人才。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传统文化社团等方式,鼓励傣族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以传统节日、庙会等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加强民俗的传承和交流。

此外,要提倡创新发展傣族民俗文化。

传承是基础,而创新则是发展的动力。

傣族民俗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元素来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例如,可以将传统的傣族服饰、手工艺品等进行现代设计,让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此外,可以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来展示傣族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傣族民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最后,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民俗文化是多元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丰富和拓展傣族民俗文化。

可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民俗展览等,让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学习。

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将傣族民俗文化向全世界展示,增强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总之,傣族民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意识、完善传承机制、推动创新发展以及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傣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是一个以傣族人口为主的地区,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和重视。

在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视和有效推进,许多措施被采取来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文化节庆活动、教育机构的设立和文化保护项目的实施等。

文化节庆活动在传承和保护傣族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勐海县每年都会举办傣族传统节庆活动,如傣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和傣族新年等。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傣族传统文化,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传承。

教育机构的设立也是傣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勐海县设立了许多教育机构来培养和传承傣族文化。

在学校中设置了傣族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傣族语言、音乐、舞蹈和手工艺等传统知识和技能。

还有文化艺术学校和文化保护研究机构为有志于传承傣族文化的人提供专业培训和研究资源。

文化保护项目的实施也是傣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一环。

勐海县积极申报和实施各种文化保护项目,如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和收集傣族文化遗产等。

这些工作使得傣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傣族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并不局限于勐海县本地,还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勐海县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人民分享和交流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成果。

这种跨地区、跨民族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

云南勐海县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综述云南省勐海县是傣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傣族群众拥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勐海县的傣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但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加强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保护和传承傣族传统文化,同时推动经济发展。

傣族民谣的保护与传承是勐海县的一项重要工作。

勐海县积极发掘、保护和整理傣族民谣,推动傣族民谣在当地广泛传唱。

勐海县傣族歌舞会每年都会邀请当地民间歌手和乐师参加演出,将傣族民谣推广到全国各地。

此外,勐海县还建立了民间音乐团体,以保护和传承傣族民乐。

勐海县傣族服饰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傣族服饰是傣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服饰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层级和婚姻状态等等。

勐海县政府在保护和传承傣族服饰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建立了傣族服饰博物馆和傣族制衣工厂,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勐海县傣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也很重要。

傣族民居建筑是傣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傣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勐海县政府鼓励傣族民居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还开展了傣族建筑文化研究,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最后,勐海县的傣族传统节日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勐海县政府每年都会重视傣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泼水节和腊八节。

这些传统节日凝聚了傣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精华,是傣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云南勐海县的傣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需要持续加强,特别是在越来越富有的现代文化冲击下,勐海县政府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好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说出芒市的文化振兴方面,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不低于200字。

说出芒市的文化振兴方面,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不低于200字。

说出芒市的文化振兴方面,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

不低于
200字。

摘要:
1.芒市文化振兴的现状
2.芒市文化振兴的建议
正文:
芒市,一座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美丽小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芒市的文化振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芒市文化振兴的现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芒市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找出当地文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为芒市的文化振兴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针对芒市的文化振兴,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芒市文化资源的保护机制。

对于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应加大保护力度,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传承。

2.挖掘和传播芒市的民族文化。

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芒市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3.发展文化产业,将芒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可以引导和支持当地群众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民族手工艺品、民间技艺、文化旅游等,让文化
产业成为推动芒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4.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通过开展文化培训、举办文化讲座、推广阅读等活动,提高市民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一批热爱本土文化、具备文化创新能力的人才。

5.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内外文化名城、文化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文化项目和资源,促进芒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傣陶艺术的文化生态变迁及传承分析

傣陶艺术的文化生态变迁及传承分析

陶器的发明和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类已经从旧石器时代走向新石器时代。

陶瓷器具大量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代表着德宏地区居民已经从以石器为主的狩猎时代过渡到新农耕文明发展时期。

德宏是云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地区的制陶历史久远,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人们先祖大量使用陶器,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认识和使用粘土,二是可以熟练使用火,让火的温度高达800摄氏度,这些是陶器制作的重要条件。

从我国现存的部分陶瓷遗址和烧陶洞穴来看,这些地方都有着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痕迹。

在其中发掘出来的大量陶器石刀、石鱼、石斧等文物,都和陶瓷制作有一定关联,观察研究这些陶器,它们和现阶段德宏、孟连等地区的傣陶制作和使用的陶器是有一定相同之处的,无论是加工工艺还是形制方面,独有一些共同点。

可见,现阶段这些地区的傣陶和两千多年前的制陶工艺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相关陶器表面都使用带纹的木拍拍打出来的纹路,这种制陶工艺和南方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十分相似。

20世纪50年代后,国内外著名考古学家曾多次对傣族制陶工艺和发展进行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傣族传统制陶工艺在我国土陶艺术发展史中是极具代表性的,探究新石器时代的烧陶工艺可以从傣陶入手进行,其对于土陶艺术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德宏傣族制陶技术传承模式的生存环境和特点分析中发现,传承模式变迁是在德宏傣族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民族改革后,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德宏傣族社会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加速期,傣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

因为和制陶工艺传承模式相关的包括制陶原料、现代制陶技术、市场需求、生产分工、价值观念等,所以制陶技艺传承模式以实际的文化生态环境变迁为基础,同时也能反映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变化。

传统社会中,傣族家庭制陶传承主体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妇女,是一种家庭式的手工业传承模式。

当然,也有男性传承的情况,尤其是从事寺庙、建筑装饰用陶的制作和传承,这些家庭中的制陶人是传承社会制陶技术传承的重要主体。

傣族文化当代变迁的思考

傣族文化当代变迁的思考

傣族文化当代变迁的思考
章立明
【期刊名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8)004
【摘要】民族文化的变迁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与该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族际交往等关系密切.在文化的变迁研究中,可把其视为变量整合到该文化系统中去,但要避免因此而陷入决定论的窠臼.傣族文化系统的实物、行为、观念三大层面,在当代变迁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现代性与传统性胶着在一起,表现出兼容并蓄的走向.【总页数】6页(P55-60)
【作者】章立明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1.253
【相关文献】
1.傣族文化的当代变迁与传承创新——以西双版纳大勐龙镇曼飞龙村为例 [J], 诸芳
2.对当代文化变迁特征与中国民族文化"全球化"的思考 [J], 冯瑞
3.傣族伦理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变迁 [J], 谢青松;赵娟
4.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位变迁与文化安全的思考 [J], 金民卿
5.傣族文化当代变迁的思考 [J], 换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方文化的民族村落更新探索

基于地方文化的民族村落更新探索

基于地方文化的民族村落更新探索
在城镇化和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当代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同时还出现同质化的趋势。

村落不但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而且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现存为数不多的传统村落中,少数民族村落更显稀少,更为重要的是少数民族的“非遗”全部都在乡村中,它们的消失将直接导致一个少数民族文脉的断裂,保护传统文化、挽救民族村落已刻不容缓。

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并以传承文化为主线结合当前村落更新发展中所出现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更新策略,为民族村落的发展寻求一条适宜的出路。

全文从基于地方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德宏州的芒市芒晃傣族村寨更新设计为例进行研究。

首先从村落的生成环境和文化表征来深入挖掘和了解村落的地方文化,并对村落目前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然后,在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村落更新中“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困惑,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合理适宜的更新策略,使村落的更新发展既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又能解决村落生活环境恶化与经济落后的问题。

最后,以芒晃村寨的更新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实践,进一步论证与补充更新策略与方法。

芒市风俗作文

芒市风俗作文

芒市风俗作文我的公公、姥姥生活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傣语)——芒市。

它位于云南边陲,靠进缅甸,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

那里有美丽的傣家寨子,弯弯的凤尾竹,还有漂亮的傣家小扑少和英俊的小扑冒,以及美味可口的傣家豌豆粉,凉爽而沁人心脾的泡鲁达。

所以我们一家常常乐此不疲地往那儿奔。

尤其是春节,芒市总是我向往的首选去处。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回去过年,我的心也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芒市。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着,我等啊等,春节终于快到了,过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浓。

我们也该出发了。

出发前一天晚上我居然激动得睡不着觉。

从昆明驱车到芒市需整整一天的行程,要走将进八百公里的路。

一大早,我们就迎着朝阳起程了。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城市的喧嚣渐渐地隐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清风夹杂着田园、花草的香气拂过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庞,那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中车程已过半,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兴奋。

要不是看见背着竹篓的婀娜的小扑少行走在绿绿的田野之间,我还不知身处何方呢?一天的旅程缓慢而快乐,还带着一点疲惫。

可当我见到哥哥、弟弟和公公、姥姥时却一点疲惫都没了,反倒更加兴奋。

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也更加的宁静,别具—格的边疆风情和傣家竹楼、景颇山寨的浪漫气息包裹着我和家人。

第二天早上,爸妈就带着我去芒市最大的一条街——团结大道采购过年必备的对联、门神、高香等。

路上已有很多傣族、景颇族装束的大人、孩子,他们都穿着很有特色的服饰。

尤其女孩子多半都在头上插着鲜花或绢花,鲜艳的上衣别着各种别致的胸花,在太阳光下闪动着光彩,在她们的身旁往往有一些男男女女的伙伴,不时打闹着。

我奇怪地问妈妈:这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其他民族也过吗?妈妈告诉我,汉族和当地的各族人民早已是一个大家庭,不分彼此,就像汉族也过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一样,文化生活是会相互影响的。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在这儿过节比昆明要热闹得多。

路边摆着很多小摊在卖年货,有卖礼花的、卖糖果的、卖水果的、卖对联的。

芒市傣族村寨泼水节的由来

芒市傣族村寨泼水节的由来

芒市傣族村寨泼水节的由来
《芒市傣族村寨泼水节的由来》
在泼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芒市的傣族村寨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色彩斑斓的人们用盛水的容器向彼此泼水,这一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了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活动。

那么,芒市傣族村寨泼水节是如何来的呢?
据传说,很久以前,当地的傣族人民正值饥荒,生活非常困难。

他们向水神请求降雨,以解决旱情。

水神同情傣族人民的艰难处境,决定为他们降下一场及时雨。

因此,水神派出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她手持一把水壶,漫步在傣族村寨间,一路上向人们洒下了甘霖。

奇迹般地,大地开始变得生机盎然,庄稼长势喜人,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傣族人民开始了泼水节的传统活动。

他们用清水和香水相互泼洒,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同时也传承了女神降雨的神奇之举。

此后,每到泼水节时,傣族人民便开心地庆祝这场奇迹,感激水神和女神的恩赐。

如今,泼水节已经成为了芒市傣族村寨的重要传统节日,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在这一天里,人们不分老少,互相泼洒着清水,欢歌笑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泼水节所传承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使得傣族村寨更加独特和魅力十足。

这个美丽神奇的传统节日,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生活,热爱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摆 ”场节 目录制之外 ,也多为译制汉语节 目,原创 节 目很少 [ 3 ] 。此外 ,大众传播 的反馈 本来 就 比较迟 缓 ,而就北里村来看 ,更鲜有大众传播的反馈情况。 这种情况更加使得村 民们在整个传播活动 中处 于被
动地 位 。
2 . 作为群体的受众 麦奎尔认 为群体受众具有 “ 由基于地域和共 同 利 益而形成的许多互相交错 的社 会关系 网所构成 , ‘ 大众 ’媒介则 以不 同的方式与这些社会 网络相 融 合 ”[ 1 1 m的特征。北里村居 民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 相似 的文化程度并共同居住在一个彼此熟知的社 区 当中,是典型 的群体 型受众 。由于其大众传播 中的 弱势地位 ,北里村 民们在 自己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中 很少能够利用大众传媒 ,而多借助于人际和组织传 播进行 。这个过程 中作为 “ 意见领袖 ” 的贺 冒、贺 少作用突 出,并形成与社区传播特点相匹配 的传播
丹 尼斯 ・麦奎 尔在 分析受 众 概念 的历史 中 ,提
到两个受众类型:“ 作为群体的受众和作为市场的受 众 ”[ 1 l 。这正好可 以用来定位北里村 民在大众传播 环 境下 担 当的受 众角 色 。 1 . 作为市场的受众 大众传播具有社会 、文化 和商业 的三重属性 ,
数量和频率上看 ,除 了电视之外 ,其余均不高。另
厚 的 民族 色 彩 和 地域 特 征 的 乡村 文 化 正 在城 市 文化
个 典型 案例 。
当然 ,相对于德宏州其他地 区的傣族村寨而言,
北 里村有其特殊之处 ,例如身处城市发展 当中、更
容易接触到大众传媒并受 到其影响。其他研究多选 择较封 闭的对 象,大众传播的作用可能并不是那么 突出。但北里村 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其他村寨发展 的 道路和方 向,因此它实际上就是德宏傣族社会 的一 个缩影 ,村中傣族传统文化 的变迁现象实际上也就 是德宏傣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
达城市为 主导 ;地方传媒 又被种种 客观原 因所 限,
其类 型、节 目数量和质量并不高。特别是受大家欢
迎 的各种 民语频 道 ,除去傣学 会对 各傣族 村寨 的
收稿 日期 :2 0 1 5 —1 1 —1 2
作者简 介 : 孙磊 ,男 ,云南芒市人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传播学 、民族文化研究 。
外就接受 内容来看 ,与 自身地域文化相关的选择不 多。大众传播媒介与城市发展的天然关系决定 了大
众传媒 的内容以城市信息环境 的变化为主 。德宏位
于经济并不发达 的西南边疆 ,媒介 内容本来就 以发
不 同的属性倾 向会产生相应的传播观念 ,进而导致
对受众 在传播 过程 中性质 、地位 和作用 的不 同理 解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传媒产业化概念 的逐步形 成 ,我 国媒介 的传播观也从 以 “ 喉舌论”和 “ 政治
是傣族社区与大众传播环境相融合的社会化过程中

重视 ,因为它是衡量作为生产和传播信息产 品的大 众传媒价值的重要 尺度 。如此一来 ,那些 “ 消费能
力强的受众 ,必然在这种交换关系中成为核心 目标 对象 ,而消费能力弱的群体则被冷落和被遗忘。其 结果必然导致乡村话语权的流失与 ‘ 文化霸权 ’的 形成 ,使城市文化快速无 阻碍地涌人乡村 。具有浓

的入侵下迅速消失 ,而传入 的城市文化却在乡村水
土 不服 ”[ 2 1 。
虽然从大众传媒 的接触类型来看 ,北里村并无 特殊之处 ,但实 际上 由于地区经济与文化 的原 因, 从市场定位的北里村受众正是现代大众传播环境下 的弱势群体 。表现之一就是从 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

作 为 受 众 的北 里 村 民
北里村是芒市一个历史较长 的傣族 自然村 ,有 着鲜 明的傣 族文化传统。同时由于城镇 化的影 响, 目前所有大众传播手段在村 中均有所体现 ,可以说
家办报”为主导 的时代逐渐过渡到按大众传播需求
分层 的时代 ,传播的商业属性在此期间不断得到强 调。从大众传媒消费者的角度看 ,受众越来越受到
形式 — — 村 寨 广播 。至 于其 有 效 性 ,尹可 丽 提 到 在
大众传播,这个渐变过程也带来 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打破 了傣族文化传统 的稳定性和持续 性,为其变化提供 了各种可供借鉴和模仿的模 式,成为促进傣族文化传统变迁的重要 因素。
关键词 :北 里村 ;大众传 播 环境 ;傣 族文 化传 统 中 图分 类 号 :G 2 0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9 2 0 0( 2 0 1 6)0 5—0 0 1 0—0 5
孙 磊
( 德 宏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中文 系,云 南 芒 市 6 7 8 4 0 0) 摘 要 :作 为 一个 德 宏傣 族 社会 的 缩影 ,大众 传 播 环境 对 芒 市 北 里村 的文 化 和 传 统有 着 明显 的 影响 。 当
前 ,以北里村 民为代表的傣族受众处于大众传播 中的弱势地位 ;文化记忆的传统载体逐渐让位于学校教育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0

磊 :大众传播环境与傣族文化传统的变迁 过各种方式把一个族群在精神上和信仰上融合在一 起 ,并形成与其他族群相区别开来的某种特质。这 种特质可 以理解为该族群共 同的集体记忆 ,乃至于 文化记 忆 。 1 . 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 般认 为 ,记忆 是一 种属 于个体 的心 理感 官 行 为。但是 ,法 国社会 学家莫里斯 ・哈布瓦赫则
第2 9 卷 第5 期 2 0 1 6年 1 0月
文 山学院学报
J OURN AL OF WE NS HAN UNI VE RS I T Y
Vo 1 . 2 9 No . 5
Oc t . 2 01 6
大众传 播环境 与傣 族文化传 统的变迁
— —
以芒市北 里村 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