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6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XX省《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
XX省《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院观众厅、放映室、洗手间休息厅、吸烟室化妆间交通民航候机厅、办公室候车厅、售票厅公共洗手间营业大厅走道、洗手间办公室楼(电)梯比赛厅(不含体操)、练习厅休息厅运动员、教练员更衣、休息游泳馆营业厅(百货、书籍)鱼肉、蔬菜营业厅副食(油、盐、杂货)、洗手间办公室米面储藏百货仓库大厅、接待客房、办公室餐厅、会议室走道、楼(电)梯间公共浴室公共洗手间大厅洗手间办公室、阅览报告厅、会议室特藏、胶卷、书库治疗、诊断手术室x光、ct、核磁共振消毒室病房(成人)病房(儿童)图书馆、教室、试验室办公室、医疗室表4.2.4-2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建筑类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21相对湿度(%)5.3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5.3.11检测条件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监测数据应逐时记录。
【条文说明】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jgj/t132—2009中的6.1.4条: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监测数据应逐时记录。
2序号15.3.2内表面温度检测仪器性能应符合表5.3.1的要求。
表5.3.1温湿度检测仪器性能测量参数(单位)表面温度(℃)检测数量检测仪器温度传感器仪器准确度≤0.5℃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应对称布置在受检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两侧,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点,其中一点应布置在检测面的位置。
【条文说明】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jgj/t132-2009中的9.1.6条: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应对称布臵在受检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两侧,与热桥部位的距离应大于墙体(屋面)厚度的3倍以上。
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臵3点,其中一点应布臵在检测面的位臵。
5.3.31检测方法检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时,内表面温度测点应选在热桥部位温度最低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67号――关于2015年度第七批绿色建筑评价
附件:2015年度第七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编号
项目类型
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
申报单位
标识类型
标识
星级
1
公共建筑
(第867号)
关于2015年度第七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07]205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建科[2008]113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建科函[2009]235号)、《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和相关地方标准,我部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第七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评价工作。经审定,上海新华联国际中心企业总部3~21号办公楼等8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67号――关于2015年度第七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67号
【发布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日期】2015.07.14
【实施日期】2015.07.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是指通过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来评价建筑物或空间对节能、节水、减少大气污染、释放更少的有害物质、使用环保材料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效果。
绿色建筑检测应具备的技术标准包括:
一、绿色建筑检测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检测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地球生态环境的安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检测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流程中,根据环境污染源规定,应用到环保检测技术评估建筑物作用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若不符合,则必须调整建筑物设计、建设标准及管理措施,以达到绿色建筑的实现。
二、设计、施工方案和设施设备的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检测应重点检测建筑设计、施工方案和设施设备的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应从工程总体设计、施工工艺质量以及设施设备性能几方面入手,加强检测上的细化,保证水、电、燃气设计、施工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并确保设施设备安装正确,性能符合标准。
三、环保设备管理
为提高绿色建筑的环保指数,应对绿色建筑内部的环保设备实施全面管理,加强对空调系统、采暖燃气系统和消防设施等环保设备的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作出维修改造和更换,以确保其及时、准确、质量优良。
四、污染排放检测
绿色建筑检测还应包括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排放进行监测,以保证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采用有效的排放控制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如采用分离式技术拆分污水,并采妥善处理有害污染物。
总之,绿色建筑检测要求检测主体跟踪建筑过程中绿色技术应用情况、节能节水环保效果、建筑环境舒适性及污染控制情况等,巩固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和生活方式,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文章来源:居家环保网文章作者:王博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标准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 :00 ~18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2.0.5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讲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筑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筑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筑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卫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开展理念引进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将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开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全然国情动身,从人与自然和谐开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卫环境的角度,提出开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要紧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卫,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开展。
从那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峻缺乏,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兴盛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开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开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估计到2021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开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开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开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术语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2 术语
2. 0. 1 绿色建筑green bu i 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
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
筑。
2. 0. 2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 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 0.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nnual runof f vol ume capture rat i o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
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 0. 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 0. 5 再生水reclaimed wat 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 0.6 非传统水源non-trad i t 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 0. 7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 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
材料。
2. 0. 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 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altesting(征求意见稿)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施行日期:201X—XX—XX日目录1. 总则 (4)2. 术语 (5)3. 基本规定 (6)4. 室内空气质量 (7)4.1一般规定 (7)4.2甲醛 (8)4.3苯 (10)4.4氨 (12)4.5TVOC (14)4.6室内氡浓度 (16)4.7合格判定 (16)5. 室内热湿环境 (18)5.1一般规定 (18)5.2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18)5.3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22)6. 室内声环境 (26)6.1一般规定 (26)6.2室内背景噪声 (26)6.3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 (33)6.4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 (38)6.5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 (41)7. 室内光环境 (46)7.1一般规定 (46)7.2室内采光系数 (46)7.3室内照度值 (53)7.4一般显色指数 (58)7.5照明功率密度 (64)7.6统一眩光值 (65)8. 室内通风效果 (75)8.1一般规定 (75)8.2换气次数 (75)8.3新风量的检测 (79)8.4室内空气流速 (79)8.5自然通风 (80)8.6合格判定 (82)9 室内可吸入粒物浓度 (83)9.1一般规定 (83)9.2PM10 (83)9.3PM2.5 (87)9.4合格判定 (89)附录A 室内声环境检测仪器要求 (90)附录B 测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93)附录C 报告格式 (96)1.0.1为了准确判断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规范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技术,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环境检测。
1.0.3在进行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年
8 室内环境质量8.1 控制项8. 1. 1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条文说明扩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中的规定,汇总各类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要求如表8-1。
住宅、办公、商业、医院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限值,应分别与《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中不同类型建筑涉及房间的要求一一对应:其余类型民用建筑,可参照相近功能类型的要求进行评价。
对于公共建筑如办公建筑中的大空间、开放办公空间等噪声级没有明确要求的空间类型,不做要求。
表8-1 室内允许噪声级2 适用于采用纯音气导和骨导昕阐测昕法的昕力测昕室,采用声场测昕法的昕力测昕室另有规定。
【具体评价方式】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查阅建筑设计平面图,审核基于环评报告室外噪声要求对室内的背景噪声影响(也包括室内噪声源影响〉的分析报告以及在图纸上的落实情况,及可能有的声环境专项设计报告。
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的基础上,还应审核典型时间、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检测报告。
8. 1. 2 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控制项】【条文说明扩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中的规定,汇总各类建筑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隔声性能要求如表8一2、表8-3。
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一2010 中,除旅馆建筑外的其它各类建筑的外墙、门窗隔声标准只有一个级别,因此进行评价时将该级别视为低限标准(高要求标准按比低限标准高5d8 执行〉:对于商业建筑,《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仅对部分类型的隔墙、楼板隔声性能有要求,对外墙、门和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无标准要求,故可仅按表中规定进行评价,对其他建筑构件不作规定(若无相应的构件,则不参评〉。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是绿色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国际标准1. WELL Building Standard(WELL标准)WELL标准是国际上最知名的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之一,它将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分为六个方面:空气质量、水质、营养、光照、运动和舒适度。
室内空气质量方面考虑了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有害化学物质、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因素。
2. LEED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IEQ评价标准)LEEDIEQ评价标准是美国绿色建筑领导委员会(USGBC)推出的一个评价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它包括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抗菌材料使用、通风和绿色清洁产品使用等方面。
二、中国标准1.空气质量评价评价空气质量一般包括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有害物质的浓度。
标准中通常会规定颗粒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能超过一定限值。
2.甲醛和有害物质评价评价标准中一般会规定室内甲醛和有害物质的浓度限制,以保障室内空气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通风和换气评价标准中通常会规定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换气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4.室内环境控制评价室内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中通常会规定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合理范围,以及室内光照的要求。
5.室内装修材料评价评价标准中会要求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室内装修材料和环保材料,以减少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6.噪音控制评价评价标准中会要求建筑物具备良好的噪音控制设施,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主要是通过评价空气质量、甲醛和有害物质、通风和换气、室内环境控制、室内装修材料和噪音控制等方面来评价建筑物的室内空气品质。
绿色建筑测评标准
之
窗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评价总分值为 9 分, 并按下列规则
6
ww w.
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gb
wi
Ⅱ
室外环境
cn
得分 2 4 6 3 6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 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 3 分。 4.2.1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 10hm2 的场地进 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总分值为 9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 地面积的比例达到 30%,得 3 分; 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 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 3 分; 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 50%,得 3 分。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 分值为 6 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55%,得 3 分;达到 70%,得 6 分。 4.2.15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采用乔、 灌、 草结合的复层绿化, 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 3 分;
表 4.2.1-2 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 R 0.5≤R<0.8 0.8≤R<1.5 1.5≤R<3.5 R≥3.5
之
窗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 9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 30%,旧区改建达到 25%,得 2 分; 2)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表 4.2.1-1 的规则评分,最高得 7 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0348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本规定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绿色建筑得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得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得总体进行评价。
【说明】建筑单体与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
当需要对某工程项目中得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时,由于有些评价指标就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得〈如住区得绿地率),或该工程项目中其她建筑也采用了相同得技术方案(如再生水利用〉,难以仅基于该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得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
建筑群就是指由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或相近得两个及以上单体建筑组成得群体。
常见得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
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用本标准评分项与加分项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得总得分,再按各单体建筑得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群得总得分,最后按建筑群得总得分确定建筑群得绿色建筑等级。
参评建筑本身不得为临时建筑(例如,多见于北方得冰雪建筑,近年来在南方出现得集装箱建筑〉,且应为完整得建筑,不得从中剔除部分区域。
无论评价对象为单栋建筑或建筑群,计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时,要基于该指标所覆盖得范围或区域进行总体评价,计算区域得边界应选取合理、口径一致、能够完整围合。
常见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主要有:人均居住用地、容积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
3、1、2 绿色建筑得评价分为设计评价与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说明】本标准2006年版要求评价应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但在随后发布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建科综[2008]61号)中,己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而且,经过多年得工作实践,证明了这种分阶段评价得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得积极作用。
总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总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二0一五年七月前言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以下简称《标准》)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实施。
为了适应当前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在该标准修订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标准》修订组专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课题的承担单位,同时启动了原《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的修订工作,并于2015 年2 月通过了专家审查。
《技术细则》依据新《标准》进行修订编制,并与其配合使用,为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提供更为具体的技术指导。
《技术细则》章节编排也与《标准》基本对应。
《技术细则》第1 3 章,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关术语、评价对象、评价阶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文件要求等作了阐释;第4 ~11 章,对《标准》评价技术条文逐条给出【条文说明扩展】和【具体评价方式1【条文说明扩展】主要是对标准正文技术内容的细化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原则上不重复《标准》条文说明内容。
E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是对评价工作要求的细化,包括适用的评价阶段,条文说明中所列各点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形式及相应的材料文件名称、内容和格式要求等,是对定性条文判定或评分原则、对定量条文计算方法或工具的补充说明,明确评价时的审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附录给出了评价中方便查阅参考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总览、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空调系统冷源机组能效指标等。
《技术细则》的编制工作还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重点标准规范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专家的大力支持。
各地在《技术细则》的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将意见建议反馈给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010-********)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标准规范处(士也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编:100013;E-mail:gb50378@/doc/929511940.html,),以便修订完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征求对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预拌砂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征求对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预拌砂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5.05.29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征求对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预拌砂浆(征求意见
稿)意见的函
建科墙函[2015]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计划单列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做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14]75号)的实施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预拌砂浆(征求意见稿)(可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下载)。
现公开征求意见。
请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于2015年6月12日前返回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联系人:叶宁,电话:************
高萍,电话:************
传真:************,68205567
邮箱:*************,****************.cn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100835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2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100846
附件: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预拌砂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2015年5月29日。
DB11_T825-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 11/T 825-2015 备 案 号:Jபைடு நூலகம்1906-20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15-12-30 发布
2016-04-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编 号:DB11/T 825-2015 备 案 号:J11906 -201×
主编部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0一八年十二月目录1 总则 (3)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5)4 总图与室外环境工程 (7)5 建筑与室内环境工程 (13)6 结构工程与绿色施工管理 (18)7 给排水工程 (24)8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 (28)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 (32)附表A (34)表 A.0.1 建设用地指标验收表 (34)表 A.0.2 屋顶绿化指标验收表 (35)表A.0.3 场地内环境噪音检测验收记录表 (36)附表B (37)表B.0.1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指标验收记录表 (37)表B.0.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验收记录表 (38)附表C (39)表C.0.1 材料资源利用验收记录表 (39)表C.0.2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检查验收记录表 (40)附表D (41)表D.0.1 节水器具和非传统水源利用参数验收记录表 (41)附表E (42)表E.0.1 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设备参数验收记录表 (42)附表F (44)表F.0.1 电气与照明性能参数验收记录表 (44)附表G (45)表G.0.1 绿色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现场检测报告汇总表 (45)附表H (46)表H.0.1 总图与室外环境工程验收汇总表 (46)表H.0.2 建筑与室内环境验收汇总表 (48)表H.0.3 结构工程与绿色施工验收汇总表 (50)表H.0.4 给排水工程验收汇总表 (53)表H.0.5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验收汇总表 (55)表H.0.6 建筑电气与智能工程工程验收汇总表 (57)附表I 绿色建筑工程总体验收记录表 (58)表I.0.1 项目验收基本信息表 (58)表I.0.2 绿色建筑工程总体验收记录表 (59)1 总则1.0.1 为推进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统一绿色建筑工程验收的要求,保证绿色建筑工程质量,制定本导则。
新版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判定表(GC中建绿建)V1.0
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地与室外环境 100 100 64控制项分值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土地利用)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 室外环境)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I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V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建筑与维护结构)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 供暖、通风)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II 照明与电气)分值适用得分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5.2.16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008667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节水系统)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节水器具与设备)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非传统水源利用)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008058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节材设计)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材料选用)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室内环境质量1008968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室内声环境)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室内光环境与视野)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 室内热湿环境)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V 室内空气质量)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施工管理10010059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环境保护)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资源节约)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 过程管理)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运营管理10010070控制项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评分项(I 管理制度)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技术管理)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I 环境管理)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提高与创新166一般规定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加分项(I 性能提高)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II 创新)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编号项目性质参评与否条文要求分值适用得分评判得分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altesting(征求意见稿)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施行日期:201X—XX—XX日目录1. 总则 (4)2. 术语 (5)3. 基本规定 (6)4. 室内空气质量 (7)4.1一般规定 (7)4.2甲醛 (8)4.3苯 (10)4.4氨 (12)4.5TVOC (14)4.6室内氡浓度 (16)4.7合格判定 (16)5. 室内热湿环境 (18)5.1一般规定 (18)5.2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18)5.3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22)6. 室内声环境 (26)6.1一般规定 (26)6.2室内背景噪声 (26)6.3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 (33)6.4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 (38)6.5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 (41)7. 室内光环境 (46)7.1一般规定 (46)7.2室内采光系数 (46)7.3室内照度值 (53)7.4一般显色指数 (58)7.5照明功率密度 (64)7.6统一眩光值 (65)8. 室内通风效果 (75)8.1一般规定 (75)8.2换气次数 (75)8.3新风量的检测 (79)8.4室内空气流速 (79)8.5自然通风 (80)8.6合格判定 (82)9 室内可吸入粒物浓度 (83)9.1一般规定 (83)9.2PM10 (83)9.3PM2.5 (87)9.4合格判定 (89)附录A 室内声环境检测仪器要求 (90)附录B 测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93)附录C 报告格式 (96)1.0.1为了准确判断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规范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技术,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环境检测。
1.0.3在进行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0.2室内环境indoor environment指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包括住宅、办公室、学校、教室、医院、候车(机)室、交通工具及体育、娱乐等室内活动场所。
3.0.3氡浓度radon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空气中氡的放射性活度。
3.0.4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在本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所测得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简称TVOC。
3.0.5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
单位为分贝,dB。
3.0.6室内平均声压级average sound pressure level in a room声压平方的空间和时间的平均值与基准声压(20μPa)平方之比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空间平均是指整个房间,但不包括声源直接辐射或边界区域(例如墙面等)对测量结果有明显影响的区域。
室内平均声压级以dB表示。
3.0.7室内背景噪声Indoor background noise指室内技术设备(如通风系统)引起的噪声或者是从室外经由墙、门、窗传入室内的噪声。
3.0.8撞击声压级impact sound preddure level当测试楼板用标准撞击器激发时,在接收室内的1/3倍频程平均声压级,以dB表示。
3.0.9采光系数daylight factor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散射光面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3.0.10(光)照度illuminance表面上一点处的光照度是入射在包括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面积之商,单位为lx。
3.0.11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 power density (LPD)单位面积上照明实际消耗的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等),单位为W/m2。
3.0.12显色指数colour rendering index光源显色性的度量。
用被测光源下物体颜色和参考标准光源下物体颜色的相符合程度来表示。
3.0.13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与交换的通风方式。
3.0.14可吸入颗粒物(PM2.5或PM10)inhalable particlesPM2.5,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0μm的颗粒物。
3.基本规定3.0.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项目应括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热湿环境、室内声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通风效果和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条文说明】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包括室内声学环境、室内天然光环境、室内通风效果和室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等项目。
3.0.2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的精度、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应满足检测要求。
仪器仪表测量性能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时,相同的参数可能采用多种测量设备和方法,采用的仪表精度不同,检测结果的误差也会相差较大,因此,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必要统一仪器仪表的技术参数。
3.0.3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条件、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合格判定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
3.0.4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中,Ⅰ类、Ⅱ类划分: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室、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3.0.5检测报告格式可按本标准附录C进行。
3.0.6原始记录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工程名称;2、检测时间;3、检测工况条件;4、检测仪器;5、数据记录;6、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字4.室内空气质量4.1一般规定4.1.1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项目包括对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氡的检测。
4.1.2检测条件1对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绿色建筑,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2对采用自然通风的绿色建筑室内甲醛、苯、氨、TVOC检测时,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室内氡浓度检测时,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h后进行。
3对甲醛、苯、氨、TVOC取样检测时,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具,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条文说明】门窗的关闭指自然关闭状态,不是指可以采取的严格密闭措施。
当发生争议时,对外门窗关闭时间以1h为准。
在对甲醛、苯、氨、TVOC取样检测时,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具(如固定壁柜、台、床等),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如家具门正常关闭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第6.0.18条: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4.1.3检测数量1每个建筑单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房间,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条文说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第6.0.12条: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污染物浓度,氡、甲醛、氨、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2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 间。
3每个房间的检测点数应符合表4.1.3的要求。
表4.1.3 室内氡浓度检测点数设置4.1.4测点布置1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2采样点应距内墙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条文说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第6.0.13~16条。
4.2甲醛4.2.1检测仪器要求1采样采样,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性差,故本标准不采用此方法进行现场检测。
4.2.2检测方法1试剂配制(1)吸收液原液:称量0.10g酚试剂[C6H4SN(CH3)C:NNH2²HCl,简称MBTH],加水溶解,倾于100mL具塞量筒中,加水至刻度。
放冰箱中保存,可稳定三天。
(2)吸收液:量取吸收原液5mL,加95mL水,即为吸收液。
采样时,临用现配。
(3)1%硫酸铁铵溶液:称量1.0g硫酸铁铵[NH4Fe(SO4)2²12H2O]用0.1mol/L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碘溶液[c(1/2I2)=0.1000mol/L]: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加入12.7g 碘。
待碘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移入棕色瓶中,暗处贮存。
(5)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量4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6)0.5mol/L硫酸溶液:取28mL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配制及标定见附录K)。
(8)0.5%淀粉溶液:将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并煎沸2-3min至溶液透明。
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保存。
(9)甲醛标准贮备溶液:取2.8mL含量为36%-38%甲醛溶液,放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浓度约为1mg/mL,准确浓度用如下碘量法标定。
精确量取20.00mL待标定的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置于250mL碘量瓶中。
加入20.00mL[c (1/2I2)=0.1000mol/L] 碘溶液和15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放暗处15min,加入20mL 0.5mol/L硫酸溶液,再放暗处15min,用[c(Na2S2O3)=0.100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黄色时,加入1mL 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恰使蓝色褪去为止,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V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