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精选.docx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 国家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2 XX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3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000号4 XX市建筑日照管理办法二、工程概况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总用地面积㎡地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地下停车位辆道路广场面积㎡地面停车位辆绿地面积㎡自行车停放数量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筑层数层容积率—建筑高度m绿地率%总户数(总床位数或总座位数)户(床)(座)建筑密度% 总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人地上功能布局:地下功能布局: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自评分情况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标准的X星级。
自评分情况见下表: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加分项总分值100 100 100 100 100 —实际总分值自评得分换算得分权重系数权重得分自评总分:,申报星级评分要求:50/60/80 。
(注: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的权重系数不同,应根据实际建筑的类型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表3.2.7选用。
)四、节地与室外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五、节能与能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七、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八、室内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九、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注:1、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中各控制项和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前应列出标准条文号,但不用列出条文的具体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示例文档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 J08-2090-20122.项目概况本项目为保障性住房中的动迁安置房,项目位于配套商品房上海浦东新区周康航基地C-04-01地块,北临瑞安路,东为经二路,南到四号河公共绿带,西至经一路。
项目占地面积为24501.00㎡。
由3栋18层住宅楼(1#,5#,6#)、1栋17层住宅楼(4#)、1栋14层住宅楼(2#)、1栋13层住宅楼(3#),共计6栋住宅楼,1栋社区服务用房(7#)及1个独立地下汽车库(由上海结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组成。
地块总建筑面积59785.44㎡,地上建筑面积50689.64㎡。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49000.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1840.24㎡,公共服务设施1930.20㎡。
地下建筑面积9095.80㎡,其中地下汽车库6015.00㎡,住宅地下室建筑面积3080.80㎡。
本项目按每套3.2人计算,项目区域中居住人口共约1882人,以总用地面积24501㎡为基数,整体人均占地指标为13.02㎡/人;项目按设计户数50%的要求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其中地下停车位160辆,地面停车位140辆;项目绿地面积为8575.35㎡,绿地率为35%,集中绿地面积2450.1㎡,集中绿地率为10%。
本项目用地文件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建筑方案批复文件《关于审定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周康航拓展基地C-04-01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决定》(沪浦规土许方[2014]第42号)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总体设计阶段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征询意见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通知沪建管[2014]536号要求与建设单位沟通,按绿建一星级标准设计。
项目特征表3.绿建设计达标条款根据《住宅建设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 J08-2090-2012 附录A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技术组合方案对住宅建筑绿建星级控制项的要求,所有控制项条款必须得到满足。
绿建专篇(总)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5.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项目基本概况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规划净用地面积13773.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19.7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83.3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5736.43平方米其中:消防控制室73.22平方米物业用房153.43平方米建筑密度16.69%容积率 3.32绿地率35%停车位376辆其中:地面停车193辆地下停车183辆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完整)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现行有关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进一步规范我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帮助设计单位提供正确完整的设计文件,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深度和质量,根据《建筑节约能源条例》、《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396号文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883号文件)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编写本专篇。
本专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DB/T29204、《绿色建筑设计》DB/T29205进行编写,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包含设计依据、绿色建筑目标、工程概况、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内容。
本专篇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本专篇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交城乡和建设交通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城乡和建设交通会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洪再生祝捷刘洪海胡振杰孙绍国王亨沈优越彭鹏王勇曹磊审查人员:曹治政李宝瑜丁永君王俊霞刘建华周鹏周国民康清王东林牛奇编写说明1.依据《建筑节约能源条例》、《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396号文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883号文件)等文件,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且成篇,设于施工图建筑专业设计总说明中。
2.本专篇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对于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可供参考。
3.本专篇编写的依据是《绿色建筑评价》DB/T29204(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版)、《绿色建筑设计》DB/T29205及国家和相关。
4.本专篇包含了较全面的技术内容,各绿色建筑项目应根据所申报的星级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5.本专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
6.《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根据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应提出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绿色施工、景观绿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简况1.建筑总量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案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案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简况表建筑单体简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色技术简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注: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绿色建筑设计专》doc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3、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4-082-20124、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5、《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7年7月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年6月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二、设计概况1、项目名称:2、区域位置:项目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北为新泺大街,东侧为奥体中路,西南位城市公园,基地大体呈三角形。
3、项目规模:项目占地面积0.7公顷,建筑面积5.3万㎡,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小于100米。
4、项目工期:5、绿色建筑主要指标:6、申报阶段及星级:本次申报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级。
三、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星级划分对一般项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四、本项目按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4-082-2012进行设计后的达标情况:5.1 节地与室外环境5.2 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 室内环境质量5.6 建筑电气五、本项目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后,其达标汇总情况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共六个方面的控制项全部达标,符合标准要求。
2、本项目的A类一般项和B类一般项的达标情况如下:()内为达标项数六、结论:本项目根据建设单位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设计,经初步审查自评符合二星级标准,望建设及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严格按照本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依据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完善其他条款,确保本项目在建成后达到二星级标准要求。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大阪万博会展中心。
这座展览中心是为了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设计理念拥有“零碳”、“零废弃”、“零排放”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建筑典范。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在选址上,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周围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比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引入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
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日本的气候特点,利用了地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建筑物的自给自足。
在建筑的隔热、隔音、通风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建筑物的能耗效率,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在水资源、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建筑师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建筑物的冲洗和灌溉,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建筑物内部设置了多功能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建筑外部和周围环境的绿化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加了建筑物的生态美感。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大阪万博会展中心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设计了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情况,实现了能源的精准管理。
建筑内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也遵循了绿色环保的原则,选择了环保型的器材和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效益。
我们可以看看新加坡的“花园理想城市”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建筑师理查德·卡森设计的,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社区。
整个项目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灯具、太阳能板等。
建筑物的设计还考虑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减少室内能耗并提高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花园理想城市成功实现了环保和节能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宜居的社区。
另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是荷兰的“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
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工作场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绿色屋顶、太阳能板、高效隔热材料等。
建筑物还设置了很多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元素,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成为了荷兰乃至整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比如美国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凯恩大楼”和中国的“北京国贸三期”。
这些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地下循环系统等。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这些绿色建筑物成功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利用效率和舒适度,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典范。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利用效率。
通过学习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建筑设计专篇⼗五、绿⾊建筑设计篇15.1、设计⽬标XXXXX项⽬位于长沙XXX,基地东北临XX⼤道,其它三⾯为XXXX。
依据《长沙市绿⾊建筑⾏动实施⽅案》(长政发【2013】33号)和《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明确我市民⽤建筑节能设计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长住建发【2013】150号⽂),《长沙市⼈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绿⾊建筑项⽬管理规定>的通知》(长政发【2015】8号)要求,项⽬应按不低于绿⾊建筑⼀星级标准设计建设。
本次设计为⼀期⼯程,属⼯业仓储类建筑,设计中采⽤的⼀些绿⾊建筑材料、产品和技术设计。
15.2、设计依据《长沙市绿⾊⾏动实施⽅案》(长政发【2013】33号);《长沙市绿⾊建筑项⽬管理规定》(长政发【2015】8号);《长沙市绿⾊建筑设计基本规定》(长政发【2015】8号)《长沙市绿⾊建筑评价标准》(试⾏);《长沙市绿⾊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业建筑节能设计统⼀标准》(GB51245-2017)《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201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13;《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建筑给⽔排⽔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与⼩区⾬⽔利⽤⼯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15;《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明确我市民⽤建筑节能设计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长沙市民⽤建筑节能和绿⾊建筑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7〕53号)15.3、绿⾊建筑技术体系本项⽬采⽤的绿建设计技术如下:调改善⽣补充地下为了保证要求将⼤量⼈群与少量织各⾃的交通系统。
同时,倡导以步⾏、公交为主在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也但在利⽤地下空间的同时处理好地下⼊⼝与地上的有机联同时采⽤适当的⼿段实装饰等需避免对周围环境产⽣光污染,或对周围居住建筑产⽣不利的⽇照遮挡。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WORD版(方案阶段--上海版)
***项目方案阶段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一、设计依据: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1.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1.6、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二、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分析;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结合规划方案描述项目特点(如区位及地理条件、场地类型、建筑功能、建筑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描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保护建筑、文物古迹、古树苗木及绿化景观等)、可转化利用的天然资源(如光能、风能、地热、天然水系等)、可利用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共交通、市政配套)。
2. 2、项目绿建要求:按照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有关法规、及控修规的要求描述项目绿建要求。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四、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资高效、舒适健康”的技术策略,集成成熟适用先进技术,对项目实施技术策划与预评估,本项目拟按照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下:五、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六、基于项目基本概况,结合以上绿色建筑技术策略,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一)建筑专业:(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1、场地规划:总体规划建筑容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的意见及要求。
总平面布局避免污染排放物的建筑或场所为对环境正常使用产生影。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 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 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 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3 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一、建筑工程概况1.1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1.2 本工程属二级建筑 , 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 , 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 本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1.4 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 ; 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 ; 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 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 ㎡, 地上建筑面积 12498.52 ㎡ , 总建筑面积:13830.92 ㎡。
1.6 项目工期: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工建设,于 2017 年 10 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 2 年。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 [2013]1 号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 号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2009 年 9 月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CSUS/GBC 05-2014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XJJ001-2011)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11、《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3.1场地规划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内无需要保护的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的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内合理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 米,宽边 218 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建设用地面积:56066.9 ㎡。
3.1.3本工程场地无水系,场地现状较为平整,设计基本保持原有场地高程,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场地内无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对于大于5年树龄或胸径大于 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树木,采取移栽保护。
3.1.4本工程场地建设强度满足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
3.2总平面交通3.2.1本工程机动车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及地面室外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以地下停车库为主 (878 辆 ) 、地面室外停车位为辅 (113 辆 ).3.2.2场地内采用步行系统联系各单体建筑,与车行系统不交叉,除消防车外其它车辆不进入场地内部,实现人车分流。
4、建筑设计4.1本建筑体形系数为0.25 ,满足不大于 0.28 的限值,窗墙比设计值为:东:0.01 ,南:0.34 ,西:0.01 ,北:0.25 ,窗墙比限值为:东: 0.3 ,南:0.45 ,西: 0.3 ,北: 0.25 ,设计值均小于各方向窗墙比限值,屋顶的设计值为0.3 ,小于 0.4 的限值规定,外墙设计值为 0.39 ,小于 0.6 的限值规定,建筑节能设计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 -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XJJ001-2011) 的 65%节能率的要求,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4.2外窗采用获得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产品,外窗气密性为7级,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 30%。
4.3每户住宅均有直接采光,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
4.4电梯前室均能满足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住宅房间均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4.5本工程采用的外窗隔声性能不低于《建筑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2008 规定的 5 级,白天、夜间在关窗状态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中要求。
4.6 场地内人行道及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规定,每个住宅单元入口处均设宽为 1.2m, 坡度为 1:12 的无障碍坡道。
每个单元使用的电梯均为无障碍电梯、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4.7 设备、管道均设置有专门的检修井和设备房,均布置在公共部位,并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方便检修、改造和更换。
4.8 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应采用国家和新疆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淘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4.9 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 B6566-2010的要求。
4.10 本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控制均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的要求。
1建筑专业审查序号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内容2.1.1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拟建工程场区范围内未见不良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地质现象,适宜进行工程建设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拟建场地内及周边均无排放的2.1.2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污染源。
2.1.3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布总平面图中有竖向设计,场地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内无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
被。
应尽可能避免土方大挖大填。
场该建筑物满足建筑用房自然采地光的要求,并且与周围建筑物规 2.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的间距满足防止视线干扰要划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求。
经过日照分析报告,报规2.1与划局审批,并且通过了审批。
室2.1.5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合以外2下要求: 1-3 层不大于 41m/人, 4-6 层不大小区用地 56066.9 平方米,户数环22于 26m/ 人, 7-12 层不大于 24m/ 人, 13-18779,人均居住用地为 22.49 ㎡ /境2层不大于 22m/ 人, 19层及 19层以上不大于人,不大于 24㎡ / 人。
13m2/ 人。
2.1.6场地内道路系统应便捷顺畅,满足消总平面图中道路及消防流线设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
计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2.1.7室外地面中应考虑透水地面,硬质铺室外有景观设计,已经在布置装地面应说明铺装材料及透水铺装垫层采车位的位置设置了硬质铺装地用的透水构造做法。
集中绿地宜采用下凹面,透水地面为天然级配砂砾式。
200厚。
精品文档场地规划2.1与室外环境建筑室外有景观设计,设计中已经2.1.8 景观绿地设计应以乡土植物利用为考虑有植物多样性,并且是根主,兼顾植物多样性,本土植物种数不宜低据不同区域的覆土厚度选择不于 70%。
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应满同的植物,地下车库上部的种足植物生长需求。
植区域覆土深度为 1.2 米,内配80厚粒径 15-20 卵石盲管。
室外有景观设计,设计中地下2.1.9 住区绿地内宜多栽植乔木、灌木,减车库上部的覆土层厚度达到少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每百平1.2 米,该处设计有乔木。
其余3株。
方米绿地内乔木数量不应少于地方为自然土。
本工程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积2.1.10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居住建筑地为: 1332.4 平方米,地上建筑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之比不应小于面积为: 12498.52 平方米5%,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1332.4/12498.52/100=10.66%比不应小于 0.5 。
>5%2.2.1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采用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12#楼建筑朝向为南偏东3°。
向,当建筑处于不利朝向时应进行补偿设计。
2.2.2 公共步行通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空开放空间应设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满足本建筑物满足《无障碍设计规2.2《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宜考虑全天范》 GB50763的相关要求。
间布候的使用需求。
局2.2.3建筑的层高,应与其功能相适应。
本建筑住宅层高为 2.9 米,为最经济合理。
2.2.4建筑新风进风口设置应避开污染源。
图纸中的竖井分布位置及构造排风口设置应避开人员活动区。
满足要求。
精品文档2.3.1建筑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节能设计满足 XJJ001-2011 建构热工性能、外窗与玻璃幕墙气密性等级、筑节能 65%设计标准的要求,已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等,应符合新疆维吾尔经出具节能设计的计算书并审建自治区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查通过。
筑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围 2.3.2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温度或热阻值及热惰性指标满护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结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的要求。
GB50176的要求。
2.3构2.3.3外墙外保温墙体上的外窗宜靠外墙外墙外保温设计为硬泡聚氨节主体部分的外侧设置,否则外窗洞口周边墙酯,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能面应做保温处理;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设隙应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材料填封材料填实;金属窗和幕墙型计实;金属窗和幕墙型材应采取断热措施。
材采取断热措施。
2.3.4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建筑围屋顶和外墙热桥部位内表面温护结构内表面应有防结露设计措施。
度设计均有防结露措施。
2.4.1本建筑朝向为南北向,无东西建筑遮阳设计应满足国家及新疆维吾直射,故建筑物没有进行水平尔自治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建遮阳设计。
筑遮 2.4.2居住建筑的遮阳设施不应影响建筑冬本工程采用四腔三密封三玻两2.4腔玻璃 (4+9A+4+9A+4) 窗阳季阳光入射。
设计2.4.3 公共建筑中,当未设置外遮阳时,东、西、南向玻璃幕墙应采用自身具有遮阳功能该建筑物为居住建筑。
的玻璃。
日 2.5.1居住建筑的各主要功能空间应有自本工程采光满足《建筑采光设2.5照然采光,采光系数不应低于《建筑采光设计计标准》 GB50033的要求。
与标准》 GB50033的要求。
精品文档天2.5.2 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然生光污染,幕墙玻璃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本工程没有幕墙。
采0.2 。
光设2.5.3 当居住建筑套型内有两个及以上卫生本工程中每户只设置有一个卫计间时,至少设有一个明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