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专篇(多联机)

绿色建筑专篇(多联机)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2.设计标准
本工程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
3.设计内容
(1)新风:按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8-2012及《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75-2006设置,大空间采用全热热回收,热回收率不小于67%(全热)及76%(显热)。

(2)负荷计算:空调冷热负荷按设计房间(或区域)采用逐项逐时计算。

(3)风机:空调、通风系统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75-2006的要求。

(4)多联机系统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75-2006要求。

(5)空调系统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采用设备独立温度控制,设计采用线控方式,用户可自行选配遥控方式。

(6)环保:新风系统室外取风口取自室外洁净无污染区域且远离排风系统排出口,室内送排、风系统风口最小距离不小于5米。

(7)空调室内外温度:满足《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75-2006的要求。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3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说明1、为更好推动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我省绿色建筑设计,依据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04/T 335-2017),编制我省《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2、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的绿色民用建筑的设计,各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参考使用。

当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时,可依据《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专篇(示范)》执行。

3、本《设计专篇》为通用格式,所有设计阶段参评的条文全部列出,各工程可根据项目功能和工程设计内容,将项目得分项和不参评项在措施表中列出,并根据项目实际设计内容编写相应设计作法,不参评项应说明不参评理由。

4、《设计专篇》中斜体字为对技术措施描述要求的说明解释,实际工程设计专篇中应删去,以具体措施描述代替。

5、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汇总各专业内容,作为一个独立说明纳入施工图中。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建筑功能:5、建设情况:(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6、总用地面积:m2,净用地面积:m2。

7、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

8、容积率:,绿地率:%9、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10、建筑高度:米11、结构型式:结构12、抗震设防烈度:13、居住户数:户(注明:用于住宅)14、居住人数:人(注明:用于住宅)15、机动车停车位:个16、非机动车停车位:个二、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情况:本项目所有控制项均满足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 2 —(DBJ04/T335-2017)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

同时总得分达到____分,自评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____星级要求。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用地面积: m 2 。

项目建筑面积 m 2,其中地上: m 2,地下:m2;建筑层数 层;建筑高度 m。

2. 建设目标: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项目总分 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技术 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分;③节水与水XX 利用技术 分; ④室内环境质量技术 分; ⑤节材与材料XX 利用 分;提高与创新 分。

(填百分制折算分) 4.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5. 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 6.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21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 J/T 229-2021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2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21 7.《建筑幕墙》 G B21086—2021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J 75—202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1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21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 J/T 0151-2021 12。

XX 、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XX 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XX21、应明确满足的条文编号、条文原文和相应技术措施;满足需在方框内打勾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在方框内打斜杠并注明原因;不满足在方框内打叉 ,内容可不填写。

2、应简要叙述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描述、关键参数说明和设计效果表达,不得照抄照搬条文原文或条文解释;3、应注明支持得分的施工图图纸编号或其它专业资料(或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在方框内打勾;4、若设计图纸暂不能提供(如景观、装修、二次专业设计),需在证明材料中注明,后期专业设计应按照本专篇填写内容落实.。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 《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11.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 项目用地面积:㎡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计入容积率面积㎡,容积率:4.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2) 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3) 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 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2) 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3) 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 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2) 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中的有关规定;3) 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N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N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N55%,下凹式绿地率N50%。

1节地与室外环境1.1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2009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 《建筑幕墙》GB21086-2007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1006.8 ㎡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4839.48 ㎡,地下:㎡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1)、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和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规定。

3)、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4)、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2009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 《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11. 《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 项目用地面积:1790.00 ㎡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14969.20 ㎡,地下:㎡4.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国家星级一星■二星□三星□深圳等级铜■银□金□铂金□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本项目尽量维持原有的地形地貌,本地块内无森林或古树、水系等自然资源。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绿⾊建筑设计专篇(建筑)⼀、设计依据1.依据性⽂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环境影响报告表⽤地红线图项⽬可⾏性研究报告(项⽬申请报告)的⽴项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建筑要求的批⽂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的规范)《绿⾊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建筑绿⾊设计规范》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设计施⼯图⽂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设计施⼯图⽂件审查要点》⼆、⼯程概况1.建筑总量⽤地⾯积:m2;总建筑⾯积:m2;容积率:;绿地率: % ⼟地使⽤性质为(在□中打√):□住宅⽤地□公共设施⽤地□⼯业⽤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有⽇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层住宅⾃⾝有⽇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所、□幼⼉园、□⼤、中⼩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废⽔□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技术概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设施:□下凹绿地□⾬⽔花园□硬质场地透⽔铺装□其他:3)⽴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建与装修⼀体化□⼯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可重复使⽤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间□可再利⽤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1.绿⾊建筑等级:□⼀星级;□⼆星级;□三星级;2.绿⾊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建筑技术选项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不续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厚度。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是目前建筑界非常热门的话题,它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节能、环保和可再生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并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

本文将着重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几个方面,包括节能、材料选择、景观设计和室内空气质量。

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首先,在建筑外墙的设计上,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来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此外,采用双层玻璃窗户和窗帘等措施,可以降低室内外温度的传导,实现室内温度的稳定。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材料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为主要选择,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例如,使用木材的时候可以选择来自可持续林业的认证木材,这样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

另外,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措施。

通过对废弃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避免建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景观设计在绿色建筑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和种植选择,可以实现自然景观的呈现,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

例如,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供遮阳和降温的作用。

此外,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将雨水回收利用,用于灌溉和冲洗等用途,也是绿色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景观设计,建筑可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室内空气质量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低污染材料和空气净化系统,可以达到室内环境的净化和改善。

例如,选择低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涂料和家具,可以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释放,提供更健康的室内环境。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加入室内绿化和自然采光的元素,也可以增强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建筑幕墙》GB21086-2007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2.《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三、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5.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2. 说明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3.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4. 说明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5. 说明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住区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6.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7.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山西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说明1、为更好推动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我省绿色建筑设计,依据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04/T 335-2017),编制我省《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2、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我省新建、改(扩)建的绿色民用建筑的设计,各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参考使用。

当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时,可依据《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专篇(示范)》执行。

3、本《设计专篇》为通用格式,所有设计阶段参评的条文全部列出,各工程可根据项目功能和工程设计内容,将项目得分项和不参评项在措施表中列出,并根据项目实际设计内容编写相应设计作法,不参评项应说明不参评理由。

4、《设计专篇》中斜体字为对技术措施描述要求的说明解释,实际工程设计专篇中应删去,以具体措施描述代替。

5、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应当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汇总各专业内容,作为一个独立说明纳入施工图中。

山西省绿色民用建筑设计专篇(示范)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建筑功能:5、建设情况:(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6、总用地面积: m2,净用地面积: m2。

7、总建筑面积: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 m2。

8、容积率:,绿地率: %9、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10、建筑高度:米11、结构型式:结构12、抗震设防烈度:13、居住户数:户(注明:用于住宅)14、居住人数:人(注明:用于住宅)15、机动车停车位:个16、非机动车停车位:个二、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情况:本项目所有控制项均满足山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04/T335-2017)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均不小于40分,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

同时总得分达到____分,自评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____星级要求。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

深圳市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一、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综合性建筑2. 绿色建筑建设目标: 基本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装配式建筑评分:4. 建筑现状: 新建建筑 改建建筑 扩建建筑二、设计依据1.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3.《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5-2018 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4.《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4—2018)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2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6.《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7.《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8.《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20192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9.《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1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3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20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3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3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34.《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T458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 3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DBJ1517.《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203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DBJ/T151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37.《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3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标准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39.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项目情况自行补充)三、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说明(居住建筑)(一)节能计算软件及版本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版本:PKPM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PBECA 版本:天正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TBEC(广东版) 版本:其他:(二)节能评定结果1.节能合规性判定2.建筑碳排放计算结果(三)建筑节能热工设计1.外墙热工性能:外墙外表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W/(㎡·K)平均热惰性指标D:2.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玻璃门及天窗外窗可开启面积:;最不利房间位置、名称;其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A ;该房间地面面积B ;该房间外窗总面积C ;A/B= ;A/C= ;C/B= ;该房间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外门窗面积统计及遮阳系数的计算详节能计算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一、建筑工程概况1.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1.2本工程属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本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地上建筑面积12498.52㎡,总建筑面积:13830.92㎡。

1.6项目工期:2016年3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10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2年。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号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CSUS/GBC 05-2014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GB50118-2010;13、《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3.1 场地规划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无需要保护的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的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围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合理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 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米,宽边218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建设用地面积:56066.9㎡。

3.1.3 本工程场地无水系,场地现状较为平整,设计基本保持原有场地高程,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场地无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对于大于5年树龄或胸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树木,采取移栽保护。

3.1.4 本工程场地建设强度满足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

3.2 总平面交通3.2.1 本工程机动车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及地面室外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以地下停车库为主(878辆)、地面室外停车位为辅(113辆).3.2.2 场地采用步行系统联系各单体建筑,与车行系统不交叉,除消防车外其它车辆不进入场地部,实现人车分流。

4、建筑设计4.1 本建筑体形系数为0.25,满足不大于0.28的限值,窗墙比设计值为:东:0.01,南:0.34,西:0.01,北:0.25,窗墙比限值为:东:0.3,南:0.45,西:0.3,北:0.25,设计值均小于各方向窗墙比限值,屋顶的设计值为0.3,小于0.4的限值规定,外墙设计值为0.39,小于0.6的限值规定,建筑节能设计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的65%节能率的要求,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4.2 外窗采用获得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产品,外窗气密性为7级,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30%。

4.3 每户住宅均有直接采光,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

4.4 电梯前室均能满足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住宅房间均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4.5 本工程采用的外窗隔声性能不低于《建筑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规定的5级,白天、夜间在关窗状态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GB50118-2010中要求。

4.6场地人行道及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的规定,每个住宅单元入口处均设宽为1.2m,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

每个单元使用的电梯均为无障碍电梯、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4.7设备、管道均设置有专门的检修井和设备房,均布置在公共部位,并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方便检修、改造和更换。

4.8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应采用国家和新疆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淘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4.9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要求。

4.10本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控制均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的要求。

1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本工程为地上十八层地下二层的剪力墙结构住宅楼。

嵌固层在负一层顶板。

本设计符合相关规规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

本工程基础采用筏形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30;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剪力墙混凝土等级均为C30,梁板混凝土为C30。

钢筋:梁柱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12mm以下)HRB400(12mm以上)。

3结构专业暖通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736-201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34-200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4)《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5)《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2014(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气象条件奇台县气候属性:严寒(C)区。

室外气象参数如下:3、采暖系统设计(一)、热源系统设计:本工程住宅户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住宅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热源由位于地下车库换热站提供采暖用水,地暖供回水温度为45~35°C,散热器供回水温度为45~35°C。

采暖总负荷:634.11KW,热指标:45W/m2。

(二)、采暖系统分区:(1)、本工程的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垂直单管顺序式。

(2)、本工程除楼梯间其余部分均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三)、采暖系统控制:(1)、热计量总表设置在地下一层热计量间。

(2)、采暖系统管道的绝热层厚度符合规的要求。

(3)、住宅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垂直单管顺序式,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具备室温调控功能;室各集、分水器均装有恒温阀,与室温控器联动,可根据室温高低调整阀门开度,通过调节流量来控制室温。

4 暖通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给水排水专业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2)《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2009年版(4)《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GB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36-20022.生活水源由于市政水压不稳定,本工程高低区用水均由地下车库生活用水泵房提供。

3.给水系统(1)给水总管上设置给水入户装置,设置在车库消防及给水泵房,做法详车库给水入户大样,采用机械式水表计量。

(2)给水分区:室给水系统分三个区,低区为1~6层,中区为7~11层,高区为12~18层。

低区、中区、高区由地下车库变频给水设备统一供给。

采用一户一表,住宅水表设于每层管道井。

以上满足控制项4.3.1和交叉专业控制项4.6.2。

(3)水质安全保证: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给水管道采用PPR铝塑稳态管S4系列,热熔连接,阀门采用铸钢闸阀,室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管。

住宅户排水支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

采用以上管材不易生锈,基本无二次水质污染情况,且不易渗水漏水。

满足控制项4.3.6。

4.用水器具(1)本设计所选用卫生洁具及用水设施均为节水节能型。

5.管网漏损控制(1)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工作压力不大于产品标准标称允许的工作压力。

(2)建筑给水实行按入楼、入户二级计量,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3)在保证不低于用水器具最低工作压力的前提下,将其供水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超过部分设置支管减压阀。

以上满足控制项4.3.2和4.3.3及一般项4.3.14。

6、排水系统(1)小区建设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将生活污水集中排至污水厂统一处理。

5 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1、设计依据:(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4(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50217(3)《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4)《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GB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36-200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项目概况:2.1本工程项目2.2变配电所位于地下车库,常用电源采用一路10kV市政中压电源供电,备用电源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

2.3变压器出线侧设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数为0.95,无功补偿带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400V线路供电围不超过200m。

2.4三相供电变压器采用D,yn11接线形式,变压器型号为SCB10,具有节能、环保、低损耗、低噪音、自带强迫通风装置的功能。

2.5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截面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50217附录B的相关规定。

2.6建筑照明采用T5、LED、2U~4U等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建筑各类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照度值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9-2014的规定。

楼梯间采用人体感应灯具,地下停车场等场所采用Hdl-BUS智能照明系统,定时、集中控制。

疏散指示选用高亮度LED做为光源。

2.7提高电源质量确保用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安全运行,高、低压低压配电进线及,出线柜每回路均设置多功能仪表,并设置有电力系统后台,能进行谐波、功率、电流等多项技术参数进行计量、检查、存储、分析表监视。

电能耗计量采用分户计量。

6 电气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