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扬琴曲《洞庭渔歌》随感

合集下载

洞庭渔歌的界定及其分类研究

洞庭渔歌的界定及其分类研究

洞庭渔歌的界定及其分类研究张映兰【摘要】洞庭渔歌作为一个歌种,其文化内涵已经超越了一个区域音乐歌曲种类的边界,成为一个地方音乐文化的标签.从歌曲概念扩展到歌舞、舞蹈、文学剧本的名称,其意义已经不是一个区域歌曲的统称,而是一个区域文化的美学象征.要理解洞庭渔歌,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两个层面理解,必须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给予界定,从多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理清其历史的边界和当下的使用范围,让本区域之外的人,历史地了解和理解这一区域音乐文化概念,研究洞庭渔歌的概念及其分类主要是为了确立其研究范畴,划定研究疆域,理清审美界限,推进洞庭渔歌研究走向深化、细化、科学化.【期刊名称】《云梦学刊》【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洞庭渔歌;概念;分类【作者】张映兰【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7一、引言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推进,由于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旅游业的推动,洞庭渔歌,这个在学者们看来是一个歌曲种类的名称,在政府看来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名称,已经扩展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标签,其内涵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歌曲这一小小的范畴。

诸多领域的人都因为各种原因,使用或者说借用这一名称来为自己的作品命名,以显示其地域文化的特征以及洞庭湖的审美风格,同时也是想利用洞庭湖的名气来拓展作品的知名度或者特色。

作为推广区域文化的一种策略,这种延伸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本区域音乐工作者,有必要,也有责任将洞庭渔歌这一概念向世人梳理清楚,不能把洞庭渔歌当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即便装了,也要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这,便是本文的目的,至于文章关于洞庭渔歌的概念界定是否科学合理,这是可以加以讨论的,也希望借此机会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以便进一步讨论和界定洞庭渔歌的研究范畴。

目前,关于洞庭渔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歌曲搜集整理和文献研究都寥寥无几,一些早期整理和编纂湖南民歌集成的本土音乐工作者年事已高,不愿意提起往事,渔民上岸也给原生渔歌的再次搜集整理带来了困难,学术研究工作推进比较迟缓,但是,有些案头工作还是需要及时进行,为后期工作的推进做好铺垫,这也是本文的另一目的。

洞庭渔歌融入岳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初探

洞庭渔歌融入岳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初探

洞庭渔歌融入岳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初探洞庭渔歌融入岳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初探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学校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岳阳市小学也积极探索创新,将洞庭渔歌这一当地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入音乐教育教学中,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洞庭湖地处岳阳市边缘,湖水草丰,鱼虾丰盛,这里的居民靠渔猎为生。

他们生活在湖泊周围,以渔猎为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洞庭渔歌,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洞庭渔歌是洞庭湖地区普通渔民为了表达生活美好愿望、对洞庭湖美好祝福而创作的歌曲,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已成为了一种代表洞庭湖地区特色文化的宝贵瑰宝。

洞庭渔歌是浓郁的湖湘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一形式,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湖湘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通过音乐课堂的方式,将洞庭渔歌的演唱、教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促进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首先,将洞庭渔歌融入岳阳市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学习洞庭渔歌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同于平时所接触的西方音乐,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通过了解洞庭渔歌的历史、背景以及演唱技巧,学生能够对传统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其次,洞庭渔歌的演唱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洞庭渔歌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锻炼音准和节奏感。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洞庭渔歌的吟唱技巧,提高他们的声乐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通过集体合唱的形式演唱洞庭渔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最后,洞庭渔歌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通过学习洞庭渔歌,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元素和技巧,使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太湖美》与《洞庭鱼米乡》歌曲欣赏

《太湖美》与《洞庭鱼米乡》歌曲欣赏

《太湖美》与《洞庭鱼米乡》歌曲欣赏教材分析:1、歌曲《太湖美》此曲创作于1979年,为2/4拍,一段体,C宫调式,是一首具浓郁江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曲风清新秀丽,曲调柔美流畅、迂回婉转,易于上口。

吴侬软语、轻歌妙韵、回环跌宕、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出烟波浩渺的太湖旖旎的自然风光,演绎出江南名城的灵秀与富足。

抒发出水乡人们对故土的热爱,对太湖的赞美之情。

2、歌曲《洞庭鱼米乡》歌曲为4/4与2/4交替拍子的三段体,G徵调式。

曲作者白诚仁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于1959年完成这首歌曲的创作。

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旋律高亢质朴、节奏自由,波音的运用使得曲调更加悠远,仿佛置身于千里水波之上。

湖南民间的高腔唱法更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出洞庭湖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抒发了湖区人们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

全曲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乐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紧凑跳跃、欢畅的旋律使人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水乡的劳作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乐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教学目标:1、能够分别感受出歌曲《太湖美》女声独唱中柔美流畅、迂回婉转富有江苏民间小调风味的演唱风格以及《洞庭鱼米乡》男声独唱中那高亢悠远、炽烈奔放的湖南高腔唱法的演唱风格。

2、知道《洞庭鱼米乡》为三段体结构,感受山歌与号子的不同风格。

并为第三乐段画出图形谱,来感受歌曲再现段高亢悠远、自由开阔的意境及湖区人们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3、激发对祖国山河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太湖美》、《洞庭鱼米乡》同为水乡渔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对江南小调、山歌和号子的感悟。

教学用具:歌曲的音响(像)资料,风光图片及相关的文章(诗句),舞扇、响板、二胡、笛子、琵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扇舞导入:(阶段目标:通过肢体语言来初步感受歌曲江南水乡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在丝竹乐《太湖美》的音乐播放中,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舞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渔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渔歌”研究

·56·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佳木斯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面上项目)项目论文,项目编号:WM2016-015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渔歌”研究刘立柱 李 莉(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 要:洞庭渔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千百年来,洞庭渔歌在历代的湖区先民的口中流传下来。

2014年11月,洞庭渔歌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洞庭渔歌作为洞庭湖区水泽文化的“活化石”,曾经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湖区渔民日常、船工的生活生产、爱情婚姻、民俗禁忌、信仰崇拜的文化侧面。

关键词:洞庭湖区;“洞庭渔歌”;水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区文化的发展,在以洞庭湖为依托的前提下走过了世世代代。

其中,洞庭渔歌几乎成了湖区先民和水上部落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湖区民众朴实的自然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载体。

1 洞庭湖区域文化的历史踪迹1.1 水生万物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本,更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纵观世界,有水的地方都滋养出了各种不同的人类历史文明。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曾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著名的鱼米之乡。

美丽富饶的洞庭湖养育了世代居养在湖畔的万物生灵。

1.2 洞庭湖区域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洞庭湖区的水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也在不断地演变。

滔滔的洪水,凶猛的野兽,变幻莫测的风云,常常给湖区先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不断的迁徙辗转和斗争中,开发和利用自然,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湖湘文化历史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洞庭湖区的文化受楚文化的影响,巫风浓郁,有着强烈的南楚色彩。

2000多年以前,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就是在洞庭湖畔写下了《九歌》《离骚》《天问》等诗篇,由此显示了湘北湖区民间俗乐的成熟与繁荣。

2 “洞庭渔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2.1 洞庭渔歌有关于洞庭渔歌最权威和全面的文献资料是岳阳市文化局组织编写的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报告”,该报告中称,洞庭渔歌即渔民称为丫口腔的一种渔歌,丫口即张口就唱,渔民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成功启示

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成功启示

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成功启示作者:张映兰来源:《艺海》2010年第09期2009年首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学术界对区域音乐纳入高校教学体系有了理性的清晰认知,此前各地虽或多或少将区域音乐纳入到当地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但多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经验交流。

这一次会议的召开,给各地的区域音乐研究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的平台。

这将促使区域音乐纳入高校教学体系有一个新的突破,并将催生一批研究成果。

岳阳洞庭湖一带的洞庭渔歌作为一种区域音乐,也在尝试学校传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年,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这一作品的成功给洞庭渔歌的学校传承方式和方法带来重大的启示。

也就是说,洞庭渔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采用这种改编的方式进行部分传承。

虽然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方式的争论此起彼伏,但是争论终归抵不过现实,对于某些濒临消亡的小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各级政府不可能投入巨大的资金去保护,而且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方无论从观念还是音乐资源上都难以做到所谓的原生保护,因此,当地高校的改编式传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民间音乐文化保护方式。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传承,不仅传承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审美品质也有所提升。

虽然这种提升建立在对于原生文化属性的某种改变基础上,但是,文化终归是随时代而发生变化的。

从历史的眼光看,没有所谓的原生,只有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异。

没有妥协就不会有坚持,这种观念用在原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审美特征及成功解析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创作的表演唱《洞庭渔歌》之所以深得广泛好评,并获得大奖,正因为改编契合了民间音乐传承的某种需求共识,也与观众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某种审美期待有关。

这首作品由原生的四首洞庭渔歌连缀改编而成,即《嫁人要嫁打渔郎》、《口唱渔歌把妹逗》、《好藤才能结好瓜》、《一唱渔歌二找郎》。

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之真诚与美

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之真诚与美

不能 怀, 美 洞庭更 充满
着无的力和神的
U
一首好听的歌, 一首 生
的歌, 首
的自然 歌
词, 歌词美不美, 首 的 词
作家的
会 。再
者,
词作家会不会
和 生、
生。当
然, 词作家 , 作 家更 如
此,者一不,

通。好的作曲家自然对歌词 :
4"/音乐教育与创作/2019.3
度升华之美的责任和寻找真实内
涵品质的义务及完美、深度表达
美及 能力和湛的技艺是
不可分割的,这就是

的艺 为。这首歌 是
的 还是人
时的 , 词曲作家的艺 为
歌曲中得
,表达 I
生活的内
,挖
掘 能 表达真善美 为理想

之一, 时
词曲作家 的美能力。
这 美能力,不
,是对
实生活中 的美
,M
的 作技 和
技的

, 作品

来,

时,还能升美能力。
高世逢
湖南株洲市



国戏曲院
家、文家,“范
文正”之文S
情的 ,
《洞庭放歌》之美
,去

对 天下之
年的感怀,
喜地描
绘了新 、新文化的卓越成就
与勃勃生机S 探生态文明的 视角和地域特色的内在情感,抒
பைடு நூலகம்
写出洞庭浩淼情的生命原色。
“滔滔洞庭,
湖乡音,
极目天阔,浪里洞庭。竹在
中摇,鱼在上奔,大湖容四
,合往冲。喊一洞庭
家齐祝福,挥一袖白色芦花 意
歌》,从歌词表象说大器、唯美,

洞庭渔歌传承和改编研究

洞庭渔歌传承和改编研究

洞庭渔歌传承和改编研究作者:周丹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1期周丹(湖南城市学院音乐系,湖南益阳 413000)“洞庭渔歌”,又称沅江渔歌,被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渔民自由抒发、随见随出、张口就唱的民歌,具有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

它诞生于洞庭湖的腹地,岳阳市岳阳楼区和益阳市沅江区域,是这块土地上历代人民在劳动中不自觉的创作的积累。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给洞庭渔歌增添了古老的色彩。

益阳市沅江,岳阳市,属于洞庭湖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称为湘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地处洞庭湖畔,湘水环绕,渔民在湘水美景的滋润下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渔歌便在此情此景下应运而生。

洞庭渔歌,曲调、体裁多样,句式、韵律多变,在艺术手法和语言上,显示了鲜明的湖湘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洞庭渔歌的歌词是渔民见景抒情、即兴抒怀、随口编唱,常用比兴手法。

它的艺术形象比较集中、单一,表现的内容比较直接朴实,但也有多段体的分节歌式的叙事诗。

有情歌,绝大部分反应洞庭鱼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刻画了渔民真挚朴素的爱情和高尚纯洁的情操;也有儿歌,内容诙谐有趣,富有知识性和娱乐性,分为耍歌、盘歌和骂歌;有劳动歌曲,是渔民在行船时,为了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而延长的歌曲,内容以即兴抒怀和传授知识为主,其曲调主要源于地方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渔歌《姐在房里织绫罗》,属于典型的情歌。

歌词如下:姐在房里织绫罗,郎在呀屋外唱山歌,唱得姐手麻脚软、脚软手麻、心慌意乱、意乱心慌、疯疯癫癫、癫癫疯疯、哼哼唧唧、唧唧哼哼、上河里涨水、下河里撑船,织不得绫罗啊抛不得梭,我绫罗不织听山歌。

娘骂女:你这小妖婆,你为何绫罗不织听山歌?唱山歌的男人哪有个好家伙,他是要勾引你做老婆!女回娘:你这个老噜嗦。

山歌本是神仙造,为的是天和地和阴阳和。

你不听山歌哪有我,我不听山歌,哪有外孙伢仔喊你外婆。

临湘民歌《买花鞋》,也属于诙谐的情歌。

(生):荷花对水开哎哟,香风吹满怀哎哟,柳林树下站女裙钗,衣喂支隆冬,女裙钗,手提着花鞋卖哎咳咿嗬呀(旦):你要买鞋请进绣房来,衣喂支隆冬,买花鞋,原是做招牌哎咳咿嗬呀。

浅论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之真诚与美

浅论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之真诚与美

浅论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之真诚与美【摘要】“呼啦啦的洞庭风从古吹到今,水灵灵的洞庭景处处有名声。

岳阳楼前走,飘飘千年梦,风流人物去,诗传动地吟。

叹一声天下之忧陈年事,望一眼天下之乐时代情。

”一首好听的歌,一首有生命价值的歌,不仅要词美、曲美、还要演唱者唱得美。

只有这样,才能深度挖掘到真实的人性表达、才能勾勒出人生中、生活中的亮色来、才能让真善美飞翔起来。

【关键词】原创歌曲洞庭真诚魅力情怀《洞庭放歌》肖正民作词,杨天解作曲。

第一次听这首歌,倍感亲切。

从歌曲中能品味出词曲作家对洞庭的眷恋与情怀。

“数年再相邀,携眷带亲朋。

风情八百里,一颗洞庭心。

”朴素,唯美、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歌词与曲风能让听众对美丽洞庭产生敬畏之心,对词曲作家产生嫉妒之意。

洞庭八百,鱼米之乡,乃湖湘文化之宝藏,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多有赞美,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雍陶的《洞庭诗》“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足以表达洞庭八百的俊秀与美丽。

“呼啦啦的洞庭风从古吹到今,水灵灵的洞庭景处处有名声。

岳阳楼前走,飘飘千年梦,风流人物去,诗传动地吟。

叹一声天下之忧陈年事,望一眼天下之乐时代情。

”词作家携眷带友披着星辰,迎着朝阳,感受洞庭湖湘壮景,满眼春色,民情暖暖,爱意浓浓。

登天下名楼,领略吕仙洞宾之风采,追寻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文正公”之文脉。

用柔情的笔墨,写《洞庭放歌》之美妙篇章,笔尖的温度表达了对过去天下之忧陈年事的感怀,同时也欢喜的描绘了新时代,新文化的卓越成就与勃勃生机。

有探寻生态文明的视角和地域特色的内在情感,抒写出洞庭浩淼情深的生命原色。

“滔滔洞庭水,浓浓湖乡音,极目水天阔,浪里洞庭人。

竹在水中摇,鱼在水上奔,大湖容四水,合流往前冲。

喊一声洞庭人家齐祝福,挥一袖白色芦花诗意浓。

”洞庭八百不仅景美,情真、洞庭人更加善良,淳朴。

正所谓,人在画中站,鱼在画中游……一词一句,凝聚了词作家对洞庭的感恩与虔诚。

洞庭新歌 教学反思

洞庭新歌 教学反思

洞庭新歌教学反思
古筝,原名叫筝,也叫秦筝。

因它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故被后人称为古筝。

我国历来对古筝很推崇,称古筝为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群声之祖,万乐之师”。

它的外形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琴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古筝规格为二十一弦.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传统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

有河南筝、山东筝、陕西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朝鲜伽倻琴、内蒙筝九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从古至今,古筝音乐中产生了许多具有传世价值的名曲,其中的代表作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

本栏目将与读者一同分享和赏析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古筝曲目,引领读者充分感受古筝的魅力。

古筝曲《洞庭新歌》表现了千里洞庭、碧波荡漾、鱼虾满场、稻谷飘香,它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由衷的欢心喜悦心情。

湖湘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绚丽多姿,极富魅力,具有鲜明区域特征和文化个性,成为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近百年来,随着一大批湖南湘江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杰出表现,湖湘文化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和肯定。

《洞庭新歌》由王昌元、浦琦章编曲。

此曲作于1973年,是根据白城仁
的歌曲《洞庭鱼米香》(湖南民歌)进行改编的。

《洞庭新歌》原《洞庭鱼米香》作词:叶蔚林,作曲:白诚仁。

多人都演唱过该歌曲。

洞庭新歌教学反思

洞庭新歌教学反思

洞庭新歌教学反思
《洞庭新歌》是一首古筝筝曲,王昌元、浦琦璋编曲。

此曲作于1973年,是根据白城仁的歌曲《洞庭鱼米香》(湖南民歌)进行改编的。

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千里洞庭、碧波荡漾、鱼虾满场、稻谷飘香,它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由衷的欢心喜悦心情。

方法一:不慌不忙,分析乐谱
在“有力的快板”段落中,仔细分析发现:左手是小撮音程级进,找到第一组5 1,后面的3 6、2 5、1 3等依次向前行进弹奏就可以。

右手也是同样的位置规律。

所以只需记清每一句的方向和开始结束位置即可。

方法二:放慢速度,分开弹奏
第三段结尾处右手摇指乐句,左手对应的是三和弦和琶音。

练习初期可单独左手或右手弹奏,单手弹奏达到满意再进行双手弹奏练习。

方法三:弹左唱右,做好配合准备
第二段开头部分右手是舞曲旋律,左手是特色节奏伴奏。

在单独练好左/右手后,节拍对位进行弹左唱右和唱左弹右练习,理清节奏和和弦。

我们也可以在谱面上写明打拍子的手势方向作为辅助。

方法四:对位法练双手配合
“点弹”指法在谱面上总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其实演奏效果一般只有旋律主线,所以我们唱谱时只唱旋律主线即可。

一般情况下“点弹”以右手先弹,而练习时应当适当地反过来弹:左手弹右手的谱子,右手弹左手的谱子,这样有利于双手节奏、力度的均匀配合,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最后,我们要注意按乐曲要求的速度和情感来完成作品,千万不能因为自己
对曲子熟悉而“飞快地”弹忽视了情感的表达。

洞庭秋思古琴曲评价

洞庭秋思古琴曲评价

洞庭秋思古琴曲评价
《洞庭秋思》是一首极古雅又极美的小曲子,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情感,同时也融入了弹奏者的情感。

这首曲子虽然简单,但意蕴深厚,能让人感受到诗境古朴之美。

在演奏技巧上,这首曲子看似简单,但频繁转调,若在转调过程中不能圆润流畅,不着痕迹,便不算能弹。

若不能将每一个跳动的音符融入感情,也会没有味道。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人生事。

起始按音如一叹,叹人生苦短,收尾泛音也如一叹,人生苦短又如何,只要以自己钟意的方式过了一生,也便值得。

古韵悠悠在情不在音,今人思思在韵不在景。

总的来说,《洞庭秋思》是一首能看见诗,能看见画的曲子。

整曲都流淌着诗境古朴之美,天格外高,云格外远,薄秋如幕,四季静静轮回。

每一个音符都流淌着情感,是人生的赞歌。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一、传统曲目的改编及其对扬琴的挑战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曲目,它以柔和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音乐风格的多元发展,不少音乐人开始对这首曲目进行改编,以适应当代的审美趣味和音乐表达方式。

而对于扬琴演奏者来说,改编传统曲目意味着对自身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挑战。

在扬琴演奏中,改编传统曲目对演奏者的要求十分严格。

扬琴演奏者需要对原曲目的传统演奏方式有所了解,掌握其旋律走向、音韵变化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要点。

演奏者需要在演奏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特色相融合,使得改编后的曲目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又能够展现出新的艺术特色。

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能够通过扬琴的独特音色和表现手法表达出曲目所要呈现的音乐意境和情感内涵。

改编传统曲目对扬琴演奏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自身音乐综合素养的机会。

二、改编曲目的创作表现在对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进行改编过程中,不少音乐人在原曲基础上进行了创作表现,使得改编曲目具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和艺术内涵。

这种创作表现不仅彰显了音乐人对传统音乐的尊重和发展,也让新的改编作品在现代音乐领域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改编曲目的创作表现上,不少音乐人通过添加新的音乐元素或简化原曲的编曲形式,使得改编曲目在表现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在改编曲目中加入了打击乐器,木管乐器或声乐等元素,丰富了曲目的音色和声韵,使得其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一些音乐人在改编过程中也对原曲的编曲形式进行了简化和调整,使得改编曲目更加贴近当代听众的音乐口味,增强了曲目的现代感和时代感。

在改编曲目的创作表现上,不少音乐人通过加强曲目的音乐情感表达,使得改编曲目在情感上更加深刻动人。

他们通过优化旋律及和声设计、提炼节奏和音色的变化等手法,使得改编曲目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加出色。

一些音乐人也通过深入挖掘曲目的文化内涵,以及结合当代社会的主题和情感,使得改编曲目在表现深层意义上更具内涵和价值。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乐曲中非常经典的一首曲目。

它给人以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渔船上,聆听渔夫们的歌声。

由于其美妙的旋律和表现力丰富的音色,这首曲目一直受到中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就《渔舟唱晚》这首曲目的改编与创作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可以从改编的角度来谈谈这首曲目。

传统乐曲经过改编,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音乐演奏形式的需求。

可以通过改变和声、节奏、演奏技巧等方式,使得乐曲更加适合扬琴独奏演奏。

还可以根据演奏者的个性和风格进行创新,使得改编后的乐曲更富有个性和魅力。

对于《渔舟唱晚》这首曲目的改编,可以根据扬琴的特点和演奏者的风格,对其进行一些改变和添加,以突出扬琴的表现力。

从创作的角度来谈,《渔舟唱晚》这首曲目也可以进行一些创作。

创作出新的版本,可以赋予曲目不同的情感和内涵,在独奏乐器上展现个人的艺术创造力。

比如通过增加一些变奏、过渡、装饰音来丰富乐曲的内容,使得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也可以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音乐理念和风格,使得乐曲更具独特性和个人特色。

创作新的版本还可以探索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扬琴独奏曲的艺术。

无论是改编还是创作,《渔舟唱晚》这首曲目对于演奏者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修养。

扬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音色独特,演奏技巧繁多,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才华和专业技术。

在演奏这首曲目时,演奏者需要运用自己的技巧和表现力,去传达乐曲的美感和情感,使得乐曲更加动人心弦。

《渔舟唱晚》这首曲目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无论是改编还是创作,都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通过改编和创作,可以使这首曲目在扬琴独奏中焕发出新的魅力,展现出扬琴作为独奏乐器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和培养更多的音乐才华和创作力,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渔舟唱晚》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中国民歌,也是扬琴独奏中常见的曲目之一。

本文将从改编与创作的角度,浅谈《渔舟唱晚》在扬琴独奏中的应用。

改编是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一个重要方面。

扬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以《渔舟唱晚》为基础进行的改编,可以在保留原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扬琴的特色,增加曲目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可以在扬琴的演奏技巧上进行改编,加入一些扬琴特有的演奏技巧,如滑音、颤音、断音等,以增加曲目的音乐感染力。

还可以根据扬琴的音域特点,调整原曲的音调和节奏,使曲目更适合扬琴的表现方式。

通过改编,《渔舟唱晚》可以在扬琴独奏中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创作是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创作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时,可以借鉴原曲的旋律和基本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使曲目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新。

可以通过改变旋律的曲调和节奏,增加曲目的变化,使其更加富有层次感;还可以在和声、伴奏和装饰音上进行创作,以丰富曲目的声部和音乐情感。

创作《渔舟唱晚》的扬琴独奏曲,既要保留原曲的主题和基本风格,又要体现个人的创作和表达,以使曲目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在改编和创作《渔舟唱晚》的扬琴独奏曲时,还需要注重曲目的整体结构和表现手法的选择。

扬琴独奏曲通常分为引子、主题部分、发展部分和尾声等几个部分。

在改编《渔舟唱晚》时,可以根据曲目的音乐形式和时间限制,选择适合扬琴的演奏形式,使曲目的结构更加合理。

在创作《渔舟唱晚》的扬琴独奏曲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达需求,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如技巧性的演奏、情感性的表达等,以使曲目更具个性和魅力。

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和创作是一个需要注重细节和个性发挥的过程。

通过改编和创作,可以使曲目更好地契合扬琴的特点,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独特的音乐艺术。

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不仅丰富了扬琴独奏的曲目库,也为传统曲目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琴曲《洞庭秋思》的音乐特征及审美意象

琴曲《洞庭秋思》的音乐特征及审美意象

作者: 金小兮[1];柳叶[2]
作者机构: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5;[2]武汉大学古琴文化研究所武汉430072出版物刊名: 当代音乐
页码: 76-7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7期
主题词: 古琴;琴曲;洞庭秋思;音乐分析;审美
摘要:琴曲《洞庭秋思》最早见于明代中期的《西麓堂琴统》(1549年),是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琴曲小品之一.该曲在创作技法上一大特色是使用了三度转调,在传世琴曲中极为罕见,其他技法运用和音乐表现也颇为成功.本文对此曲做音乐分析,解读琴曲审美意向,略谈对传统音乐审美的启发,以期当代琴曲创作从中借鉴.。

八年级上册的音乐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

八年级上册的音乐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

八年级上册的音乐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渔舟唱晚》是古筝名曲,从音乐创作和表现手法上看,都很有特色。

从文学角度看,它是传统名篇《望洞庭》的扩展。

据说乐曲初为五声调式,后因演奏需要而加变徵、变宫两音。

同时,采用民间舞蹈“划船”时的节奏型,描绘出夕阳西下时湖面波光粼粼、白帆点点的优美意境。

夜色降临,繁星闪烁。

忽然,有一叶渔船从茫茫湖面驶来,穿过轻纱般的薄雾,来到了柳岸边。

她摇着小桨,慢慢地荡着,在渔歌声中,驶向那浩渺无际的太湖。

远处,水天相接,朦朦胧胧。

渐渐的,雾消了,渔船从模糊变成了清晰。

你看,她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近,一会儿远。

最后,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定格在我的眼前……我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仿佛看见了一个女子在湖边撑着一把油纸伞,摇着一把小桨,在大好风景里,将暮色染得更加美丽。

想必,那一定是位美人。

她身材窈窕,肤色白皙,站在湖边,撑着一把小花伞,就像一朵娇艳的水莲花在幽静的湖面上迎风摇曳,她优雅的姿态令我心动不已。

此刻,若是再有一群嬉戏玩耍的孩童从湖面掠过,那便真是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

那位美人又是谁呢?她正如《诗经》所云:“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又像那香港电影《人在纽约》中的小姐,落落大方。

我还记得,曾经也见过一个撑着油纸伞,自顾自走着的女子。

她温柔地笑着,独自缓缓走在林荫小道上,旁若无人。

感觉似乎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但是仔细想想,那只能说明,她并不是属于那个年代,也不属于那个时代。

不是吗?她一定是属于江南的——温婉可人,带着淡淡的书卷气息,举止娴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忽然明白了:这首曲子,体现了作者本人对人物的想象,包括外貌、品德,还有性格等。

从全局看,这个人物在精神层面,肯定有某些东西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不然无法理解作者为何赋予她这样一个形象,以及怎样用音乐去描述。

也许,这就是一种艺术效果,我们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也会因为某一细节,而联想到作者在写作时候的想法,他们之间,也许会有交集,也许不会有,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浅谈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与创作
《渔舟唱晚》是中国民歌中的经典作品,非常适合用扬琴独奏进行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很多音乐家会对这首曲子进行改编和创作,增添不同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力,让音乐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价值。

1.改编
改编是将原有作品进行修改、改变乐曲的编排结构和音乐内容,以增添艺术效果,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力和个性化的风格。

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改编通常会以传统的民族乐器为主要创作元素,如二胡、琵琶、笛子、中胡等等。

通过巧妙地运用和演绎,达到更为丰富的音乐层次和表现力。

比如说,以二胡和扬琴的组合演奏,可以创造出清新、深沉的音乐风格,通过二胡的悠扬、低沉的音色,与扬琴的亮丽、明媚的音色相结合,达到纯净、优美的音乐效果。

而通过琵琶和扬琴的结合,则能够带来更加细腻、悠扬的音乐感受,琵琶的柔和、丰富的音色,与扬琴的流畅、清新的音乐风格相结合,能够让渔舟唱晚这首经典的民歌再次焕发出新的魅力。

2.创作
创作则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运用个人的创意和想象,进行大幅度的创新和创作,打破传统音乐的桎梏,任意发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创意,最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音乐作品。

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的创作也是如此,艺术家们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创作自己独特的版本。

比如说,有些艺术家会将《渔舟唱晚》与其他的曲目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

例如,将渔舟唱晚与西洋音乐相结合,可以达到亮眼的表现效果。

通过扬琴的流畅和深层次的和弦,与低音的西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和完整的音乐体验。

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深层次创作元素,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以达到更好的音乐效果。

品三首赞颂洞庭湖歌曲同韵异味的美感

品三首赞颂洞庭湖歌曲同韵异味的美感

此文2013年获全省第十三届群文理论征文评奖一等奖,并选入由湖南文艺生活杂志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群论》一书。

品三首赞颂洞庭湖歌曲同韵异味的美感自古以来,洞庭湖风景如画、鱼米富足,是人们依恋和生情的地方,是文人墨客诞生诗文歌赋的圣地。

赞美洞庭湖的歌曲也有很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四十多年以来,有三首歌曲唱遍了三湘四水,唱红了大江南北。

第一首是六十年代叶蔚林作词、白诚仁作曲、何纪光原唱的《洞庭鱼米乡》;第二首是八十年代于沙作词、孙桂庆作曲、傅祖光原唱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第三首是石煌远作词、杨歌阳作曲、李琼原唱的《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都说没体验过湖区生活的人是写不好唱不出洞庭感觉的。

很巧的是这些词曲作者和原唱者全是生活在洞庭湖的艺术家。

虽然石煌远先生过去居住在沅水洞庭溪,但这条溪水没多远也就汇入洞庭湖了。

我很喜欢这三首歌曲,每当唱起它们,就会被浓浓的洞庭韵味陶醉,就会被爽爽的湖乡旋律弄痴。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歌里去品味精彩吧!一、相同的风韵色彩相同并非雷同。

雷同疑似复制、照抄,那不是创作。

而相同是指神韵、手法近似。

这三首歌曲在主题动机、调式主音、高音布局和曲式意蕴上有相同之处,形成了湖湘系统特色。

1、曲式意蕴一致从曲式段落布局上看,三首歌曲完全一样,都是头尾段落采用自由的散板,描写洞庭湖辽阔浩瀚的全景。

中部为上板段落,表现悠然的人文情怀。

它们的曲式结构可这样表示:前奏+A +间奏+ B + A(A′)三首歌都是用散板形式表现美丽的洞庭湖风光,用自由的节奏表现辽阔遥远,用长长的高音表现壮观宏伟。

2、飚高音布局一致三首歌都是在散板段落前三分之一处布局全曲最高音,演唱者都在此倾情地憋住一口气响亮唱出,打破了歌曲高音来临之前大段的叙述铺垫程式,使听众眼前一亮,精神一震,迅速形成高潮情绪。

正因为此,“非常态”造就了三首歌的新意。

3、调式主音一致三首歌全是以徴、商音为主的徴调式,再辅以宫、羽阴阳二音的色调,形成了特别的“湖区风格”。

琴曲欣赏《洞庭秋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诗情渺渺来

琴曲欣赏《洞庭秋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诗情渺渺来

琴曲欣赏《洞庭秋思》⽆边落⽊萧萧下,不尽诗情渺渺来曾放扁⾈溯楚天,清猿泪⽵思凄然。

廿年梦⾥湘⼭⽉,今夜分明在七弦。

雅乐古琴名曲《洞庭秋思》以洞庭秋意为背景,写观洞庭之秋,⽽思潮起伏。

碧⽔天⾼,烟波浩渺。

⼈⽣之境,历经岁⽉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天澄然⼀⾊,宛如⼀幅幽美的写意⼭⽔画。

将⼤⾃然的秋意、洞庭湖的⽔天、醇厚的⼈情意味和⽂雅的⾳乐⽓质浓缩于乐曲之中。

乐曲曲调⾼古雅正,意味悠远。

淡雅幽然的曲调,宛如⼀幅正徐徐展开的⼭⽔画。

微浓的秋意、清澈的⽔天,听时似乎⼈也⼊了画中去。

所谓:“曾放扁⾈溯楚天,清猿泪⽵思凄然。

廿年梦⾥湘⼭⽉,今夜分明在七弦。

”其曲调⾼古雅正,意味悠远。

乐谱初见于明嘉靖⼆⼗⼋年(公元1549年)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统计,此后⼜有《琴书⼤全》、《松弦馆琴谱》、《⼤还阁琴谱》、《⾃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部琴谱刊载此曲。

成公亮先⽣介绍成公亮先后师承梅庵派⼤师刘景韶和⼴陵派⼤师张⼦谦,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继承了⼴陵琴派的风格,这个琴派具有三百年的历史,善于变换指法。

运⽤这些指法,成公亮把声⾳处理得细腻丰富,充分表达内⼼的情感。

“秋籁”是⼀张⾳⾊柔和的琴,你在听秋籁时,琴弦发出的声⾳,⼿指在琴弦上滑动的声⾳,甚⾄成公亮随着旋律起伏呼吸声,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乐,这时你会很真切地感觉到他弹的琴是活⽣⽣的。

⽇本当代哲⼈加滕周⼀的评价指出了这⼀特⾊:他认为成公亮的琴表现了“内⼼情感的极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扬琴曲《洞庭渔歌》随感
口 欧 阳鼎
2017年 12月某 日,在公交车 报 导 ,在 全 国扬 琴界 引起 不小反
上与作曲家 、 倍 乐教 育与创 作》 响 。当我们 沉浸 在胜利 喜悦 和掌
杂志社执行主编尹晓星老师邂逅 , 声 鲜花簇 拥之 时 ,中央音 乐学 院
当谈 到 民族 器 乐创作话 题 时 ,彼 教 授桂 习礼却 发 出了 中肯 客观 的
此 交 谈 甚 欢 , 十 分 投 缘 。 他 说 : 声 音 ,他说 : “湖南是 音 乐 的沃
“眼下有关器乐创作的理论 、评论 土 ,是个 扬琴 大省 ,我在 全 国各
文章如凤毛麟角 、少之甚少 。”随 地担任 过多 次大赛 的评 委 ,像 湖
即他 委约我 写一篇 自己创作扬 琴 南 这样扬 琴风 气浓厚 的还 是第 一
片”。确实 ,今天我才体味到这句 先人为主的好 印象。
话 的 深刻 涵 义 。
有 句名 言 : “良好 的开端 就
创 作 《洞 庭 渔 歌》 的动 机 , 是成功的一半”。显然音乐与文学
应基 于一 次抗 洪 的经历 。某年 出 创作 是边缘 渗透 而密 不可分 ,彼
差 ,正遭遇 了一场 几 十年不 遇 的 此有着 异 曲 同工 之妙 。引子 我首
民族 的越 具有世 界性 ”这 句话 引 这一 幕幕场 景 ,我 深深 地被 打动
申 ,即 “越 是 自己风 格 的作 品 , 了 ,于是我 脑海 中 ,便有 了清 晰
越 能立 足 于 全 国 ”。一 旦路 走 对 的 构 思 和 设 计 。也 激 发 了 我 一 定
了 ,就 不怕 路走 得远 。我尝 试着 要 创作 一首 反映军 民共 同抗洪 的
的好 旋 律 ,生 怕抱 有遗 珠 之 恨 , 庭渔 歌第一 感观 反应是 那种 漫无 但事 与愿 违 ,梦醒 之后优 美 的旋 际 涯 ,烟波 浩淼 、夕 阳西下 、渔
律往往一 闪而过 ,收获几乎 为零 。 歌 唱晚 的 自然风 光 。因此引 子必 不过 也有 不无 遗憾 的时候 ,那 种 然是 宁静 而悠远 的 ,旋 律也 一定
高兴 劲就可想而知啦 !
是 柔美 、委婉 、曼 妙 、悠 扬 的 。
扬 琴 大师 项祖 华说 过 : “创 当 大框架确 定好 后 ,下 笔人 手就
作是 桩苦 差事 ,极其 辛苦 ,每完 要 写好 乐 曲的 开头 ,这很 重 要 ,
成 一 首 曲子 ,头 发 都 要 花 白 一 前 题 是 其 必 须 先 声 夺 人 ,给 一 个
曾经在 和声作 曲班上所 学 到的皮 扬琴 曲的欲望。
毛 ,潜 下 心来 ,不 管 成败 如 何 , 从选 材上 我参 考 了有关 洞庭
也 不管 寒冬腊 月 都持之 以恒 、笔 湖 方 面的原始 资料 ;从体裁 上我
耕不辍 。
撷 取常德 丝弦 小调 为 民歌 曲体 和
练琴 虽脑 体并 用 ,但 还不 至 基 本元 素 ;从结 构布 局上 ,我采
于 太动 脑筋 ,而作 曲却 完全是 脑 用 三部 曲式 为铺 陈 ;从调性 上我
力 劳动 ,有时 进人 梦乡 ,灵感 突 以明快大调色彩 为主色调 。其 中 ,
现 ,就像 神经 质一样 ,深 更半 夜 为什么要 用慢 、快 、慢 即 ABA三
的爬 起来 ,企 图捕 捉这 瞬间掠 过 部 曲式为 切人点 呢 ?理 由是 :洞
曲的 心得 体 会 。面 对 他 的诚 意 , 次 见到 。不过 目前湖南 扬 琴 的不
我不 敢推诿 。 “恭 敬不 如从命 ”, 足之 处 在 于没 有 自己的代 表 作 ,
就 斗胆一试 ,班 门弄 斧吧 。写什 老借别 人 的曲 目,没能形 成 自己
么 ? 怎 么 写 ? 对 于 写 这 样 的 文 章 的流派 。我建议 湖南 扬琴 要加 强
赛 主评 委 ,他们 对大 赛成 功举 办 授此 番话 的份量 。他对 我们 寄予
给 予 了极 高评 价 。 “全 国扬 琴 大 的厚望 既是 动力 又是压 力 呀 !打
省 ”的荣誉 头衔 也就 由此声 名远 那时起 我就 萌发 了创作有 水准 的
播 。湖南 省各大媒 体 也纷纷 竞 相 扬 琴 曲 决 心 !卧 薪 尝 胆 暗 地 里 收
琴 大赛 (之 前有 点创作 也 只是小 作为 当时 的会 长 ,我有 责任 、有
打小 闹 ,改编什么 的)。其 时泰 斗 义务担 当起 这个 重担 ,没 有 理 由
级 教授项祖 华 、重量级 教授 桂 习 不 率领 大家 投身到 创作 的行列 中
礼 、元老 级教授 梁瑞华 等担 任 大 来 ,此 时 ,我 才真 正领悟 到桂 教
我 还 真 不 知 从 何 下 手 ,既 然 这 样 , 创 作 ,在 湖 南 音 乐 风 格 的 基 础 上
那 就 不 妨 从 我 所 谓 “三 部 曲 ” 创 作一 批具 有湖南 特色 的扬琴 曲
((洞庭渔 保 野牧哥定》 ((苗寨 目 ,逐 步 形 成 自 己独 特 的 风 格 ,
飞哥 的头一 “歌”说起 。望同仁 这样 的 艺术 才有 永久 的生命 力 。”
赐 教 、海 瓢冷 水 ,
创作 伺庭渔哥 初衷 ,始于 深深刺 痛 了我 的心 ,使 我发 热 的
1996年 的湖 南省第 二届金 沙杯扬 头脑 顿 时 有 了一 个 清 醒 的认 识 。
水灾 。洪水 像 一头猛 兽 ,无 情肆 先用 勾拨两 种技 巧 ,勾 弦长 于表
虐 ,吞 噬 着 广 袤 的农 田 、房 舍 , 现空灵 飘缈 的意境 ,斜 拨擅 于奏
美好 家 园备受 蹂躏 ,眼看铁 路沿 出波 光粼粼 涟漪荡 漾 的情境 。两 线也 很快被 淹 没 ,形 势严竣 ,岌 者应用 恰 到好处 ,充分 体现技 巧
34/ ̄"乐 教 育 与 翻  ̄ ̄/2018.1
集本 土 民歌素 材及 地方小 调 ,并 险 ,不 惧 困 难 ,不 分 昼 夜 与 洪 魔
从省 花鼓 剧院朋 友那 里复 印全套 奋力 博斗 ,用血 肉之躯 谱写 了一
花鼓 曲牌 “为我所用 ”。将 “越是 曲曲可歌可 泣 的抗洪 赞歌 。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