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摘要: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
可见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教”都毫无意义。
无论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看,还是从落实素质教育看,我们都应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内因电教手段质疑问难学习兴趣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从教与学这对矛盾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
可见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教”都毫无意义。
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才会更有效的进行。
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
无论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看,还是从落实素质教育看,我们都应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核心因素,在学习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乐学、主动参与的意识就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利用投影、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所讲的对象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远为近,从而使看不清、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清听得到、看得见的东西,能极大的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加阅读。
1、利用投影,变静为动。
投影片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图像的复合和抽动,色彩的变化等。
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变化性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乌鸦喝水一课,我设计了三幅复合投影在教学时演示,变课本上三幅图的静态为动态,让学生观察乌鸦怎样喝到水的。
这一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利用录像达到声行并茂。
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对象,有的属天涯海角的事物,学生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尽管讲的有声有色,学生还是感到茫然。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呢?一、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其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阅读状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此,教师应刻意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教学氛围,通过师生平等交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由此可见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
这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产生学生个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实现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功、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主动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1.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良好的质疑习惯。
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教给他们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深入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学》中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阅读教学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阅读教学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在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实现个性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就是使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我们主要采用了以学生读为主导,自由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为主,个别指导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目前,学生说、写的能力较低,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差。
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读”上,学生缺少大量的语文实践,语言积累。
因此,要提高学生说、写的能力,首先要从听和读着手对学生进行训练。
朗读训练是阅读训练的基础,要求学生口、脑、眼、耳并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新大纲中规定小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这也是朗读训练的一般要求。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学生刚接触新课文,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读后按要求评议,使得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及时改正。
学生在朗读中出现了错误,要具体分析,个别指导,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
例如:有的同学顿读,可能是受语言障碍所致,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自己多练习,克服缺点;有的同学常读错字错音,可能是受方言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汉语拼音对学生进行正音。
其次,朗读要有感情。
感情朗读能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用意,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次,指导朗读。
根据文章的不同,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指导朗读,常用的方法有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训练学生“说”的源头,如果忽略了“读”,“说”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在教学中,教师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随着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部明确要求通过义务阶段的语文学习, 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完全符合中华复兴的时代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也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这是叶圣陶的话。
这一点《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提出。
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如今,信息化、现代化对整个教育提出了变革的要求,新时代的到来必将要求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
信息时代需要新的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
但是突破旧模式、产生新模式所产生的一系列变革,必然会产生对旧有模式的冲击,也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也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积极主动。
每一个阅读活动,我都力求新颖,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我让同学们先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课前举行了诗词朗诵比赛,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所选诗词的理解。
通过活动,激发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接着我趁热打铁,引入新课。
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深刻,各个学习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地有声有色。
在后来的几篇古诗学习中,同学们课前都作了预习,课堂上表现出很强的朗读愿望。
《奴隶英雄》这一课是一篇独幕剧。
课前我要求大家在小组里把角色分配一下,课文学完后把故事演一演。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将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读书分享会和读书角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其次,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读书马拉松、趣味阅读竞赛等,提供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
再次,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相互交流、协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在小组内鼓励学生合作阅读、讨论和互相辅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能够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另外,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安排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阅读问题给予个别解答或提供额外的辅导。
最后,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编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鼓励学生自行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等,培养他们主动探究、自我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论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方式
大 意。在 品析课文时 ,把讲解和朗读有 学生感受到海底的美。那么 ,学生在读 的喜爱之情 。因此 ,朗读教学中要多运
按照 自己的理解读 。这种形式不管从 时 机结合 ,做 到讲 中有读 、读 中有讲。碰 起句子时 ,就会很容易流露 出自己内心 间还是表达方式上都给学生较 大的 自由 上部分学生不理解 ,便启发学生边读边 发挥空间 ,有利于学生想 象力 、创造力 联 系课文进行想象 ,通过一读再读 ,让 用多媒体技术 ,借助于图片 、音乐和教 的发挥 。指名读 ,分角色读 ,上 台表演 学生在读 中自悟 ,在读培养语感 ,加深 师 的体态语言等渲染课文情境 ,让学生 读等 ,都是学生把创 造出来 的朗读效果 对句子 的理解 。如教 “ 画家惊 讶地看看 有亲耳所 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 。这
朗读 ,可 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
形象 生 动 的东西 是永 远 受 学生 喜 欢的。要让学生读 出感情 ,首先要让他 们人其境 ,这样他们才能体其味 、表其
文时 ,若配上海底录像和各种海底动物
巧读 出来 的感 情 只是 教师 强加 给学 生
的形象 、情感 、色彩和 内在意蕴直接敏 的。这样硬 生生 的东西不能 叫感情 。如 锐 的感知力 。 因此 , 在教学一篇课文前 ,
J I 课 改 看 台川
新课 程 改革 的基本 理念 提 到要 正 学生却一头水雾。这样做学生 只是被动
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阅读教学注 地跟老师读 ,不利于激发学生 朗读 的积 重培养语感 ,学习感悟 ,突出感情 ,淡 极性 。 如何把 “ 要我读” 转变成 “ 我要 读” 化技巧。怎样 才能让学生想读 ,会读 , 读懂课 文 ,读 出感情 呢?我认为 :在课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积极地讨论,自信地表达,使学生在主动投入的状态下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1、多种形式,引导朗读,体现学生主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朗读的方式比较多样,教学中老师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
如自读、放声读,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读,对话朗读,比较朗读等,改变单一的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丰富朗读形式,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师无论采用哪些朗读形式,都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体现学生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探究思考题的科学设计,既要体现前后连贯原则,又要保持难度相对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讨论探究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成为教学双边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进行点拨与启发,同时兼顾对小组中后进生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笔者按照循序渐进和重点突出的原则,紧扣住教学重点设计了这样一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题:“(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课文用了什么写法?(2)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文章运用什么写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山?(3)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4)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笔者以这样一组贯穿全文、突出重点、紧扣关键,并且逐层深入的问题为提纲,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了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语文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没有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始终以自己为中心,让学生围绕自己来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是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前言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发展智力,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由于其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阅读教学改革也生机勃勃。
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学生不但阅读能力提高甚微,而且对阅读课失去兴趣。
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教学课堂,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另外,我们还经常看到,课上要么教师从头串讲到尾,要么被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占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长期处于被动、陪衬的局面,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习惯于听他人发言,习惯于教师“一口一口地喂馍”,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主动创造的火花逐渐熄灭。
阅读教学,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
究其原因,是因为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
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 等才 能得 到全 面健康 的发 展 。 二 从 学生 实际 出发 ,钻研 教材 ,设 计 阅读教 学过 程
学生 学习 的主 动性 、 极性 ,主要 来 门 于教师 的调 动 。在 学 积
要 在课 堂上 真正 确立 学生 的主 体地位 , 课 时就要 研究 学生 备 的认 知规律 ,深入 地想 一想 , 篇课 文学 生哪 里能够 读懂 ,哪里 这 难 以读 懂 ,哪些 内容 学生 学起来 容 易感 到枯燥 , 生在 课上 可能 学 出现什 么 问题 , 上 怎么 让每 一个学 生都 有所 发展 , 就是 从学 课 这 生 实际 出发来 钻研 教材 ,然后 精心设 计 教案 ,以期生 动地 、深入
2 .指 导 学法
三 调 动学 生参与 阅读 教学 的积极 性 学生 是活 生生 的人 , 有 主观能 动性 , 阅读教 学 的认知 过 具 在
程 中 , 生 的情感 也会 随 时参 与并不 断变 化 。积极 的情感 会对 学 学 习起 到推 动 的作用 ,而消极 的情感 会 对学 习起 到抑制 作用 。因此 要使 学生 真正 投入 到学 习 中来 , 就必须 充分 调 动学生 学 习的积极
师要 把学 生作 为一个 个 活生 生 的人 来看 待 , 承认 学生 在学 习 中的 主 观能动性 及 个性 差异 , 心诚 意地 把学生 当 做学 习的主 人 。 诚 教 师 只有真 正树 立 了为学 生服 务 的思 想 , 树立 了学 生是 学 习主人 的
合理 、准确或 富有 艺术 性 , 会 直接 影响 其下 一次 的参 与 。 将
坚 持 “ 中导 ” 练 ,让全体 学 生参 与全 过程 的操 作 ,在 理解 的基 础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1 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 灵活运用教法,激学生想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可化静为动。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二可变单为众。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
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可因词而异,有的可采用词素解词法,有的可用近义比较法,有的可用演示法,有的可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等等。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下文中,将探讨几个方法,以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挑选不同题材、不同难度的读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例如,科普阅读、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他们寻找答案。
这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实现。
学生的问题可以涉及内容、意义、情节发展、人物心理等方面。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的质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读后感写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这样的任务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自行调整阅读的节奏和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但不应过多地限制学生的选择和思考。
在适当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拓展阅读,以提高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耐心引导的过程。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多层次的思考、设计相关的任务和活动以及赋予学生选择权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成为主体,实现更有效的知识习得。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那么,阅读教学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的过程。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实效性如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和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差异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把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在课堂阅读教学对话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细,面面俱到,搞繁琐教学,挤掉了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造成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分析多,揣摩得少;讲得过多,感受得少;热闹多,体验得少”。
学生无法主动与作品、文本打交道;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
“阅读”成了教师的“讲读”,学生的“精读”成了老师的“精讲”,其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确实如崔峦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活动,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
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
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
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084I!"实$I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汪国寿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在语文考试中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然而从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容易忽略阅读教学部分,没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是一个主要的教学问题。
因此,文章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阅读教材作主要的教材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学生得更多语文知识,了解各方的文化,得到阅读和的[并且语文阅读读各方教学,语文教学,动学生的°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阅读是一个知识的,有学生的,读,是大部分的初中生忽略了阅读的学,在阅读的中,也在,,,的问题°一阅读教学化初中教师在针对语文教中的课文阅读教学的,对课文的分析,没有课文的教学,而对的课文进行在个阅读的中,没学生语的和情的,是的在课文的知识讲解,而没有学生的文字,会文章的情涵,导致课文文本所传的那些韵味和灵气荡然°这样化的教学;不仅仅不学生阅读的进步,还阻碍了学生自学的脚[学生对课文文本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也会变得更加艰难,在一定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教学手段形式化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课堂来了巨大的便和越°教师理的应用多媒体增强课堂的趣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下,确实有地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形式化,还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有的运用和选择。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相关建议阅读教学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参,才真正实现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是实现学生和文本沟通的主要桥梁,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此,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阅读中的主体,只有充分的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才改进的阅读教学现状。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几个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建议: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浸入式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
选取内容丰富、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鼓励学生参加阅读会、读书分享等活动,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此外,可以建立一个阅读角落,让学生自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主动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报告、阅读笔记、文学评论等。
通过读书报告,可以让学生整理和总结阅读的内容和感受,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阅读笔记,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文学评论的形式,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四、个性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给予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挑战。
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并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掌控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
五、及时反馈与指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等方式提供反馈。
如何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术探究Academic Research35如何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有四点:创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是平等的知己关系,而不能把师生看作是上下级关系,也绝不能有“我是师,你是生,你隶属于我,你得唯我是从,听我的话,完全按我的指挥办事”的想法。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是以一种高高的、凌驾他人之上,令学生敬畏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推心置腹的语气,帮学生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以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
轻松灵活的上课方式使师生关系更加贴近,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张扬,民主自由的氛围得到了提升。
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功败垂成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诱导他们主动学习,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事半功倍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身心获得愉悦,并享受成功的快感。
反过来,这种快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添加了助推力。
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抓住本质的特点和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巧设机关,制造悬疑,自然地导入新课,一开始就高吊学生学习的胃口,从认知、情感上引起他们的关注,燃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解决问题、释惑疑窦、拨云见日。
这样学生的认知更加迫切,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敏锐,身心愈加亢奋,完全沉浸在属于自己缤纷快乐的世界中。
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生、师、文本之间交流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
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對话与交流的关系。
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这种现代阅读理念,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是对话的中心,因而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
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教师的“主导”要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
既要肯定教师的中介和向导作用,又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中应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给予学生读书的机会“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首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从而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
组织阅读时,一要形式多样,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二要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要注意个体差异,不能以同一尺度要求全体学生;四是注意不同的文体,因文而异。
另外,阅读机会不仅包括课内的,还包括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何况是聪明伶俐、思维活跃的孩子。
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咬文嚼字”。
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和成长本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
所以,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的这句话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三、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提出文本中的问题,再让学生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囿于教师圈定的范围之内。
【VIP专享】阅读教学中怎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怎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也失去了阅读兴趣,从而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有效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就得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不断地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效果,高效益的阅读总是跟强烈的阅读兴趣联系在一起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过程总是从兴趣开始的,教师的全部教学技巧都要服务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
否则,即使“落花”再有意,“流水”也无情。
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
“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自己的语文水平、教学水平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示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若是自己听不明白,说不清楚,读不懂,写不通,没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去教会学生?大凡在语文教学中有突出成绩的老师,他们都有广博的知识,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那种厚重的知识底蕴,才能把一篇篇课文上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深受感染和影响。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因地制宜。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围绕“金钱的魅力"展开讨论,学生兴趣盎然,说出了金钱在很多方面的魅力,然后我再让学生去读书,看课文中的金钱具有怎样的魅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阅读教学。
1.坚持以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片面理解“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影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存在着“以牵为主”的流弊,教师是顺着课文的情节“千万次地问”,学生是猜着老师的答案“踊跃地答”。
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自主读书感悟的时间。
不给学生读书时间,忽视指导学生将范文语言输入内化的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所以应该大胆地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并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文质兼美的大声朗读,深厚凝重的默读,长篇大论的精读、浏览等。
2.注重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具体的“整体把握”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思路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实现。
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代替学生的感悟。
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其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对其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3.鼓励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读书贵思,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敏捷、灵活、深刻、独创等方面努力。
例如教《安恩与奶牛》,让学生为安恩画像,教《伟人细胞》让学生讨论贾里的现实意义并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夏》让学生逆向思维,甚至鼓励学生在名人的文章中挑毛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朱海燕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2年第02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45-01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这是叶圣陶的话。
这一点《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提出。
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尊重个性,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应不断地加以正确评价,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加强。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是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放飞想象,积极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我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努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一个刻板呆涝的课堂氛围中,尽量做到了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闪烁的童心,张扬的个性!这样的教学设计“珍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们敢于积极思考,发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2.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积极主动。
每一个阅读活动,我都力求新颖,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我让同学们先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课前举行了诗词朗诵比赛,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所选诗词的理解。
通过活动,激发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接着我趁热打铁,引入新课。
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深刻,各个学习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地有声有色。
在后来的几篇古诗学习中,同学们课前都作了预习,课堂上表现出很强的朗读愿望。
《奴隶英雄》这一课是一篇独幕剧。
课前我要求大家在小组里把角色分配一下,课文学完后把故事演一演。
上课时,孩子们学得很起劲。
他们都能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每一句话,从而明白了奴隶社会的黑暗,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反抗的必然性。
3.充分发挥学生差异参与的作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承认,学生群体中客观地存在着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
我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差异参与的作用,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我指导学生背诵指定的课文或片段时,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读几遍就能背出,但有的学生却不能一下子背出。
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优生背得流利,要求差生读得熟练,能够背出就更好,这样差生就不会知难而退,而是和优生一样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热情。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占用了,学生思索的时间非常少,所以,看不到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也看不到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独立的思考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注重课内外延伸,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问题的处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学生真正获得了时间和空间,才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尽量的少讲,我们教师的讲应该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5.运用多媒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语文教学应该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达
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参与。
由于传统教学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新课程注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出了开放的、民主、科学的,现代化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借助电教媒体,置疑设情境,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个充满和谐、民主、情感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因此,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时,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所学的往往记忆深刻。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文本为学生创设适合他们生活的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