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水分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2作物水分代谢生理生态精品PPT课件

吸持,而不因重力而下降流失的水分; • 吸湿水:<0.2μ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土壤颗粒强
烈吸持,不能被作物吸收的水,是土壤处于风干状 态所含有的水分。 为什么重力水是旱作物的无效水?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2、土壤水种类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 •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状况
作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是萎蔫点与田间持水量间的水 分。作物对不同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性不同。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 • 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
表 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可利用性
水势(MPa) 0
-0.006~ -0.0033
-1.5
-3.1
-1000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形态与可利用性 • 重力水:>10μm孔隙中的水分; • 毛管水:0.2~10μ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毛细管
表 不同土类的田间持水量、萎蔫点及可利用水分的百分数(%)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3、农作系统中水分循环平衡 •水的来源:
降水(P,包括降雨、降雪、降霜等)、灌溉水 (I)、地下水(只存在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水的去向: 径流(Ro)、渗漏(D)、土壤蒸发(Es)、土层 保留(ΔWs,如土壤胶体、毛管吸持)、植物蒸腾 (Ep)、植物保留(ΔWp)。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1、作物体内的水分 (2)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指标 • 组织含水量(%)=(鲜重 - 干重)/ 鲜重×100
含水量受大气湿度和植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应用时 须加以考虑。 • 组织相对含水量(RWC)=(鲜重- 干重)/(吸胀 重-干重)×100 • 细胞水势:Ψw = Ψs + Ψp + Ψm 单位:1MPa = 10bar = 9.87atm = 106J/L = 106N/m2 吸胀重是指组织饱和吸水重。应用水势、相对含水
烈吸持,不能被作物吸收的水,是土壤处于风干状 态所含有的水分。 为什么重力水是旱作物的无效水?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2、土壤水种类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 •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状况
作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是萎蔫点与田间持水量间的水 分。作物对不同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性不同。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 • 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
表 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可利用性
水势(MPa) 0
-0.006~ -0.0033
-1.5
-3.1
-1000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形态与可利用性 • 重力水:>10μm孔隙中的水分; • 毛管水:0.2~10μ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毛细管
表 不同土类的田间持水量、萎蔫点及可利用水分的百分数(%)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3、农作系统中水分循环平衡 •水的来源:
降水(P,包括降雨、降雪、降霜等)、灌溉水 (I)、地下水(只存在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水的去向: 径流(Ro)、渗漏(D)、土壤蒸发(Es)、土层 保留(ΔWs,如土壤胶体、毛管吸持)、植物蒸腾 (Ep)、植物保留(ΔWp)。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
1、作物体内的水分 (2)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指标 • 组织含水量(%)=(鲜重 - 干重)/ 鲜重×100
含水量受大气湿度和植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应用时 须加以考虑。 • 组织相对含水量(RWC)=(鲜重- 干重)/(吸胀 重-干重)×100 • 细胞水势:Ψw = Ψs + Ψp + Ψm 单位:1MPa = 10bar = 9.87atm = 106J/L = 106N/m2 吸胀重是指组织饱和吸水重。应用水势、相对含水
水分代谢PPT教学课件

黄腹角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锦鸡 、 天鹅、 白鹇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上一页 下一页
继 续游禽类
返回
猛禽类
陆禽类
攀禽类
鸣禽类 涉禽类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a
b
c
d
e
f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小结: 1、鸟类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与它们的
生活习性相适应。
2、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 护鸟类。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5、哪种喙和脚适于在水中捕鱼?
涉禽类:丹顶鹤、白鹭、黑颧
6、哪种喙和脚适于扒土寻食鸡、?绿孔雀
项目 形态特点
类群
上一鸣页禽类
喙细而尖
下一页
足短而细 三趾向前
继续
攀禽类
一趾向后
喙直而坚硬 足短而健壮
返回
二趾向前
二趾向后
生活习性
体态轻捷 善于鸣啭 巧于营巢
善于攀援 树木
代表种
家燕 画眉 黄鹂 八哥
啄木鸟 杜鹃
画眉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伯劳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伯劳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黄鹂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织 布 鸟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继续 返回
6、有性生殖
精子需要水游向卵子
2002、12
安溪第八中生物组 郑海滨
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
上一页 1.在叶绿体的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和淀粉合 成过程产生水;
水分代谢PPT培训课件

细胞吸水的方式: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
被动吸水:蒸腾作用时水分 从气孔和表皮细胞蒸腾到大 气,Ψw降低;失水的细胞 从邻近的叶肉细胞吸水,近 导管的叶肉细胞向叶脉导管、 茎导管、根导管吸水,最终 从土壤中吸水。
初始质壁分 离时,相对 体积为1, Ψw等于Ψs。 细胞吸水后 体积增大, 细胞液稀释, Ψs增大、 Ψp增大、 Ψw增大,吸 水饱和时体 积1.5,Ψs 与Ψp的绝对 值相等,符 号相反,Ψw 为0,不吸水。
常态
水势、溶质势、压力势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细胞失水时Ψs降低,
Ψp降低,Ψw降低,
失水达质壁分离时(相
1.1.2 植物的含水量
植物的含水量:指植物所含水分的量占鲜重的百 分数。一般植物70%~90%,水生植物90%以上,干 旱植物6%。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含水量高。 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是植
物实际含水量占水分饱和时含水量的百分率。 RWC(%)=Wact/Wa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权威机构颁布的最新版本的相应标准。
2、经营、管理、行政、党务等部门的优秀青年;
有机酸、色素等降低了水的 此外,还有一些美发沙龙,通过提供一些高低调整椅和洗发按摩椅,令顾客感到舒适,同时播放音乐,提供书报杂志和电视节目,以
及咖啡、茶水等。
5、气体充装员安全职责
自由能,而使细胞水势降低 3、《优秀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推荐表》一式三份,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各存一份;
2021/12/21
几种化合物水溶液的水势
Hale Waihona Puke 溶液水势 (MPa)
纯水
0
Hoagland(荷格伦特)营养液
-0.05
海水 1mol·L-1蔗糖 1mol·L-1 KCl 土壤水分充足、生长迅速的叶片 土壤干旱、生长缓慢的叶片
植物的水分代谢 PPT课件

第五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有收无收在于水”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的含水量
1.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中生>旱生
2.植物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含水量不同
幼嫩、生命活动旺盛的器官含水量高
有细胞质的移动途径。
2. 越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
要两次通过质膜,故称跨膜途径。 3.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 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 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的途径。
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根系吸水的途径
越膜途径 质外体途径
(三)根系吸水的动力
三 气孔蒸腾
(一)气孔的大小和分布 数目、大小、分布随植物种类而不同 (二)气孔蒸腾的过程 水分子扩散的动力是气孔内部与环境的水蒸 气压差 扩散快慢决定于气孔内外的水蒸气压差气孔 阻力和叶表面的界面层阻力。 (三)气孔扩散的效率 气孔扩散符合小孔扩散规律,扩散速率与小 孔的边缘长度(周长)成正比。
的过程。
(一)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 生理意义 A 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 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 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一)部位
1、植物幼小时,地面以上的全部表面
2、皮孔蒸腾 — 高大木本植物,约占全部 蒸腾的0.1% 3、叶片蒸腾 (1)角质蒸腾 — 约占全部蒸腾的5%~10% (2)气孔蒸腾 — 主要方式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在植物的生命活 动中,植物不断的从 环境中吸收水分,也 不断的向环境中散失 水分。植物是如何从 环境中吸收水分的呢?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有收无收在于水”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的含水量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的含水量
1.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中生>旱生
2.植物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含水量不同
幼嫩、生命活动旺盛的器官含水量高
有细胞质的移动途径。
2. 越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
要两次通过质膜,故称跨膜途径。 3.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 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 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的途径。
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根系吸水的途径
越膜途径 质外体途径
(三)根系吸水的动力
三 气孔蒸腾
(一)气孔的大小和分布 数目、大小、分布随植物种类而不同 (二)气孔蒸腾的过程 水分子扩散的动力是气孔内部与环境的水蒸 气压差 扩散快慢决定于气孔内外的水蒸气压差气孔 阻力和叶表面的界面层阻力。 (三)气孔扩散的效率 气孔扩散符合小孔扩散规律,扩散速率与小 孔的边缘长度(周长)成正比。
的过程。
(一)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 生理意义 A 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 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 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一)部位
1、植物幼小时,地面以上的全部表面
2、皮孔蒸腾 — 高大木本植物,约占全部 蒸腾的0.1% 3、叶片蒸腾 (1)角质蒸腾 — 约占全部蒸腾的5%~10% (2)气孔蒸腾 — 主要方式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在植物的生命活 动中,植物不断的从 环境中吸收水分,也 不断的向环境中散失 水分。植物是如何从 环境中吸收水分的呢?
《水分代谢》PPT课件

过量减少。
精选PPT
29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吸水 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吸水最活跃 的部位是根毛区。
二、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
方式: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
1、被动吸水
吸水动力:蒸腾拉力
精选PPT
30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 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 力量。
被动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2、主动吸水—以根压为吸水动力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而 使液流从根部沿导管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是由根压引起的。
精选PPT
31
◆根压产生的机理:
精选PPT
32
◆根压产生的机理:
▽ 渗透论:根系主动吸收的无机离子进入 共质体达中柱内的活细胞,然后释放至导 管中,引起离子积累,使其水势降低,而 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水势较高,因而水分 就不断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导管,造成水分 向中柱的扩散作用,在中柱内产生一种静 水压力,即根压。
1.5
1.0
0.5
Ψp
0
-0.5
-1.0 -1.5
Ψw
-2.0 -2.5
Ψs
0.9 1.0 1.1 1.2 1.3 1.4 1.5 相对体积
精选PPT
20
(1)初始质壁分离时,V=1.0,
Ψp= 0, Ψw = Ψs = -2.0MPa
(2)充分膨胀时,V=1.5,
Ψw = 0 Ψs = Ψp (3)剧烈蒸腾时,Ψp < 0
精选PPT
6
生态作用: 1、调节植物体温 高比热:(4.187kj•kg-1K-1),稳定植物体温. 高汽化热: (25 oC, 2.45 kj•kg-1)降低体温, 避免高温危害 2、介电常数高:有利于离子的溶解 3、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 4、水可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精选PPT
29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吸水 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吸水最活跃 的部位是根毛区。
二、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
方式: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
1、被动吸水
吸水动力:蒸腾拉力
精选PPT
30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 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 力量。
被动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2、主动吸水—以根压为吸水动力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而 使液流从根部沿导管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是由根压引起的。
精选PPT
31
◆根压产生的机理:
精选PPT
32
◆根压产生的机理:
▽ 渗透论:根系主动吸收的无机离子进入 共质体达中柱内的活细胞,然后释放至导 管中,引起离子积累,使其水势降低,而 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水势较高,因而水分 就不断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导管,造成水分 向中柱的扩散作用,在中柱内产生一种静 水压力,即根压。
1.5
1.0
0.5
Ψp
0
-0.5
-1.0 -1.5
Ψw
-2.0 -2.5
Ψs
0.9 1.0 1.1 1.2 1.3 1.4 1.5 相对体积
精选PPT
20
(1)初始质壁分离时,V=1.0,
Ψp= 0, Ψw = Ψs = -2.0MPa
(2)充分膨胀时,V=1.5,
Ψw = 0 Ψs = Ψp (3)剧烈蒸腾时,Ψp < 0
精选PPT
6
生态作用: 1、调节植物体温 高比热:(4.187kj•kg-1K-1),稳定植物体温. 高汽化热: (25 oC, 2.45 kj•kg-1)降低体温, 避免高温危害 2、介电常数高:有利于离子的溶解 3、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 4、水可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水分代谢》课件

剧烈的运动会增加身体的水分需求。
3 饮食
4 药物
许多食物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例如蔬 菜和水果。
一些药物会使身体排尿更多,例如利尿剂。
水分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1
脱水症状
头痛、口干以及体力不足都是身体缺水的迹象。
2
饮水与减肥
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减轻食欲、控制体重。
3
肾脏健康• 分配 • 利用 • 排泄
保持良好的水分代 谢
• 饮用足够的水分 • 多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 • 适度锻炼和充足休息
如何保持良好的水分代谢?
饮用水分
每天至少六至八杯水,并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多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
例如西瓜、草莓和芹菜等的水分含量都较高。
锻炼与休息
适度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维持水分 平衡。
记得饮水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总结和要点
作用
• 维持身体温度 • 输送营养物 • 维持组织的结构
水分代谢的过程
水分的吸收
身体从口腔、胃和肠道吸收水分。
水分的利用
身体使用水分来执行生命活动,例如对抗疾 病和维持身体功能。
水分的分布
水分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输送营养物和维持组 织的结构。
水分的排泄
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泄出来。
影响水分代谢的因素
1 气温
2 运动强度
当气温升高时,身体的水分需求也随之增 加。
《水分代谢》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节课程。今天我们将探讨水分代谢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水分代谢?
水分代谢是指身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排泄过程。
摄入水分
通常,每天喝六至八杯水,分散在整天中饮用 是有益的。
第二节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PPT课件(初中科学)

水分充足--气孔张开
水分不足--气孔闭合
由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来调节
4、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 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调节气 候;
2)在炎热的夏天,蒸腾作用还可以降低叶片 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 伤;
3)形成蒸腾拉力,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 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 盐的需要。
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的 外界水溶液 浓度大于
的 细胞液
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资料: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
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 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 g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 g
0.12%
蒸腾作用
2010 g 98.42%
浓盐水
清水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少 (选填“多”或
“少”),萝卜变 硬 (选填“软”或
“硬”)。B萝卜洞里的水变 少 (选填“多”
或“少”),萝卜变 软 (选填“软”或
“硬”)。
(2)这个实验说明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细胞液
的浓度和 外界水溶液 浓度大
小,当的 细胞液 浓度大于的 外界水溶液 浓
5、进入植物体内的水( C ) A.通过筛管向下运输 B.通过筛管向上运输 C.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D.绝大部分用于自身消耗
6、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可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运输,这主 要是由于( D ) A.吸取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
7、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摸黑将剪
7、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紧张度, 有利于叶片伸向空中充分接受阳光;
水分不足--气孔闭合
由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来调节
4、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 加降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调节气 候;
2)在炎热的夏天,蒸腾作用还可以降低叶片 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 伤;
3)形成蒸腾拉力,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 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 盐的需要。
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的 外界水溶液 浓度大于
的 细胞液
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资料: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
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 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 g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 g
0.12%
蒸腾作用
2010 g 98.42%
浓盐水
清水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少 (选填“多”或
“少”),萝卜变 硬 (选填“软”或
“硬”)。B萝卜洞里的水变 少 (选填“多”
或“少”),萝卜变 软 (选填“软”或
“硬”)。
(2)这个实验说明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细胞液
的浓度和 外界水溶液 浓度大
小,当的 细胞液 浓度大于的 外界水溶液 浓
5、进入植物体内的水( C ) A.通过筛管向下运输 B.通过筛管向上运输 C.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D.绝大部分用于自身消耗
6、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可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运输,这主 要是由于( D ) A.吸取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
7、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摸黑将剪
7、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紧张度, 有利于叶片伸向空中充分接受阳光;
植物的水分代谢PPT课件

水分是构成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70-90% 水分是代谢作用中的反应底物 脱氢反应,光合作用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能保持植株的固有姿态 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
(1)高比热, 利于体温稳定 (2)高气化热, 避免高温伤害 (3)具极性, 原生质胶体稳定 (4)表面张力大, 利于吸附和运输 (5)透光性好, 利于光合作用
对一种溶液来说, ψw = ψs
对植物细胞来说, ψs主指液泡中细胞液溶 质颗粒存在而降低的水势, ψs 〈 0 ,负值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
1 M蔗糖ψs > 1M NaCl ψs (电解质)
返回
24
❖压力势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使 水势发生的变化。(压力对水势的影响)
(1) ψp 〉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 增加 ψw (2) ψp〈 0,叶片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 于细胞,降低ψw (3) ψp =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透 力质 力 势 势 势势 势
返回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ψs
概念
亦称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 是由于
溶质颗粒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 负值
ψs = -iCRT
i:溶质解离系数 T:热力学温度
R:气体常数 C:溶质浓度
Ψs主要决定于溶质颗粒(分子、离子)总数
返回
充分饱和的细胞:
ψw = 0 ψs = -ψp
蒸腾剧烈时:
ψp < 0, ψw < ψs
细胞是一个自动调节的渗透系统
返回
➢多个细胞
植
地上比根部低
物 上部叶比下部叶低
器
官 在同一叶子中距离
之 主脉越远则越低
(1)高比热, 利于体温稳定 (2)高气化热, 避免高温伤害 (3)具极性, 原生质胶体稳定 (4)表面张力大, 利于吸附和运输 (5)透光性好, 利于光合作用
对一种溶液来说, ψw = ψs
对植物细胞来说, ψs主指液泡中细胞液溶 质颗粒存在而降低的水势, ψs 〈 0 ,负值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
1 M蔗糖ψs > 1M NaCl ψs (电解质)
返回
24
❖压力势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使 水势发生的变化。(压力对水势的影响)
(1) ψp 〉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 增加 ψw (2) ψp〈 0,叶片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 于细胞,降低ψw (3) ψp =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透 力质 力 势 势 势势 势
返回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ψs
概念
亦称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 是由于
溶质颗粒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 负值
ψs = -iCRT
i:溶质解离系数 T:热力学温度
R:气体常数 C:溶质浓度
Ψs主要决定于溶质颗粒(分子、离子)总数
返回
充分饱和的细胞:
ψw = 0 ψs = -ψp
蒸腾剧烈时:
ψp < 0, ψw < ψs
细胞是一个自动调节的渗透系统
返回
➢多个细胞
植
地上比根部低
物 上部叶比下部叶低
器
官 在同一叶子中距离
之 主脉越远则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束缚水: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而不能 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 未与细胞组分相结合可以自 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 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束缚水含量与 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三.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μ) 每偏
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用希腊字母μ 表示。可用来描述体系中组分发生化学反 应的本领及转移的潜在能力。如果物质带 电荷或电势不为零时的化学势称为电化学 势(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物质总
是从化学势高的地方自发地转移到化学势 低的地方,而化学势相等时,则呈现动态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被
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ຫໍສະໝຸດ ater metabolism)。
§1-1.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GO §1-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GO §1-3. 植物的蒸腾作用GO §1-4.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GO §1-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GO
平衡。
水势(water potential)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 的化学势。就是说,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 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 (μw0)之差(△μw),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 得的商,称为水势。
概念
偏摩尔体积(partial molal volume) 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浓度下,1 摩尔某组 分在混合物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积,称为该 组分在该条件下的偏摩尔体积。偏摩尔体 积的单位是m3·mol-1。
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 水的某些理化性质也有利于植物的 生命活动
高的比热和气化热,有利于调节植物 体的温度。
返回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种方式: ➢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 ➢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另外还靠与渗透作用无关的代谢性吸水; ➢在这3种方式中,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一种作用力(膨压),引起细胞壁产生一 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溶液:ψw = ψ 因为ψp= 0
概念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 ψm 是细胞 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 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是负值。
ψm由于亲水的衬质(matrix) (例如淀粉、蛋白 质和纤维素等) 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称为 衬质势(matrix potential)
1. 水势的概念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h
7
物质能量
束缚能(bound energy):是 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是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作 功的那部分能量。
这样就把以能量为单位的化学势转化为 以压力为单位的水势。
纯水的水势定为零,
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 溶液越浓,水势 越低 。
水分移动需要能量。
水分
水势高
水势低
表2-1 几种常见化合物 水溶液的水势范围
溶液 纯水 Hoagland营养液 海水 1mol/L 蔗糖 1mol/L KCl
水势/MPa 0
-0.05 -2.50 -2.69 -4.50
势
概念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ψ
亦称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 是由于 溶质颗粒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
是负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ψp
概念
压力势是指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 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是正值 。
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
➢未 形 成 液 泡 的 细 胞 具 有 一 定 的 衬
质势,干燥种子的ψm可达-100 MPa;
➢已 形干燥成种液子泡的水的势细:胞ψw,=其ψ衬m质 势 只
有-0.01 MPa左右, ψm>>0,只占整 个水势的微小部分,通常省略不计。
概念
重力势(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2. 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1)渗透作用(osmosis)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 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就称为渗透作用。
Flash
h
17
(2)细胞的水势
细胞吸水情况决定于细胞水势。
典型细胞水势ψw是由4个势组成的:
ψw = ψ +ψp+ ψm+ ψg
水 渗 压衬 重
透 力质 力
势
势 势势
水势单位: 兆帕(MPa) 1Mpa=106 Pa 1bar (巴)=0.1 MPa
=0.987 atm (大气压) 1标准atm=1.013×105 Pa
=1.013 bar
化学势是能量概念,单位为J/mol [J=N(牛顿)·m],
偏摩尔体积的单位为m3/mol,
两者相除并化简,得N/m2,成为压力 单位帕Pa
ψg重力势是指由于高度的存在而使水 势增加的值。规定海平面上的重力势为0, 则10米高的水其水势为ρgh=0.1MPa,从实 验室角度出发,重力势比较小因而认为 可以忽略。
ψw = ψ +ψp
h
23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质膜和液泡膜接近于半透膜 质壁分离(plasmolysis)和质壁分离复原 (deplasmolysis)现象就可证明植物细胞是 一个渗透系统。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 植物的含水量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 植物的含水量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植物——鲜重的90%以上 地衣、藓类——仅占6%左右 草本植物——70%~85% 木本植物——稍低于草本植物。 ➢一种植物,不同环境下有差异 荫蔽、潮湿 > 向阳、干燥环境 ➢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组织不同 根尖、幼苗和绿叶——60%~90% 树干——40~50% 休眠芽——40% 风干种子为8%~14% ❖生命活动较旺盛的部分,水分含量较多。
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