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及策略选择
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合作与整合,促进区域内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以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效应最大化、产业协作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探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加强政府间合作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政府层面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推动区域内各个经济体间的互利合作。
首先,政府应制定一揽子政策,包括减少贸易壁垒、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一体化进程。
其次,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二、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在区域内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可以缩短地理距离,方便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促进各经济体间的互动。
同时,加强信息通讯网络的建设,提升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有利于各方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和资源。
三、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要素,通过产业间的协作与互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
一方面,可以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完整闭环。
另一方面,通过推进科技研发与创新合作,提升各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推进人员往来和人力资源合作人员往来和人力资源合作是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促进人员的流动和人力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人才优势的互补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一方面,可以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提高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跨越式整合,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劳动力市场。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经济体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不同国家、不同省份或不同市区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赖,形成共同的经济体系并共同追求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基本条件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交通和通信。
发达的交通和通信设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内不同经济主体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提升经济运作的效率。
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国、省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将屡创新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需要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这样的条件。
这是因为贸易的自由化能够增加相互之间贸易往来的机会,进而提升经济效率,投资自由化则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支持经济发展。
基于此,许多地区或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促进本地区和外部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
三、政策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政策执行。
这包括税收、财政等方面。
政府应当为所有经济实体提供一致的政策和环境,这样所有参与方就都能够在受到公平的对待的同时获得充分的市场竞争性。
二、发展思路一、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思想。
只有在生产、销售、维护等方面协调一致,才能够使得不同地区间的经济体相互促进,逐步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
这依赖于一个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各个地区经济体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方向,有效协调各自之间的发展策略,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可以有效地推进一个地区内的经济一体化。
这需要具备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培育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同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更好地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发展新产品和服务。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中国的策略选择
维普资讯
■
■ -■一 ■ I ■● ■ ■ ■ _ ■ —
C国的策略选与 … } j l 英 泽
地 区主义经济 浪潮冲击下 的中 国
一
.
市 场 对外 实行共同的 关税 并利用可 盟 出 口贸易 的支柱 .新 普 惠制给 我 国 能 利用的天 时 ( 资源 禀赋 、 市场 自然联 产 品 的 出 口带 来 严 重 的 消 极 影 响 。
内部 的开放 性 。区域 经济 组织 虽然 在 渐被 加拿大、墨西哥所 超越 , 美 自由 北 6 70亿 美 元 , 占 4 . ,美 洲 自 由贸 46 O9 %
合 作 的 形 式 、规 模 、程 度 、范 围 、机 制 贸易区的签署 , 在稳 固美 国 后院 ”的 易 区 为 4 2 8 美 元 ,占 2 % , 太 经 30 亿 7 亚 等 方 面 存 在 差 异 ,但 是 一 般 都 是 推 行 同 时 , 基 本 封 杀 了我 国 商 品 在 美 国 市 合 组 织 为 7 8 0 美 元 ,占 4 . ,东 也 63 亿 85 % 全 面 降 低 关 税 , 消 非 关 税 壁 垒 , 现 场 上进一步 拓展 空 间的可能 性 :1 9 盟 1 + ”为 3 6 1 美 元 ,占 2 . 。 取 实 4 9 03 4 1亿 18 %
上 形 成 各 种 ” 区 域 准 入 壁 垒 “ 小 区 大 、 域 准 入 壁 垒 “ 。 ( A T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 PC》 N F A) A E 、东
二 中 国在地 区主义 战略 中的 策略选择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的年 度 报 告 显 示 ,
盟 ( S A 、拉 美 、中 美 、非 洲 自 由 贸 1 A E N) 95年 全 世 界 的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为 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
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定等方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规定其特别的优惠关税。
2.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
是指把某一特定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管理机构控制之下。
其权力包括为所有成员国规定生产配额,为多余工人的重新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且制定一些规则来防止不公平的竞争。
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
3.自由贸易区。
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全部贸易障碍,实现贸易自由化,但各成员国享有自决权。
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
4.关税同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在各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类似于自由贸易区,前者与后者不同的是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共同关税,实行统一对外贸易政策。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
5.共同市场。
是指以关税同盟作为基础,不仅在成员国间消除贸易障碍,实行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允许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流动,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最典型的例子。
6.经济同盟。
各成员国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移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和实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通过实行统一的经贸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7.政治同盟或完全经济一体。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也是其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体化中央当局不仅统制货币与财政政策,而且还有一个中央议会,它拥有一个国家政府的全部权力。
欧洲经济共同体1988年提出在1992年实现“大市场”的目标,就是向这种一体化方向发展。
另外,还有些区域性集团组织形式,例如,东南亚联盟就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合作的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本篇文章将从经济影响和政策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应对之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全局经济增长。
通过推进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例如,华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与香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早已经成为现实。
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的港口、机场等物流配套,华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
两地的经济合作可以互补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二、增加国际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经济中,维护自身利益需要联合行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是这种行动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为了避免既得利益被其他国家侵蚀,也为了提高自身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联系。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贸易往来和政治信任,提高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三、逐步增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区域一体化经验既丰富又独具特色。
近年来,中国在东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已经逐步加强,合作机制日渐完善。
例如,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融合逐渐落实。
逐步实现区域逐步的一体化,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的内部市场,还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并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不仅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一体化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一体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元的文化,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和特色产业。
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一、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地理边界和丰富的资源。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旨在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
二、政策措施1. 资金投入:政府通过增加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 产业转移:政府鼓励发达地区的企业将生产基地和技术引进到欠发达地区,推动产业转移和就业机会的扩大。
这不仅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缓解了发达地区产能过剩的问题。
3. 教育和人才培养: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合作联盟,促进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三、效果与挑战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经济一体化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然而,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一体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
其次,资源分配不均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依赖单一产业,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此外,文化差异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也制约了不同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四、展望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一体化,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并调整政策重心。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开放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是打破地理边界,促进各地区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是中国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条件。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人力资源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各地区开始进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
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市场的开放也要求中国各地区形成一个更加统一和协调的经济体系。
其次,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是多层次、多样化的。
一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北振兴等,推动各地区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结合。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从传统的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变,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和融合。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举措,旨在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
第一,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分权导致了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平衡。
第二,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限制了区域间资源的流动和交流。
第三,文化、语言和习惯差异也使得区域一体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为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其次,加大对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区域间的连接和交流效率。
第三,推动内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扩大各地区的市场准入和竞争机会。
第四,鼓励各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总之,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加强各地区间的互补和合作,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势的集成,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发展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通过合作、整合和互联互通,形成
一个相互依存、互补性强、协同发展的整体。
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经济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影响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跨领域合作:不同地区在资源、产业、技术等方面通过合作,形成互补性产业链和
供应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2. 便利贸易:通过降低贸易壁垒、统一关税和贸易规则等方式,促进跨境贸易的便利化,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互联互通: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地区间
的高效流动和交流,推动产业的合作和发展。
4. 人文交流:通过教育、文化、旅游等方式,加强人文交流,增进地区间的相互了解
和友谊,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共识和认同。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发展的案例有很多,比如欧洲经济一体化、东盟经济共同体、阿
拉伯国家联盟等。
通过不断的合作和互通,这些地区实现了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一些挑战,如政策协调、利益平衡、文化差
异等。
然而,只要各方保持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实现经济一
体化的目标。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战略选择
放二十几年的发展 而搭起来的 , 也基本上 是依靠这些 制
造业的发展实现 了经 济起飞 。 各地区制造业的竞争不 大
明显 ,一些发达地区 几乎是在无竞争 的条件下获得了产
中科院的专家学者对全国 4 个样本城市 6 个样本 7 6
7 9
维普资讯
少后劲 ,产业集群形成慢 。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表明 ,与服务业相比 ,制造
速度慢 ,区域经济的集群特征仍不明显 。 中科院的调研结果认为 , 中国经 济版 图上 ,已经 在
浮现 了一个集群经? 的龙脉 ,中西部包括长沙 、 汉 、 齐 武
郑州 、西安 、成渝地区等城市和地 区,由产业集群所导
滞后 ,减 弱了制造 业的发 展后劲 。 大多数区域都 将制 绝
造业中心或制造 业基地作为 区域 发展规划的主 要 目标 。
青松 ”( 山 、青浦 、松汀 )“ 嘉 经济特区 ” 目的在于把 ,
上海建成现 代制造业 中心 。
事实上 , 各地区制造业现何的摊 子都 是经过 改革 开
只有少数地 区像重视制造 业一样重 视服 务业的发展 。 虽 然 各地区的发展规划中部涉及如何快速发展服务业的问
业具有弱的 制度依赖性 。 在制 度不是很完 善的情 况下 , 产业层次较低的制造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或者通过 大量的资本 、 技术或劳动等经济要 素的投 入来冲抵制度 成本 ,并能够在 一段Ht内支持经济 的高速增长 。 C'  ̄ q 我国
【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研 究】
5前我 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的
-
主要特征及战略选择
王 兴 化
( 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天津 3 0 2 ) 0 2 2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引言地区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一种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形式,旨在通过深化地区内部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实现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促进经济融合和共同开展。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并成为地区合作和开展的重要模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对参与地区的经济开展所产生的影响。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贸易自由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推动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或消除地区内部的贸易壁垒,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促进地区内成员国的货物和效劳的自由流通。
这有助于提高地区内各国的贸易规模和经济效益。
2. 资本流动自由化除了贸易自由化,地区经济一体化还鼓励成员国之间的资本流动自由化。
通过促进资本的跨境流动,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加强地区内各国的经济联系,并带来更多的投资时机和创造就业时机。
3. 经济规模扩大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地区内各国之间的合作来扩大经济规模。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各国的产能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绩效。
4. 产业互补与竞争优势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倡导成员国之间的产业互补和竞争优势。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的整合,各国可以分工合作,形成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5. 一体化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建立一体化的政策和法律框架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这包括统一的关税制度、贸易规那么和投资保护等方面的协议和制度安排,以确保地区内部的经济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参与地区的经济开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以加强地区内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开展。
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为地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时机。
其次,地区经济一体化可以加强地区内的合作和互信,减少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
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各国可以增加相互依赖程度,形成和平共处的动力。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
浅析 区域 经 济一 体化 与 中 国的对策
域 组 织 的发 展 ,如 果 不 及 时采 取 对 策 ,就 可 能损 害 我 们 的经
国际市场的跳板之一 ,所以我们要积极创建 中国——东盟 自
由贸 易 区 。
济利益 。所 以,我们应 当正视区域经济一体化 大发展 的现实 及其给我们带来 的机遇和挑战 , 采取有力 的对策 。
体化组织提供 了成功的典范 ,并取得了一 系列令人 瞩 目的
成为新世 纪世界 经济 区域 一体化 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
那么 , 我们是如何认识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且 中国又是如 何参与区域 经济 一体化 的呢? 经 济 一体 化 发 展 中 的地 位
1 .中 国针 对 国 内经 济 应采 取 的措 施 在 未来 的 1 0—2 O年 ,中 国 面 临 着 全 球 化 和 工 业 化 双 重 挑 战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即 是 这种 挑 战 的具 体 表 现 ,它对 中 国 经 济也 意 味着 巨 大 的机 会 。
( )扩大对 国际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直接投资 ,分 2 享其一体化利益 。为 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 ,冲破 国际性 区域 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外设置的贸易壁垒和差别待 遇 , 固和扩 巩
一
体化出现新一 轮高潮 。原有 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持
续增加 , 范围不断扩大 , 并向更高的层 次和形式发展 。同时, 新 的区域经 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 。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从 自 身的现实利益 出发 , 积极寻求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区域 经济一 体化组 织。作为一个处于快速成长时期 的大 国,我国也正在
、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现 状
经济全球 化与 区域经济 一体化 是两个 既相联 系又相互 区别的范畴 。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 一地理区域 内或 区域之 间, 某些 国家和政 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 服务和要素 的 自由流动 , 实现经济发展 中各种要素 的合理配置 , 促进相互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2、美国重返亚太,企图使中国边缘化
TPP作为自由贸易协定,可以给美国带来贸易扩大的利益。尤其是在经历了国际 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美国亟需转变贸易发展格局,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五 年 出口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将美国出口增加一倍。亚太地区拥有世界40%的人口 ,占有全球50%的GDP,亚太地区贸易占美国总贸易量的60% 以上。这样一个快速发 展的新兴市场对于美国扩大贸易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就我国目前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而言,大都是局限 于与周国家的合作。此外,我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处于 相似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相近,在开展经贸往来时容 易产生冲突。东盟大部分国家和我国类似,劳动力密集 型产业发达,处于全球化产业链的下游,双方都注重发 展出口型经济,导致双方在出口产品的类别、层级上都 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会产生竞争。
在投资领域,双方自协定生效时起将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澳方同时将对中国 企业赴澳投资降低审查门槛,并作出便利化安排。
2014年,中澳双边贸易额1369亿美元,是2000年的16倍。截至2014年底,中 国赴澳各类投资总额约749亿美元。目前,澳大利亚是我国海外投资仅次于香港 的第二大目的地。我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 一大出口目的地⑥ 。
2、强化RCEP,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对TPP的挑战
对于TPP过高的标准,RECP更加适合中国这种新 兴经济体国家的利益。随着RECP不断深化,中国与亚 太地区各个国家的相互依赖度会进一步加深。与此同 时RECP与自贸区的谈判有助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 的优势,增加中国的贸易主导权提升经济影响力。
1、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水平不高,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进展缓慢。加之我国的市场经济 仍不够完善,决定我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主要是以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比较初级和简单的方式进行。2011 年至 2015 年仍处于建设自 贸区阶段,当前获得的成效还只局限在减少货物贸易的关税。与欧盟 等相对完善的合作机制比较而言,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较 低层次。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1.市场的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通过不同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市场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扩大市场规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规模,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2.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地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不同地区具备的资源差异较大,通过一体化的合作和交流,可以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比如,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另一地区则具有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
3.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各地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同环节的企业可以进行合作和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比如,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对零部件和配套产业的支持,通过一体化的合作,可以实现产业的链条衔接和产业链的完整性。
4.跨国公司的涌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涌现。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加便捷,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投资。
跨国公司的涌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提高了地区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5.共同的规则和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标准。
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需要一套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共同的规则和标准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6.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
通过不同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实现经验的共享和知识的流动,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的加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
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交流,还包括了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通过交流和融合,不同地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促进地区间的和谐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参与国的机遇与挑战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参与国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对参与国家来说,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参与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贸易自由化,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更加便利。
这为参与国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和效率,并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投资合作逐渐增多。
参与国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直接投资,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通过与不同国家的经济合作,参与国家还可以共享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从中获得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参与国需要面对竞争压力。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国际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参与国家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加强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其次,参与国还需要面对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或某些行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或行业更为快速。
这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和资源配置不均。
参与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平衡和协调发展,避免经济的“单一中心化”。
除了机遇和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为参与国家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和文化联系也在增加。
这为参与国家提供了更多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了民心相通和地区安全的提升。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为参与国家带来了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协商和制定的机会。
参与国必须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定,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参与国家带来了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参与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多个经济体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转移、市场开放、经济发展等目标。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尝试探讨这个话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1.开放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打破地区内外贸易、投资的壁垒,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例如,欧盟自由贸易区将欧洲28个国家的市场整合到一个单一市场中,从而加强了欧洲的经济竞争力。
此外,深度开放市场还能够吸引外资,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2.优化资源配置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域间的资源将更为优化地配置,进一步形成资源共享、互补和合作,促进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汇聚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量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地缘优势明显的经济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并且加强合作互助。
3.提高投资的效率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使得经济体合并后具有更强的技术、规模优势,从而增加投资的回报率。
联合起来,将在教育、研究及开发投入方面,分享成熟的优质技术及概念,专业化发展,有助于缓和技术落后的困境。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
在欧美主要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或者正在不断地推进。
自由贸易区已然命名为诸多政策的核心,克服了地理、历史、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吸纳了各种不同的体系和生产模式。
在亚太地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越来越多的贸易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和推行。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未来,人们甚至可以预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经济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将有机地融合,并构建出一个发达的国际贸易网络,贸易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数个原广阔分散的地理区域,显然将要建设为一个巨型的、广阔的、共同发展的大经济区。
我国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策略
我国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策略引言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各个国家经济之间通过贸易、投资、技术交流等方式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应制定一系列策略来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加强贸易合作贸易合作是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应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以促进市场的开放和资源的流动。
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互利。
此外,我国还应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和改革。
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我国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要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此外,我国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增强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
要加强与高端制造业国家的合作,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我国还应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和跨国并购,拓宽市场和资源获取渠道,提高我国产业链的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与流动人才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资源。
我国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管理,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与海外人才的联系和交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此外,我国还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待遇,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实施国企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报告
实施国企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报告
国企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实施。
国家企业可以通过推进经济一体化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地区之间的发展和整合。
本报告将对国家企业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国家企业需要利用其资源优势,为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搭建基础设施。
二、市场整合。
由于国家企业可以推动市场整合,国家企业应该采取更加具体的行动,以促进地区之间的市场开放和整合。
三、政策和法律的统一性。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必须要求政策和法律必须是统一的,而且各个地区之间必须能够协调一致。
四、共同发展。
国家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共享。
五、安全保障。
国家企业在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时,必须有效保障经济环境的安全,从而避免重大损失。
最后,国家企业应加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细化,以确保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取得成功。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范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范文【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采取6种形式。
从低到高分别为特惠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经济政治同盟。
在特惠贸易区中,成员之间实行部分特惠关税减让;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每个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成员之间除了要解除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外,还要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同盟和经济政治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更高层次的形式。
在经济政治同盟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各成员间不仅实现经济政策的统一,政治政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主要是指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划分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1.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要求成员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建立负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高形式。
它包括各成员国货币、财政等经济方面政策的一体化。
这样的同盟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建立了一套立法、司法、行政的同盟机构,随着发展的进程甚,至可以形成政治一体化,进而成为最高的形态――经济政治同盟。
2.发展进程较曲折。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就已出现,但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大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较慢,有的甚至停滞不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趋势出现重新高涨的形势,到上世纪90年代,已形成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在全球内壮大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达100个之多。
在上世纪70年代,还不到30个,80年代时期才30个出头,90年代中期超过40个。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及策略选择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及策略选择21世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我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积极寻求周边区域及双边国家的合作,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谋求经贸合作的最有效手段。
本文在分析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特征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1958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掀起了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次浪潮。
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并多次掀起高潮。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我国开始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虽然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态势比较迅猛,尤其是进入后WTO时代以来,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呈现出快速全面发展的态势,并已经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征:(一)启动速度快且发展势头猛进入后WTO时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迅速,几乎全部参加了亚洲的40多个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机制;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与1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80多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二)资源互补成为我国选择伙伴国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规模相对有限,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耕地、森林、水等资源以及石油等能源都相对稀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前,与我国建立或尝试签署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的国家都有自己占优势的要素资源,如东盟的林业资源,新西兰的技术、资本、畜牧和林业资源,澳大利亚的技术、资本、矿产和农业资源,智利的矿产等。
这一特征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一大目标,即通过签署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利用国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制约。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谈判具有灵活性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矛盾少、效率高、见效快、冲击小的优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的谈判中存在着更多的妥协条款和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在多边贸易谈判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优先发展目标。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趋势日益明显,为了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谋求最大利益,使得国家经济更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我们就必须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采取正确的策略。
一、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处的环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91年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 年11 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除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还有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由于2008 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衰退。
为应对危机,各经济组织纷纷出台措施,力图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经济复苏迹象依然难觅,近日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布的负面经济数据显示,其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
欧元区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
东盟和东亚国家大多是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
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美欧经济陷入低迷,消费能力锐减的同时,在危机条件下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更有可能被重新拾起。
二、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说,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北美地区经济增加了活力。
拉动对包括中国产品在内的区外产品的需求。
区域内贸易规则和产品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及策略选择21世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我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积极寻求周边区域及双边国家的合作,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谋求经贸合作的最有效手段。
本文在分析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特征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1958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掀起了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次浪潮。
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并多次掀起高潮。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我国开始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虽然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态势比较迅猛,尤其是进入后WTO时代以来,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呈现出快速全面发展的态势,并已经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征:(一)启动速度快且发展势头猛进入后WTO时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迅速,几乎全部参加了亚洲的40多个区域和次区域的合作机制;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与1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80多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二)资源互补成为我国选择伙伴国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规模相对有限,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耕地、森林、水等资源以及石油等能源都相对稀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前,与我国建立或尝试签署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的国家都有自己占优势的要素资源,如东盟的林业资源,新西兰的技术、资本、畜牧和林业资源,澳大利亚的技术、资本、矿产和农业资源,智利的矿产等。
这一特征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一大目标,即通过签署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利用国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制约。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谈判具有灵活性与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矛盾少、效率高、见效快、冲击小的优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的谈判中存在着更多的妥协条款和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在多边贸易谈判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优先发展目标。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还允许存在特别的例外条款。
例如,在“早期收获”计划中,菲律宾就以担心对其农业部门产生破坏作用为由没有参加;而在已经达成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里,也将减税产品区分为“常规贸易产品”、“敏感性产品”和“高敏感性产品”等三大类:前者从2005年7月1日开始被成员国大幅削减进口关税,将至2010年全部取消;中者从2012年起逐步地被削减关税—当年将降税20%,直到2018年将减至0-5%之间;对于后者(主要是大米、糖、植物油、汽车及某些石化产品等)将继续置于关税的保护之下,但到2015年其关税水平最高将不能超过目前的50%。
(四)农业成为谈判中较为敏感的领域农业领域的谈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目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进程。
目前我国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如东盟各主要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智利,都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东盟的棕榈油、热带水果、稻米;新西兰的奶制品、肉制品、粗羊毛;澳大利亚的小麦、奶制品、肉制品、细羊毛;智利的温带水果等。
其中,稻米、水果等产品与我国的出口优势产品存在明显的竞争,所以在与这些国家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谈判时需要慎重处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等问题。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具体表现在:(一)立足周边且地缘性过强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非常重视与周边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合作,目前与我国已经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都在我国周边,地缘性较强,且经济规模较小,如香港、澳门和东盟国家在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中占到了近25%,与它们率先达成并落实自由贸易协定,完全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力模型的要求。
同时,相对于大国,与小经济体国家签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给国内产业带来的冲击相对有限,谈判压力相对较小,也有利于在谈判中采取灵活策略。
在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背景下,尝试与周边国家以及小经济体国家以各种方式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但是我国周边小经济体国家国内市场规模有限,使我国很难从贸易规模扩大中获得很多利益。
以东盟为例,东盟10国中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都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所以尽管地区人口接近6亿人,总GDP却只有0.6万亿美元,人均约1000美元,消费者购买力非常有限;新西兰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人口只有400万人左右,国内市场也比较狭小。
所以我国需要突破地缘限制,将参与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并列起来,着手与南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选择理想的贸易伙伴,尽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二)国际化程度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参与的区域组织相对较为松散,国际化程度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从目前有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来看,以《曼谷协定》和东盟与我国“10+1”自由贸易区为例,由于成员国经济实力和政治方面的影响有限,《曼谷协定》的发展较为迟缓,也未建立定期审议机制,缺乏纵向发展的动力,东盟与我国“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刚刚起步。
二者的核心内容都是贸易优惠安排,其实施时间也都不长,实施内容的涵盖面较窄(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内容仅限于“早期收获”产品),与欧盟等历经数十年、一体化水平较高的组织相比,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尚属于较为初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步阶段。
(三)国内组织协调机制缺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我国国内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缺乏指导各部门行动的总体规划,尚未建立一套立足于长远发展需要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由于我国对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没有形成一套立足于长远发展需要的战略,所以在区域合作中不同组合的优先顺序战略尚未清晰。
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参加次区域开发合作以来,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关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合作的总体规划,以至于在对外合作中缺乏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在合作中造成被动。
从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内容来看,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货物贸易,而且也包括了服务贸易。
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中,不仅涉及普通的货物贸易,还涉及到电子商务、商品检验检疫与质量认证、中医药产业合作等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中的鲜见领域。
这种以贸易为先导的宽领域、纵深化、全面推进的一体化模式,加大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难度,对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效应有限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双重效应,有利于成员国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分工深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区域内贸易将由此增加。
尽管参加区域贸易协议会对国内部分原有产业造成冲击,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区域贸易协议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从我国目前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来看,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贸易创造效应极小,而贸易转移效应却较为明显,在这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相对劣势明显的成员却放弃了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而转向从集团内较高成本国家的进口,成员方有可能因贸易转移而遭受损失。
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国内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无法形成紧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关系。
同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本递增快,合理经济规模较小,难以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提升出口竞争力,而是要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通过开放市场,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让贸易伙伴更好地分享我国经济成长带来的机遇,努力创造一个共赢的新局面。
(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可以使我国的产品以更加优惠的贸易条件进入对方市场,从而拓宽出口渠道,分散市场风险,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需要相互开放更多的领域,进行科技、金融服务、旅游业和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
即不仅可以获得贸易创造等静态效应,还可以获得扩大市场规模、提升经济的竞争性、吸引国外投资、改善贸易条件等动态效应。
同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使我国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自己产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具体而言:1.积极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于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选择,就目前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效果来看,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的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绩很不理想,远远没有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得成功。
尽管我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比较乐观的前景,但是,我国仍应积极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组建南北型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今后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采取的合理对策。
2.大力发展双边自由贸易区。
在向WTO通报且已经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中,超过80%的协定采取了FTA的形式。
以FTA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必将进一步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流方式。
FTA在成员方内部的开放领域宽、开放程度大,倾向于鼓励区内成员之间的内部贸易,排斥非成员竞争者的产品,因此,其影响也更为复杂。
就我国而言,发展与有关国家的FTA关系,要为国家的长期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为我国具有优势的产品拓展新兴市场区域;建立长期、可靠的海外资源和能源供应关系;要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良好的东道国政策环境。
(二)积极推进和参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是21世纪最具经济活力的大陆板块和经济实体,也是我国进行对外经济交往最重要、最有地缘优势的地区之一。
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必要立足亚洲,谋求与周边国家形成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按既定目标建立“10+1”自由贸易区。
尽管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启动,但在建设和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应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我国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利用与东盟的地缘优势,积极促成“10+1”机制如期建立。
积极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的经济合作进程。
“10+3”启动以来,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运作机制和合作形式。
它强调推动东亚国家间的对话和合作,承诺在经济、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10+3”经济部长会议已就推动区域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鼓励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合作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