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判断题1. 中国既是一个网络大国,也是一个网络强国。

错误2. 近年来,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逐渐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正确3. 《网络安全法》从草案发布到正式出台,共经历了三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

正确4. 《网络安全法》一、二、三审稿直至最终出台稿,在基本结构、基本内容方面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修改。

正确5. 在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中,地方性法规及以上文件占多数。

错误6. 《网络安全法》为配套的法规、规章预留了接口。

正确7. 《网络安全法》没有确立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相关规则。

错误8. 个人信息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

错误 9.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

正确 10. 《网络安全法》只能在我国境内适用。

错误11. 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党政机关网站、企事业单位网站、新闻网站才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错误12. 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最早的立法是2000年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正确 13. 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者采用匿名化技术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之后,使其无法识别出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向他人提供这些匿名化的数据无须经过被收集者的同意。

正确 14. 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网络安全法》规定仅追究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不会追究刑事责任。

错误15. 与中央政府相对应,地方的网信、电信和公安部门是承担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管职责的主要部门。

正确16. 《网络安全法》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职责未作具体规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并执行。

正确17. 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是网络运营者的一项法定义务。

正确18. 数据中心是指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将对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重要网络设施和系统。

错误19. 个人信息保护的核心原则是经过被收集者的同意。

正确20.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

2023年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

2023年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

2023年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企业和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中被存储和传输。

信息安全事件不仅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造成影响,也可能危及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2023年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是为了保障企业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

一、信息安全事件的定义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对企业、组织、个人信息系统及数据的突发事件,其中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事件和信息数据的安全事件。

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泄露、提供虚假信息、非法网站攻击等。

信息系统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网络攻击、网络诈骗、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等。

信息数据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损失、数据被窃取等。

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目标1.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用户防范意识,尽量减少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

2.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建立紧急预案,及时发现、处理、应对信息安全事件。

3.信息安全事件记录和追溯:做好信息安全事件的记录和追溯工作,为后续调查和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具体措施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和个人符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2.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3.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采取多重安全防御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4.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预案,确保快速、有效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及时止损。

5.完备信息安全事件记录和追溯机制,对每一次信息安全事件都做好记录,为下一步应对和处理提供依据。

6.加强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掌握造成安全事件的原因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7.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四、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步骤1.识别信息安全事件:通过通知、报警、日志、异常行为等方式识别信息安全事件。

2.评估信息安全事件:评估事件的情况、影响和威胁程度,制定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事件也日益频发。

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策略制定、事件响应、恢复与评估等方面,探讨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策略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明确的策略。

该策略应包括以下要点:1. 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团队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工作。

团队成员应包括技术专家、法律顾问、公关专员等。

2.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规定信息安全的目标、要求和责任。

3. 定期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发现潜在威胁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4. 建立信息安全培训计划: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事件响应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有效地做出响应。

以下是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的步骤:1. 事件检测与确认:建立实时的事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事件。

同时,要进行事件的初步确认,判断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2. 事件分类与优先级确定:对事件进行分类,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确定处理的优先级。

3. 响应与控制:快速做出响应措施,停止事件的扩散,并采取紧急治理措施,恢复受影响的系统。

4. 信息收集与分析:收集、整理和分析涉及事件的信息,确定事件的原因、目的和手段,并对事件的溯源进行追踪。

5. 通知与沟通: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通报事件,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安全事件。

三、恢复与评估当事件得到控制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恢复与评估。

以下是恢复与评估的步骤:1. 恢复系统功能:对受到影响的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跟踪与修复漏洞:对事件中发现的漏洞和弱点进行修复和加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事件溯源与追责:通过技术手段对事件溯源,找到事件的源头,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追责。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而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日俱增。

为了确保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及时有效地管理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方法和流程。

一、信息安全事件的定义和分类信息安全事件是指涉及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的任何事件,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网络攻击等等。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事件、中风险事件和低风险事件。

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响应和解决安全事件,以最小化对组织、企业和个人的损害。

合理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可以帮助组织高效地应对和恢复,保护重要的业务信息和客户数据,并构建良好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水平。

三、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1. 事件检测和响应及时检测信息安全事件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

可以通过安全审计、安全监测工具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当发现安全事件时,需要迅速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受感染的系统、停止服务、调查原因等。

2. 事件调查与分析对于发生的安全事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影响程度和受影响的资产。

可以借助专业的安全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收集关键的事件数据和证据,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本质和后续应对措施。

3. 事件报告和通知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布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对于涉及客户数据的安全事件,还应尽快通知客户,告知风险和采取的措施,以保护用户利益和信任。

4. 事件处理与恢复针对不同的信息安全事件,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可以通过修复漏洞、加强安全控制、更新防护机制等方式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需要对受影响的系统和数据进行恢复和修复,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5. 事件评估与改进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整个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评估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2018年6⽉27⽇,公安部发布《⽹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持与保障、⽹络的安全保护、涉密⽹络的安全保护、密码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章,共七⼗三条。

《征求意见稿》对于⽹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各项要求、⼯作流程、涉密⽹络、密码管理等⽅⾯做出了⾮常细致的规定。

对⽐《⽹络安全法》颁布之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相关规范、标准(以下简称“等保1.0”),《⽹络安全法》颁布之后的⽹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以下简称“等保2.0”)结合新时期的⽹络安全新形势、新变化以及新技术、新应⽤的发展提出了更⾼的要求,⽹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成为⼀个全新的国家⽹络安全基本制度体系。

我们昨天推出《从<⽹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看等保1.0到等保2.0的重要变化》,以《征求意见稿》为抓⼿,从法律依据的效⼒位阶、领导机构和主管部门、保护对象和适⽤范围、等级分类界定、法律责任五个⾓度,对等保1.0到等保2.0所发⽣的重要变化进⾏分析。

本⽂为《从<⽹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看等保1.0到等保2.0的重要变化》中提到的《征求意见稿》与《管理办法》的条款⽐对,读者可通过本⽂对等保1.0到等保2.0的变化做更深⼊的了解。

下列对⽐中,前为等保2.0《⽹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后为等保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宗旨加强⽹络安全等级保护⼯作,提⾼⽹络安全防范能⼒和⽔平,维护⽹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信息安全保障能⼒和⽔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法依据《⽹络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定义⽹络:由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系统。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编制说明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国家标准修订项目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号:20192180-T-469。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TC260)会提出并归口管理,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本标准承办单位为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协作单位包括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西安丁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

闵京华为项目负责人,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组织、文本翻译、修改完善和文本编辑;周亚超主要工作包括文本翻译和修改完善;王惠莅、上官晓丽、舒敏、陈悦、张屹、王艳辉、陈长松、杜佳颖、刘蓓、李怡、魏玉峰、陈冠直:主要工作包括修改完善。

3、项目背景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有8条22处涉及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从技术措施、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调查评估、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法定要求。

为了落实这些法定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在标准层面上配套支撑。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在信息系统运维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工作比重越来越大,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全球化趋势越发显著。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必备的安全控制。

有效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及时的信息安全事件响应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抗毁性和恢复力的必要保证。

200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Z 20985—200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是修改采用技术报告类国际标准ISO/IEC TR 18044:2004。

最新发布的国际标准ISO/IEC 27035-1:2016和ISO/IEC 27035-2:2016进一步发展了之前的国际标准ISO/IEC TR 18044:2004和ISO/IEC 27035:201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和改进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及时报告,快速响应,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能够分析事故原因及产生影响、反馈处理结果、吸取事故教训;在发现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时,能及时沟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程序。

适用于影响信息安全的所有事故以及安全异常现象以及全体人员(包括外协人员、实习生、长期客户员工、来访客户等)。

2.0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部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GB/T 22080-2016/ISO/IEC 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2)GB/T 22081-2016/ISO/IEC 27002: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3)《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3.0职责和权限1)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内部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奖惩意见进行审批;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2)信息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内部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制度;听取信息安全事件的汇报,负责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措施,提出奖惩意见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信息安全有关的所有文件的管理与控制;负责组织制定项目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制度;听取信息安全事件的汇报,负责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措施,提出奖惩意见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信息安全有关的所有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各部门:积极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时准确的汇报信息安全事件,配合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配合执行处理措施,奖惩决定以及纠正预防措施。

4)异常现象和事件发现人:异常现象和事件发现人有义务及时准确地报告异常现象和事件的真实情况,并采取适当的临时措施制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信息安全及管理规定最新(3篇)

信息安全及管理规定最新(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行业和企业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安全及管理规定,旨在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将梳理信息安全及管理规定的最新动态,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国家层面政策法规1. 《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信息保护,规范了网络行为,为我国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方式、主体权利义务等内容,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行业监管政策1.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内容,旨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

2.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0年4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明确了网络安全审查的范围、程序、要求等内容,旨在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的网络安全审查。

三、企业内部管理规定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GB/T 22080-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我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为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导。

2.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管理办法》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为企业数据安全管理提供了规范,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措施和要求。

四、信息安全新技术与应用1. 云计算安全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安全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

我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展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推动云计算安全标准的制定。

2. 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

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

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

《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国内民航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了《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1.登录中国法制信息网(网址:),进入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邮编:100710)3.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legaldivision@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

交通运输部2017年2月20日《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起止时间:2017-02-20 至 2017-03-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民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民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预防民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用航空(以下简称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任何接入民航网络信息系统或者使用民航信息资源的外部机构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中对于系统接入和信息使用的要求。

第三条【安全管理方针与原则】民航网络信息安全采取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坚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与促进信息化发展相协调、管理与技术统筹兼顾的原则,实行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四条【职责划分】民航各单位对本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民航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第五条【责任追究制度】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追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责任人的责任。

TC260WG7N01_《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编制说

TC260WG7N01_《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编制说

TC260WG7N01_《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编制说《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目前国外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分级还没有单独的标准和指南,不过在与信息安全事件相关的标准或文献中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分级有所描述,例如ISO/IEC 18044《信息安全事件管理》、NIST SP 800-61《计算机安全事件处理指南》等。

18044给出了信息安全事件的定义,明确提出应建立用于给事件“定级”的信息安全事件严重性衡量尺度。

但18044没有给出如何确定事件的级别,以及事件级别的描述,只在附录给出了信息安全事件负面后果评估和分类的要点指南示例。

18044中没有给出具体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其第6节描述了信息安全事件及其原因的举例,介绍了拒绝服务、信息收集和未经授权访问三种信息安全事件。

在标准的附录A: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单示例中,列出了在事件报告中可参考的事件类别。

NIST SP 800-61《计算机安全事件处理指南》针对安全事件处理,特别是安全事件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及确定采用哪种方式来响应每一安全事件提供指南。

在本指南中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机安全事件的定义,只是对安全事件作出了解释。

本治安介绍了安全事件的分类,但明确说明所列出的安全事件分类不是包罗一切的,也不打算对安全事件进行明确的分类。

2003年出版的LAND Europe在为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Information Society研究并得到授权和赞助的《在欧盟国家中计算机和网络滥用立法规程手册》2002年中,提出一个计算机滥用和安全事件的分析框架来描述和分类。

手册将信息安全事件分成了九类。

并给出了它们的定义、使用的技术以及攻击方法和特点。

它只是将攻击行为描述成样本,而不是提供无一遗漏的清单。

在国内,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国家机关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试行)》,并为配合报告制度,随同发布了《北京市国家机关信息安全事件定级指南(试行)》,其中对安全事件的分类分级做出了描述,并于05年进行了修订。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规定(3篇)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对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涉及信息安全的事件处理。

第三条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及时发现,快速响应;3. 依法依规,严肃处理;4. 全面评估,持续改进。

第四条本单位设立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安全事件分类第五条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以下类别:1. 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病毒、网络钓鱼、数据泄露等;2. 系统安全事件:包括操作系统漏洞、数据库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3. 应用安全事件:包括网站攻击、应用程序篡改、恶意软件植入等;4. 物理安全事件:包括设备损坏、数据丢失、非法访问等;5. 其他安全事件:包括信息泄露、内部违规操作等。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件报告第六条发现信息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 事件涉及的范围、影响程度;3. 事件发生的初步原因;4. 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第七条报告方式:1. 电话报告:立即拨打应急小组联系电话;2. 短信报告:通过短信发送至应急小组指定联系人;3. 邮件报告:将事件报告发送至应急小组指定邮箱。

第四章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第八条应急小组接到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取以下措施:1. 确认事件性质,评估事件影响;2. 停止事件蔓延,隔离受影响系统;3. 收集相关证据,保护现场;4. 分析事件原因,制定应对措施;5.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同处理;6. 及时向领导汇报事件处理情况。

第九条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1. 事件报告:发现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小组报告;2. 事件确认:应急小组对事件进行初步确认;3. 事件评估:评估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4. 事件处理:采取应急措施,隔离受影响系统,修复漏洞,清除恶意软件等;5. 事件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编制说明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第2部分:事件响应规划和准备指南》国家标准修订项目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号:20192180-T-469。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TC260)会提出并归口管理,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本标准承办单位为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协作单位包括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西安丁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

闵京华为项目负责人,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组织、文本翻译、修改完善和文本编辑;周亚超主要工作包括文本翻译和修改完善;王惠莅、上官晓丽、舒敏、陈悦、张屹、王艳辉、陈长松、杜佳颖、刘蓓、李怡、魏玉峰、陈冠直:主要工作包括修改完善。

3、项目背景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有8条22处涉及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从技术措施、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调查评估、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法定要求。

为了落实这些法定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在标准层面上配套支撑。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在信息系统运维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工作比重越来越大,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全球化趋势越发显著。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必备的安全控制。

有效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及时的信息安全事件响应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抗毁性和恢复力的必要保证。

200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Z 20985—200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是修改采用技术报告类国际标准ISO/IEC TR 18044:2004。

最新发布的国际标准ISO/IEC 27035-1:2016和ISO/IEC 27035-2:2016进一步发展了之前的国际标准ISO/IEC TR 18044:2004和ISO/IEC 27035:201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

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

《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国内民航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了《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1.登录中国法制信息网(网址:),进入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邮编:100710)3.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legaldivision@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

交通运输部2017年2月20日《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起止时间:2017-02-20 至 2017-03-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民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民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预防民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用航空(以下简称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任何接入民航网络信息系统或者使用民航信息资源的外部机构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中对于系统接入和信息使用的要求。

第三条【安全管理方针与原则】民航网络信息安全采取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坚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与促进信息化发展相协调、管理与技术统筹兼顾的原则,实行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四条【职责划分】民航各单位对本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民航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第五条【责任追究制度】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实行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追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责任人的责任。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保护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黑客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制订一套完备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措施和步骤,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管理信息安全事件。

一、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对信息系统的非法访问、破坏或数据泄露等行为。

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安全事件,首先需要对事件进行分类和级别划分。

通常可以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几个类别: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和硬件故障等。

在确定事件类别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例如一般事件、严重事件和紧急事件等。

二、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因此,加强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和个人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

2. 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3.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组织安全演练,并定期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包括密码管理、访问控制和数据备份等,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5. 建立完善的备案和监测机制:及时备案信息系统,建立日志监测和审计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流程尽管有了预防措施,信息安全事件仍然不可避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流程步骤:1. 事件发现和报告: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及时发现并进行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地点等。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XX-XZ-002(第一版)修订履历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信息安全的事件管理,包括事故分类、薄弱点与故障分类、报告的途径、方法与时限要求、响应、事故的调查处理、防止再发生的措施。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本办法可用于指导信息安全管理者,信息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者对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信息系统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3.2 信息安全事件由于自然或者人为以及硬件本身缺陷或故障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4 职责4.1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遵守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度。

各部门做好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共同构建信息安全联合防护体系。

信息安全组长是公司信息安全最高组织机构,负责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并对信息安全工作负责。

信息安全工作小组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建,由信息部及相关业务骨干组成。

4.2 信息部是信息安全监察工作的职能部门,履行信息安全监察职能,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和考核信息安全工作。

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对重大问题和隐患监督整改;对信息安全事件和事故进行处罚。

信息安全归口信息部,履行以下职责:a) 贯彻落实国家、上级部门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b) 建立、健全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制订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和策略,并负责组织实施;c) 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统计分析、通报和上报工作;d) 根据管理考核标准,对未构成信息安全事件和事故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

5 工作程序5.1 人员管理5.1.1 公司成立信息安全工作小组,设立信息安全组长,各部门设立信息安全员、联络员等岗位;5.1.2 应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处理及应急预案培训,并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5.1.3 专(兼)职信息安全员、联络员应及时识别安全薄弱点及可能的安全威胁,一旦发现应及时按《信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向有关人员或部门报告并记录,或依《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表》制定的措施执行;5.1.4 事件或事故发生后,信息安全组长负责组织重新检讨和(或)修订应急预案。

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邮政行业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促进邮政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和使用寄递服务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以下简称寄递用户信息),是指用户在使用寄递服务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包括寄(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单位名称,以及寄递单号、时间、物品明细等内容。

第四条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第五条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以及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统称为邮政管理部门。

第六条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健全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维护寄递用户信息安全。

第七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及本规定,对寄递用户信息的安全负责。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确定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责任考核。

第九条加盟制快递企业应当在加盟协议中设立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条款,明确被加盟人与加盟人的安全责任关系。

对于加盟人出现的信息安全事故,被加盟人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第十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寄递用户信息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定 IT Security Incident Management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定 IT Security Incident Management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规定IT Security Incident Management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相关角色与工作职责 (3)第三章安全事件分类分级 (3)第四章安全事件响应 (5)第五章安全事件处理 (5)第六章安全事件总结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安全事件管理,确保安全事件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安全事件对系统运行造成影响的可能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活动。

第二章相关角色与工作职责第一条IT主管工作职责:(一)IT主管担任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二)启动/终止应急预案,并负责安全应急工作的总体指挥和协调;第二条 IT管理员,其主要职责为:(一)分析整理上报信息安全事件,初步判定安全事件级别,并根据安全事件级别及时上报;(二)及时处理安全事件和投诉处理工作;(三)组织安全技术交流和培训,包括应急处理演练工作;第三条全体员工,其主要职责为:发现安全事件上报IT部门。

第三章安全事件分类分级第一条本规定所指的安全事件是一个或一系列与网络与系统安全、业务安全、信息安全相关的,并极有可能危害系统可用性、完整性或保密性的事件。

其中(一)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DOS和DDOS)、恶意代码攻击、漏洞攻击、僵尸网络、垃圾邮件等;(二)影响系统完整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信息篡改(如网页篡改、DNS劫持等)、后门木马(以破坏系统数据为目的)、漏洞攻击等;(三)影响系统保密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信息窃取(如后门木马、间谍软件、盗号软件等)、信息泄密、信息假冒(如网络钓鱼)、网络嗅探、漏洞攻击、僵尸网络等。

第二条根据系统重要性以及安全事件对系统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的影响程度,安全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和一般(四级)四个级别,详见“附件一”。

第三条特别重大安全事件(一级)指以下安全事件:(一)导致2级及以上系统出现紧急故障的安全事件;(二)导致3级或4级系统出现重大故障的安全事件;(三)导致3级及以上系统完整性或保密性被破坏的安全事件;(四)对外网站、信息群发系统、外呼系统等对外信息发布系统出现扰乱公共秩序、造谣蛊惑、破坏安定团结以及反动、淫秽、色情内容的信息安全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35.04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management(MOD ISO/IEC TR 18044:2004)(征求意见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1)4 背景 (1)4.1目标 (1)4.2过程 (2)5 益处和关键问题 (4)5.1益处 (5)5.2关键问题 (6)6 信息安全事件及其原因示例 (9)6.1拒绝服务 (9)6.2信息收集 (9)6.3未授权访问 (10)7 规划和准备 (10)7.1概述 (10)7.2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策略 (11)7.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 (12)7.4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策略 (15)7.5 ISIRT的建立 (15)7.6技术和其他支持 (16)7.7意识和培训 (17)8 使用 (17)8.1概述 (18)8.2关键过程的概述 (19)8.3检测和报告 (20)8.4异常现象/事件评估和决策 (20)8.5响应 (23)9 评审 (27)9.1概述 (27)9.2进一步的法律取证分析 (27)9.3经验教训 (27)9.4确定安全改进 (28)9.5确定方案改进 (28)10 改进 (28)10.1概述 (28)10.2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改进 (29)10.3改善安全状况 (29)10.4改进方案 (29)10.5其他改进 (29)附录 A (资料性附录)信息安全异常现象和事件报告单示例 (30)附录 B (资料性附录)信息安全事件评估要点指南示例 (37)参考文献 (40)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IEC 18044:2004《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同方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引言没有任何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策略或防护措施,可对信息、信息系统、服务或网络提供绝对的保护。

即使采取了防护措施,仍可能存在残留的弱点,使得信息安全防护变得无效,从而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并对组织的业务运行直接或间接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以前未被认识到的威胁也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组织如果对如何应付这些事件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其任何实际响应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加大潜在的业务负面影响的程度。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重视信息安全的组织来说,采用一种结构严谨、计划周全的方法来处理以下工作十分必要:●检测、报告和评估信息安全事件;●对信息安全事件做出响应,包括启动适当的事件防护措施来预防和降低事件影响,以及从事件影响中恢复(例如,在支持和业务连续性规划方面);●从信息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改进整个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法。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范了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概括性地介绍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采用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的益处以及与采用方案相关的关键问题,明确阐述了规划和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策略和方案的相关步骤,详细说明了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和开展事件善后工作的过程和规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可用于指导信息安全管理者,信息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者对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716:2005 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Mod ISO/IEC 17799:2000)ISO/IEC 13335-1:2004 IT安全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安全管理第1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安全管理的概念和模型3 定义GB/T 19716、ISO/IEC 13335-1:2004以及下面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3.1业务连续性规划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业务连续性规划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即当有任何意外或有害事件发生,且对基本业务功能和支持要素的连续性造成负面影响时,确保运行的恢复得到保障。

该过程还应确保恢复工作按指定优先级、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且随后将所有业务功能及支持要素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一过程的关键要素必须确保具有必要的计划和设施,且经过测试,它们包含信息、业务过程、信息系统和服务、语音和数据通信、人员和物理设施等。

3.2信息安全异常现象 information security event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是指被识别的一种系统、服务或网络状态的发生,表明一次可能的信息安全策略违规或某些防护措施失效,或者一种可能与安全相关但以前不为人知的一种情况。

3.3信息安全事件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信息安全事件是由单个或一系列意外或有害的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所组成的,极有可能危害业务运行和威胁信息安全(本文第6节列举了信息安全事件的例子)。

3.4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组(ISIRT)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ISIRT是由组织中具备适当技能且可信的成员组成的一个小组,负责处理与信息安全事件相关的全部工作。

有时,小组可能会有外部专家加入,例如来自一个公认的计算机事件响应组或计算机应急响应组(CERT)的专家。

4 背景4.1 目标作为任何组织整体信息安全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采用一种结构严谨、计划周全的方法来进行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至关重要。

这一方法的目标旨在确保:●信息安全异常现象可以被检测出来并得到有效处理,尤其是确定是否需要将异常现象归类为信息安全事件;1●对已确定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评估,并以最恰当和最有效的方式做出响应;●作为事件响应的一部分,通过恰当的防护措施——可能的话,结合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相关要素——将信息安全事件对组织及其业务运行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及时总结信息安全事件及其管理的经验教训。

这将增加预防将来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机会,改进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和使用,同时全面改进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

4.2 过程为了实现第4.1节所述目标,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由四个不同的过程组成:●规划和准备;●使用;●评审;●改进。

(注:这些过程与ISO/IEC 27001:2005中的“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过程类似。

)下面图1显示了上述过程的主要活动。

1应该指出的是,尽管信息安全异常现象可能是意外或故意违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企图的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本身并不意味着破坏安全的企图真正获得了成功,因此也并不一定会对保密性、完整性和/或可用性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信息安全异常现象都会被归类为信息安全事件。

图1: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过程4.2.1 规划和准备有效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需要适当的规划和准备。

为使信息安全事件的响应有效,下列措施是必要的:●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策略并使其成为文件,获得所有关键利益相关人,尤其是高级管理层对策略的可视化承诺;●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并使其全部成为文件,用以支持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策略。

用于检测、报告、评估和响应信息安全事件的表单、规程和支持工具,以及事件严重性衡量尺度的细节2,均应包括在方案文件中(应指出,在有些组织中,方案即为信息安全事件响应计划);●更新所有层面的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策略,即,全组织范围的,以及针对每个系统、服务和网络的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策略,均应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进行更新;●确定一个适当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组织结构,即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组(ISIRT),给那些可调用的、能够对所有已知的信息安全事件类型作出充分响应的人员指派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在大多数组织中,ISIRT可以是一个虚拟小组,是由一名高级管理人员领导的、得到各类特定主题专业人员支持的小组,例如,在处理恶意代码攻击时,根据相关事件类型召集相关的2应该建立“定级”事件严重性的衡量尺度。

例如,可基于对组织业务运行的实际或预期负面影响的程度,分为“严重”和“轻微”两个级别。

专业人员;●通过简报和/或其他机制使所有的组织成员了解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方案能带来哪些益处以及如何报告信息安全异常现象。

应该对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的负责人员、判断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是否为事件的决策者,以及参与事件调查的人员进行适当培训;●全面测试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

第7章中对规划和准备阶段作了进一步描述。

4.2.2 使用下列过程是使用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的必要过程:●检测和报告所发生的信息安全异常现象(人为或自动方式);●收集与信息安全异常现象相关的信息,通过评估这些信息确定哪些异常现象应归类为信息安全事件;●对信息安全事件作出响应:⏹立刻、实时或接近实时;⏹如果信息安全事件在控制之下,按要求在相对缓和的时间内采取行动(例如,全面开展灾难恢复工作);⏹如果信息安全事件不在控制之下,发起“危机求助”行动(如召唤消防队/部门或者启动业务连续性计划);⏹将信息安全事件及任何相关的细节传达给内部和外部人员和/或组织(其中可能包括按要求上报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或决定);⏹进行法律取证分析;⏹正确记录所有行动和决定以备进一步分析之用;⏹结束对已经解决事件的处理。

第8章中对使用阶段作了进一步描述。

4.2.3 评审在信息安全事件已经解决或结束后,进行以下评审活动是必要的:●按要求进行进一步法律取证分析;●总结信息安全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作为从一次或多次信息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确定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方面的改进;●作为从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质量保证评审(例如根据对过程、规程、报告单和/或组织结构所作的评审)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确定对整个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的改进。

第9章中对评审阶段作了进一步描述。

4.2.4 改进应该强调的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过程虽然可以反复实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信息安全要素需要经常改进。

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根据对信息安全事件数据、事件响应以及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趋势所作评审的基础上提出。

其中包括:●修订组织现有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管理评审结果;●改进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方案及其相关文档;●启动安全的改进,可能包括新的和/或经过更新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