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 分子和原子 (小鬼工作室制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其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3. 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直观认识;2. 利用模型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3. 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2.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1. 原子结构的理解;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模型演示法、对比分析法等。
1. 分子和原子的模型;2.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蒸发、溶解等,引导学生思考微观粒子的存在和作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4. 讲解与演示:讲解原子的结构,演示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者的异同。
5. 练习与反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奥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查找学生的困惑点,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培养学生运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宏观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微观粒子。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 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附:教学反思1.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在分析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分子的运动1.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分子运动的方法。
七、教学重点:1. 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基本性质。
2. 观察和实验验证分子运动的方法。
八、教学难点:1. 分子运动的微观机制。
2. 设计实验验证分子运动的方法。
九、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进行交流讨论。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分子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分子运动的现象。
2. 讲解分子运动的基本性质: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基本性质。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质量和体积都特殊小,彼此间有间隔。
初中化学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课稿如何预备呢?下面是由学习啦我整理的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大板块来给大家阐述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第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转变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行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题内容准备支配两课时,本节课完成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学情分析(1)学问水平: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
在前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转变,有了确定的认识。
但对物质的内在转变及其缘由却很少接触,学生通过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学习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确定的认识。
而且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把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和试验技能,加之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生活〔阅历〕,引导他们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的关键。
《分子和原子》一节,通过模拟原子运动、试验、多媒体关心教学等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综合起来。
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2)智力水平: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时期,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比较高。
这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智力支持。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状况,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学问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微观粒子的性质和宏观粒子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 分子:介绍分子的定义、基本性质,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等。
(2) 原子:介绍原子的定义、基本性质,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等。
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相互作用。
4. 总结:通过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结构。
5. 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和原子的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思考是否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或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八、复习与预习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思路与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应该立足于课本和化学探究实验,利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引导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借助生活中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利用多媒体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微观世界的客观存在和构成关系,利用模型的组装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安排学生根据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建立宏观微观的具体体现——方程式的双重意义,为后面的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埋下伏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或直观教具展示),了解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现象了解分子的本质,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分子、原子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获得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辨证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重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难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品红扩散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
学生:(家庭小实验) 等体积黄豆和绿豆混合实验。
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量筒、酒精。
辅助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引入课题)展示古诗意境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提出:当我们漫步在花园中,为什么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是因为闻到宜人的花香, 为什么会我们有很远的距离,依然可以闻到花的香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白物质的构成,以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 精品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路过花园,我们会闻到花香。
水的质量变少了。
把糖块放到一杯水中,一会儿糖块 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
25m3的石油气能装入容器为0.024m3 的钢瓶中。
单击实此验处编探辑究母1版:标品题样红式在水中的扩散
我们能感受到品红的存在吗?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二此.处分编子辑母的版基标本题样特式征 同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单击三此. 处学编以辑致母版用标题样式
思考: 热胀冷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举出生活中热胀冷缩的实例。
人 教 版 初 中 化学九 上3.1 分 子 和 原子 ( ) 课件
单击三此. 处学编以辑母致版用标题样式 2.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人 教 版 初 中 化学九 上3.1 分 子 和 原子 ( ) 课件
谢谢!
人 教 版 初 中 化学九 上3.1 分 子 和 原子 ( ) 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根据目前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从 某种生 物中提 取所需 要的基 因,将 其转入 另一种 生物中 ,使与 另一种 生物的 基因进 行重组 ,从而 产生特 定的具 有优良 遗传形 状的物 质。从 研究角 度看, 转基因 的技术 推进已 有不短 的时间 。
实验探究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滴入5~6滴酚酞
滴加浓氨水
结论: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单击二此.分处编子辑的母基版标本题特样征式
【提供实验仪器及试剂】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滤纸 【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上册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认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法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实例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脑想等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础上探究分子和原子基本特性的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中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初三化学上册PPT课件-《分子和原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 大小、性质都不变。
联 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也是 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注
意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 分子比原子大。
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则先 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初三化学上册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遥 知 不 是 雪 , 为 有 暗 香 来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酒 香 不 怕 巷 子 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分子
1、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 年才能数完。
受压时,气体易液化。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物质不同,化 学性质不同。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如:水的蒸发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如:水的电解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知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物质又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那分子在这里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试列举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哪些物 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 由原子构成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
空气 水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从小变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 )
微观粒子的特点之三:
3、分子、原子等微观粒 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 同种物质,固态时间隔最小, 气态时间隔最大。(例外:水 的反常膨胀)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为什么 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
2 .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 装入0.024m3的钢瓶中,为什么?
3.湿衣服晾在太阳下为什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 )
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微观粒子的特点之一:
1、分子、原子等微观粒 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趣味实验:会“飞”的液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 液不变色
水、空气中的物质 不能使酚酞变红
2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 液变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 变红
3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 氨分子是在不 从下到上依次变红 断地运动
4
滤纸条上的红色消失 氨分子是在不 断地运动
•
5.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 达的思 想感情 、所反 映的生 活,都 只能是 过去的 ,而理 解总是 现在进 行时。 当我们 接受历 史上的 艺术作 品时, 我们当 然可以 设身处 地想象 古人的 生活, 体验古 人的思 想感情 ,但我 们毕竟 是现代 人,只 能按照 我们现 在的心 理文化 结构去 理解古 人。
•
8.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 他所具 有的方 法和工 具在字 里表现 出生命 体的骨 、筋、 肉、血 的感觉 来。许 慎说:“ 书者, 如也。” 书的任 务是如 ,写出 来的字 要“如” 我们心 中对于 物象的 把握和 理解。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3. 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再分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2. 利用实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探究分子的概念:提问学生关于分子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总结分子的基本特征。
3. 讲解原子的概念: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组成,讲解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4.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动画观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再分性3.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通过实验和动画,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让学生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再分性: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讲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再分性,强调化学反应的实质。
4.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讲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分性,让学生理解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3.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分__子__可__分__为__原__子__,__而__原__子__不__可__再。分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等;分子是由____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分__子_____原__子__和_________原__子_________。
13.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
在容器外_壁_ 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冰答糖以(蔗下糖问)分题子:不断运动进入水分 (1)糖块放子入间水的中间后隙,中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低(填“高”或“低”),此现象
说明了___分__子__之__间__有__间__隔______。 (3)糖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有的分 子有____________混__合__物_________。
水分子和蔗糖分子
14.(重庆中考改编)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结合成新的分子是_____氯__化__氢__分__子___;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氢__分__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_________,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氯原子
氢分子和氯分子
7.(2016·黑龙江)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B中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 正丙硫醇。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8.(2016·抚顺)厨房中安装燃气报警器,可用于检测燃气是否泄漏,从分子角 度解释,这是因为(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分子和原子》鲁教版九年级英语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分子和原子》:鲁教版九年级英语》摘要: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课件:《分子和原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
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