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介绍
中美学前教育比较

美国学前教育的法规和体制
一、美国的学前教育法规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于1941年通过了《朗哈 姆方案》,规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拨专款资助与战争有关 的工厂设立幼儿教育机构。
1965年,美国政府又通过了“向贫穷宣战”的《经济机 会法案》。根据《经济机会法案》,联邦教育总署在1996年 开展了旨在帮助贫穷幼儿的“开端计划”,以实现“教育机 会均等”。
总体来说,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
了巨大的成绩,但幼儿总体入园率还 是较低。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幼儿 入园困难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2006年学前儿童入园率的国际比较
入园率
主要国家
100%及以 比利时、捷克共和国、法国、德 上 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 哥、马来西亚
90%-99% 丹麦、瑞典、荷兰、新西兰、挪 威、泰国
192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制定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 为幼稚园。
1923年陈鹤琴创办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 园(现为南京鼓楼幼儿园),开始我国现代幼儿园创建之路。
195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 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
1952年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 教学纲要(草案)》规范幼儿园管理和教学,学前教育得到迅 速发展。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学前教育处于基本停 滞状态。
1952年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 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1989年6月,国家教委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 理,提高保育和教育的质量,制定颁布了《幼儿园工 作规程》(试行草案)(1996年6月正式施行)。
1989年8月,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国家教育 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20xx—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

20xx—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一、教育蓝图的背景和发展路径(一)背景20xx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对自身的教育系统进行了整体回顾,旨在制定新的国家教育蓝图,进一步发展马来西亚的教育国际化标准,为21世纪的马来西亚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并增加公众和家长对教育政策影响的力度。
因此,通过15个月的努力,马来西亚教育部汇集了各方资源,包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代表,以及六所当地大学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20xx-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xx-2025(Preschool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以下简称教育蓝图)的制定。
因此,马来西亚教育蓝图是建立在对当下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评价基础上,在充分考虑了马来西亚自身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要达到的国际化标准后所颁布的国家层面教育指导文件。
出于经济增长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马来西亚意识到教育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果想要在当今世界获得成功,有所发展,就要注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国家统一和建设的基石,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成为成功者、国家发展的贡献者。
让个体学会理解、接受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以经验分享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通过经验分享和共同的愿景,促进国家认同感和团结。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受到广泛讨论,来自学生父母的期待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让教育系统意识到,应该更多地培养马来西亚年轻人的相关能力与技能,以应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这是当务之急。
然而,就现有的教育体系而言,也许要通过数年的努力才能让人才培养的思路发生实质改变,例如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二)发展路径教育蓝图中的基础教育部分有三个具体的目标:第一,理解当下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关注教育教学方式、关注改革路径、提高质量标准、缩小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提高教育体系的效率;第二,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教育愿景;第三,规划系统而全面的改革方案,包括敦促教育部门关注人们新的学习需求,使教育面向全体公民。
马来西亚教育孩子的故事

马来西亚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教育制度:
马来西亚教育可分成几个主要的阶段:
1、学前教育;
2、小学教育;
3、中学教育;
4、高等教育。
法律强制规定人民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教育部负责处理公共小学和公共中学的教育。
自2004年起,高等教育部负责处理高等教育的政策。
自2003年起,政府推介使用英语作为数理科的教学媒介语。
二、优势:
1、留学前景。
马来西亚独特的教育方式(双联课程)决定了马来西亚的院校大多与英、美、澳、加、新等国的著名大学联办,并设有双联课程或学分转移制课程,学士学位学制仅三年,并可以方便地转入第三国大学学习,手续简便、签证率高(与中国同等条件相比)、周期短,为海外学生转签英联邦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政府的认证监督。
马来西亚政府对私立教育机构都实行核准制,即有专门的部门(马来西亚学术鉴定局)定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并采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以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毕业证书为国际普遍认可。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这些所谓的华文学校当时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
育,地方上的侨领就在会馆、宗祠或神庙建立私塾,以方言教授《三字经》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之类的经典古籍,同时也教导书法和珠算等。
私塾1.2 英殖民政府的管制在1920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
《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10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的要求。
这项教育法令引起华社普遍反对,但英殖民政府仍然强行实施。
当时,多位反对《学校注册法令》的华教先贤,包括了庄希泉、陈寿民、余佩皋、宋木林和钟乐臣等人被英殖民政府递解出境。
资料显示,在这项法令下,最少有315所华校在1925年至1928年间被关闭。
1.3 炮火摧残二战期间,马来亚沦陷,被日本占领了3年8个月。
由于华人社会鲜明的抗日反侵略立场,造成日军屠杀华人,包括了许多华校师生也惨遭杀害。
绝大多数华校被迫停课,而且许多校舍被占用和遭破坏,华文教育的发展一度停顿下来。
1.4 战后重建表(1)1946年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年份年份学校数目学校数目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19461,105 172,101 19471,338 193,340 19481,364 189,230 19491,338 202,769 19501,319 216,465 19511,171 206,343 19521,203 239,356 19531,214 250,881 19541,236 252,312 19551,276 277,454 19561,325 320,168 1957 1,347 391,667资料来源:陈绿漪,“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录于《教总33年特刊》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举行史上首次普选,选举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轨迹

等教育基本上是根据英国殖民政府统治上的需要
作者简介 : 刘苗苗 (93 , , 18 一)女 黑龙江泰来人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硕士研究生 。
5 6
而建立起来 的, 其高等教育体系深受英 国高等教 育模式的影响 , 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教学媒介语 、 教学内容 、 课程设置、 管理体制、 交流对象等诸多 方面。例如, 这一时期的本地高校采用的教学语 言是英语 , 而非本地语言 ; 教学 内容采用 的也是简 化后的英 国教科书; 课程设置与英 国国内高校的 课程设置基本相似 ; 在高校管理体制上 实行 “ 大
新加坡成立 的海峡殖 民地及马来亚联邦 医科学 校。该校是在当地华人和马来人 的强烈要求下 ,
由英 国殖民政府利用公共资金创立而成 ; 它也是
来西亚社会的各个层面打上了深刻 的烙印 , 其高
等教育发展也基本受英国政策的控制 。早期的马 来西亚高等教育有以下特点: ( 高等教育体 系沿袭英国模式 一) 沿袭英国及欧美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与其他 国家教育 的根本区别 。 独立 以前 , [( 2 J 马来西亚
员会成立。卡尔 ・ 桑德斯委员会的任务是对马来 亚和新加坡 的大学教育进行调查 , 并提出建议。 该委员会建议将英王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弗士 学院合并 , 成立马来亚大学。 14 年 1 , 9 9 0月 马来亚大学成立 , 校址设在新 加坡 , 其主要任务是为当时的马来亚和新 加坡培
第1 2卷第 4期
V0. 2 No 4 11 .
沙洋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o h y n a h r l g o r a fS a a gTe c e sCo e e l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论述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本文将分别从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四个大洲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简要概括外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欧洲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欧洲是学前教育学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十七世纪,法国就已开始了对幼儿的教育。
1902年,法国颁布了关于幼儿保育的新法律,开创了欧洲学前教育学又一轮的发展思路。
此后,欧洲国家在教育法规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设计、教育政策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上,欧洲也积极探索,发展了一些适合于幼儿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如蒙台梭利教育、弗洛贝尔教育、森林幼儿园等。
二、美洲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美洲是学前教育学的另一个发展中心。
在北美,1871年,加拿大魁北克省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此后美国和加拿大的学前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
两国政府相继制定了幼儿教育的政策、计划和对应的法规,从教育质量和教育基金的分配等方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体系。
特别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注重革新幼儿教育和发展发散式的幼儿园教育,提高幼教素质和教育科技,不断推进幼教现代化。
三、亚洲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亚洲地区是学前教育学的新兴发展地,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的学前教育学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发展,到80年代逐渐完善,进一步完善体系和机构建设是近年来的主要任务。
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的学前教育科研和实践也在日渐发展。
特别是韩国和新加坡,在政府投资和发展计划、幼教师范和专业技术培训、家长参与和社区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推进,取得了很大成功。
四、非洲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非洲地区是学前教育学的相对薄弱地区,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了投资力度。
在政策和法规上,非洲国家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加强了学前教育的策划和管理。
在实践上,非洲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立、私立或社区幼儿园等机构来提供服务。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简介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简介马来西亚教育制度简介(2023年)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
目前,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包括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这些教育阶段提供的课程涵盖了语言、科学、技术、数学、社会学科、艺术和体育等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早期教育马来西亚的早期教育阶段主要针对3至6岁孩子的群体,旨在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学前教育和托儿服务。
儿童可以在政府或私人幼儿园学习。
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些免费的幼儿园,并积极推广普及早期教育。
由于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资力度。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扩大早期教育的覆盖面,并引入更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应对儿童发展中的挑战。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马来西亚教育制度中最大的教育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
小学阶段包括6年制的小学教育,学生需要掌握马来语、英语、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
中学阶段则分为三年制的初中教育和两年制的高中教育,学生需要学习更加深入的知识,为未来进入大学做好准备。
政府的教育政策秉承“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政府强制实行全民教育计划,要求所有儿童在6岁到12岁期间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此外,教育部还加强评估体系,以确保学校质量。
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强教育质量,注重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政府还将推出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充分展示自身的潜力。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全马来西亚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为高中教育做好准备。
高中阶段则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
未来,中等教育将进一步强调“产教结合”和“职业技能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Word文档]
![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0007c2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8.png)
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关键字: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一、教育蓝图的背景和发展路径(一)背景2011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对自身的教育系统进行了整体回顾,旨在制定新的国家教育蓝图,进一步发展马来西亚的教育国际化标准,为21世纪的马来西亚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并增加公众和家长对教育政策影响的力度。
因此,通过15个月的努力,马来西亚教育部汇集了各方资源,包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代表,以及六所当地大学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3-2025(Preschool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以下简称教育蓝图)的制定。
因此,马来西亚教育蓝图是建立在对当下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评价基础上,在充分考虑了马来西亚自身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要达到的国际化标准后所颁布的国家层面教育指导文件。
出于经济增长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马来西亚意识到教育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果想要在当今世界获得成功,有所发展,就要注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国家统一和建设的基石,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成为成功者、国家发展的贡献者。
让个体学会理解、接受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以经验分享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通过经验分享和共同的愿景,促进国家认同感和团结。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受到广泛讨论,来自学生父母的期待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让教育系统意识到,应该更多地培养马来西亚年轻人的相关能力与技能,以应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这是当务之急。
然而,就现有的教育体系而言,也许要通过数年的努力才能让人才培养的思路发生实质改变,例如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政策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政策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邓敏邵小佩来源:《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1年第05期【摘要】在世界性全民教育运动的影响下,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希望更快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服务,从而培养出具有21世纪技能的全面发展人才。
本研究选取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这两个东盟成员国进行比较,分别介绍了两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内容,并分析两者的异同。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政策不仅共同呈现了两国种族文化多元、语言多样的包容性特征,还显现了两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国际视野和本土化特色。
结合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情况与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提供了如下启示: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引导作用;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菲律宾;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5-0012-06【作者简介】邓敏(1997-),女,湖北孝感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邵小佩(1974-),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倡导“扩大幼儿的保育和发展活动,尤其是贫困儿童、处境不利儿童和残疾儿童”[1]。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行动纲领(2001-2015年)》(The 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2000)中提出了2015年要实现全面扩大与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尤其是对易受到伤害及处境最不利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的目标[2]。
2015年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纲领》(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针对幼儿保育和学前教育提出未来努力目标“到2030年确保所有儿童获得优质幼儿发展、看护和学前教育,为他们接受初级教育做好准备”[3]。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在谈论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之前,我先跟您唠唠我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去马来西亚旅行,在一个小镇上偶然走进了一家小小的幼儿园。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室外的草地上玩耍。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正努力地想要爬上一个小滑梯,可试了几次都滑了下来,但他没有放弃,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这小小的一幕让我对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通常涵盖了 4 到 6 岁的儿童。
它的目标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认字、数数,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情感认知和创造力。
在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环境布置非常温馨有趣。
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和手工作品,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图书。
幼儿园的老师们会精心打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课程设置也是丰富多彩的。
有艺术课,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涂鸦、捏泥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音乐课,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还有体育课,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就拿语言教育来说吧,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就会接触到多种语言,包括马来语、英语,甚至还有华语。
老师们会通过故事、儿歌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语言。
而且,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活动。
比如,老师们会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农场,让他们亲眼看到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小动物们是怎么生活的。
这种亲身体验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在教学方法上,马来西亚的老师们更倾向于引导式教学。
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就像我看到的那个努力爬滑梯的小男孩一样,老师们会在旁边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们在尝试中成长。
再说说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
在马来西亚,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非常密切。
家长们会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
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介绍

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介绍一、学前教育定义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指孩子在进入正式教育制度(Formal learning)前的非正式教育(Informal learning)。
此教育阶段是涵盖了三岁—六岁的孩子在托儿所或者幼儿园所进行的教育,正式教育是指由小学教育制度以上至大学教育。
二、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在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最早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出现,都是由私人或一些团体在城市地区开办。
到了60年代,学前教育开始受到家长的重视,促使幼儿纷纷在各地设立起来。
这些幼儿园最先都是由宗教团体、个人组织兴办,以英文和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收费昂贵,是为富家子弟服务的,。
较后时,政府才通过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KEMAS,FELDA,RIDA等,在各地区设立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幼儿园。
到70年代,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增加了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拓宽了儿童受教育面。
例如,1976年,国家联合部为不同种族的儿童创办了幼教机构;橡胶工业发展局为工人子女设置了幼儿园,等等。
幼儿教育机构的迅速增加则是80年代的事。
1979年,全国有幼儿园2227所,在园幼儿120618人,而到了1989年,幼儿园已增加到6959所,有331592名幼儿进入幼儿园。
10年间幼儿园数量和入园幼儿数均增长到3倍。
其中,私人创办的幼儿园有1392所,在园幼儿为132328名,私立幼儿园的师生之比为1:35左右,低于公立幼儿园。
进入90年代以后,幼教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
比如,1991年,幼儿园数为6502所,在园幼儿的人数则达372767。
而教育部则迟至1992年才开始设立幼儿园,既在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开办幼儿班级。
马来西亚希望在2020年之前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到2000年代初期,幼儿教育受到瞩目。
无庸置疑,这是与UPE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1970年代后女性开始走入社会,在该背景下1984年制定了保育所法(Child Care Center Act 1984(308Act),从90年代后半开始儿童的保育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马来西亚基础教育简况

马来西亚基础教育简况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全境面积33万平方公里,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
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沙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普特拉贾亚。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2500多万(2005年)。
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
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
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1.教育发展与管理马来西亚的教育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公元200~1785年,这个时期的教育的特征是佛教统治学校;二是1786~1948年,这一时期马来西亚沦为英国殖民地,其教育特征是建立以英国教育为模式的殖民教育体系;三是1948~1962年,这一时期马来西亚脱离英国取得独立,成立马来西亚联合邦,其教育特征是发展多民族的教育,缩小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四是1963年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以来,教育的特征是发展独立自主的马来西亚的新教育制度,体现教育的民族性。
马来西亚的教育行政管理,主要分为联邦和州两级。
联邦教育部设教育规划委员会、中央课程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负责国家一级重大教育决策问题。
其中联邦教育部内分两个部门:①行政管理部门,包括财政与会计、发展与供应、学业成绩与训练、建设与服务、行政机关、高等教育和外事工作等科。
②专业部门,包括教育规划与研究、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伊斯兰宗教教育学校、课程发展中心、联邦学校视导等科。
各州教育局负责贯彻联邦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决议,管理本州各级各类学校。
马来西亚的教育

马来西亚的教育何宗海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
世界各地华商代表共3500多人与会。
受组织委派,我作为当地政府的招商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由于当时担任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职务,我考察的兴趣和重点并不在招商引资方面,而是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际化的话题,在与当地人士交流过程中,对马来西亚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了解。
马来西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
1963年9月16日摆脱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在教育方面,仍然秉承了英统治时期的教育体制,英语仍然是官方语文,既是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各类考生的必考科目。
马来西亚对“义务教育”实行政府资助制度。
政府资助的小学实行6年制,中学实行5年制(初中3年,高中2年)。
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先修班学习2年,考取高级教育文凭。
大学先修班毕业,就可以进入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修读学位课程。
由政府资助的小学分3种情况:一种是国民小学(以教授马来语为主),另一种是华语小学,第3种是淡米尔语(印度语)小学。
马来西亚总人口约2300万人,其中华人占26%,约为600万人。
绝大部分的华人子弟都进入华文小学接受6年教育。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部分马来人和当地的印度后裔也送子女到华文学校接受基础教育。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到公立中学就读(中学实行免费教育),修满5年的中学课程;另有一小部分华裔子弟则转到华文独立中学,华文独立中学学制为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和国内学制相吻合)。
毕业后,考取由华人教育机构主办的华文独立高三统考。
马来西亚政府不认可华文独中统考结果,通过华文独中统考的学生也就不能以公立高中统考文凭进入本国国立大学深造。
不过,由于通过华文独中统考的学生基础教育的功底扎实,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新加坡、香港、台湾、美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一些高校都以实际成绩录取独立高中的毕业生。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独立之前,就有一些华商或印度商人在当地设立私人院校。
初期的私人院校多开办如秘书课程、英语补习、考生补习班或速记打字等专业班。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在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备受关注的重要一环。
它不仅为孩子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儿童早期成长的重视。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涵盖了多种形式和机构。
其中,幼儿园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这些幼儿园通常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
公立幼儿园由政府资助和管理,收费相对较低,为更多家庭提供了可负担的学前教育选择。
私立幼儿园则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设施方面可能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语言发展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们会学习马来语、英语以及其他当地语言。
通过故事、歌曲和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和表达能力。
数学和科学的启蒙也早早开始,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简单的数量概念和自然现象。
艺术和手工活动则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可以自由地绘画、制作手工艺品,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还非常重视社会情感的培养。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尊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会引导孩子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解决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上,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强调以孩子为中心。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观察者。
他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游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广泛应用,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为了保证教师的质量,马来西亚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有着严格的要求。
教师们需要不断参加培训和进修课程,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环境设施也是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通常会提供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教室里配备了丰富的教具和玩具,室外有宽敞的活动场地,让孩子们能够尽情玩耍和探索。
马来西亚留学各阶段教育制度概况

马来西亚留学各阶段教育制度概况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包含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专教育。
其中政府提供长达11年的义务教育,既小学6年及中学5年。
为了确保所有的适龄孩童100%接受小学教育,政府于2002年修订教育法令,强制推行6年的小学教育,违规的家长将会被提控。
政府除了在各教育阶段开办各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允许私人机构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开办私立学院,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和大专教育方面,以协助国家教育的全面发展。
此外,也因为一些历史因素,而出现 60所由华社自力更生所创办和维持的华文独立中学。
各阶段教育概况简介:学前教育在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最早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出现,都是由私人或一些团体在城市地区开办。
到了60年代,学前教育开始受到家长的重视,促使幼儿纷纷在各地设立起来。
这些幼儿园最先都是私人开办,以英文和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较后时,政府才通过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KEMAS,FELDA,RIDA 等,在各地区设立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幼儿园。
而教育部则迟至1992年才开始设立幼儿园,既再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开办幼儿班级。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在2000年只有64%的适龄孩童(6岁)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其中5.2%就读教育部附设的幼儿班,36.3%就读于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所开办的幼儿园,其余的22.5%则在私立幼儿园上课。
教育部计划从2003年至2007年,在全国各源流学校增建7700建幼儿园班级,以确保到了2010年超过95%的适龄孩童能接受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在马来西亚,绝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政府学校,只有非常少数的私立小学。
目前,政府小学分成3个源流,即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型小学(国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及以淡米尔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淡米尔小学(淡小)。
这3种源流的小学虽然教学媒介语不一样,但都采用共同的课程纲要,而且国文和英文都是华小和淡小的必修必考科。
马来西亚留学国民教育实行一套完善教育体制

马来西亚留学国民教育实行一套完善教育体制一、马来西亚国民教育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套完善教育体制, 即:学前教育 (2-3年)小学教育 (5-7年) <注: 包含跳级和国民型小学1年过渡课程因素> 初中教育 (3年)高中教育 (2年)中学延修班(简称中6)或大学先修班教育 (1-2年)高等教育-普通大学生课程 (3-5年)- 研究生课程 (1-5年)所有小学、初中、高中和中学延修班均设有全国通考制度。
在马来西亚, 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对小学(6年)和中学(5年)的11年教育实行免费教育, 但不是强制性义务教育。
从儿童按7岁入小学算起, 一直到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时的年龄通常在22岁左右。
教育机构分类马来西亚国家教育体制下的教育机构主要由两大组成部分:(1) 公立教育机构——由政府出资或资助(2) 私立(或独立)教育机构——由私人界出资在马来西亚, 小学和中学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出资或资助办学的学校;而私立中小学仅占极小的部分。
高等教育的范畴包括学历证书课程、文凭课程、学士学位课程以及更高的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二、大学教育马来西亚现有10所地方国立大学,1所国际大学和1 所高等工艺学院,均设有学士学位课程及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持有“马来西亚高级教育文凭” (STPM)和大学先修班文凭或同等学历资格者可申请就读大学。
12所公立大学除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外,其余11所国立大学都是政府全资大学。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虽是由马来西亚政府建立的,却是以公司的形式运作的。
该大学董事会代表所有赞助国家的政府及赞助组织。
马来西亚为东道国,其余国家和组织有马尔代夫、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利比亚、埃及、沙特阿拉伯以及伊斯兰组织大会(OIC)。
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尽管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每年招收8 万名大学新生,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
近十多年来,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以及外国大学分校在马来西亚不断增设,以迎合本国和外国学生对高等教育持续强劲的增长需求。
马来西亚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现状及经验启示

马来西亚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现状及经验启示
林翎;吴荔红
【期刊名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学前教育发展较早。
一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开办不同类型的机构以满足不同民族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以保证学前教育质量。
目前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面临课程、师资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挑战。
马来西亚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政策制定、机构引导监督、课程设计、财政投入和师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7页(P97-103)
【作者】林翎;吴荔红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相关文献】
1.“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经验介绍”系列五墨西哥、巴西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2.美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历程、特征及其经验
3.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成就及经验
4.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演进历程及经验启示
5.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及对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来西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优势

马来西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优势在马来西亚,人民可以从政府赞助的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家里受到教育。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高度集中,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州政府在教育的课程和其他事项没有什么权利。
标准化的考试是马来西亚教育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是其他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和中国的一般特征。
1.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3.中学教育4.高等教育法律强制规定人民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教育部负责处理公共小学和公共中学的教育。
自2004年起高等教育部(高教部)负责处理高等教育的政策。
自2003年起,政府推介使用英语作为数理科的教学媒介语。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马来西亚已经很普及化。
很多的中上家庭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并把孩子送到私立的盈利幼儿园。
政府推行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也规定负责学前教育的校长和老师必须接受训练和有合格的证书才能经营幼儿园。
这些训练包括儿童心理学、教学方法及其它与照顾和发展和发展儿童有关的课程。
正式注册的幼儿园必须遵守地区条规和其他规则。
许多幼儿园位于人口密度高的住宅区。
一些私立学校有学前教育部门。
其他的学前教育课程由宗教组织负责。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六年的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在完成了小学教育之后,学生必须接受小学表现考试(Ujian Pencapaian Sekolah Rendah/UPSR)。
所测试的科目包括马来语理解、马来语书写、英语、科学和数学。
华语和淡米尔语(包括书写和理解)是选择性科目。
自从2003年1月起,国民小学将使用英语作为数理科的教学媒介语,其他科目则使用马来语作为教学媒介语。
华语国民型小学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淡米尔语国民型小学开始以英语作为数理科的教学媒介语,其他科目则以淡米尔语作为教学媒介语。
中学教育完成了小学教育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到公共中学去升学。
与公共小学不同,除了数理科,马来语是公共中学唯一的教学媒介语。
(数理科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公共中学的教育是五年的课程,共有五个年级,中一至中五,每一个年级费时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介绍
一、学前教育定义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指孩子在进入正式教育制度(Formal learning)前的非正式教育(Informal learning)。
此教育阶段是涵盖了三岁—六岁的孩子在托儿所或者幼儿园所进行的教育,正式教育是指由小学教育制度以上至大学教育。
二、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马来西亚,学前教育最早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出现,都是由私人或一些团体在城市地区开办。
到了60年代,学前教育开始受到家长的重视,促使幼儿纷纷在各地设立起来。
这些幼儿园最先都是由宗教团体、个人组织兴办,以英文和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收费昂贵,是为富家子弟服务的,。
较后时,政府才通过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KEMAS,FELDA,RIDA等,在各地区设立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幼儿园。
到70年代,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增加了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拓宽了儿童受教育面。
例如,1976年,国家联合部为不同种族的儿童创办了幼教机构;橡胶工业发展局为工人子女设置了幼儿园,等等。
幼儿教育机构的迅速增加则是80年代的事。
1979年,全国有幼儿园2227所,在园幼儿120618人,而到了1989年,幼儿园已增加到6959所,有331592名幼儿进入幼儿园。
10年间幼儿园数量和入园幼儿数均增长到3倍。
其中,私人创办的幼儿园有1392所,在园幼儿为132328名,私立幼儿园的师生之比为1:35左右,低于公立幼儿园。
进入90年代以后,幼教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
比如,1991年,幼儿园数为6502所,在园幼儿的人数则达372767。
而教育部则迟至1992年才开始设立幼儿园,既在小学附设幼儿园或开办幼儿班级。
马来西亚希望在2020年之前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到2000年代初期,幼儿教育受到瞩目。
无庸置疑,这是与UPE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1970年代后女性开始走入社会,在该背景下1984年制定了保育所法(Child Care Center Act 1984(308Act),从90年代后半开始儿童的保育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然而,跟日渐普及的初等教育阶段相比,入学前教育还未得到充分普及。
因此,从幼儿期开始,让更多的孩子们养成上学的“习惯”,提高初等教育的入学率,换言之令幼儿教育和初等教育(国际开发的大环境下的“基础教育”)实现顺利接轨成为人们的目标,幼儿教育日渐受到重视。
三、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整体概况
马来西亚的一个特征是马来人、华人(中国华侨)、印度人、少数民族等多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正反映出了这个特征,配合多样化的民族聚居情况,入学前教育也以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高度的人材为目标。
马来西亚的入学前教育的定位是初等教育阶段的准备教育阶段。
因此,初等教育阶段的课程既需要充分考虑到和初等教育的衔接,又需要起到统合国民的作用。
比如,他们一面强调早期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面也把培养重点放在提高国家语言——马来语的交流能力上。
另外,非马来人对马来语以外的语言也很重视。
另外,伊斯兰的价值观以及其他的道德价值观的实践也是一个重要领域。
因此,在统合国民、为推进经济开发而从早期开始培养有用人才这两大目标之下,马来西亚设置了入学前教育课程。
入学前教育从1996年由教育法规定首度进入国民教育制度。
入学前教育制度和同时导入的义务教育制度相匹配,成为新的教育救济办法,使相对较贫困、无法进入小学或者虽然能进小学但无法坚持上学的、以民族聚居区为中心的贫困家庭,低所得者阶层的子女得以上学。
在学前教育的教师培养和教师质量方面,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和婴幼儿保育,马来西亚也开始整修和扩充入学前教育的设施。
四、幼儿教育的课程
目前,马来西亚幼儿园设置的课程主要有四类:
1.生活课程: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贴近生活。
优点:灵活性、真实性。
2.学习准备课程:强调为幼儿的未来学习作准备,重视向幼儿传授拼读、写作、数学、绘画、手工、演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发展课程: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和谐地发展。
但它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只被一小部分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所采用。
4.学习课程:强调要在正规的形式、严肃的气氛下,让幼儿学习读、写、算,每天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每周、每个月对幼儿进行考试、测查。
五、2003年与2010年学前教育课程纲要对比
相对2003年的课程纲要,2010年更注重塑造一个符合幼儿发展学习模式的课程及快乐的学习环境。
同时强调幼教老师必须清除幼儿的发展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会让幼儿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分析、创新及创造思维的能力。
详细差异处——学习内容方面:
1.积极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与建构知识,反对“填鸭式”教学;
2.给予空间让幼儿独立思考,并支持他们自行解决问题;
3.最大限度地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4.允许幼儿根据自身的进度学习;
5.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实践。
课程设置方面:
1.上课时间:幼儿上课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延长至4小时,6岁幼儿的上课时间必须每星期至少20小时,5岁幼儿上课时间则是每星期至少17.5小时(包括早餐时段)。
2.课程单元:大单元包括了迎新周、关于我、大自然、生物、科技世界、我的国家。
由大单元细分成小单元:我的身体器官、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朋友、我的邻居、个人安全、我的情绪、食物、水、服装、动物、植物等一系列与幼儿
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浅到深的开展方式引导孩子深入地了解、明白有关主体的部分重点。
六、马来西亚学前教育的不足
现在,马来西亚幼教界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第二和第四类课程的诸多弊端:一是教育内容。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时,就提前学习了小学一年级的内容,而当他们正式进入小学再次学习这些内容时,就会感到厌烦,失去兴趣。
二是教育方法。
选择这两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小学退休教师,他们不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小学化”、“成人化”。
三是教育语言。
一些教师把马来语作为教育语言,而另外一些教师则使用华语、印度语等。
幼教专家呼吁要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幼教课程体系,确立课程的教育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以避免课程实施中的混乱状况。
总而言之,就学前教育而言,学前教育在马来西亚已经很普及化。
很多的中上家庭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并把孩子送到私立的盈利幼儿园。
政府也更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在这几年开始推行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规定负责学前教育的校长和老师必须接受训练和有合格的证书才能经营幼儿园。
这些训练包括儿童心理学、教学方法及其它与照顾和发展和发展儿童有关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