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08年1月~2009年1月发生输液不良事件108例,我们对发生的108例与输液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其中摆错、加错、加漏药36例(33.33%);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21例(19.44%);漏输液提前拔针18例(16.67%);液体外渗12例(11.11%);不注意配伍禁忌出现液体混浊11例(10.19%);抗生素、特效药(如甘露醇、胰岛素等)未按医嘱时间给药(提前或推后2小时者)6例(5.56%);输液反应4例(3.7%)。
原因分析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护士处理医嘱、摆药及配药时不专心,摆药后及输液前不查对或查对流于形式等。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排班不合理。
调查发现,66.3%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在中午班及小夜班。
我院以往的排班模式为三班倒,中午班及小夜班只安排一名护士值班。
由于中午班及小夜班工作量大,值班人员不足,护士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护士工作不认真,凭主观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巡视病人不到位,观察病情不细致。
无菌操作不规范:加药时未严格执行一人一注射器,加药后放置时间过久,更换液体前未严格消毒瓶塞等容易出现输液反应。
护理部及科护士长对环节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防范对策
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摆药前首先核对医嘱,确定无误后,再仔细检查液体及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
检查药液有无杂质及浑浊,瓶身、瓶口、安瓿有无裂缝等。
摆药后经第2人核对无误后在瓶贴上注名核对者姓名、日期、时间。
加药前再次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加药
后在瓶贴上签加药者的姓名、日期、时间。
输液前查对床号、姓名、输液单与液体核对,输液后再次核对,防止输错病人,确保护理安全。
根据各科室及各个班次工作特点、工作量大小合理排班,弹性排班,人员配备要充足,在中午班及小夜班等工作繁忙时段适量增加值班人员,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
为护士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愉快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疲惫及压力状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加强护士业务技能及素质培训和学习,使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责任感。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微粒污染:加药时按正确的方法切割安瓿,并抽取药液。
安瓿药物中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与断裂的面积成正比,研究证明采用砂轮切割安瓿1/4周,然后用一根棉签蘸75%酒精消毒安瓿口颈部及切割处,再用手垫无菌纱布掰开安瓿,能减少微粒污染<sup>[1]</sup>。
药物溶解后立即加入液体内,现加现用,放置不能过久,防止失效。
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杜绝注射器及输液器的重复使用。
两种药物同时加入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中药制剂因其提纯度低最好单独应用。
根据科室特点,大批摆放液体及药物时,按照床号及先后顺序进行摆放。
先后查对三次,并在输液瓶贴上编号。
如病人共输3瓶,第1瓶贴右上角注明“1/3”字样,第2瓶“2/3”,第3瓶“3/3”,
依次类推,把每瓶的内加药名称、剂量写在瓶贴上。
在巡视病房时,如发现患者输液即将结束,且瓶贴上显示最后一瓶也不可急于拔针,应查对无误后方可结束输液。
对新入院患者的液体及药物也应按床号顺序摆放,做好交接班。
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止错输、漏输、多输等不良事件发生。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一般每15~30分钟巡视1次。
输液过程
中做到“三勤”即勤看病人有无不适,勤问病人有无输液反应的先兆,勤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使用特殊药物时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在输液架上悬挂“特殊用药”及“控制滴速”等警示牌。
防止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护理部及科护士长加大管理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安全输液管理,规范输液查对流程及液体更换程序,督促落实查对制度。
为保证患者住院安全,把护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根据香港医管局对不良事件的定义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无责呈报系统,鼓励护士自愿呈报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部对上报的输液不良事件及时制定防范对策,完善上报反馈系统,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系统设计防御错误的机制,从而减少护士犯错误的环境与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秋虹.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81.
忽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