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试试中医贴敷

合集下载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

[ ]王平 .中医内服外敷治 疗x J腹 泻 18例 [] 3 lL , 2 J .河北 中 医,20 ,2 02 4
( ) :6 0 9 7.
泻4 0例两组 ,分别采用暖脐膏 ( 吴茱 萸、肉桂 、丁香 、五
倍子 、干姜 、黑胡椒 、制附片 ) 、清热膏 ( 葛根 、苦参 、木
香 ) 敷 脐 治 疗 。 药 品 制 备 ;取 上 述 中药 等 量 研 末 过 筛 ,混
刘 东泉
重 庆 市 巫 溪 县 中医 院 ,重 庆 巫溪 45 0 080
【 摘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 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 : 取患儿观察组 8 选 6例和对照组 8 例 ,观察组 运用脐部 中药敷贴 , O
配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复方丹参液封闭联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 西药治疗 。结 果:观察组显效 6 9例 ,有效 8例,无 效 3 ,总 有效 率为 例
2 治 疗 方 法
《 幼幼集成 》 中说 :“ 夫泄 泻 ,无不 由于脾 胃,盖 胃为 水谷之海 ,而脾 主运化 ,使 脾健 胃和,则 水谷 易化 ,而为 气血 以荣卫 。若 饮食失 节 ,寒温 不调 ,以致 脾 胃受伤 则水
反为湿 ,谷反为滞 ,精华之气不能输化 ,而泄泻作 矣。 因 ”
病程数小时 ~2天。两组 均有 水样 腹泻 ,呈水 样 或蛋 花汤 样便 ,每 日5—2 次不 等。大便 镜检显 示 :未 见 明显异 O余 常 ,或 以脂肪为 主 ,或极 少量 白细胞 ,余 无特 殊 。观 察组 与对照组均伴轻度 一中度脱水 、酸 中毒 ,无 重度脱水 病例。 伴发热分别为 2 2例 、l ,伴 呕吐 4 9例 2例 、3 7例。两组无 显著差异 ,具有可 比性 ( 0 0 ) P> .5 。

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有效吗?

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有效吗?

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有效吗?在临床过程中,对于小儿群体而言,由于其身体素质总体上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关疾病。

其中,作为小儿群体常见问题之一,小儿咳嗽往往会导致其气道负担的加剧,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则往往不利于患儿健康的充分保障。

在小儿咳嗽治疗问题上,近年来,随着中医非药物治疗的不断发展,通过积极做好对于中药贴敷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对于患儿健康的合理维系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在本文中,大量临床研究数据对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一、小儿咳嗽中药贴敷(一)中药贴敷的操作方法在小儿咳嗽治疗过程中,中药贴敷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应积极做好对于中药贴敷药膏的制作。

在此期间,涉及的药材主要包括白前、麻黄、百部、细辛。

医疗人员应先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并使用热姜汁与少量蜂蜜进行调和,以便将相关药材调制成糊状并搓成黄豆粒大小。

随后,应将其涂抹于5×5cm的胶布中央备用。

在敷贴穴位选择方面,应选取的穴位包括双侧肺俞、风门、大椎、天突以及膻中。

患儿贴敷方法为4h/次,1次/d,持续贴敷时间为3~5d。

(二)中药贴敷治疗的效果对于小儿咳嗽而言,通过中药贴敷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患儿的咳嗽问题,对于患儿预后健康的改善具有促进意义。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中药对患儿穴位进行贴敷,从而有效实现由表入里与发散走窜的治疗目的。

,中药贴敷涉及的膻中穴为人体气息汇聚的穴位,通过对该穴位进行贴敷,有利于实现化痰利窍与理气降逆的目的,对于小儿咳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从治疗安全性的角度分析,由于贴敷只在患儿体表进行引导,并不会涉及小儿体内。

因此,该疗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有利于实现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的充分规避。

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在中药贴敷所使用的药物中,麻黄与细辛等药材具有良好的辛温开窍效果对于人体穴位功能的激发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中药敷贴的适用症及使用技巧是什么

中药敷贴的适用症及使用技巧是什么

中药敷贴的适用症及使用技巧是什么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很长时间。

它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那么,中药敷贴到底适用于哪些病症?又有哪些使用技巧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药敷贴的适用症1、呼吸系统疾病中药敷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是在疾病的缓解期,通过敷贴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敷贴的穴位通常选择肺俞、膻中、定喘等,药物多为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中药。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胃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敷贴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神阙、足三里等,药物以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为主。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中药敷贴可以起到缓解疼痛、消肿散瘀的效果。

敷贴的部位一般在病变关节周围或相应的穴位上,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

4、儿科疾病小儿由于体质较弱,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疾病。

中药敷贴对于小儿的这些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小儿皮肤娇嫩,药物吸收效果好。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肺俞、脾俞等。

5、妇科疾病中药敷贴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穴位可选气海、关元、子宫等,药物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二、中药敷贴的使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药物中药敷贴的药物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中药配方。

一般来说,常用的中药有白芥子、细辛、延胡索、肉桂、生姜等。

这些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化痰平喘等功效。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药物的选择准确无误。

2、准备敷贴工具中药敷贴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如纱布、胶布、保鲜膜等。

将调配好的中药敷在纱布上,然后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再用保鲜膜覆盖,以防止药物挥发和弄脏衣物。

3、找准穴位穴位的选择是中药敷贴的关键。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风寒型咳嗽患儿中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8.5-2020.5期间选出62例风寒型咳嗽患儿,采取随机数值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抗生素与护理干预、中药穴位贴敷与护理干预。

然后对比各组病人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67.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风寒型咳嗽患儿中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效果;小儿风寒型咳嗽;中药穴位贴敷;疗效中医认为咳嗽是因肺气上逆、肺失宣肃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其中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型、风燥型以及风热型。

内伤咳嗽可分为肺阴亏虚型、痰热郁肺型、痰湿蕴肺型、肝火犯肺型等[1]。

西医常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但因小儿用药依从性差,导致其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文探讨在风寒型咳嗽患儿中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5-2020.5期间选出62例咳嗽患儿,均是风寒型,采取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儿均是风寒型咳嗽;②所选患儿家属对本次试验内容知晓,并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排除对本次试验用药过敏的患儿;②排除无法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患儿。

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组别性别(例)年龄(岁)男女区间平均观察组(31)16152-13(7.04±1.29)对照组(31)14172-12(7.08±1.31)1.2方法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生素与护理干预,例如用药与饮食指导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药穴位贴敷与护理干预,贴敷药物有5种,分别是桔梗、荆芥、防风、麻黄、甘草等。

穴位贴敷治百病——儿科

穴位贴敷治百病——儿科

小儿腹泻(一)敷脐方[组成]车前子、丁香各1克,肉挂2克。

(车前子一袋【分15次用】丁香一袋【分3次使用】肉桂2带【分3次使用】)[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取2克置脐中,然后以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

每隔2天换药1次。

[功用]温中止泻。

[主治]1小儿腹泻(脾虚型),[疗效]一般1次即可获效。

无不良反应。

[附记]引自《中药贴敷疗法》。

(二)贴剂膏[组成]朱砂、樟脑、松香、明矾各等份。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成人取黄豆大2粒,小儿减半,填于脐中心,外用胶布或膏药封贴,1次不愈者,可在24小时后更换1次。

[功用]温散止痛,因肠止泻。

[主治]1肠炎与婴幼儿腹泻(单纯消化不良)。

[疗效]1治疗肠炎30例,痊愈28例,无效2例。

用治轻型幼、婴儿腹泻30例,痊愈37例,无效3例。

贴后一般2—12小时见效。

[附记]引自1g 75年《赤脚医生杂志》(5)。

(三)止泻敷脐方[组成]吴茱萸、肉桂、黄连、木香各3克,苍术5克。

(吴茱萸1袋、肉桂1袋、木香2袋苍术1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与适量葱白捣烂如泥状,摊成药饼状备用。

[用法]上药分2次敷于神阴穴上,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24小时换药1次。

同时配用西药止泻4味药(复方新诺明,多酶片,复方地芬诺脂,次硝酸铋),按体重给药。

[功用]温中燥湿,消炎理气。

[主治]小儿肠炎。

[疗效]治疗65例,全部有效。

[附记]引自l 991年《陕西中医》(8)。

加减:脾胃虚寒考去黄连,加小茴香、赤石脂各5克;湿热下注者去肉桂、吴茱萸,加秦皮5克。

(四)复方五倍散[组成]五倍子9克,生姜、吴茱萸各6克,白胡椒7粒。

葱白1段。

(五倍子2袋,生姜、吴茱萸各两袋,??)[制法]上药姜葱捣烂,余药研细末,食酷20一25毫升加热至50一60℃与上药搅拌成稀糊状备用。

[用法]脐部先用凡士林涂檫1遍,再趁热(不烫)敷脐部(约6厘米×6厘米,厚0.3-0.5厘米),外盖塑料纸,纱布,绷带包扎。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药物制备
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 适量的醋或酒调匀,制成膏状。 膏状药物应易于涂抹、粘附在穴 位上,且不易脱落。
穴位定位与消毒
穴位定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 位进行敷贴。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 、足三里等,具有调理气血、扶正祛 邪的作用。
穴位消毒
在敷贴前,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 毒,以防止感染。消毒方法可采用酒 精棉球擦拭或碘伏消毒。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穴位敷贴在其他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其应用领域 。
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能够提高儿科疾病的 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丰富治疗手段
中药穴位敷贴为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丰富了儿科临 床的治疗方法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 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敷贴时间限制
中药穴位敷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对 于急性病症可能不够迅速。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症状, 需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 规范性和科学性。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穴位敷 贴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 综合治疗:将中药穴位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中药穴位敷贴新药,满足临床需 求。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7例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7例
病 理 性 眼 球 震 颇 及 其 它 VB 症 状 J 疗 组 患 者 经 与 西 比灵 I 。治
后动脉组成 , 主要 供血 给脑千 、 小脑 、 丘脑 、 叶、 分颗 叶及 枕 部 上段脊髓 。后循 环缺血是 常见 的缺血 性脑血 管病 , 占常 见 症 状 : O 头晕 、 晕 、 体 、 眩 肢 头
内科 杂志 l] 20 ,5 9 :8  ̄ 7 7 J. 0 64 ( )7 6 8 .
以头晕 目眩 、 视物旋转或如坐车船 , 甚则 扑倒为主要特征 。祖 国医学对眩晕之 名记 载不一 , 病因病机各有侧重 , 具体 治疗 亦
不 尽 相 同 。但 其 病 因 总 不 离 外 感 六 浮 、 t情 内 伤 及 房 事 、 劳
药 ,I 为 使 共 奏 化 痰 降 浊 , 络 止 眩 之 功 。 川 芎 既 为 使 药 , 川芎 通 I
愈: 症状 、 体征 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 好转 : 症状及体征
减轻 , 验 室 检 查 有 改善 ; 愈 : 状 无 改 变 。 实 未 症 22 治 疗结 果 . 2 临 床 疗 效 比较 , 表 1 组 见 。
关 键词 : 结止 痛散 ; 消 穴位 贴 敷 ; 系膜 淋 巴 结 炎 ; 证 肠 辨
施 治
性 、 挛性 , 痉 少数患者有腹部反跳痛和肌 紧张 。西医认为本病 多为病毒感染 , 亦可并发细菌感染 , 其细 菌多为沙 门氏菌 。病
中 图分 类 号 : 2 5 9 R 4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 Y/F0 . ~(]. ~9 , 2Z 0 1 1 )19 4 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 【 s. [] 云枝 , 3马 张铭 .眩晕论治拾贝[2 J.河南 医 ,0 5 2 (2 :5 2 0 ,5 1 )3 .

小儿中药贴敷疗法学习资料

小儿中药贴敷疗法学习资料

1、吴茱萸肉桂涌泉穴贴敷配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吴茱萸、肉桂颗粒剂食醋调匀,于每晚睡前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 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5天,在改善咽痛、拒食、流涎、咳嗽、口渴、便秘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

2、止嗽膏:麻黄,杏仁,黄芩,细辛,白芥子,法半夏,白蚤休,薄荷脑等,制成软膏,外敷双肺腧,天突,膻中,双涌泉,双定喘治疗。

3、小儿鼻炎,取炒白芥子、甘遂、细辛、白芷、肉桂等,新鲜生姜汁调制,选用大椎,双肺腧、双心腧、双膈腧贴敷,清淡饮食。

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黄屏风膏贴敷,1号方:黄芪、白术、防风、黄精、元胡、酒大黄;2号方:苍术、党参、茯苓、白术、山楂。

临用采用生姜汁调成饼状,1号方敷于双肺腧、双膈腧、膻中8h,2号方敷于神阙穴,贴敷12h,每2周贴1次,每次连贴3天,总疗程2个月,共4次。

5、王氏玉屏膏治疗儿科杂病,主要由黄芪、白术、白芥子、细辛、肉桂、甘遂(1:1:0.5:0.5:0.5:0.05)组成,研为细末,凡士林调成膏剂备用。

6、腹舒散敷脐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腹舒散由元胡、枳实、白术、麦芽、丹参按2:2:1:1:1研末100目组成,使用时白醋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

7、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釜底抽薪散涌泉穴贴敷,组成:吴茱萸、大黄、黄连、胆南星各3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温开水洗脚,贴敷时间不低于8h,连用5天。

8、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散穴位贴敷,组成干姜、吴茱萸、元胡、木香、黄连、莪术、炒白芍、枳实等分研末过80目筛,温开水调成糊状,用麻油涂在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气海穴,贴敷5h,每日1次9、小儿湿热泻,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免煎颗粒葛根、黄芩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呕吐严重者加半夏6克、竹茹10克,腹痛加白芍10克,木香6克,陈皮6克,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茯苓各10克,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克,发热者加银花、连翘各10克,加入适量黄酒制成药饼,胶布贴敷神阙,双侧脾腧,每日1次,每次贴敷4-6h,连用3天。

慈济堂小儿帖敷

慈济堂小儿帖敷

小儿穴位帖敷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儿童在贴敷时要注意宜忌。

适应病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小儿肾病综合征缓解期、遗尿、肾虚者。

禁忌人群: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发热、咳黄浓痰、咯血患者;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如错过头伏者也可在中伏开始贴敷,第三次贴敷顺延10天。

贴敷时间:2岁以上儿童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年长儿2~4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贴敷的疗程一般为3~5年。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1、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

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疱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前三分之一处的凹陷中。

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

临床研究发现,人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舒肝明目的作用。

因此,可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某些儿科疾病效果不错。

下面就介绍几种用中药外敷涌泉穴来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一、治疗小儿发热原料:生山栀9克,白酒、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将生山栀研成细末。

将该药末放入白酒中浸泡30~60分钟,然后用浸泡生山栀药末的白酒和面。

将面粉和成4个状如5分钱硬币大小的面饼。

在发热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面饼分别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及内关穴(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饼。

此方可每天敷1剂,一般连敷1~3剂后患儿的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二、治疗小儿鹅口疮原料:蓖麻籽、吴茱萸各6克,大黄、制南星各1.2克,鸡蛋清适量。

制用法:将蓖麻籽、吴茱萸、大黄和制南星一起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

在鹅口疮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日敷1剂。

连敷5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具有疏肝下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三、治疗小儿吐泻症原料:明矾、面粉、米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明矾、面粉混合后用米醋调成糊状。

在吐泻患儿晚上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

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天敷一剂。

一般连敷1~3剂后患儿就可痊愈。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止吐止泻的功效。

四、治疗小儿口角流涎原料:肉桂1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肉桂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米醋调成糊状。

在流涎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天敷一剂,一般连敷3~5剂后患儿口角流涎的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选择不同的配方。

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外感类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4 鼻炎 (小儿通窍散)脾胃类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2 小儿食积(肥儿散)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肾阳肾气虚损类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3 小儿遗尿 (缩泉粉)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皮肤、皮损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3 喉咙起泡舒喉散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

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

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

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

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外感之2感冒咳喘:秋天小儿易外感,容易晨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气,有时会发烧,头痛,喉咙痛。

小儿贴敷疗法秘方有哪些这些方剂你肯定没见过

小儿贴敷疗法秘方有哪些这些方剂你肯定没见过

⼩⼉贴敷疗法秘⽅有哪些这些⽅剂你肯定没见过 ⼩⼉的机体免疫⼒还不完善,在平时⾮常容易发⽣感冒、咳嗽、腹泻、积⾷等问题,⽽很多患⼉在吃药治疗时哭闹不已、很不配合,让家长朋友⾮常困扰,这时不妨给患⼉试试中药贴敷⽳位疗法,有很多贴敷⽳位的中药秘⽅治疗⼩⼉疾病的效果⾮常好,下⾯就为⼤家介绍⼏种治疗⼩⼉不同疾病的贴敷疗法秘⽅: 1、治疗⼩⼉咳嗽:⽅中的成分有⿇黄、杏仁、⽩僵蚕、元胡、细⾟、栀⼦、炒⽩芥⼦、鱼腥草、黄芩。

使⽤时,需要将上药研成细末装⼊⼲净的瓶⼦中备⽤,每次取适量加⼊姜汁醋调成膏状,放在专⽤的医⽤贴中间,在膻中、天突、肺腧等⽳位各贴⼀个,每天可以贴1次,每帖贴4⼩时左右,连续使⽤5天为1疗程。

2、治疗⼩⼉泄泻:⽅中的成分主要有丁⾹、⾁桂、胡椒、黄连、砂仁、吴茱萸、车前⼦、⼲姜、葛根。

使⽤⽅法时,把药物配好剂量研成细末装瓶备⽤,每次取少量加⼊⼀些姜汁醋调成糊状,填⼊孩⼦的肚脐中间,外⾯使⽤宽的医⽤胶布固定,每天使⽤⼀次,连续使⽤3天为1疗程。

3、治疗⼩⼉便秘:此⽅中主要有四种药物,分别是⽣川黄、黄连、吴茱萸、芒硝。

把这些药物研磨成粉,每次取适量加⼊凉开⽔调成膏状,填⼊孩⼦的肚脐中间,外⾯使⽤胶布固定即可,⼀般患⼉每天可使⽤⼀次,连续使⽤3天为⼀疗程。

4、治疗⼩⼉⾷积:⽅中的主要成分是莱菔⼦、连翘、⽊⾹、丁⾹、枳实、元胡、焦⼭楂、鸡⽮藤。

使⽤时,同样需要把这些药物研磨成细粉,每次适量加醋调成糊,放在医⽤胶布中间贴在患⼉的肚脐部位,每天使⽤⼀贴即可,连续使⽤5天为1疗程。

以上就是今天为⼤家介绍的治疗⼩⼉疾病可以采⽤的贴敷疗法秘⽅了,希望⼤家看完后对⾃家孩⼦的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最后要提醒⼤家的是,使⽤这些贴敷疗法秘⽅之前⼀定要经过专业医⽣指导,以选择最合适的配⽅剂量,千万不能盲⽬给孩⼦使⽤。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
编辑 I 秀泷
伴气喘 1日,尤以活动及哭闹后 明显 ,曾服 痰止 咳平喘 ,二者 合用其降气化痰 、止咳平 用止咳药及抗生素 ( 具体 药物 及剂量不详 ) , 未见好转 。 喘之功效更加显著 。菜菔子降气化痰 ,冰片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凡诸风 、诸 气所致经 络壅痹 ,均可得以宣通 ,更为引经药 。


家庭中医药

中药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
吉林 松原市 / 张立东
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 呼吸道疾 鲜 姜汁及 消肿 止痛 液调成 糊状 ,贴敷 之前 , 病 ,四季均可发生 ,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 、
用温水将局部洗净 ,用 7 5 %的酒精棉球பைடு நூலகம்行
春季 节患肺炎较多 ,如治疗不彻底 ,易反复 局部 消毒 ,将配制好 的药贴 ,置于 消肿止痛 发作 ,引起 多种并发症 ,影 响孩子发育 。常 贴上 ,贴敷双 侧肺俞、双侧 定喘 、膻 中等穴 表现 为发热 、咳嗽 、气促 、呼吸 困难和 肺部 位上 , 每次选 2~3个穴位 , 6~8小时取下 。 细湿罗音 ,也有不发热而咳喘者 。 每日 1 次 ,连续 5天为一个疗程 。 患者 接受治疗第二 日症状消失 ,体温正
笔 者运用中药透皮制剂消肿止痛 贴结合
中医辨证 ,穴位贴敷治疗 小儿肺 炎取得 良好 常,第三 日肺部罗音全部消 失 ,一周后 X线
治疗效果。现举一 例临床验案如下 ,与读者 复查肺部病灶消失 , 血象恢复正常。
们分享 :
方中麻黄能增加平喘之功效,历代本草称

个 四岁 的小 女孩 ,吉 林省松 原 市人 ,
/ J \ J L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 易为外邪侵袭 , 而小儿为纯阳之体 , 感邪后易从阳化热 , 因此 ,

治疗儿童感冒的贴敷疗法有哪些?

治疗儿童感冒的贴敷疗法有哪些?

治疗儿童感冒的贴敷疗法有哪些?
(1)吴茱萸适量,研末备用。

每次取蚕豆大小,贴敷于双侧涌泉穴,6小时左右换药1次,连
用3次。

适用于小儿外感高热
(2)芥末面(即普通食用之芥末面)不拘量。

用开水冲调,摊在布上,贴于喉部、胸上部和背部,用棉花盖好,20分钟后
取去,以棉花一层盖在皮肤上,再用热毛巾拧干,盖在棉花上,轻症1次,重者2次。

(3)生明矾50克,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贴足心。

又方明矾200克,用烧酒浸化,加面粉
做成饼,贴脚心。

可治风痰壅塞
(4)荞麦面、姜汁各若干。

2味调制成片,贴囟门上。

(5)天南星50克,葱汁适量。

天南星研
细末,用葱汁调涂前额上,每次2.5克
(6)栀子3个,桃仁7个,研末,炒麦面用水调,包手心。

(7)柑子叶、生姜、四季葱各等量,共捣烂,用香油炒热搽太阳穴上。

如无香油,用水炒热亦可。

(8)吴萸、明矾各10克,共研末,用鸡蛋清调匀,敷两足心
(9)生南星、雄黄各20克,共研末,用醋调匀,做成两个饼,敷在脚心,用布扎住。

如药量少,可加面粉适量。

天冷时,可将饼放在火上焙热,敷一天一夜,有退热作用。

(10)葱白头7个,鲜生姜2片,淡豆豉7粒,共捣烂蒸熟,待稍凉时,趁热贴囟门处,出汗
为度。

(11)白芥子10克研末,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足心。

用于感冒发热者。

(12)苦参16克研末,加米饭10克,共捣成饼,敷患儿额部。

此法用于风热感冒,效果则更
好。

中药贴敷疗法特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特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特效配方
小儿咳嗽帖敷的配方为麻黄、杏仁、白僵蚕、元胡、细辛、鱼腥草、黄芩、栀子与蜜调制。

小儿脏腑娇嫩,易受到外邪侵袭,最容易侵害肺脏,出现咳嗽咳痰等等表现,尤其是到了秋季干燥时节好发。

因此经常咳嗽的小儿可以选择穴位贴敷对于经常咳嗽的效果较好,且贴敷的时间多为三九以及三伏时节。

配方有:(1)麻黄、杏仁、细辛:主入肺经,主要作用为宣肺化痰润肺止咳,祛风解表等功效。

(2)黄芩、鱼腥草、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3)白僵蚕、元胡: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可以使药效通达经络。

最后用蜜调服,蜜也有润肺止咳之功效。

穴位贴敷的穴位多为后背的肺俞穴、膈俞穴、以及天突穴和膻中穴。

穴位帖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贴敷部位的皮肤发红或者出现水泡要立即将贴敷药膏取下,并注意皮肤部的护理,避免感染。

中药敷贴疗法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中药敷贴疗法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中药敷贴疗法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何妙玲,高碧环,赵卫(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广东广州510800)摘要儿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面临患儿依从性和耐受性问题,故选取一种无创痛、无副作用、小儿易于接受的疗法是非常必要的。

中药敷贴疗法有源远流长的理论依据,其操作简便、方法灵活、价廉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卓著等特点,得到广大患儿及家长的认可。

现综合分析该疗法在我科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婴儿肠绞痛、功能性便秘、小儿遗尿等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适应范围。

关键词:儿科疾病;中药敷贴;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725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5-0077-02中药敷贴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结合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

目前,穴位贴敷疗法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

笔者对自2017年至今对在我科中医体质调理门诊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婴儿肠绞痛、功能性便秘、小儿遗尿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外感风寒常见,我科中医体质调理门诊收纳2018年1 2018年7月符合风寒型感冒8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

两组均采用一般生活干预措施,两组合并用药的规定:若感冒伴随着38.5ħ以上高烧,可以应用泰诺林退烧,并记录体温用于之后参考,泰诺林规格15mL/瓶,使用剂量0.1ml/kg。

若高烧惊厥者可以用安定镇抗惊厥,赖氨酸阿司匹林针退热等。

对照组口服葛根汤颗粒(3g/次,3次/d)治疗,治疗组采用咳嗽Ⅰ号方,其组成:麻黄、苦杏仁、桔梗、法半夏、细辛、百部按1ʒ1ʒ1ʒ1ʒ2ʒ2比例打粉,取混合粉约10g,用温水调成稠膏状,制成约1cm大小药饼,用碘附棉签消毒大椎、风门、双侧肺俞穴位皮肤,鼻塞明显者加印堂穴,咽痒、咽痛、咽有痰者加天突穴,然后将药饼分别敷于其上,用抗过敏医用胶贴固定,约半小时后自行撕揭。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药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今天,我们将聚焦在江苏常州市孟河医派的一位中医师,他致力于中药敷贴治疗小儿感冒46年。

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有着独特的优势。

与西医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中医药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通过中药敷贴的方式治疗小儿感冒,采用了灸草、消毒纱布等,有着一套完整的治疗流程。

在治疗的初期,中医师会仔细观察小儿的症状,如鼻塞、咳嗽、咳痰等,以及舌苔、脉搏等指标,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确定治疗方向。

然后,中医师会选取适合的中药经过炮制后制成敷贴料,将其贴在小儿相应的穴位上。

中药敷贴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方式来促进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运行,从而起到缓解小儿感冒症状的作用。

在敷贴过程中,中医师会根据小儿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敷贴,以达到最佳疗效。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的经验使得他在中药敷贴治疗小儿感冒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坚持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小儿感冒类型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他还注重指导家长正确地使用中药敷贴,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疗效上,还体现在对小儿身体的保护和调理上。

相比于抗生素等西药的使用,中医药是温和、无毒副作用的疗法,不会对小儿的身体产生负担。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小儿的体质,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和复发。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师从医46年的经验使得他对小儿感冒的治疗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

患者们通过中药敷贴治疗后,多数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这也得益于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和不断的实践。

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丰富的治疗案例,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代表了中医药在小儿感冒治疗领域的成果和特色。

中药贴敷方法治疗小儿食积腹痛58例

中药贴敷方法治疗小儿食积腹痛58例

准绳杂 病》 “ 积作 痛 , 甚 欲大 便 , :食 痛 利 后 痛减 , 其脉 必 弦或 沉滑 ” 寿世 保元 。《
腹 痛》: 食积腹痛 , “ 其脉 弦, 痛在 上 , 其 以
效, 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奉病 以婴幼儿 发病 率 较高。 多 由于 小儿吃东西不知 自节 , 喂养不 当, 或 或过 食生冷瓜果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 造成食 物 停滞于肠 胃, 损伤脾 胃而形成 的。 中医治疗 食 积具 有丰 富 的经 验 。对 于症 状较轻者 , 可选 择服 用d J 化 食丸 、 ,L 保和丸 、 化积 V服液等 中成药 以消食 导滞 - I 和 胃; 于症状 较重 的患儿 , 对 家长 应尽 快 带孩 子上医院看 医生 , 根据情况服用 中药 汤剂。中医辨证可分为乳食 内积 、 积热 内 蕴、 脾虚食积三 型。此外 , 捏脊 ( ) 流 积 逆 法, 也是 临 床 中行 之有 效 的 治疔 方 法 之
乳食积滞 , 临床可见腹部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疼痛,
腹痛是指腹部 以下 , 的四周以及耻 脐 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特征 的一种病症 。 腹痛是 临床 上比较常见的中医病症 , 以 尤

食秘 , 又称 “ 滞”, 中医病 名 , 积 是 冈 饮食不 当, 影响到小儿 的消化功能使食物 停滞 胃肠 所形成 的一 种 胃肠道疾 患 。临 床上 以食不能 消化 、 嗳气酸馊 、 腹胀 满 、 肚 大便 干燥 或时干 时稀 、 舌苔厚腻 、 滑 为 脉 主要表现。若 积滞 R久化热后 , 还可 出现 夜卧不宁 、 睡喜 伏 卧 、 转 反侧 、 足 心 辗 手
维普资讯
中药 贴 敷 方 法治 疗小 儿 食 积腹 痛 5 8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病试试中医贴敷
*导读:咳嗽:麻黄10克,杏仁12克,白僵蚕9克,元胡15克,细辛6克,栀子9克,炒白芥子9克,鱼腥草18克,黄芩12克。

将上药研细……
咳嗽:麻黄10克,杏仁12克,白僵蚕9克,元胡15克,细辛6克,栀子9克,炒白芥子9克,鱼腥草18克,黄芩12克。

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3~5克,用姜汁醋调成膏状,用医用贴贴于天突、膻中、肺腧,每天1次,贴4小时左右,5天为1疗程。

泄泻:丁香15克,肉桂10克,胡椒12克,吴茱萸10克,车前子12克,黄连6克,砂仁10克,干姜10克,葛根15克。

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少量,用姜汁醋调糊,填脐,用医用贴固定,每天一次,3天为1疗程。

便秘:生川黄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2克,芒硝3克。

将上药研细末备用,每次取3~5克,用凉开水调成膏状,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

食积:莱菔子12克,连翘12克,木香15克,丁香9克,枳实30克,元胡12克,焦山楂15克,鸡矢藤18克。

研末备用,每次3克左右,用醋调糊,贴脐部医用贴固定,每天1次,5天为1疗程。

盗汗:朱砂3克,龙牡各15克,五倍子12克,黄柏10克。

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每次3克左右,用姜汁醋及黄酒各半调糊,贴脐胶布固定,每晚1次,7天为1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