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预习的方法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自学。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习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曲”,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那么,中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怎样预习语文课文呢?
一、初读全文
一篇课文在手,首先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正确,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
当“一字多意”、“一词多意”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
二、多作了解
1、了解作者
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
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了解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三顾茅庐》《负荆请罪》《鞋匠的儿子》《詹天佑》等,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淀,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
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段意的概括根据文章的写法有这样几种:
A、摘抄法。
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
B、取主舍次法。
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
C、综合法。
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
如《给颜黎民的信》中第一大段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讲只看一个人的著作是不大好的;第二层讲只看文学书,也不好;第三层讲像世界旅行记和纪录电影都可以看。
这样综合三层的意思,段意可以概括为:鲁迅先生告诉颜黎民应该怎样读书。
D、合并法。
如《桂林山水》的第二段分别写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这样就可合并成:写漓江水的静、清、绿。
四、勤于批注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
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
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课堂对于学习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
在这一过程中,预习者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充分说明有效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