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说课稿(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除法》说课稿(15篇)
《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

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说过程
1.复习铺垫(分两个内容)
现价是原价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
让学生来说说等量关系,找一找单位“1”
合唱队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图:解决问题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关键句的等量关系,所以安排了这一环节,一来是回顾,二来是在这里分散难点,以便在接下来出现一个完整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能较为自然了。

2.教学新知
改例题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补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较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等量关系不变,变的是其中的已知与未知的量,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刚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设为X,应该说学生是不会有困难的。

例题与补充题的比较是考虑到,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区别,数量关系不一样了,其中未知与已知的量是相同的。

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分数除法》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

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

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在教学的进行中,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
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想,我设计了这样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构。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习,引入新课。

(2)出示例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在目标的递进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1)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块?
首先,请他们思考,列出算式。

其次,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一种是一个一个分,一种是重叠起来一块分。

(2)课件展示完整的二种分法,引导总结3块饼的实际上是一块饼的,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结果。

(3)在教授完例1和例2后,不忙于理论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1÷3=和3÷4=两个算式的比较,体会当得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用分数来表示他们的商,发现分数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是除法里得除数,在总结完各部分关系与字母公式后,通过两项不同的练习进一步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数学思想的深入。

结合本书的重点,难点,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应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在有层次的练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分数除法》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评价五个方面来进行授课说明。

一、下面我先来说教材
这一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首先我来说一下教学内容。

本课节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分数除法一》――即分数除以整数。

2.接下来我说的是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是把一张纸的7分之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层次是把一张纸的7分之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紧接着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

情感态度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

4.有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二、接下来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我选择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谈话法。

主要教法是:操作练习法。

辅助教法是:情境激趣法。

这样的教法只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

真正的体验还来自学生的学法,我准备采用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三种学法。

2.我准备的教具是: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因为这样的教具会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高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准备的学具是:两张长方形操作卡,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三、现在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发展中学数学,学发展中的数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铺垫导入我准备投入的时间是(3到5分钟)
(2)而新知生成我准备用(18分钟)
(3)巩固拓展预设的时间是(10分钟)
(4)而总结延伸我准备用(2到3分钟)
1.关于铺垫导入我是这样构建的:与本节课衔接紧密的知识点有二:一是倒数;二是分数的意义。

所以,我设计了以上两个内容(课件)的铺垫练习。

而分数的意义又与本节课紧密相连,所以,我以一句“如果把这个分数继续分下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除法一”,随后引出课题,转入新知教学。

2.新知生成:依据最佳时间原理,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思维的最佳期进行教学的,大约需要18分钟。

下面依据教材编排的顺序分三层进行授课说明。

第一层,情境一: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依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式,随即板书:除以2。

之后,引导学生独立在操作卡上分,涂,反馈后得出答案,板书。

紧接着,进行此题的提炼归纳,及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的计算方法,并模仿出题。

第二层,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列式,板书。

在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尝试性变动,原题是“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改动后保持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本质“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于学生分、涂、折的操作。

在分、涂、折之后,得出答案。

3.学生学习新知后,必须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所以接下来我要说巩固拓展:这一教学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拾级而上的练习原则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个是基础练习:单一的判断习题和单一的计算习题,目的是为突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一重点。

第二个是实际应用的练习题:这一形式的练习会让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个是拓展拔高的练习题: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思路,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开发的智能题,体现了尊重个体学生特点的原则。

通过以上层层练习,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学法得以贯彻,知识得以传输。

4.总结延伸
延伸作业有二:
第一项:(课后仔细读课本25到26页)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从书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项:(依据今天所学知识自己练习5道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他们既收获知识又训练能力。

四、下面我来说一下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我设计的板书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层次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五、下面我来说一说课堂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我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交流,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通过师评、他评、自评,让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更加高效、更加快乐。

《分数除法》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孩子们对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计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们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本节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基本技能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本思想目标: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建模、迁移等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中国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重要知识点。

2.尝试发现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讲解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自己去列式,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3.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画线段图,感受文字与图形的转化统一。

4.最后运用概括总结法让学生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国王给大臣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你能来解决吗?皇宫里的水池是有多少桶水组成的?”学生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问题实际的解决方法引出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从而引出例题。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解决第一个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式。

3.尝试绘制线段图。

4.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试解答。

以上四个步骤都是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汇报,同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出完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

解决其他问题
如果说解决第一个问题由教师的扶到学生的悟,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做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发现,独立去完成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本节练习我以“谁是数学小能手”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呈现了我精心设计的,层次不同的,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转化成图形的思想方法,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难易适宜的思考空间,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指导学生“想”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与讲解,请学生思考我们遇到此类的问题该如何入手,该找出其中哪些有用的信息,该怎样发现其中的问题,该如何进行分析和解决。

《分数除法》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除法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逆向思考,及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角度去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

所以教材采用方程解发,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单位“1”是未知情况的开始,这是本节课要为学生展示的地方,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发现单位“1”的另一种情况,即单位“1”是未知的情况。

2、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题目。

四、教学准备:
题目贴纸,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启发导入。

1、出示小黑板第一题:有10道数学题,甲做了其中的,他做了多少道题?(此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提问:⑴单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来的?⑵如果用
表示单位“1”,你能把这个线段图补充完整吗?⑶怎样列式?
2、出示小黑板第二题:一本200页图书,乙读了这本书的,丙读的是乙的,求丙读了多少页?
教师提问:⑴单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来的?⑵如果用
表示单位“1”,你能把这个线段图补充完整吗?⑶怎样列式?
3、师: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分数应用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原来学的这些题的单位“1”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那么,单位“1”如果是未知的,该怎么解决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解决问题。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的热身,使学生回顾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同时,通过观察发现了单位“1”都是已知数这一特点,从而引发猜想:是否有单位“1”未知的情况呢?进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便于学生发现探讨。

(二)引入情景,探讨新知。

1、贴: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教师引导:
⑴谁能给大家分析分析这句话?
⑵咦,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啊。

这还有一个条件呢!(贴)小明的体重?
⑶请你独立思考,然后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也可以找出关系式。

总之,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练习本上分析题意,一会我们交流。

(重点分析题意,画出线段图,写出关系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中必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分析的方式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的,都给以肯定。

体现思维的多样化。

⑷你发现这道题的特别之处了吗?生:单位“1”是未知的。

⑸这样单位“1”未知的问题,我们之前没有学过。

同学们,请你开动脑筋,想想用我们以前的方法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⑹全班交流解法,鼓励多种方法。

板书方程解法,重点讲解方程解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还是以容易理解的方程解法为主。

让学生多说思路,训练学生条例性思维。

2、贴我的体重是爸爸的
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的第二问,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画图,用方程解决。

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仿照前一题的分析,放手让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40页,练习十:
1、做练习十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并要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检验时要学生说明理由。

3、做练习十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总结全课:经过例题的学习以及练习题的巩固,学生可以体会到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特点与解决方法。

由学生自由的进行总结交流,最后由教师进一步补充。

(五)作业设计:练习十的5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抓住了单位“1”由之前的已知变为如今的未知,这一台阶进行课堂设计。

总的来说,基本上可以突出本节的重点。

但是,在题目的分析上,仍然欠缺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分析题目。

以至于整节课显得呆板,死气沉沉。

今后,我要更加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交流。

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的舞台,迸溅出更加绚丽的思维火花。

《分数除法》说课稿6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安排4个环节完成。

一、复习铺垫。

出示情境图: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块?如何列式,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分成以下6个层次完成。

第1层,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我首先把刚才的情境图变为:把3块饼平均分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很容易将复习题的解题方法迁移过来,列出算式34,老师适时板书出来。

第2层,动手操作,探究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每人分到的饼不满1块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这个分数是多少呢?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

第3层,组织交流分法,得出答案。

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

一种是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块,3个1/4块是3/4块。

第2种分法,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即3/4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两种分法用电脑动画逐个演示。

并相机完成板书:34=3/4.
第4层,自主探究。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自主探索。

并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并在组织交流时适时板书:35=3/5.
第5层,归纳总结。

这时,我指着板书内容提出问题: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同时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然后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最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字母表达式,并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分母不能为0,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ab=a/b.
第6层,尝试练习。

先试做“试一试”的题目。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的两组题。

第一题要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组继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共安排5组习题。

1、做练习八的第一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做练习八的第二题。

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八的第三题。

让部分学生说说是怎么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