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诗人借景抒情”错误,本诗不是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2.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五四”思想影响,郭沫若的诗歌主题多为狂飙突进、摧枯拉朽,呼吁开辟崭新的纪元,本诗集中反映了郭沫若这一主张。

B.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呈现于面前。

C.诗歌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D.作者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尽情呼唤“力”,歌颂“力”,为摧毁呐喊,为创造呼号,希望把历史的车轮更快推进。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从抽象到具体”错误,根据诗歌的开头“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可知,开头描写的“白云”“北冰洋”等为具体意象;根据诗文的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可判断,“力”为抽象意象。

因此诗歌内容应为“从具体到抽象”。

3.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B.落日跃入山海,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视听结合,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

C.小心地探出前额,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登山者处境的艰难。

D.岩壁上没有雄鹰或雪豹,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因而我攀在雪峰之侧,默享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也有些失落。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也有些失落”错误。

根据原诗“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可知,作者没有失落,我和蜘蛛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对云雀的描写则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B.《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C.《红烛》的情感表达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王昌耀先生的抒情短诗,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

D.《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该诗和《红烛》一样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错。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抒情方式是含蓄而深沉的,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与《红烛》的激越直接的抒情方式不同。

5.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C项,“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

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

6.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6.D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常识的能力。

D项,“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理解错误,“新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恪守格律,但也并不是不讲究格律与押韵而完全自由化。

“新诗”也同样要有音韵美,要有节奏感。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④⑤③
7.B 【解析】试题分析: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尽管”等词语。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

翻成怕见别离时。

(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

(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鉴赏和把握能力。

A项,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寄托离别之情。

B项,作者以“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C项,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垂杨见“愁眼”,红烛知“苦心”,写离别之苦。

D项,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红烛流泪,随人惜别,寄托离别之情。

9.下列对四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

B.《红烛》一诗,诗人在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之后,进一步将之归结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画龙点睛,揭示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

本诗显示了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C.《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意象前后对比,刚柔相济,含蓄隽永。

诗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有对理想的新认识,有对奋斗的新理解,更是找到了一个新参照,诗人从中得到了新的感悟。

D.《致云雀》中的云雀是自由的化身,诗人赞美它美妙的歌声,反映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B项,“本诗显示了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错误,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应为显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大自然、岁月、生命。

是人在陷入岁月的困境中__________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__________的搏斗精神。

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复杂的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________,则是诗歌所要探究的永恒命题。

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独出心裁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

这是他的诗歌最为让人激动的________所在。

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

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

而他此后之所以能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一套语言系统,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 )。

A.不能自已不屈不挠奥秘魄力
B.不能自拔不屈不挠奥秘魅力
C.不能自拔勇往直前奥妙魄力
D.不能自已勇往直前奥妙魅力
10.B【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与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不能自拔: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联系上下文语境“人在陷入岁月的困境中”“与困境……的搏斗精神”可知,此处应为“不能自拔”。

第二空处,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语境强调的是与困境搏斗精神,应为“不屈不挠”。

第三空处,奥秘:意思为深奥莫测的秘密。

奥妙:深奥微妙。

联系下文语境“则是诗歌所要探究的永恒命题”可知,“探究”的对象应该是秘密,此处应为“奥秘”。

第四空处,魄力:气魄,气势,指临事的胆识和果断作风;更多的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及时果断作出决定,有担当,有责任心。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语境“他的诗歌最为让人激动”指他的诗歌吸引人,此处应为“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