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解练: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3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要求三年考情命题趋势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013福建2012全国新
课标
2011江苏
1。
趋势分析:(1)兴奋的产生与传递考
查经常与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
析相联系,以实验分析与探究的形式出
现。
(2)常通过实例分析考查动物激素的功
能及其相关实验设计与评价。
2.备考指南:(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
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3)列表比较法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化
学本质、生理作用.
(4)构建模型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5)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
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2013全国大纲、四川、安徽2012山东、浙江2011浙江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2013福建2011广东、海南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Ⅱ
2012海南、安徽
5。
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2012江苏、天津2011海南
1.哪种部位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
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B.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013全国大纲,1C)C.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2012海南,14B)
D.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全国新课标,5D改编)[自主尝试]________
【链接提升】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特点:双向传导。
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原因分析
①图示:
②解读:
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
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
e点:静息电位。
(注:Na+内流的离子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时K+外流的离子运输方式也是协助扩散。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产生与传递
(1)过程:
突触小泡错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特点:单向传递。
(3)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突触小体是指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
兴奋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5)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6)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7)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的膜上受体,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bc =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跟踪训练1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跟踪训练2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
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5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考点二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2013江苏,19A)
B.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2012海南,13C)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2011天津,3C)
D.某同学感冒发热39 ℃,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2010
四川,4C改编)
[自主尝试]________
[提醒]酶与激素的区别
产生化学本质作用机制
激素内分泌
细胞
蛋白质、多肽、固醇、单胺等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并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酶
所有的
活细胞
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
RNA
作为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在化
学反应的前后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均
不发生改变
【链接提升】
1.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2.脊椎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
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
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
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
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1)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如图甲所示)
(2)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如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过程,如图乙所示)
跟踪训练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下丘脑—垂体系统”.请回答:
(1)下丘脑中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结构完成兴奋的传递,兴奋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形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因感冒而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的______________下降,感受这一变化的部位是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将信号传送至垂体使ADH的释放量________,尿量增多。
图中ADH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B的分泌量均会增加,以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其中激素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激素B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激素B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的去向是________。
1.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2013全国大纲,1A)()2.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012全国新课标,4C)()
3.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4C)()
4.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5.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2012上海,24C改编)() 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7.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8.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2010北京,3D)()
9.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2012重庆,5A)()
10.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2010江苏,
22B)()
题型九模式图类
模式图类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生物体的生理及相互联系,此类试题多以模型的形式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
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自主尝试]________
【解题指导】(1)审题意、辨概念--看清图解中的每一个标识,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概念,如“M"、“+”、“-"等。
(2)理知识、明实质-—理清图解中涉及哪些知识点,找出本质的联系,如该示意图为反馈调节。
(3)深思考、定答案——把握了图示中基本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后,一定要深入思考,要能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垂体分泌的M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属于体液调节,由此确定答案选B.
【方法总结】生命活动调节模型解读
1.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化学信号)。
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 表示浆细胞。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
4.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若a为胰岛,b则是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1.(2013·北京海淀二模)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2.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3.
(拓展)下列叙述与右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4.(拓展)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5.据报道,由于部分养鸡场每天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导致养殖后
期有越来越多的鸡死亡。
于是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还要给鸡大量喂食地
塞米松,这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引起动物体重增加、肥胖等
症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如图显示肾上腺
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请回答下列
问题:
(1)长期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经过________作用,病菌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需经常变换抗生素。
(2)地塞米松能抑制吞噬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溶菌酶的释放,从而直接导致________性免疫降低.
(3)图中激素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乙的名称是________。
c→甲、c→乙对机体具有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神紧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部位,兴奋传至甲,引起a的分泌增加.此反射过程中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兴奋的________(填“传导"或“传递”)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a作用于乙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促进b的分泌.
完成作业:专题五第1讲
答案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网络构建·知识自填
1反射弧
2局部电流
3双向传导
4突触
5单向传递
6反馈调节
7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8通过体液运输
9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0控制
11影响
【深度思考】
1.下丘脑.
2.前者是电荷(离子)和神经递质,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
核心考点·重难突破
【例1】【解析】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A项正确。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错误.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项正确.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产生的峰值会降低,D项正确。
【答案】B
【跟踪训练】
1.【解析】选D。
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解析】选D。
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若在a点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故无电位变化;若在b点刺激,电表右侧电极处先兴奋,然后左侧电极处兴奋,与图3曲线相反。
图2表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传递速度较慢,若在c点刺激,将会出现类似图3的电位变化,但中间电位差为0的时期较图3长;若在d点刺激,则将出现如图4的电位变化。
【例2】【解析】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但激素需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一般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B项正确。
垂体功能受损,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减少,C项正确。
甲状腺激素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产热,D项正确.
【答案】A
【跟踪训练】
【解析】(1)相邻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兴奋经过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感冒时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感受这一变化的部位是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信号传到垂体使ADH(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寒冷条件下,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其中前者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后者由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或降解)。
【答案】(1)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下丘脑减少
抗利尿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细胞被灭活(或降解)
【易错判断】
1.√。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
2.×。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
3.×.突触后膜的表面积相对大.
4.×。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不能引起足够的刺激.
5.×。
增大Ca2+通透性,更有利于神经递质释放,将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6.√.Na+通道打开,为协助扩散。
7.×。
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
8.√.多肽的合成在核糖体内完成。
9.×。
动物被阉割后,其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
10.√。
雌激素增多,促进卵细胞的产生。
题型归类·技能强化
【例】B
【特色训练】
1.【解析】选C。
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促进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②,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③.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下丘脑、垂体通过增加激素①②的分泌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根据③的生理作用可知:该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2.【解析】选B。
人的手被针刺时,形成的是非条件反射,可以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B项错误.
3.【解析】选C。
若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②越多,X应该也相应增加。
4.【解析】选D.兔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兔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当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会增多,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5.【解析】(1)病菌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垂体分泌的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丙是肾上腺,其分泌的激素c 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该激素分泌过多时,它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维持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4)传导发生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传递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激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促进垂体细胞分泌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1)自然选择(2)非特异(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或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激素c浓度的相对稳定)(4)传导单向受体
第2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考纲要求三年考情命题趋势
1。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012江苏、海南2011江苏、
四川、上海
1。
趋势分析:(1)多以实际生活中
的糖尿病、脱水等内环境稳态异常
疾病为载体进行考查,常以图解形
式出现。
(2)常以免疫过程模型与过敏反
应、自身免疫病等实例为载体考查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备考指南:(1)结合腹泻、感冒
发烧、高原反应和尿毒症等稳态失
调实例进行分析。
(2)构建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
水平衡调节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
识。
(3)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2013四川、全国Ⅰ、广东、福建、北京、山东2012全国新课标、山东、江苏
2011四川、山东、浙江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013全国Ⅱ、重庆、福建、江苏、四川、山东
2012江苏、广东、福建
2011全国新课标、北京、浙江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Ⅰ
2013全国大纲、全国Ⅰ
程模型,加深理解免疫功能。
(4)列表比较法理解非特异性免疫
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
疫的区别与联系。
1.外界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
2.若胸腺被摘除,免疫会丧失吗?
考点一内环境与稳态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2012江苏,3D)
B.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1四川,3B) 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010安徽,5D)
D.若下图中m表示免疫分子,则m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2011上海,25A)
[自主尝试]________
[提醒]内环境稳态意义的分析
①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④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链接提升】
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
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组织水肿的原因
(1)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4)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5)患肾小球肾炎时,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其内水分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
综上所述,组织水肿的根本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相对上升,导致组织液吸水,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而使组织液增多。
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错误!/HPO错误!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跟踪训练2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⑤
D.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5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考点二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及血糖调节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2013北京,3B)
B.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2013北京,3C)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2013福建,1D)
D.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2011海南,7ABC)
[自主尝试]________
[提醒](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进食后,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正常血糖浓度。
【链接提升】
1.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体温平衡的调节
(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