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要点(2)

2011-12-08 14:48

第二章各种动物传染病的防治

第一节猪的传染病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猪瘟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死亡率很高的急性型,或者死亡率变化不定的亚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隐性型。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病猪和感染猪为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在症状出现前和整个病程中都经口、鼻、眼泪、尿、粪便向外大量排毒,直到猪死亡;康复猪在产生特异性抗体之前仍排毒。本病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亦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如去势、注射等。

2、临床症状:

①、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②、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可高达42℃,稽留热,食欲减退或废绝,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下痢,粪便中有黏液、假膜和血液,喜饮水。耳根、腹下和四肢内侧的皮肤上有紫红斑点,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尿恶臭。

③、慢性型: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消瘦,精神不振,行走不稳,病程长达20天以上。

3、病理变化:喉、心、肺、肾、膀胱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边缘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脾脏充血肿大,有出血点,边缘坏死。病程稍

长的病例,在盲肠、结肠,特别在回盲口附近的黏膜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扣状溃疡。

4、确诊:需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如病毒分离、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二)、治疗

早期可应用抗猪瘟血清,治疗量为2毫升/千克(预防量减半),每日1次,连用3日,并根据病情适时进行对症治疗。也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或猪瘟脾淋疫苗4~8倍量注射治疗,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治疗。也可用猪用免疫球蛋白和猪用基因工程干扰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选择同种同源的基因工程产品。辅助治疗选用增进免疫的中草药制剂、维生素制剂,可增强病猪的体质,促进病猪病情的康复,一般选用黄芪多糖、甘草合剂、Vb1、Vc、Vb12等药物。

(三)、预防

预防选用猪瘟脾淋疫苗,按免疫程序进行。仔猪首免按4倍量注射疫苗,以后按疫苗说明使用。

二、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羊、骆驼和猪等20个科的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为明显。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使其死亡率升高。

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即A 型、O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或称为南非1型、2型、3型)及Asia型(亚洲型)。每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口蹄疫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其生存时间与含毒病料的性质、病毒浓度及环境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组织及污染的饲料、饮水、饲草、皮毛及土壤等所含的病毒在数日乃至数周的时间内仍具有感染性。本病毒对酸、碱、高温和阳光中的紫外线敏感。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通常经消化道感染,亦能经呼吸道、皮肤、黏膜感染。患病动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愈后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携带病毒进行传播病原。

2、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在蹄冠、蹄踵、蹄叉、鼻端、齿龈、舌、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出现水疱。流涎,跛行或卧地不起。蹄壳变形或脱落,水疱破溃后,露出暗红色的糜烂面。仔猪常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3、病理变化:除口腔、蹄部、鼻端、乳头有水疱和烂斑外,胃黏膜常有溃疡。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

4、确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无菌采集水疱皮、水疱液、血清等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定型。

(二)、防治

发生口蹄疫疫情后,须紧急采取“五强制”措施,尽快消除传染源。

1、加强养殖场的全进全出制度,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和平常的预防接种工作。

2、及时报告疫情。口蹄疫发生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定疫情,鉴定毒型,划分疫区,采取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扑杀病畜等措施,以减少损失。待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21天内不出现新发病例时才可解除封锁。

3、紧急预防接种疫苗。根据鉴定的毒型,采用相同的口蹄疫疫苗对病群中的健康、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健康易感家畜进行紧急接种疫苗。

三、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在自然流行中只发生于猪,而不感染其他偶蹄家畜。不分日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在猪群内主要经直接接触传染。

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2℃,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的连接处苍白、肿胀。蹄冠带和蹄叉、趾部、腕部和蹄踵有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严重者蹄壳脱落,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在乳房、口腔、鼻端、舌面有水疱和溃疡。水疱破裂后,体温随之下降至常温。

3、确诊:须作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检查。

(二)、防治

预防接种可选用猪水疱病乳鼠化弱毒疫苗或细胞培养弱毒苗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期6个月。此外还可用猪水疱病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0.3毫升/千克)免疫注射,免疫期30天,常作为紧急预防用。对病猪的口腔、蹄部等糜烂处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布碘甘油或外涂磺胺碘仿粉(磺胺粉5克、木炭末5克、碘仿0.2克)。

四、猪痘

猪痘是由猪痘病毒及痘苗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常发生于4~6周龄的猪,但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则各种日龄的猪都可引起发病。本病主要是经过损伤的皮肤感染,猪虱、蚊、蝇对本病的传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在鼻盘、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房、甚至全身皮肤上及口、鼻黏膜上发生痘疹。痘疹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略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随后结成暗褐色痂块,痂快脱落后遗留白色疤痕,一般不发生水疱和脓疱。如痘疹被擦破,则有血液和浆液渗出,并沾有泥土、垫草,结成厚痂,皮肤增厚或形成皱褶。

3、确诊:须作病原学检查。

(二)、防治

灭虱、灭蚊、灭蝇具有重要作用。对病猪的治疗,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液或2%硼酸液、淡盐水冲洗,然后涂布碘甘油或碘酊、龙胆紫等。如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适时进行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