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第二中学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A卷基础训练
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乗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2、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
其设厂的依据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
3、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
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
5、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8、《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甲午战争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促成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
1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打开市场 B.传播宗教C。
输出资本 D.倾销鸦片
11、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
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C.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
12、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13、1903年的北京,某茶馆有四位中国茶客在聊天。
甲说:“我参加过义和团,曾和官兵一起血战洋鬼子.”乙说:“我办了一个机器磨坊,官差经常来要钱。
”丙说:“我住在东交民巷,每天都和几个邻居老头打麻将。
”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每月还有银子拿。
”四人之中谁一定是在吹牛( )
A.甲B.乙C.丙D.丁
14、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
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C.改订新约运动中D.渡江战役胜利后
15、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这些言论
的本质是( )
A.歪曲历史B.掩盖真相C.美化侵略D.混淆是非17、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B.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
C.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18、《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
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
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 )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太原会战
19、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20、4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注释)
21、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启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与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共和国。
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又指的是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我们吸取什么教训?
22、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致远号战舰在敌舰作战(图片略)
材料二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
馆正前方抗战广场矗立着象征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着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哪场战役?指挥“致远号”撞向日舰的爱国将领是谁?(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4分)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2分)分别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两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分)
(4)纵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
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卷基础训练
1.(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2.(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015·四川文综·5)图1是法国某报刊
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
果是()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4.(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
表2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5.(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6.(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
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8.(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1
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
9.(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
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10.(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
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12.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
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史学观点和方法,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是()
A.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D.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15.英国侵略分子赫德曾说:“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这个运动应当是(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三元里抗英斗争
16.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
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17.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
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
对“精神日出”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进一步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推动社会主义思潮成为社会的主流D.进一步宣传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
18.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
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 A.北伐战争B.工农武装割据C.长征D.建立抗日根据地
19.《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B.八路军C.中国工农红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20.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21.(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
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
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
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
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
日军受降。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
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
22.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2年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
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与创新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主题二建设与发展
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
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
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三反思与继承
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
……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
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
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
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许多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专题二A
一、单项选择
1、C
2、B
3、C
4、D
5、A
6、C
7、C
8、C
9、C10、A11、B12、D13、C14、B15、C16、C17、D18、B19、A 20、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3)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不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合适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
22、【答案】(1)黄海战役邓世昌(2分)
(2)193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45年日本投降(4分)(3)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1分)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1分)
(4)尊重历史、复兴中国、维护和平等。
(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二B
1.B
2.B3。
D4。
C5。
D6.B7.B8.D 9。
A10.C11。
B13.A14.A 15.B16.B17.C18.B19.A20.A
21(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
挥不力。
(4分)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分)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4分)
22.答案:(1)体现: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推翻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或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理论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特点: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紧密结合。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3)政府的支持;教育的进步;国家的基本统一;货币统一、关税自主(或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等.
(4)从当时来看,辛亥革命的发展范围有限,而且具有严重的不平衡性,这必然导致它对城市和乡村影响的不平衡;从长期来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它对中国的影响需要作百年以上的长时间宏观考察与分析,用更长的时间和更宽的视野去审视.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