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高三地理一二轮复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二轮复习方法和策略
很快就要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了,为了更好的知道高三地理复习,我们地理组特根据往年的备考经验和今年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出以下复习建议,希望能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第一轮复习:
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近几年高考从来没有忽视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因此高三第一轮复习应以教材为基础,复习的重点是进一步熟悉教材,让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在头脑中构建成一幅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的联系图,并且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为后面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如下: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应用于其他案例分析。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 紧扣图表,建立空间概念。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因此在复习中,应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生根固着在地图上,熟练使用各类地图、附图、插图、示意图,最后脱离地图而做到“心中有图”。
这样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具体化、规律化,并能逐步形成关于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中应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能力;将不同章节的材料、图表、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或合并重组,使知识在迁移过程中自然延伸。
3.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提取应用。
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
4.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
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第二轮复习
经过第一轮较为系统的复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初步掌握了初高中地理的知识网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技能。
在进入第二轮复习,其重点应该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为此,复习时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存在联系的知识放到一起来,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大家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建议如下: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如回答各类“区位”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四性”全面性、主导性、地域性、动态性:
全面性——同时,在评价一地的区位因素时,即要评价其优势条件又要评价其限制性因素。
主导性——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关键是抓区域的主导因素,即问题的实质。
动态性——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因此,对某一个工业地域进行评价,寻找其衰弱或繁荣的原因地域性——区位因素分析通常是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区域上,因此要养成区域思维的习惯,要主动结合热点事例和热点区域,从区域、空间角度进行实践分析。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4.根据联系,进行专题复习。
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地球运动系统、人地关系系统、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图表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另外,信息提取、空间定位、时间判断、规律总结是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主要题型
最后冲刺阶段:
在第三轮高考复习中,一般应以综合训练为核心,以模拟考试为主,通过模拟考试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提升其应试能力,查漏补缺,强化复习,使学生适应高考的题型、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和思维转换等。
建议如下: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
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
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
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
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
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训练解题能力。
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
对题目要做到“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6.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