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世界现代史重要考点
高考对现代世界的考查比较稳定,考查内容、频率、题型难度都变化不大,备考时要熟练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影响和调整。

现代主义美术、影视艺术。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表现、特点、影响;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苏联的建设和改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标志、概念和实质等。

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从2016年到2021年高考全国卷基本在34、35题进行考查。

易错点1、十月革命
【易错角度】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不主张以暴力方株式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易错点拨】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无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愿望,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因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草命的任务,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易错角度】十月革命开创了现代化新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易错点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具有启发意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错点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易错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
【易错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
御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这个角度看, 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该政策是苏俄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易错角度】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易错点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以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它符合当.时苏俄(联)的国情,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易错角度】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易错点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斯大林模式在确立初期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迅速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一模式下, 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易错点3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
【易错角度】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
【易错点拨】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制定了经济计划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它们只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易错角度】“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有许多弊端
【易错点拨】“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谋得了许乡福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但它也有严重的弊端。

首先,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增加,债台高筑;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再次,给纳税人带来了沉重负担,引起了中产阶层的普遍不满,造成科技人才外流;最后,高福利,高补贴的社会保障措施使劳动者滋长依赖情绪,引发社会道德危机。

易错点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易错角度】马歇尔计划与欧洲一体化存在着内在联系
【易错点拨】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柬后, 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 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易错角度】两极格局下,美苏既有对抗,也有妥协
【易错点拨】冷战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在二战后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

但同时,双方在对抗中也有妥协,美苏两大集团没有进行直接的武力对抗,而是寻找其他方法解决冲突,这使人们对人类未来的和平抱有更大的信心。

易错点5、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易错角度】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不同,贷款类型也不同
【易错点拨】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会员提供短期贷款。

【易错角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
【易错点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

它的发行不仅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又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

由于黄金产量和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 双挂钩” 原 则下, 美元便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增长,但这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难以维持。

正是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该体系的不稳定性,当该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导致该体系出现危机。

【易错角度】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易错点拨】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世
易错点6、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易错角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易错点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并未全盘否定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易错角度】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差很大
【易错点拨】(1)从时间来看: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 现代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的兴起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 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主义的兴起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感到迷茫, 痛苦, 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考真题)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

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可知,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变通,故选C;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变通,没有提及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
果,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战争时期,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在国家层面取消了自由贸易,故自由贸易不可能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粮食税完全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做法发生于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中,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

2.(2021·广东·高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

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

3.(2022·浙江·高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
B.显示了国际大国力量的强大
C.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答案】C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故选C;AD两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是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最主要影响,排除。

4.(2022·浙江·高考真题)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出现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B.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C.反法西斯国家的全面反攻
D.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1月,苏、美、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属于战争获胜的原因之一,B选项排除;反法西斯国家的全面反攻属于战争获胜的原因之一,C选项排除;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的做法加速二战的胜利,D选项排除。

5.(2021·全国·高考真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

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

这表明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
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祟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的态度,排除A;纽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美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

6.(2021·河北·高考真题)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

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用鹰形容美国,英国外交官每天收拾鸟,“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可知二战后美苏关系紧张,B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排除A项;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排除C项;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7.(2021·海南·高考真题)1966年的“新德国电影”描述了小人物的命运与抗争,社会中的冷漠、落后和家长制作风,飞黄腾达的丑恶等现象。

这类电影的风格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以及社会的黑暗面是现实主义风格,C项正确;新古典主义强调英雄人物、浪漫主义侧重艺术想象,排除A、B;现代主义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困惑,排除D项。

故选C项。

8.(2022·江苏·高考真题)某名士国画造谐甚深,但对西方某画派不感兴趣,他在品鉴一位留法画家带回的该派画作后,题诗一首:“远看一朵花,近看似乌鸦。

原来是风景,嗳呀我的妈。

”据此推断,与该画派风格相同的作品是A.《拾穗者》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根据材料“他在品鉴一位留法画家带回的该派画作后,题诗一首‘远看一朵花,近看似乌鸦。

原来是风景,嗳呀我的妈。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抽象的绘画风格,这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选项中现代主义绘画是《格尔尼卡》,C项正确;《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强调实实在在地绘画风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画派,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9.(2022·辽宁·模拟预测)1976年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基本上是依靠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还在继续下跌。

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实际上
A.批判发达国家主导世界金融体系
B.要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
D.意图动摇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依靠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在持续下跌,说明目前国际经济秩序存在严重不合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目前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但并没有涉及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排除A 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没体现不结盟运动意图动摇两极格局,排除D项。

故选B项。

10.(2022·辽宁·模拟预测)1918年5月,列宁在所写的《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提出了经过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存的历史阶段逐渐向以国有制为基础的“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的考虑。

这一构想
A.随即发展成为新经济政策 B.被严峻国内形势所打断
C.成为苏联建设的主导思想 D.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国情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在1918年提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主张,这一主张随后被严峻的内外战争形势所打破,苏俄进面进入到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 项正确;随即发展成为新经济政策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战时共产主义之后才出台,这一思想没有成为苏联建设的主导思想,排除C项;这一构想符合苏联的实际国情,排除D项。

故选B项。

11.(2021·河北·模拟预测)1946年2月,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提出:国家必须“用像战争时期那种布尔什维克解决军事任务的热情”,来解决扩大消费品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

日丹诺夫的主张
A.蕴含着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 B.强调了建立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
C.指明了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D.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强调要重视解决扩大消费品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说明他对严重失调的经济结构有所反思,A项正确;193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排除B项;1946年仍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并未有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A 项。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2·辽宁·模拟预测)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变迁。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消失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工业社会不需要奴隶劳动。

工业化还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

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新阶级的强大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

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产阶级手中,使他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受益者。

与此同时,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与早先的工匠相比,这些工人缺少技术,依附于机器,或者做工资很低的重体力劳动。

集中于矿山和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19世纪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构成在新技术革命和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由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从事管理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人数也是成倍增长。

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展开,原来意义上的小业主、手工业者和小农场主人数不断减少,在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中向下流动,加入无产阶级的行列。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广泛兴起。

第三产业以社会服务为中心,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远比工业小,劳务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大,由此造就了一批第三产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战后西方社会阶层变动的因素。

【答案】(1)变动:奴隶制的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长迅速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并发展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1)变动:依据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消失了”可以得出奴隶制的消失;依据“工业化还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

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可以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长迅速;依据“这些财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产阶级手中,使他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受益者”可以得出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并发展;依据“集中于矿山和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可以得出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因素:依据材料二“在新技术革命和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可以得出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依据“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展开”可以得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依据“第三产业以
较大,由此造就了一批第三产业的中产阶级”可以得出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据“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得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论述题
13.(2021·河北秦皇岛·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英、中、苏、法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个体系有两个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天然的制度设计缺陷:向全球持续输出美元,美国就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而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

但逆差将迫使美国让美元贬值以保护国内产业,进而导致美元无法保持稳定比价。

这就是“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就崩塌了。

但冷战的需要要求美国持续对外输出美元,世界银行的职能没有受太大影响。

随着冷战结束,美国不再需要对外输出美元以控制世界版图,两大国际金融机构的政治职能就变得有点尴尬了。

美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也让“特里芬悖论”更加显性化。

这不是世界银行能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世界银行的尴尬》
请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自拟一个论题,概述对“特里芬悖论”的理解。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不得照抄原文)
【答案】论题:美国自身无法调节的矛盾“逆差与顺差”
概述:二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在其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有两个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但是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天然的制度设计缺陷”,即美国向全球持续输出美元,美国就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而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但逆差将迫使美国让美元贬值以保护国内产业,进而导致美元无法保持稳定比价。

这就是“特里芬悖论”。

1973年“特里芬悖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
就崩塌了,随着冷战结束,美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也让“特里芬悖论”更加显性化。

【解析】论题:据材料“……向全球持续输出美元,美国就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而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

但逆差将迫使美国让美元贬值以保护国内产业,进而导致美元无法保持稳定比价”可提出论题是:美国自身无法调节的矛盾“逆差与顺差”
概述:据材料“1944年,美、英、中、苏、法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在其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据材料“这个体系有两个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可知,其有两个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据材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天然的制度设计缺陷:向全球持续输出美元,美国就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而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

但逆差将迫使美国让美元贬值以保护国内产业,进而导致美元无法保持稳定比价”可知,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都有天然的制度设计缺陷”,即美国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顺差与逆差”,进而导致美元无法保持稳定比价,这就是“特里芬悖论”。

结合材料及所学,1973年“特里芬悖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瓦解;且随着冷战结束,美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也让“特里芬悖论”更加显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