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知识概览·
【作品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场投身教育。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理论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侧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明晰,要言不烦。
其特点如下:
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煽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煽动性。
【重点理解】
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
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如今,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3.作者是怎样来谈亲爱师友的?
【答案】古人讲“天地君亲师〞“尊师如父〞,这是对长者的礼敬,是对学问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
一个对师长都不尊敬的人,何以坦诚对待别人。
同学更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是患难与共的良伴,是商讨技艺的益友,因此与同学“尤应互相亲爱〞。
蔡元培校长的一席话对学子们产生警诫作用,更
能引人深思。
4.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作者的这种希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价值作用。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力求在学校多学知识,进步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学术修养,争取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难点探究】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提示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以本文为例,文章根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拟粗浅,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
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2.本文语言,极富感染力,请分析下面两个句子朗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 1:
“然弭谤莫如自修……于我何损?〞这个句子表达的是作者不怕流言蜚语,清者自清的品质,应读得一字一顿,语重心长。
“然〞表转折,应重读,“然〞字后面应该有短暂的停顿,“然弭谤莫如自修〞这一小句应读得慢一点;“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是一气呵成的,节奏要紧,读得略快一点,“不〞字应该重读;“问心无愧〞这一句应下意识地放慢速度,读出作者内心的坦荡;最后一句,语调上扬,读出反问语气。
例如 2:
“方今风俗日偷……鲜不为流俗所染〞整个句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痛心,应该读得一字一顿,读出悲愤之情。
详细来看,“方今〞二字应有短暂的停顿,因为它总领后面几个短句;“风俗日偷〞,“日〞字读的时候应适当延长,读出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坏的过程;“道德沦丧〞读降调;“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应该读升调;“触目皆是〞这一句,作者的情感到达最高点,应读得一字一顿,读出作者沉重的忧伤;最后一句,注意“非〞和“鲜〞的重读。
3.从这篇演讲辞中可看出蔡元培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对教育有着科学的、深化的认识、具有改进精神的爱国教育家。
4.蔡元培在课文中提到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如今也一样有,所以他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请谈谈你的感想。
(例如)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抱定宗旨〞。
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做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如今这样的学生更多。
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毕业后工资高不高,不看合适不
合适自己。
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才能提升·
【课内练习】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肄.业(yìnɡ) 干禄.(lù) 冶.游(yě) 造诣.(yì)
B.商讨(cuō) 商榷.(què) 敷衍
..(fū yǎn) 弭.谤(mí)
C.訾詈.(lì) 相勖.(xūn) 砥砺
..(dǐ lì) 贻.误(yí)
D.塞.责(sè) 颓.俗(tuí) 提携.(xié) 筹.集(chóu)
2.以下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容有底制束之高搁放纵冶游
B.旁稽博采开诚布公责无旁待
C.道义相勖触目皆是终南捷径
D.孜孜求学潦草塞责精旨奥意
3.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________,容有底止。
②不惟________,更宜________,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③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________,无虞缺乏矣。
A.学问坦诚相待互相鼓励旁征博引
B.造诣开诚布公道义相勖旁稽博采
C.学术开诚布公道义相勖旁稽博采
D.学识道义相勖开诚布公旁征博引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本文是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辞,他演讲的主要目的是针砭当时风俗日偷的社会现实。
B.从这篇演讲辞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重视良好的学风,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推重人人以礼相待的教育观念。
C.从这篇演讲辞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力求改变不良世风,力求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气氛的忧国思想。
D.从蔡元培先生对北大青年学子的劝诫中,我们可知,当时的青年学子也受到了当时颓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由于它致力于全面教育,因此容许学生有限度的自由,防止德国所特有的那种专门化教育法的宏大危险。
B.早自童年时代起,罗兰就一直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倾心于英雄人物,倾心于最珍贵的东西。
C.他对一切(哲学、生物学等)都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
D.这个信条至今尚未公开发表,但据他的一个朋友说,这个信条已经具有他那自由世界观的一些主要特征。
6.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二年(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
鲁迅于当年8月7日将设计好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即被采用。
后又曾长期弃用,20世纪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京大学校徽系在此根底上修改而成的。
右图即北京大学校徽,请简要说说其含意。
5.解析:A项缺谓语,应在“学生〞后补出“享有〞;B项语序不当,应为“最珍贵的东西……英雄人物……全人类的艺术家〞;C项搭配不当,“呼吸〞“清泉〞不当,应改为“吞饮〞。
答案: D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那么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那么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送,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如今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那么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造诣,容有底止。
假设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那么放纵冶游,考试那么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
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那么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那么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那么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7.作者认为学生来北大学习应抱的宗旨是什么?
8.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学到真本领、真知识?假如在校期间不能严谨治学,会有什么后果?
9.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的含意。
10.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络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北京大学多年弊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7.答案:非为做官、非为致富,为求学而来。
8.答案:①抱定宗旨,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②误己:光阴虚度,学问毫无。
误人:担任讲席,贻误学生。
误国:置身政界,贻误国家。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辞
蔡元培
今日是北京教育界四团体公祝杜威博士六十岁生日晚餐会。
我以代表北京大学的资格,得与此会,深为庆幸。
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日生。
这种时间的偶合,在科学上没有什么关系。
但正值博士留滞我国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一样的一点,我们心理上不能不有特别的感想。
博士不是在我们大学说,现今大学的责任就在给东西文明做媒人吗?又不是说博士也很愿分负此媒人的责任吗?博士的生日,刚是第六十次;孔子的生日,已经过二千四百七十次,就是四十一个六十次又加十次。
新旧的间隔很远了。
博士的哲学,用十九世纪的科学做根据。
由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美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
孔子的哲学,虽不能包括中国文明的全部,却可以代表一大局部。
我们如今暂认为中国旧文明的代表。
孔子说尊王,博士说平民主义;孔子说女子难养,博士说男女平权;孔子说述而不作,博士说创造。
这都是根本不同的。
因为孔子所处的地位时期,与博士所处的地位时期,截然不同,我们不能怪他。
但我们既然认为旧的亦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
即以教育而论,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平民教育家。
他有三千个弟子,有狂的,有狷的,有愚的,有鲁的,有辟的,有谚的,有富的如子贡,有贫的如原宪,所以东郭子思说他太杂。
这是他破除阶级的教育主义。
他的教育用
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作普通学;用德行、政治、言语、文学的四科作专门学。
照?论语?所记的,问仁的有假设干,他的答语不一样;问政的有假设干,他的答语也不是一样。
这叫做是“因材施教〞。
可见他的教育,定重在开展个性,适应社会,绝不是拘泥形式,专讲划一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这就是经历与思想并重的意义。
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这就是试验的意义。
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一样之点。
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
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意。
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非常透彻,就是证据。
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也决不能非常透彻,可以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所以我们觉得返忆旧文明的兴会,不及欢送新文明的浓至。
因此对于杜威博士的生日,觉得比拟那尚友古人尤为亲切。
自今以后,孔子生日的纪念,再加了几次或几十次,孔子已经没有自身活动的表示;一般治孔学的人,是否于社会上有点奉献,是一个问题。
博士的生日,加了几次以致几十次,博士不绝的创造,对于社会上必更有多大的奉献。
这是我们用博士以往的历史可以推想而知的。
并且我们作孔子生日的纪念,与孔子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作博士生日的庆贺,还可以直接请博士赐教。
所以对于博士的生日,我们觉得尤为亲切一点。
我敬敢代表北京大学全体举一觞,祝杜威博士万岁!
(有删改)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蔡先生这一篇庆贺杜威博士六十岁生日的演说,从“博士与孔子同一日生〞说起,以此为演说的引子。
B.文章的末尾说给博士作庆贺比给孔子作纪念尤为觉得亲切,其原因在于“返忆旧文明的兴会,不及欢送新文明的浓至〞。
C.杜威先生之所以与孔子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原因就在于两人认识角度不同、思想程度不同、道德观念不同。
D.在这篇演说中,作者将杜威博士与孔子比拟,认为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并不过时,完全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E.杜威博士是当代哲学界的权威,对于教育,他有着他的主义,把他和哲学家、教育家的孔子相提并论是恰当的。
2.蔡元培先生把杜威博士与孔子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什么?
3.蔡元培先生认为,杜威博士与孔子的学说一样之点表如今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答复。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媒合东西文明的方法是什么?
5.下面是谢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出本段的结论句。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
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创始的。
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
不管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
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D
2.答案:因为博士与孔子同一天生日,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一样之点。
3.答案:①破除阶级的教育主义;②教育重在开展个性,适应社会;③经历与思想并重;④重视试验的意义。
4答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意。
5.答案: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北大之魂蔡元培
陆艳
蔡元培在北大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可以外抗势力,内谋革新,办学境界高远,思路明晰,措施实在,终使北大为之一新,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他之所以可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除了高瞻远瞩和胆气魄力,也在于蔡元培的个人魅力。
对于蔡元培的崇高人格,世人历来称赞。
有人说他春风化雨〔冯友兰〕,有人说他不言而众服〔顾孟余〕,也有人说他是周公型人物〔吴稚晖〕。
如今也有人把他的人格魅力概括为外和内介、守正不阿,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金林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几个方面。
所谓外和内介、守正不阿,是说他性情温和,待人接物,处世论事,恬淡沉着,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那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蔡元培的宽厚仁慈,有长着之风,是众口皆碑的。
他对待北大的老师们,不仅关心备至,而且温和亲切。
师生们写了书向他索序,他没有不容许的。
对学生和校内有志气的青年,都乐于提供帮助,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时机,给半工半读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他对达官贵人与对校工贫生态度如一。
据顾劼刚
回忆:蔡元培到校的那一天,校工们排队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习以为常、不予理会的惯例,脱下自己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鞠了个躬,这使得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其人其品,可窥一斑。
傅斯年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个问题,他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
大凡中国人以及假设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实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个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
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
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
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诚意,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
〔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不过,蔡元培又不是不讲原那么的人。
傅斯年又说:假设以为蔡先生能恕而不能严,便是大错了,蔡先生在大事上是丝毫不苟的。
有人假设做了他以为大不可之事,他虽不说,心中却完全有数。
至于临艰危而不惧,有大难而不惑之处,只有古之大宗教家可比,虽然他是不重视宗教的。
蔡元培于大是大非上绝不让步,在与守旧文人的论战中,在解聘不合格教员的决断中,在屡次抗议北洋政府的行为中,在对待学生的无理取闹等方面,都表现得很充分。
所谓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说蔡元培对待自己非常严格,克己节省,安贫乐道,不以自己的私利和生活享受为意。
他本着奉献的精神,一生致力于救国,从革命救国到教育救国,想的都是国家、民众,从不为个人和家庭打算,从不把职务作为谋私利的工具。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身为北大的校长,粗茶淡饭,布衣简从。
1917年,他去拜访孙宝琦,孙见他徒步而来,对他说,大学校长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再徒步走了,应该要有个代步的工具。
第二次,蔡元培再去拜访,孙见其还是徒步,便亲自买了一辆新马车送给他。
第三次,蔡元培因事再次前来拜访,孙见他仍未用车,才知道他是有车没马,蔡元培走后,孙马上派人把自己的马送了过去,这样蔡元培才坐上马车当时,但凡有点身份的人,很多都坐着汽车上下班了,而以贫寒为乐的蔡大校长却连马车也坐不起。
冯友兰说蔡先生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与理论者。
观其一生,此言非虚也。
〔选自?传记文学?2021年第2期,有删节〕
1.傅斯年认为蔡元培一切待人接物与众不同,其不同在哪里?
2.本文提及的蔡元培个人崇高人格和迷人魅力主要有哪些?
3.从全文来看,为什么说蔡元培是北大之魂?
答:
参考答案:
1.此题考察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才能,才能层级为D。
【参考答案】大多数中国人,在待人接物及法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实其无罪;而蔡元培先生是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
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诚意,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
蔡先生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
2.此题考察考生归纳文中内容要点的才能,才能层级为D。
【参考答案】〔1〕春风化雨〔冯友兰〕,不言而众服〔顾孟余〕,周公型人物〔吴稚晖〕。
〔2〕外和内介、守正不阿。
〔3〕严以律己,廉洁奉公。
〔第1点是过去人们对蔡的评价,第2点和第3点是现代人对蔡的评价,并且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3.此题考察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才能,才能层级为F。
【模拟试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仍然浓重。
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老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
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
……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送的重要的顾客。
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忧他“进去了,假设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
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承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
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