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师版)
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2篇)
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课件,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
那么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词。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
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二、说学情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平时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阅读的数量,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
学生中绝大部分平时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的可怜。
此外,基于初中生来说,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也较贫乏。
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
据此,我先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并采用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对文本的探究。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宋词》,详细内容为苏轼的《水调歌头》。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品味《水调歌头》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调歌头》的词意,掌握词牌、词律等基本知识,能够背诵并准确默写全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豁达胸襟和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水调歌头》的词意,掌握词牌、词律等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水调歌头》词谱、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水调歌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水调歌头》的历史地位。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水调歌头》,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强调韵律感。
4. 诗词解析:结合词谱,逐句讲解《水调歌头》的词意,分析词牌、词律特点。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如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调歌头》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默写《水调歌头》,检查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水调歌头》2. 内容:a. 苏轼简介b. 词牌、词律知识c. 诗词意境分析d. 艺术手法鉴赏七、作业设计a. 词意理解b. 词牌、词律特点c. 情感体验d. 艺术手法分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结合词谱,逐句讲解《水调歌头》的词意,分析词牌、词律特点。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5篇)《水调歌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水调歌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水调歌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的第三首。
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经典诗词,很适合朗读,教学设计给足了朗读时间,用不同形式进行阶梯式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歌,也为体会情感、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苏轼的《水调歌头》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问天传统,富有浪漫主义气息,既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主题,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既有一般写月诗词思念亲人的伤感之情,又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很适合学生品味赏析,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做出个性化解读,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学习能力,也能自觉主动参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这样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把握诗词感情。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经典诗词,很适合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也为体会情感、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对人生意义的反观与顿悟
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己——人
“旷达”: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
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
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
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
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
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
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
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韩愈 柳宗元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明月”(抓住上阙中的动词)
“问”、“欲”——神往
“恐” ——担忧
“何似” ——自得
出示写作背景:这年,苏轼在密州任职已两年有余,其弟苏辙身处齐州,兄弟俩已有七年未曾谋面。当年,苏轼自请调任密州,是为了躲避汴京政争漩涡。看似出于自愿,实则却是处于被冷遇流放的境地。他一方面反对王安石变法,另一方面却在渴望重返朝堂、再展宏图。
矛盾:为朝廷效力和政治抱负在朝廷无用武之地
“恨”:个体生命希望追求永恒的迷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背后的象征义和情感
2.感受苏轼的乐观旷达。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抓住意象品读诗文。
2.理解作者情感变迁的层次。
教学难点:
1.结合背景理解诗文中的意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相关推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教学重点: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
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测评"。
)二:前提测评①请一位同学回答。
②范读(点击开关)。
③学生齐读。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好,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四:朗读训练①播放一遍。
②学生齐读。
(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③讲解"想象"的定义。
④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以宋代文学名篇《水调歌头》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此篇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内容及其艺术特点,了解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欣赏宋代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b. 培养学生对宋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入,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地位,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2. 学习《水调歌头》(15分钟)a. 教师给学生分发《水调歌头》的文本,让学生自行阅读。
b. 教师解读《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杨炯的生平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c. 教师主导学生分析《水调歌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对词的意境和抒情手法进行理解和欣赏。
3. 学生互动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水调歌头》的理解和感受。
4. 梳理答案(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汇总,总结出对《水调歌头》的共识,强化学生对词的学习效果。
5. 拓展延伸(10分钟)a. 教师提供其他宋代文学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比较,培养学生对宋代文学的整体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
b. 教师推荐相关的电影、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形式进一步感受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水调歌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并撰写读后感。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诗词 水调歌头 知识点与赏析题(学生版与教师版)
《水调歌头》赏析及测评题(教师版)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整体感知: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
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
“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水调歌头》教案一等奖3篇
《水调歌头》教案4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了解诗歌常识。
二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重点:把握意境,有过去背诵诗歌。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显示:画面一轮明月,伴以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歌曲很好听,大家知道是谁唱的吗?(王菲)可是大家知道是谁写的词吗?(苏轼)了解苏轼的`同学请把他介绍给大家!二作者简介:(显示: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谏官劾其作诗“诽谤朝廷”,下狱。
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后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被贬琼州。
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
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
著有《东坡乐府》。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和弟弟苏辙也已有七年不得相见。
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在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
写下这首词!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Chén quèqióng chán qǐshēng丙辰宫阙琼楼玉宇婵娟绮户不胜寒朗诵情况:(作以点评)四初读课文:(显示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朗读)听范读,然后学生自己揣摩语句试读。
老师给予指导。
五研读课文:结合资料及同学间的讨论,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达到正确理解。
1、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归纳明白:时间作词的情形主旨之一2、读上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间就有了?天上的宫阙今晚是何年何月?要体会苏轼当时的情况:政治上失意,与弟弟七年不得相见,下去郁闷惆怅,所以在“出世”“入世”之间徘徊。
想飞到月宫中去,又怕难以承受寒冷。
水调歌头教师版
shuǐ diào gē tóu sū shì•水调歌头苏轼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jīn xī shì hé nián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高处不胜寒。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hé sìzài rén jiān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zhuǎn zhū gé ,dī qǐ hù ,zhào wú mián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ù yīng yǒu hèn ,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教案篇1设计思路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教学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由于本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我采用多媒体引入了大量有关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为学生顺利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准备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二、倾听作品,整体感知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2.、ppt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3、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学生简析这首词的结构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4、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5、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问)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4)、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6)“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四、品味诗歌,体会情感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自主诵读体会之后再讨论回答)(现代的诗词教学中,背诵理解是基础,赏析诗句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1:乘着酒兴,他举杯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学生2:“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想象着作者端着酒杯在月下舞蹈,无拘无束,感情奔放豪迈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3、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4、学生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语气和语调五、情境说话,能力迁移(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对诗句理解程度)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3、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对话诗人,情感升华(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老师与学生融洽交流体验,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体验)1、用心聆听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样的画面?(再次回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现)2、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3、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4(《望月》的曲声渐起,“望着月亮的时候,就想起你、、、“婉转而感染人的乐曲,将对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对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老师诵读:(投影)你,从遥远的北宋走来,衣袂飘飘,把酒问月你留给我们的何止是这几个名句呢?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学生集体诵读: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七、内容迁移和写作实践1、将《水调歌头》改成现代诗歌2、课后随笔《我眼中的苏轼》3、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赤璧赋》(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让其自主选择,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培养生语文素养服务)教学反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让阅读成为自由的梦?新课改探索了多年,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尝试回顾备课过程,我想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在查阅、钻研教学参考资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有了对文本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开发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其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水调歌头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第14课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3.诵读并默写课文,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4.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水调歌头》培养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识记词中重点字词,能声情并茂地熟读成诵,感受诗词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审美创造︰本词是古典诗词的传统名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陶冶,重点是让学生领略情怀进入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元丰三年(1080年),他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
这年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三、课型:新授四、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法】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富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一弯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一轮满月,会使人联想到美好和圆满;月亮的皎洁又常常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人常说,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圆人团圆,但是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和家人团聚呢?不是。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在中秋佳节都不能与家人团聚,如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辛勤耕耘的老师,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
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人们倾诉的对象,于是无数咏月诗词应运而生。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苏轼是一个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中秋之夜,大醉之中,他会由皎洁的月亮想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咏月名作《水调歌头》。
二、学生自学课文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
水调歌头苏轼教案
水调歌头苏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高中一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宋词精选》,详细内容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词牌特点以及词的内容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特点的理解,如句式、韵律等。
2. 教学重点:词的内容、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谱、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画像,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词牌:分析《水调歌头》的词牌特点,如句式、韵律等。
4. 分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词的内容,理解词人表达的情感。
绘的意境。
6. 例题讲解: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例,分析词句中的修辞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描绘月夜的词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8.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板书内容:词牌:水调歌头作者:苏轼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情感: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素材,写一篇描绘中秋月夜的作文。
2. 答案: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宋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牌特点的理解,如句式、韵律等。
绘的意境。
3. 例题讲解: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例,分析词句中的修辞手法。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 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苏轼在词中表达的豁达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苏轼的生平故事,引起学生对苏轼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 教师介绍词的基本知识和《水调歌头》的写作背景。
- 学生自读《水调歌头》,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 学生自行默读文章,思考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课堂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水调歌头》,并尝试背诵。
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词的内容、意境、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水调歌头》。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通过诵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于水调歌头教案5篇
水调歌头教案关于水调歌头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
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4.古诗四步教学法学习方法:1.朗读理解2.小组合作3.发挥想象教学用具:《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词)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三.指导学生朗读:(诵词)(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3.)抽生读,配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教师版)1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1.《水调歌头》中“ , ,”表达诗人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矛盾心情。
2.《水调歌头》中与“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 , 。
3.《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句子是: , , 。
4.《水调歌头》中“ , ”写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5.中秋佳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6.《水调歌头》中“ , ”两句写诗人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7.《水调歌头》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8.《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9.《水调歌头》中“ , ”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答案1.《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诗人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矛盾心情。
2.《水调歌头》中与“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水调歌头》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5.中秋佳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写诗人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7.《水调歌头》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9.《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水调歌头中秋目标导航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反复诵读,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重难点)3.学习作者乐观、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重点)学习流程教学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一、导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同学们,我们这儿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你能说出几句吗?积累古诗词咏月佳句。
二、自学起航【字正腔圆,读出韵律美(语言美)】1、积累词语。
如:宫阙(què)琼(qióng)绮(qi)胜(shēng)2、抽查对作者的了解:苏轼(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传诵甚广。
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
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3、听读、朗读,翻译。
1)全班自由朗诵一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
2)听师朗读,划分朗读节奏。
3)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4)展示朗读技巧,注意语速、重音。
教师点拔。
5)抽两生翻译这首词。
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二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知文意。
古诗词的语言美包括节奏美、简练美、含蓄美、音韵美。
【放飞想象,读出形象美】4、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上片:饮酒问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难眠抒怀,抒发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和思念及自己积极乐观、旷达的情怀。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上阕----望月(写景)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5、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实景)宫阙、琼楼玉宇(虚景)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进入意境,读出情感美】6、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蕴含了哪些情感?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7、从作者身上我们能学到一些什么?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
8、欣赏名句: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
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
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3.朗读提示: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
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联系自己在课外所查的资料。
慰藉,释却离怨。
)又如:透过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读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归纳小结】: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能力迁移】: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苏轼对月饮酒图》,(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画面美意境美)例: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
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联翩,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5.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6.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遭遇来谈。
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圆月,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上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三、交流巡航专题一:朗读和背诵。
专题二:分享阅读感悟。
(即自学起航4-8)四、巩固护航【点将答题】1.给加粗字注音。
琼()楼玉宇宫阙()不胜( )绮户( ) 婵娟(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欢饮达旦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表达作者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写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③包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勇者闯关】第一关:背诵全文。
第二关:比较阅读: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板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上阕: 饮酒问月(写景)----------------追求美好生活.下阕: 对月难眠(抒怀)----------------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2、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以上教学过程是初步构想,上课时可灵活处理。
)评阅结果:阅者签名:五、反思续航:备课后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让阅读成为自由的梦?本篇教案,试图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尝试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在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让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后面教学环节会较紧凑,结尾可能会匆促,课堂在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方面灵活机动。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唐)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