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方法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朗读式。
朗读式,顾名思义,是以朗读为主的整合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或适合朗读的课文单元。
如第七册的第一单元,《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这四篇课文,篇篇文字优美,适合朗读,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体会字里行间的气势和情感.
进而鼓励学生把好的语段背诵下来。
预习时,应该把朗读作为重要目标,以正确流利保底,让朗读最不好的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流利,对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声情并茂,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帮助每一个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二是积累式.
以积累本单元词、句、段为主要目标的单元整合教学方式.
如第四单元。
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白鹅》、《白公鹅》、《猫》、《母鸡》.这几篇课文里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另外,本单元还有很多值得背诵的语段,如前两篇课文中写鹅的步
态的语段;《猫》一课链接的两个写猫外形的语段,都是积累的好内容。
教学这一单元,可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学会积累.
三是感悟式。
感悟式比较适合以说明生活道理为主的单元,如第六单元,除了两首古诗,几篇课文都寓理于事,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体会,写感悟,教学时可以展示各自写的感悟为主。
又如第七单元,课文均为励志的文章,可以感悟式来组织单元教学。
四是品味式。
即抓住精美语段,品词析句.
复述式(导游式)。
这一方式适合一些说明文单元或记游为主的单元。
如第五单元,三篇课文,一篇介绍长城,一篇介绍颐和园,一篇介绍秦兵马俑.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以课文为导游词,进行课文复述。
再如,第八单元的科普短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五是拖带式。
这种方式往往适合写法或内容相似的一组文章,以一篇文章为主,带出对多篇的学习,精读一篇略读数篇。
如讲仔细观察的第二单元,可以《爬山虎的脚》为主,从观察的角度,让学生略读另外两篇。
再如第三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可以一篇童话精读为主,带出其他几篇,让学生了解综合童话的写法特点,学习写童话.
六是对比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从写法角度,对比几篇文章的异同。
比较适合高年级或写法比较相似的课文。
如同是写历史遗迹,《长城》和《秦兵马俑》写法有什么异同?两篇课文都对看到的景物进行了联想,但方式又有不同.
2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方法一
1。
“精略读”整合, “扶放”结合,得“法”用“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则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
教师要善于寻找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契合点,教学中“扶”“放”结合,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触摸春天》和《生命生命》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和《花的勇气》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在写作内容和思想表达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精读《触摸春天》,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让学生运用《触摸春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永生的眼睛》。
比较两者在思想表达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同情,并对课文抓住人物心理、言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精神的表达方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精读和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
2。
同类课文整合,聚焦同质,求同存异
人教版教材每组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有的是体裁的相似,有的是内容的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照,比照参读,辨析评价,从中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律,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把《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放在一起进行整合教学,采用了“合——分—- 合”的教学思路。
一合:让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整体通读,把握两首诗的大意,思
考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意在铺垫史实背景,把握情绪基调,营造阅读期待。
二分:对两首古诗进行分步解读。
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解读,紧扣一个“泪" 字,读出北宋遗民的凄凉、悲苦与绝望。
对第二首诗的解读紧扣一个“愤”字,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中原破碎萧条的悲愤,面对权贵醉生梦死的激愤,面对故土无人收拾的义愤。
三合:对两首古诗进行整体参读,让学生发现,表面看两首诗的情感基调不同,但是内在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表达了诗
人忧国忧民之情。
王老师的整合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 教学容量饱满,内容充实,挖掘深透,学生入情入境,收获丰厚。
3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方法二
一、诵读训练策略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在教材中有些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不但可以节约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还可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基本教学流程为:整体感知、了解大意;以读代讲、理解感悟;诵读展示、升华感情.如人教版小语四上第一组以“自然奇观”编写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通过单元朗读课,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开始单元教学之始可以采用课件呈现的形式,把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奇异壮丽的雅鲁
藏布大峡谷、美丽动人的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通过精美图片的一张张呈现,把孩子们带入美丽神奇的自然奇观之中。
然后引导学生通读整单元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达到了解大意、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
(2)以读代讲,理解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读中悟文,在读中悟情。
例如《观潮》一文中,在理解了“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等词语后,教师可结合课件配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头脑中想象江潮的变化,感受观潮人的惊喜。
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然感受到钱塘潮之“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诵读展示,升华感情—-在学习了整单元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选出本组课文中描写最吸引你或者最令你陶醉的句子或段落,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展示。
这样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单元整合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得到
升华。
二、整组练说策略
如果机械地把口语交际的学习独立地进行,那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往往会成了一种技巧训练.在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的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跟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口语交际的训练不必等学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才进行,完全可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教学中适时安排。
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创设大量练说的机会,还可以为其后语文园地中集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打好基础,使交流的质量得以展示与提升.其基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感悟内容;品读文本,体会情感;联系实际,表达交流.如人教版小语五上第六组围绕“父母之爱"这一主题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教学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感悟父母之爱令人震撼,让人感动;然后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从不同角度体会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所欲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堂练笔策略
以往教材一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较长,学生练笔次数少,且容易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
新教材往往在有的课后安排小练笔,能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我们认为通过课堂小练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精神并领会整单
元的思想主旨。
其基本教学流程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联系单元,逐层升华;练笔悟文,体会主旨;熟读课文,加深情感。
如人教版小语五下第四组课文,围绕“感人的故事”组织的专题,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学习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具体可设计为:
(1)初步感知整组文本——《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让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激起学
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
(2)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课文,把握课文最紧张激烈的矛盾处展开教学,抓住重点词句,认真赏析,使学生达到心灵共鸣。
(3)联系单元整合,逐层升华—-在一篇课文里,学生能感受的情感是单一的,如果能结合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就能加深体验,并且使其体验逐层递增。
(4)练笔悟文,体会主旨—-通过感悟,在当学生的情感在最高潮时,通过练笔来释放他们的情感,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来写,引领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人间真情。
(5)熟读课文,加深情感—-站在课文上,再次回到课文中,用心
朗读课文,相信比初读课文时会有更深的理解,情感体验也将更加深切.总之,通过课堂小练笔,有目的地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的学习课文增添了无限精彩。
四、同类对比策略
同类对比策略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类题材(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或同一体裁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若干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分析体会到该类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同类对比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典型课例,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
如人教版小语五上第三组,是一组说明性文章,学习完《鲸》、《松鼠》、《星星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四篇课文之后,通
过单元整理课,首先,让学生再次对四篇说明性文章进行阅读,整体感知,使学生感悟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接着,从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一一对比,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不同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物品,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
这种通过同类对比的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
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方法三
一、诵读训练策略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在教材中有些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不但可以节约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还可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基本教学流程为:整体感知、了解大意;以读代讲、理解感悟;诵读展示、升华感情.如人教版小语四上第一组以“自然奇观”编写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通过单元朗读课,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开始单元教学之始可以采用课件呈现的形式,把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奇异壮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美丽动人的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通过精美图片的一张张呈现,把孩子们带入美丽神奇的自然奇观之中。
然后引导学生通读整单元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达到了解大意、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
(2)以读代讲,理解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读中悟文,在读中悟情.例如《观潮》一文中,在理解了“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等词语后,教师可结合课件配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头脑中想象江潮的变化,感受观潮人的惊喜。
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然感受到钱塘潮之“奇”,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诵读展示,升华感情—-在学习了整单元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选出本组课文中描写最吸引你或者
最令你陶醉的句子或段落,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展示。
这样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单元整合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二、整组练说策略
如果机械地把口语交际的学习独立地进行,那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往往会成了一种技巧训练.在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的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跟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这样口语交际的训练不必等学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才进行,完全可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教学中适时安排。
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创设大量练说的机会,还可以为其后语文园地中集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打好基础,使交流的质量得以展示与提升。
其基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感悟内容;品读文本,体会情感;联系实际,表达交流。
如人教版小语五上第六组围绕“父母之爱”这一主题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
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教学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感悟父母之爱令人震撼,让人感动;然后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从不同角度体会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所欲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堂练笔策略
以往教材一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较长,学生练笔次数少,且容易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
新教材往往在有的课后安排小练笔,能弥补这一不足。
同时,我们认为通过课堂小练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精神并领会整
单元的思想主旨。
其基本教学流程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联系单元,逐层升华;练笔悟文,体会主旨;熟读课文,加深情感。
如人教版小语五下第四组课文,围绕“感人的故事"组织的专题,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学习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具体可设计为:
(1)初步感知整组文本——《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让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激起学
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
(2)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课文,把握课文最紧张激烈的矛盾处展开教学,抓住重点词句,认真赏析,使学生达到心灵共鸣。
(3)联系单元整合,逐层升华—-在一篇课文里,学生能感受的情感是单一的,如果能结合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就能加深体验,并且使其体验逐层递增。
(4)练笔悟文,体会主旨—-通过感悟,在当学生的情感在最高潮时,通过练笔来释放他们的情感,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来写,引领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人间真情。
(5)熟读课文,加深情感——站在课文上,再次回到课文中,用心朗读课文,相信比初读课文时会有更深的理解,情感体验也将更加深切.
总之,通过课堂小练笔,有目的地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的学习课文增添了无限精彩。
四、同类对比策略
同类对比策略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类题材(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或同一体裁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的若干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分析体会到该类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同类对比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典型课例,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
如人教版小语五上第三组,是一组说明性文章,学习完《鲸》、《松鼠》、《星星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四篇课文之后,通过单元整理课,首先,让学生再次对四篇说明性文章进行阅读,整体感知,使学生感悟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接着,从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一一对比,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不同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物品,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
这种通过同类对比的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
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