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
摘要:
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
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
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
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
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弗雷泽与其“交感巫术原理”
弗雷泽的人类学巨著长达十二卷的《金枝--巫术与宗教研究》是其代表作,该书的研究范围是世界各文化中以巫术为特征的原始宗教仪式、民间神话和民间习俗,力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中勾勒“人类意识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轨迹”。

对于神话批评理论,弗雷泽的主要贡献在其交感巫术原理。

交感巫术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以“相似律”为基础的模仿巫术和以“染触律”为基础的染触巫术。

在原始人看来,人与自然间存在着某种交感互应关系,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活动——巫术仪式,把自己的愿望感情赋予自然,以图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

随着文明的演进,以人为中心的巫术渐渐被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所取代,并最终让位给以科学为中心的现代文明。

巫术—宗教—科学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之处:都相信自然具有秩序和规律,而且弗雷泽相信利用科学可以更好的解释远古的神秘仪式、奇异风俗和怪诞神话。

弗雷泽的所描述的金枝王国:古代居住在内米湖畔的意大利人有这样一个仪式:王位继承人在王位交接时,需要从圣树上折下一根树枝,在搏杀中把老国王杀死,然后继承王位。

弗雷泽发现,这种仪式和不同文化中常有的一种共通的巫术相同,即在植物开始生长的春季举行象征生命繁殖的仪式,以表演动物的交媾来祈祷植物的丰产‚。

如古巴比伦每年春分举行新年庆典,部落男女交合于野;古埃及和希腊人每年都要表演生命的兴衰,以阿都尼斯ƒ神的名义演示生命的循环;华夏文化中的“社稷”观和“春祈秋报”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共通的巫术。

在《金枝》的影响下,从神话和仪式的角度研究文学蔚然成风,并形成了剑桥学派(Cambridge School)。

(二)荣格与其“集体无意识”和“原型”
荣格对于神话原型批评的贡献主要是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原型”说。

1、集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在无意识的心理中不仅有个人的童年以来的经验,而且积存着许多原始的、祖先的经验,每个人的心里底层积淀着整个人类自史前时代以来的所有的内容,先天遗传着一种“种族记忆”,它是潜藏在每个个人心底深处的超个人部分。

这就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集体性的而非个人性的,它的内容从未在意识里显现过,不会为个体所获,完全依赖于遗传,也就是说是种普遍的、非主体或超主体性的人类心理体系,主要由遗传产生。

2、原型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常以象征的形式表现为外在的、可经验的实体,这种实体被称为“原始意象”,后来被荣格正式命名为“原型”。

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具体形式,一方面显现在神话、宗教、民间传说和神话中,另一方面也会自发的呈现在个人的梦境和幻想中,他是无意识深层由遗传造成的原始积淀。

四、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体系----弗莱和《批评的剖析》
从批评流派来看,加拿大学者弗莱的《批评的剖析》的问世,成为原型批评的集大成。

弗莱自觉吸收了上述人类学、心理学的成果,并融会贯通了其他如“新批评”、“精神分析批评”
等各家之长,系统的阐述了原型批评的观点方法。

所谓“原型批评”,就是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

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都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

弗莱在讨论文化时,紧紧贴住文学,他认为文学批评不等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能够言文学所不能言,是文学规律的表现,是有关文学的科学。

可见,弗莱在为文学批评正名,企图让文学批评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到文本之外去寻找文学的普遍规律。

弗莱认为文学的源泉是原型,即:
一种典型的再现意象,连接诗与诗的象征,使我们的文学体验得以完整。

由于原型是一种交际象征,所以原型批评主要把文学当作一个社会事实,一种交际类型。

通过研究规划和体裁,它力图使单首诗歌融入诗的整体。

弗莱认为,文学原型是文学的社会方面,是可交流的单位,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他们在文学中总是反复出现的。

弗莱的原型不同于弗雷泽或荣格意义上的原型,它不再取决于民俗和宗教,不再是遗传给予的无意识的内容,而是文学的普遍存在状态,是种接近于意识的浅层次形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弗莱认为文学与神话是想通的,其最基本相似之处就是“结构原则”的一致,即“循环性”:“双方本质上表现的都是自然的循环。

”但是文学中并没有与神话相对的术语,所以和神话不同,文学的循环性是隐在的,弗莱正是致力于揭示文学对应于神话的这种内在结构。

这种结构在《批评的剖析》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例如:
对应于主人公的行动能力,作品可以具有五种基本模式:
神话---浪漫故事---高级模仿---低级模仿---讽刺;
象征意义可以有五种不同相位,也即五个层次:
文字相位----描述相位----形式相位----神话相位----总解相位
(字面层次)(形容层次)(形式层次)(神话层次)(圣经层次)
原型结构可以存在四种基本叙述程式:
喜剧叙述--传奇性叙述--悲剧叙述--反讽、讽刺
分别对应四季的循环:
春————夏————秋————冬
在《批评的剖析》中,这些内在结构得以解释。

《批评的剖析》一书,体大精深,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五、神话原型批评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以其系统性、宏观性、重认知等特点而风靡文学批评界,这一批评方法的确立有以下两点意义:
(1)神话原型批评由于关注于原型,所以能够跨越传统的文本阐释形式,更加得心应手的研究诸如文学传统、文学类型等问题。

(2)由于原型具有共同性,所以通过研究原型,可以贯通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学作品,构建文学发展的宏观结构。

六、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作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风靡欧美大陆的批评方法,神话原型批评在大陆的传播相对滞后,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的思想解放,才真正的被传输到中国。

在该理论的传输过程中,叶舒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译介西方文艺理论的高潮期。

当时在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学者对原型理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年叶舒宪发表了长篇述评文章《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与实践》,首次较为系统的评述了这一批评派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其应用中的不同倾向和分支,并试图结合中国文学批评的实际指出其特点与局限。

1987 年,他又出版了《神话—原型批评》译文集, 按照基本理论和批评实践两部分编选了20 篇论文, 以原型理论的集大成者弗莱为中心, 多层次地反映该派理论的来龙去脉。

编者从《批评的剖析》一书中选译了集中阐发原型批评方法论的《作为神话的象征》和《原型批评:神话理论》, 显示了西方文学脱胎于神话又借助于神话原型的置换与重构而发展更新的轨迹, 也体现了弗莱史论统一的批评风范和透视深度。

另外还翻译了弗莱以原型方法解析弥尔顿诗《黎西达斯》的论文《文学即整体关系》和晚年研究《圣经》的著作《伟大的代码》选段。

这部文集遂成为原型批评中国化的催化剂, 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效法和引用。

另外,叶舒宪还有专著《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该书归纳出原型模式的中国变体,尝试重构中国上古神话宇宙观的时空体系,使这种具有人类学性质的方法是否可以用于中国文学的问题得到初步论证。

可以看出,叶舒宪不仅是这种理论的翻译者,提倡者,更是这种理论的提倡
者。

主要参考书目:
[1]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7月
[4]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10月
[5]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