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堂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美术课堂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美术课堂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在美术课中的良好习惯,就要从根本抓起,虽然,我们无力于去影响社会,影响家长,但我们可以从娃娃抓起,从低年级的娃娃抓起,让他们逐步去影响家长的观念,影响社会的观念,从而治标又治本,真正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

一、变“训练”为合作,以情换心,促进行为习惯良性发展。

我在教学实践中,我和孩子们建立的始终是一种平等互敬的关系,我们互相帮助,常常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即使是弱智的随班跟读生,我也尽全力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在教室中洒下一片师爱的阳光,孩子们都喜欢我、亲近我。

实践结果表明,以情换心,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的确能让学生远离问题行为,使美术学习活动轻松而不浮夸,既有充分的自由又不过度,我相信,只要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本着变“训练”为“合作”的原则,这些低年级小朋友在若干年以后,同样会消除问题行为的困扰,美术教育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二、变“非专业”为“专业”,言传身教以规范的方式方法影响学生。

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美术专业教师颇少,特别是低年级,总以为低年级好上,随便涂涂画画就能蒙混过关,其实不然,殊不知,一些在课堂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是在低年级养成,逐渐泛滥到高年级。

我曾经把两个同级班(一个专业教师上的班和一个非专业教师上的班)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担忧,非专业教师所任的班中竟无一人知晓用蜡笔涂色时,蜡笔应该怎么握,而专业教师所教的班90%以上都握有正确姿势,只有少数几位或不认真听讲或智力障碍才有所不知。

美术,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也许某些非专业的美术教师他在某一方面,比如:绘画,写美术字可能比专业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在这里特别强调“教师”两字)他从未受过怎样教“美术”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因而他们就不懂得怎样教孩子涂色,不懂得提醒孩子们作业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当然,这决不能迁罪到那些非专业教师身上,因为他们确实什么也不知道,无从着手。

因此,我认为变“非专业”为“专业”用言传身教去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这实在是防止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变“静”为“动”利用儿童遗觉像,改变作业拖沓无味的不良习惯。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虽然对美术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他们的思维却总还停留在美术只是一种脱离学习活动的消遣,因而他们在作业中常常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游戏态度,画到哪儿是哪儿,从不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对待美术作业。

这种习惯曾一度令我苦恼。

可在不断的调查与研究中,我却出于偶然地发现,一些作业质量比较高的小朋友,他们在绘画时,往往会自言自语,他们会为自己画了一个滑稽的小人而沾沾自喜,他们会因为意象中还未跃然纸上的野兽而惊恐万分,他们会手握枪状与画中的匪徒“战”上一回……可以说他们的全身心都已投入到绘画中。

对于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改变绘画拖沓习惯的有利信号,在查阅资料时,我发现这种常被人误认为是上课讲话的现象,就是儿童的遗觉像在发生着作用。

美国美术教育家杰恩区教授是这一名词的创用者,他对遗觉像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眼的知觉(遗觉像)是处于感觉和意象之间的现象。

它们一如普通的生理后现象,儿童的心象都是特别的清晰生动。

这是心理学家都同意的。

遗觉像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目的正与刺激情境的反复一样,它容许周围的世界具体感觉方面充分地深入儿童的心。

使儿童对这些意象的反应都同样的认真,就象是对真的刺激情境一样。

有了理论依据的支持,我开始着手我的实践活动,我首先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美术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要求鸦雀无声,凡是围绕美术教学活动的一切声音,都应视为“天籁之音”。

我在课堂教
学中,开展“我与我的话画交朋友”的活动,鼓励孩子们与画中的小动物、小人谈话、游戏,让他们去自说自“画”,保护他们的遗觉像,使他们忘了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画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尝试,我发现课堂中的纪律不仅不乱,而且还似乎有一种和谐、共鸣,身在其中,几乎能忘了外面世界的喧哗。

孩子们的作品一张比一张鲜活,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往日的拖沓被动一去不返,连他们自己也被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的改变感到惊讶和兴奋。

四、变“无机”为“有机”,拓展课堂竞争机制,消除习惯发展的不利因素。

现代的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画画、看看、做做、玩玩兼而有之,而做、玩在低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又占有较大的比重。

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层次小,在家又是独苗小皇帝一样供奉着,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在学校里,任由教师千遍万遍的叮嘱,他们也是今天听来明天忘,做手工、剪图案,纸屑飞得满地都是,不仅影响教室的美观整洁,也使跑班多,课务重的美术老师说得口干舌燥,忙得焦头烂额。

怎样来改变这一不良习惯?只有利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竞争机制,在他们的学习动机上下功夫。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学习需要,又可以称作学习的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而诱因是指激起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包括能满足一个人内在需要的客体、情境和事件。

诱因是引发学习动机的目的物,所以它具有诱发或激起指向目标的行为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我为我所教的每个班都做了一面金苹果旗,作为组与组之间的流动红旗。

每次上课,我就在黑板上画上四棵苹果树代表四个小组,哪一个组在课堂活动中卫生习惯良好,哪一个组的树上就会不断地“挂”上苹果,活动结束,计数结果,获最多苹果的小组就能得到金苹果旗。

如此一来,在美术课上乱抛纸屑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

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上升他们这种因诱因作用不自觉的良好习惯逐渐上升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良好习惯,起到了事半
功倍的良好效果。

因此,我在着手这项研究的同时,就把这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篇: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现在的学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带班多年的教育经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

刚接班的第一天,就应强调校规校纪,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要明白成人比成材更重要,做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如早自习,从第一个到校的人开始就保持安静认真自习。

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用班费为学生准备好活动工具并跟踪检查活动情况。

狠抓课堂纪律,及时处理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以儆效尤。

这些养成教育在开学初就要做到扎实有序,这样就会使我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有些同学在课间午间老师不在教室时,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常常有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教育学生一定要作好自我管理,并跟踪强化,实行民主管理法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

我带班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公开的,力求做到公正。

每一处扣分都有凭据并当场通知学生,学生涉及中考很在意结果,所以,由这种约束逐渐养成自觉地遵守。

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

3、卫生劳动习惯教育
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包括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保持好个人卫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近几年中途接班,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学生的卫生习惯非常差,教室脏乱不堪!我就从最基本的值日生抓起,值完日后我领着卫生委员检查,什么样合格什么样不合格让她心中有数,以后就由她检查。

哪出值日出现问题,亲自纠正让值日生明白标准。

良好的卫生环境贵在保持,我们又不可能经常收拾,这点我充分利用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发现问题自己亲自处理,不惜弯腰拾起讲台的粉笔头,亲自拖地,把自己的指甲剪得短短的给学生看等等。

学生在耳闻目染之下便会时刻注意保持好环境卫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

要形成一个成功的班集体,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班主任老师坚持不懈以身作则,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

第三篇:怎样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矫正中学生不良好行为习惯
永登县第八中学仲生芬
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是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良好习惯将使每一位学生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会导致某些学生走上歧途,那么怎样才能矫正中学生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对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当前中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孩子脑海中日趋淡薄,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他们的重要话题,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

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臵于脑后,甚至有学生出钱请别人当“雇工”,为自己做作业、代替自己值日、劳动的怪现象。

2、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架秧;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
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3、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

因而,在学校里,在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在学校公车上,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二、造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
1、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想比较单纯,模仿力强,容易是受到外界尤其是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影响,有较强的从中倾向;虽能初步辨别是非善恶,但意志的独立性和坚持性还很不
够,自制力不强,情绪不太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在学校教育、自我认识和个体行为之间往往又偏差。

2、目前不少中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娇生惯养,对子女过分偏袒、放纵,原谅迁就多,批评教育少,是他们很容易产生“骄”、“娇”二气,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不顾他人及社会的利益,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还有些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以致使子女形成了冷酷、不诚实、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性格。

也有些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3、当前,纷至沓来的多元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学生还较为幼稚的心灵。

一方面,传播工具先进发达,互联网迅速发展,知识面拓宽,信息量扩大,有助于开发中学生的潜力。

但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日趋凸现。

近几年,部分学生沉迷网吧、游戏机房和歌舞厅等,荒废学业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当一部分少年犯就是因此走上犯罪道路的。

另一方面,在缺乏节制的个人利益的强烈驱动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许多人抛弃了原来恪守的规范。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等道德品质被有些人看成是不值一提的空话,
使之在调节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方面的作用被严重地弱化了。

学校老师的说教,往往被社会上一两句顺口溜抵消了。

4、目前的学校德育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是: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强调共性有余,注重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养成教育少,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一般化工作多,一体化工作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疲于应付,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氛围。

三、怎样矫正中学生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呢?
1、净化社会公德环境。

要重视舆论引导,通过典型示范,让中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得到启迪,找到自身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把讲文明、讲道德、讲奉献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媒介关于公共生活中各种文明、道德行为的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及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的解剖,营造讲文明高尚、不讲文明的可耻的浓厚的舆论氛围;学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整顿社会文化市场。

2、优化家庭公德环境。

要给予因家庭关系破裂,生活中遭到不幸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家长营造一个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家庭抓好子女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庭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3、健全道德纪律机制。

大力呼吁社会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从法制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公德教育网络,使公德教育一体化,让全社会齐抓共管,落到实处。

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使教育的成效得到巩固和发展。

4、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倾向给予正确引导,以加强针对性。

教育内容应立足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过程,主动接受教育。

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有教育客体转为主体,又被动转为
主动,从而积极吸收教育信息,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念。

只有这样,公德教育的效果才会日益彰显。

5、强化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进行公德教育时,要改变过去德育讲得过满、做得太少;强制太多、自主太少的通病。

注重让学生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和自主评价的活动实践,使他们自觉、自主、自动地参与,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生命意义予以体认,并自我内化,从而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

6、德育要着重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热爱祖国、热爱父母、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等基础教育。

核心
是学会如何做人。

所以,要将传统伦理道德中处事、修身之道中的精华摆在中学公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传统的修身、处事观将“做好人"座位人生的基本坐标。

7、加强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若能把为什么会产生某种道德规范,它对社会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它等问题讲清楚,学生的道德行为就会更自觉、更有目的。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自己去总结、去探讨、去筛选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规范,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8、把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西方现代道德力量相结合,培养鉴别能力。

我们要指导中学生学会以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并在相互比较中提高其鉴别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坚定不移地贯彻做到耐心,并且认真执行、检查、和督促学生。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增强自信心、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增强学习意识,养成热爱学习习惯,最终得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并能从从根本上促进班风和校风
的好转。

总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临江市光华中学曹守梅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印度谚语渗透了现代教育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一点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体会。

一、中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儿童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比如毛泽东年轻时坚持洗冷水澡,对他以后从事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活具有很大的益处;英国大作家狄更斯一直坚持一条腿站立写作,是他的小说没有一句废话。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优良的班集体的前提条件,是转变学风、校风的基础,是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的重要基础。

二、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教师的观念需要更新。

21世纪的教育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
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教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教育学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否敬业,是否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都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显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具体措施
1.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析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不良习惯。

一方面,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重新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每一位学生都要熟读熟背,针对自己,分析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哪些不好习惯。

另一方面,在全班开展“习惯性用语”调查。

调查发现,不文明的习惯性用语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影响,有的非常庸俗非常不文明。

我采用了多种形式,首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另外,我组织学生讲一些身边的故事,演一些好的“课本剧”,看一些优秀的影片等,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

2.对照规范,分析学生形成不良行为规范的原因。

(1)家庭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都比较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
教育,比如:经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经常指责孩子的失败,以一次胜负来评价孩子,一些悲观的预言会伤害孩子终生;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常阻止孩子玩耍迫使其“学”,甚至依靠拳头棍棒。

家长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错误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

(2)学校
学校的人员比较复杂,学生大小不一,生活习惯不一致,导致在教育时不能整齐划一,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3)社会
社会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鱼目混珠,极易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4)个人
学生的个人和家庭修养也很不一致,个人的习惯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的习惯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掉。

3.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什么是小事?帮父母干擦桌子、洗碗、洗抹布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打扫教室卫生,帮助同学等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教育我们养成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的好习惯,在与家人和同学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加强交流、增进感情,这是平时在课堂上
学不到的东西。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培养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把行为习惯融入到了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成立了“图书角读书活动”、“文明小标兵评选”、“孝心小标兵评选”、“升旗手风采展示”等;带领学生春游,到工厂、到农村、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锻炼,锻炼中成长,在活动中自然形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促进中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因此,我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

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6.相互监督,共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天性好玩,好动,行为准则说忘就忘,不能落实,无异于纸上谈兵。

所以落实很重要。

对整个班级,我采取量化评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