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无生上课教学实录附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雀(无生上课教学实录)
图片导入,引出“灰雀失踪案”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灰雀。

听,它还会唱歌呢!
师:同学们,如果在公园里,你们见到这么可爱的灰雀,你想怎么做呢?
师:你想摸一摸它。

你还想给它喂点好吃的。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灰雀。

可是有一天,有一只灰雀失踪了。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师:是的,我们非常着急,很想要知道这只灰雀的下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福尔摩斯,去调查这一起灰雀失踪案。

看看这只丢失的灰雀到底去哪了?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灰雀》(板书课题)
师:来,齐读课题。

任务驱动,调查灰雀失踪案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意,了解案件信息
师:同学们,要调查这起灰雀失踪案,我们首先就要知道案件的相
关信息。

【出示表格】比如这只失踪灰雀的特点、数量、与案件相
关的人物、失踪的地点、时间,以及案件的经过。

接下来就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

师:找到了吗?请你说一说。

师:哦,这只失踪灰雀的特点啊它的胸脯是深红色的,数量是一只,
与案件相关的人物是列宁、小男孩。

【板书:列宁小男孩】
师:那失踪的地点在哪里呢?对,郊外的公园里。

时间是“有一年
冬天”,“一天”。

师:细心的孩子马上发现了,文中还有一个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它虽然不是灰雀失踪的时间,但是与案件的经过是有关系的,它就是“第二天”。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看一看,在这三个时间段,分别发生了什么
事呢?
师:有一年冬天呀,列宁来到白桦树下,这时他看见了什么?是的,他看见了三只灰雀。

其中两只胸脯是粉红色,有一胸脯是深红色。

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这次,他发现什么?是的,那只深红色
灰雀不见了,列宁还发现了一个小男孩。

男孩子说了什么?哦,他
说他没看见。

第二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这次,他又看见了什么?哦,那只灰雀又飞回来了。

师:谁能用一段话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为我们说一说案件的经过呢?请你。

师:真好,你借助老师的提示,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句子,梳理了课
文的思路,为我们概括了案件的经过。

在概括一件事情的时候啊,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要抓住一定的顺序,比如这些表示时
间关系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第二,就是要抓住文
中的重要语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任务二:寻找证据,了解案件真相。

师:那现在老师有一件疑问:这只失踪的灰雀,到底是去哪儿呢?【板书:灰雀】
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你说。

师:哦,你觉得它可能是飞走了。

你认为它可能被冻死了。

还有可能是被小男孩或者猎人抓走了。

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但是,你们觉得灰雀最有可能去哪呢?
师:大家都觉得抓走灰雀的最大嫌疑人可能是小男孩,可是口说无凭,咱们得找出证据来。

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学习,搜集重要证据,完成记录单。

汇报时用“我找的证据是……,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相信你们一定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谁来说说话你找到了哪些证据。

师:你真会学习,从文中找到了这些句子。

接下来,我们就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的推理过程。

师:从第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师:因为小男孩说话支支吾吾的,所以你怀疑是他捉走了灰雀。

师:那从小男孩断断续续的话中,你听出了他怎样的心情?是的,他非常的紧张,害怕。

那他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哦,他在想:列宁是不是知道是我捉走了灰雀。

是啊老师听出了他内心的忐忑不安。

(出示:紧张)
师:再来看看第二句话,谁来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师:因为小男孩他知道灰雀没有死,但是不敢讲,不敢告诉列宁,是怕列宁发现是自己捉走了灰雀,那此时他又在想什么呢?
师:哦,他在想,我到底要不要把真相告诉列宁呢?如果他知道了的话,会不会惩罚我呢?是啊,小男孩的心里啊,非常的矛盾、纠结。

(出示:矛盾)
师:再来看看第三句话,你们读懂了什么?
师:你认为这个时候男孩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他决定把灰雀放回来。

孩子,你真会读书。

(出示:认识错误)
师:那这一句话呢?
师:你认为因为小男孩说话的语气非常肯定,所以他一定知道灰雀的下落。

要不然不可能说得这么肯定的。

是的,那谁能读读小男孩的这句话呢?我听出了你的坚定,我听出了你的决心。

(出示:坚定)
师:再来看看最后一句话,全班一起读一读。

谁来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师:哦,这个时候啊,小男孩已经认识到错误了,他感到非常的愧疚,所以一直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

(出示:愧疚)
师:想一想,这个低着头,站在白桦树下的小男孩,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师:是呀,看来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师:同学们,我们有理有据,看来小男孩就是我们要找的案件嫌疑人。

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哦,因为他喜欢灰雀。

师:难道喜欢就可以把灰雀捉回家吗?男孩的这种喜爱是真正的喜爱吗?你说。

哦,小男孩把灰雀捉走来关在笼子里,这不是真正的喜爱。

是呀,男孩对灰雀的喜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一种占为已有的爱,这种爱的方式是错误的。

【板书:错爱】
师:列宁喜欢灰雀吗?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从文中寻找相关的证据来回答。

师:你发现列宁每次到白桦树下都会给灰雀带上食物或面包渣,还会担心灰雀是否怕冷。

是啊,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是对呵护灰雀,给它自由,这种爱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喜爱。

【板书:真爱】
师:孩子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警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告破了这一起灰雀失踪案。

在侦查案件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观察小男孩的动作,分析小男孩的语言【板贴:观其行】,猜测小男孩内心的想法【板贴:听其言】。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板贴:猜其意】,也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学习任务三:揣摩心理,感悟人物品质
师:那老师想让大家猜一猜:列宁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吗?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好,接下来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找出列宁知道真相的证据。

可以用上我们刚刚学到了观其行,听其言,猜其意的思辩方法。

师:你的小手举得最高。

你来说。

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镪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要这么说?
师:他这个时候怀疑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这个时候他是在试探小男孩呢?那你能读出这种故意的语气吗?很好。

师:你还找到了哪一句话?【“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地说呢?想想看。

是呀,他这是在暗示小男孩,把这只可爱的灰雀送回来呢。

你们可真会读书。

师:再看这一句。

【列宁问:“会飞回来?”】列宁为什么要这么问?
师:因为他知道小男孩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他想给小男孩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还找到了哪一句话?来,这个女孩,你说。

好,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微笑呢?
师:因为灰雀飞回来了。

那列宁此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哦,他可能在想,灰雀真的飞回来了,这小男孩真是说话算数,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真了不起,你能通过列宁的话读懂他的内心。

师:同学们,从你们找的句子来看,列宁的确知道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

那他为什么不揭穿小男孩呢?
师:是啊,列宁看破却不说破,这是他对男孩的呵护。

他希望男孩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灰雀放回来。

这是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关爱。

【板书:关爱】
师: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它好似一道阳光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感受他们之间的温情。

老师来读列宁的话,你们来读小男孩的话。

(配乐)
师:多么温馨的对话呀。

来,请男女生分角色再次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师:从之初,性本善。

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

列宁爱灰雀。

更爱小男孩。

(师画一颗爱心,将板书完善)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男孩子说点什么?
师:你想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师:你想说,把灰雀捉起来限制它的自由,这不是真正的喜爱。

师:你还想说,真正的爱是尊重与呵护。

是给它自由,天空才是灰雀的家。

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师:孩子们,看来你们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观其行,听其言,猜其意的思辩方法告破了这一起灰雀失踪案。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小男孩子这种诚实,知错就改的品质,还要学习列宁这种体贴又宽容的爱,用理解的微笑,善意的提醒给犯错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师:课后,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为这起案件写一个总结。

可以包括这起案件的基本信息,经过,结果,你想对小男孩说的话,以及你对这一起案件的感受。

(课后作业)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灰雀》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地阐述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来说一说教材。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我选择的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灰雀》。

在大单元的背景下,这一篇课文需要达成的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观察行为,解读对话,揣摩内心想法来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子的尊重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知错就改。

二、设计思路接下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整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灰雀》《一个粗瓷大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课外阅读《黑鱼母亲》。

共同组成“古今中外美德故事”群文阅读材料,共同作为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材料。

设计主题为“福尔摩斯案件分享会”系列学习任务,分别为“儿童溺水案”“灰雀失踪案”“粗瓷大碗丢失案”“黑鱼受伤案。

本课例以参与”福尔摩斯案件分享会”为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完整经历“案件推理”“案件揭秘”“案件思索”
的学习过程。

逐步形成三个可视化的集体学习成果——表格式的“案件调查表”、由分享会衍生的《福尔摩斯案件集锦》和学生自主实践的《新
福尔摩斯探案集》。

三、学情分析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由低段过渡到中段的学习,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概括、提取信息、推理、质疑、猜想等能力。

通过让学生调查“灰雀失踪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四、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本学期任务群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完成案件调查表。

2.让学生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3.学习“观其行、听其言、猜其意”的思辩方法,能够在阅读时主动联系自
我成长经历,分享阅读收获。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进行推理,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本课例依据“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旨进行设计,以“大单元教
学”为背景,以调查“灰雀失踪案”为主线,我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旨在激
发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兴趣,体现本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断、猜测等思辩能力。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一共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图片导入,出示灰雀的图片,让学生和灰雀打招呼,目
的是激发学生对灰雀的喜爱。

与文中列宁和小男对灰雀的喜爱产生情感
共鸣,引出灰雀失踪案,从而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接下来是三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了解案件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文中找出案件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找出表
示时间关系的词语,再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整合成故事的主要内容,培
养了学生的概括思维。

学习任务二:是寻找证据,发现案件的真相。

此环节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小男孩是嫌疑人的重要证据,汇报时用上“我找
的证据是……因为……所以……来说说自己的推理过程。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男孩是嫌疑人的重要证据,进行推理,培养学
生的推理思维,让学生有依据地说话。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三个问
题,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小男孩的这种灰雀是真正的喜爱吗?列宁
喜欢灰雀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的意图是把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喜欢不是占为己有,而是尊重与
呵护。

学习任务三:揣摩心理,感悟人物品质。

首先通过质疑:列宁知道
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吗?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证据,引导学生品读细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语言将他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

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思辩能力。

七、作业设计在课后,我布置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请你为这起案件写一个总结,可以包括案件的基本信息、经过、结果,你想对小男孩说的话,以及你对这起案件的感受。

我的设计意图是,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那么通过让学生总结案件,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八、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一共包括两部分。

一个是对学生思辩方法的指导,内容为:观其行,听其言,猜其意。

另一个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

整篇文章以爱为主题,将文中的两个人物和灰雀的关系,用爱字串联起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我们在这片沃土上且行且思,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提升自我,做一个有爱有心的最美小语人,追一个有色有香的小语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