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节市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的研究

合集下载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1. 引言1.1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贵州毕节岩溶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漠化区之一,石漠化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石漠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围绕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展开探讨,希望通过分析石漠化现状及影响、探讨治理的重要性、制定综合治理策略、探讨技术手段在治理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治理效果评价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也是推动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相信可以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为石漠化区域带来更好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岩溶山区石漠化现状及影响贵州毕节岩溶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区之一,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人为破坏,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岩溶山区石漠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地裸露、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

这些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岩溶山区石漠化导致土壤贫瘠和无法保持水分,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护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并且加剧了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动植物栖息地受到破坏,物种多样性减少,导致生物链断裂。

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频发,给周边村庄和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岩溶山区石漠化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加强对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是当务之急。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岩溶山区是脆弱生态环境,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的对策分析

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的对策分析

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的对策分析作者:韦清章焦丽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7期摘要:毕节是贵州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了毕节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毕节石漠化治理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治理石漠化已成为毕节生态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难题。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对策;毕节1 前言毕节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和推动、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是国家探索科学发展理论和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是国家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

当前,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已和北方沙漠化以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生态灾害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了毕节试验区人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共同心声。

2 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劣势概述毕节喀斯特地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分水岭。

拥有区位条件重要、喀斯特地貌独特、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垂直气候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良好、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等优势,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百步不同土”之说。

但同时又是交通条件闭塞、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山地地貌突出、喀斯特发育典型、土壤侵蚀严重、岩石裸露率高、生态环境变异敏感度高、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地区。

3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也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重要的生产力,尤其在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生态屏障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生态建设不好,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化、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经济也很难发展。

因此,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项目区群众收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地矛盾系统协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协调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两江中下游国土生态屏障的迫切需要,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途径_罗林

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途径_罗林

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途径罗 林(毕节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贵州毕节551700)[关键词]岩溶山区;石漠化;防治途径;毕节地区[摘 要]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过对该地区石漠化成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与石漠化严重程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多元回归相关性的是6°~25°缓坡地所占比例、岩溶区农业人口密度和降雨侵蚀力等因素。

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和成因作用机理以及石漠化危害,结合已开展过的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了预防岩溶山区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因地制宜地实施坡改梯工程、恢复重建生态经济型林灌草植物群落、以生态农业促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实行生态移民、减轻土地的人口负荷等石漠化防治途径。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941(2006)06-0015-03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下,地表受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级形态。

石漠化的加剧,不断吞噬着滇黔桂连片岩溶地区的大量土地。

作为这一岩溶地区腹心地带和长江、珠江上游的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探索毕节地区的石漠化成因及防治途径,对滇黔桂连片贫困岩溶山区的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石漠化成因分析1.1 成因的相关性分析毕节地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8县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457~2900m,总土地面积26853k m2,其中山地、丘陵占93%。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850~1444 mm,平均径流系数为0.47。

在长期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岩溶发育区土地面积为19693k 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7313%[1]。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一、概述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其发生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表现为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岩石裸露率上升等特征。

在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尤为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前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喀斯特地区地形复杂,地物破碎化程度高,给遥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得石漠化过程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研究难度。

石漠化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缺乏也制约了研究的深入进行。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石漠化监测和评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多学科交叉融合也为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喀斯特石漠化成因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有效应对这一生态挑战,推动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获取与处理的难度、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喀斯特石漠化定义及成因简述喀斯特石漠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所导致的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以及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这一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尤其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如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表现尤为突出。

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复杂多样,其中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交织。

在自然因素方面,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这些地区岩石裂隙发育,溶洞和地下河广布,地表水沿裂隙流入地下,导致地表水缺乏,从而易引起旱涝灾害。

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但地表径流少,且受地形限制难以形成流畅的排水系统,使得水土流失现象频发。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

由于岩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环境条件,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保护水土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一、植被恢复和重建植被是土壤水分的最大保持者,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植被破坏。

要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就要从植被恢复和重建入手。

要进行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渐恢复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

要对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引种和培育,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保护带。

要进行合理的植栽密度和配置,提高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和连续性。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效地治理喀斯特地貌石漠化。

二、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需要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坝堰是为了拦截和蓄存降水,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利用山间河谷、沟壑、低洼地等地形条件,设置坝堰,形成小型的水库,以蓄存雨水和引导水流,为植被生长和土壤水分提供充足的水源。

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排水系统,引导和排除地表和地下的多余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通过构筑坝堰和排水系统,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减少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的程度。

三、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在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

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农田,选用适宜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措施,避免耕地的过度使用和土壤侵蚀。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采用梯田、梯台、梯栽等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可以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林木经济,通过种植树木和果树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农田和林地,可以增加土地的保持力和生产力,有效地治理喀斯特石漠化。

毕节市七星关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与对策

毕节市七星关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与对策

毕节市七星关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与对策摘要毕节市七星关区是我国云贵高原石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

概述了七星关区石漠化治理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治理工作的历史机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七星关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机遇;对策;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毕节市七星关区地处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倾斜的斜坡地带,有一块石漠化区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6.45%,区域地质错综复杂,背斜成山,向斜成河,具有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破碎、起伏急剧并兼有岩溶发育的地貌景观。

解放初期,七星关区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在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社会背景下,森林砍伐严重,加之区内人口剧增,过度开垦使森林覆盖率一度降至5%,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改革开放开放以后,特别是毕节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以来,七星关区把“加强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目标,相继实施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江源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治理石漠化危害,恢复重建岩溶地区生态却非朝夕之功。

1 七星关区石漠化及治理现状毕节市七星关区处于岩溶发育、类型齐全、分布面积最大的云、贵、川3个省交界处,岩溶面积237 808.00 hm2,占69.69%。

潜在石漠化面积100 254.00 hm2,石漠化面积90 253.00 hm2,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9.38%、26.45%。

境内以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为主,分别为56 821.00、26 577.00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6.65%、7.79%;强度石漠化面积较小,为6 855.00 hm2,占总面积的2.01%[1]。

土地的石漠化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全区结合“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活动,对部分石漠化土地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进行治理,2008—2011年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岩溶面积196.56 km2,治理石漠化面积53.44 km2,植被建设和保护5 028.5 hm2。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区发生的石漠化现象。

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岩溶构造起伏起伏的地表地貌。

喀斯特地貌区域常常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进行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地貌区域因地下水位深,地表地貌变化复杂,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易引发石漠化。

石漠化是指土地表层土壤因长期水蚀风蚀而逐渐剥蚀,使地表变得光秃、贫瘠、无法种植作物的一种地貌类型。

为了防止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现象,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做好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大规模种植草本植物和乔木,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地表水的冲刷,减缓土壤侵蚀速度。

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被风吹雨淋冲刷。

植被还可以净化大气,改善气候,提高地表水源,并且带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进行人工造林和天然恢复相结合的措施。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地区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

人工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后,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由于地下水位深,缺乏地表水资源,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合理开发水资源,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湿度,减少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地区的水文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貌区域中,覆盖着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土地被风蚀等自然因素侵蚀,表面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石漠化区域。

石漠化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进程。

为了解决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来治理这一现象。

一、“林草地治理法”1、引进优质草种和树种来增加绿化覆盖率。

2、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种植防风固沙树种如柞树等,减轻风蚀和水流侵蚀的影响。

3、在不毁坏地形的前提下,使用生物工程方法来修复受损的土地。

二、“纵横路治理法”1、通过种植草坪、树木等来增加绿化覆盖,减缓雨水流速,降低水土流失量。

2、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建设统一规划的道路,减少大面积开荒,避免过度采矿等对环境的破坏。

3、在地形起伏地区进行梳子坑和拦土坎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效。

三、“水资源治理法”1、开展深层大量灌溉来补充土地的水分,增加土壤的湿度和肥力。

2、通过灌溉来改良荒漠、石漠化的沙质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作用。

3、在开发喀斯特地区水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开发,防止过度开采导致水源枯竭。

四、“循环经济治理法”1、在生产企业中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农林废弃物的收集和利用系统来减少石漠化对土地的影响。

2、利用农林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资源,建立废弃物处理厂,将废弃物变成有用的物质进行再利用。

3、通过废弃物资源变成的再利用,能够缓解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继续石漠化利用,同时能够达到“减排”和节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我们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引进优质草种和树种、种植防风固沙树种、建立统一规划的道路等方式来增加绿化覆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梳子坑和拦土坎工程方面,能够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效。

同时,在开发水利资源和建立循环经济等方面,也能够有助于治理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构建与技术支撑研究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构建与技术支撑研究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构建与技术支撑研究作者:韦清章高守荣焦丽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2期摘要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由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人地系统,加上历史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使全市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形成的喀斯特石漠化。

选取喀斯特发育和石漠化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毕节市朝营小流域为例,根据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和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了朝营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提出了适宜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发展模式与技术集成。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发展模式;技术集成;毕节市;朝营小流域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579-06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最典型的地区,贵州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中心区,毕节市又是贵州喀斯特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毕节市喀斯特分布面积为19 693.09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3.34%,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博物馆”。

毕节市喀斯特具有山地明显,高原、峡谷地貌突出,喀斯特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大部分石灰岩地带成土条件差,成土过程缓慢,加之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岩石裸露率高,因而难利用地比重大,限制了土地的利用;又因土层薄、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特征,造成环境容量低,生态环境变异敏感度高,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1]。

因而,治理毕节市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在全市生态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朝营小流域概况朝营小流域属六冲河流域,地处毕节市西南部,平均海拔1 600 m,流域切割较深,是相对高差较悬殊的区域,毕节-威宁高速和326国道横穿小流域内。

主要涉及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朝营村、永丰村、钟山村、冲锋村、沙乐村、龙凤村和野角乡的茅坪村、北山村、天星村9个行政村,48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54.78 km2。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及对策建议分析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及对策建议分析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及对策建议分析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摘要:毕节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已实施13年,成效明显,同时也存在困难和问题。

本文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对策与建议,以供各地石漠化治理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问题;对策与建议自2008年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毕节市先后经历了3年试点工程阶段、5年重点县治理阶段和“十三五”调减治理重点县3个阶段。

毕节市按照国家治理石漠化土地50~75万元/平方公里的投资标准,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10.61亿元为贵州省最多,(其中中央投资9.57亿元,地方配套1.04亿元),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1878.64平方公里,经过13年的持续努力,毕节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国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毕节样板,在2012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防治石漠化示范区”称号,有力推动了毕节市“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趋势。

1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1.1石漠化面积持续减少,石漠化程度逐渐减轻2020年,全市石漠化面积4125.2平方公里,比2008年前的7008.38平方公里减少2856.18平方公里(含其它工程治理的面积),减少率为40.75%;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下降,石漠化扩展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呈现持续减少、危害不断减轻的有利态势。

1.2林草植被盖度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地建设等林草植被恢复措施,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林草植被综合盖度提高近35个百分点,植被结构逐渐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植被状况逐步好转,植被群落结构呈现良性改善。

1.3不断探索综合治理模式,“治石”与“治贫”相互促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以石漠化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围绕林业、畜牧、小型水利水保三大措施,不断探索石漠化治理与林产业、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的治理模式,累计造林262.51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75.19万亩、防护林25.6万亩、经济林61.08万亩;累计种植中药材2.05万亩;累计种草19.73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8.27万亩、草地改良1.46万亩,配套实施棚圈建设27.95万平方米、青贮窖4.8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机械2258台。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摘要】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是一个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本文从治理措施、生态恢复与保护、社会参与与政府支持、经济发展与平衡、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结论指出,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工作重点应包括加强监测和评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

只有持续解决石漠化问题,才能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治理措施、生态恢复、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前景、工作重点、持续解决。

1. 引言1.1 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现状贵州毕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该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石漠化问题。

岩溶山区的石漠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严重、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和压力。

石漠化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石漠化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影响了农田的耕种和作物生长,给当地农民的生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石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的匮乏和质量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面对贵州毕节岩溶山区石漠化严重的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漠化治理,才能实现岩溶山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岩溶山区的石漠化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开展,让贵州毕节重新焕发生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1.2 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对于贵州毕节岩溶山区来说尤为严重。

石漠化引起了土地退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石漠化治理显得格外重要。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石漠化是指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喀斯特地区的植被退化,土地干旱,石化严重,环境恶劣,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

这种地貌环境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民的生存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土地退化,流域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严重问题的产生。

为了治理喀斯特石漠化,需要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

一、植物恢复措施植被是维护土壤稳定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防护林和植被带可以防止风蚀、水蚀和土壤侵蚀,恢复土壤和水土资源。

1. 林带防护在重点的山坡上和风口处种树,可以抵抗风吹和侵蚀。

通过合理的造林和栽培组合,增加林地的面积和植被覆盖率。

同时,还可以阻止降雨水的流失,增加陆地水资源,改善水土水散。

2. 草畜配套改造草地是喀斯特环境中重要的水土保持植被之一,其种植的草种是在该区域适应的物种。

草畜配套进行土地的多元利用,种植适宜的草类,使土壤更加稳定,避免种植过度,形成草地退化现象。

二、土地水资源调节措施土地水资源调节还是防止土地流失与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增加土地的覆盖,调整土地的结构和改善岩体中孔隙和通透性,从而改善土地的水文状况。

1. 改善土壤质量增加中小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地表水含水层的储存能力。

例如,加入堆肥等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气、水、温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土地的质量。

2. 生态工程防护这里的生态工程主要是指开展林带、植草、林下作物等防治措施,提高水土资源的保持能力。

防护生态工程分为多个层级,分别可以防止风蚀、水蚀和土壤侵蚀,使环境全面改善。

三、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利用和管理喀斯特石漠化的土地也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活动过度会导致土地失去生产能力,加重喀斯特石漠化的程度。

1. 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农业、林业、牧业、果园、渔业等地种植间非农业项目整合到一起,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

2. 改变农业种植制度喀斯特石漠化的土地大部分都是非常贫瘠的,推广应用生态农业,改进耕作方式,实现生态农业和多年生植物的融合,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改善了土地环境和水资源环境,还实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贵州毕节市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项目实践及植被恢复技术

贵州毕节市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项目实践及植被恢复技术

贵州毕节市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项目实践及植被恢复技术作者:李永荷蔡曦肖萧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20年第05期摘要:毕节市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林粮争地矛盾十分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为进行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实施了林业科学技术项目。

藏柏与杨树针阔混交生态林不规则混交种植,藏柏、桃、李经济生态林块状混交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种植中,要组建专业的植苗队伍,推广应用保水剂,选择合适的树种,同时注意环境保护与病虫害防治,使土地石漠化趋势得到抑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恢复;治理李永荷,蔡曦,肖萧,等. 贵州毕节市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项目实践及植被恢复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4):44-45.毕节市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成土母质多为石灰岩,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质山、半石质山分布广、面积大,山高坡陡,沟壑深切,大于25°坡耕地占农业用地的40%以上,且多为石旮旯地。

由于人口密度大,林粮争地矛盾十分突出,毁林开荒、陡坡耕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该区多为喀斯特石灰岩山地,土层浅薄干燥,土地母质化现象严重,许多植物难以生长,因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科学合理的树种选择与配置,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使用,使岩溶山区造林成活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再通过针阔混交,在实现恢复植被的同时形成具有较高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复合生态系统,是石漠化治理的首选[1]。

2007年,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下达笔者所在单位实施了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及植被恢复技术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总结了岩溶山区植被恢复的一些实用技术,以期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位于毕节市黔西县东南部、乌江上游六广河西岸的素朴镇古胜村、营山村和马路村。

项目实施地岩石裸露极为普遍,占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石漠化现象极为典型,耕地较为零星,且石质化严重。

毕节试验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考

毕节试验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考

毕节试验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考作者:吴学大顾霄李顺雨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7期吴学大,顾霄,李顺雨,顾尚敬﹡(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 551700)摘要:毕节试验区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岩溶多、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石漠化形成原因及现状、目前取得成效及如何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等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措施2008年,毕节试验区8县(市)全部列为国家100个、贵州省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

在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省份之一的贵州省中,毕节是全省石漠化集中分布区域。

人多地少,砍树开荒——毕节曾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这片土地,曾经让联合国专家评价为“很多地方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在这个特定区域,石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试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根据贵州喀斯特的发育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差异,选择在喀斯特发育和生态环境结构上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对于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毕节试验区石漠化形成原因及现状1.1 石漠化形成原因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又称“生态癌症”。

1.2 石漠化现状2011年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表明,毕节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9.84万hm2,占全省石漠化面积的19.79%。

调查结果显示,在毕节市石漠化土地中,人为因素形成面积曾达52多万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86.9%。

2 目前取得成效和采取措施2.1 防治石漠化工作取得的成效防治石漠化是毕节试验区新阶段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试验区建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处理人口、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探索出特色林果、生态畜牧业、农村循环经济、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防治石漠化的模式。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精选五篇)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精选五篇)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精选五篇)第一篇: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毕署通〔2009〕34号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地直有关工作部门:《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办法》已经行署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九年五月十五日毕节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管理办法》、《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毕节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以小流域为基本建设单元,因地制宜地将各项治理措施合理配置,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

国家和省级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草地改良,人工种草,草食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饲草机械购置,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拦沙谷坊坝、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设施等建设和防治效益监测。

第三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必须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以恢复和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毕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通过林草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将石漠化综合防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逐步实现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毕节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概述

毕节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概述

毕节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概述作者:马伟杰肖萧金宇李登陆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7期石漠化(Rockydesertification),主要指我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发育的喀斯特地貌上所发生的,人为干扰与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土地极端退化现象,是当前我国两大生态环境问题“南石北沙”中的“南石”问题,被环境学家称为“地球癌症”。

作为西南岩溶地区腹心地带和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毕节市,由于其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因此毕节市石漠化问题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毕节市石漠化治理工作,在维护两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100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县,毕节市8个县(区)全部纳入,并安排专项资金,探索毕节市石漠化治理模式,2011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列入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自此,毕节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在国家、省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县的积极配合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石漠化步入治理快车道。

一、毕节市石漠化治理现状一是资金投入大,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以来,至2018年,10年间毕节市石漠化治理获得中央累计投资达7.58亿元,加上省、市的资金配套和支持,平均每年超亿元的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二是治理面积大,十年来,全市规划治理石漠化面积达1531.99平方公里,直接为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贡献20个百分点,同时对治理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重视程度大,为推动毕节市石漠化治理工程的顺利开展,市级层面成立一个副县级的管理机构——毕节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同时各县(区)成立相应的副科级的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专门从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二、毕节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做法2008年至2018年,毕节市石漠化治理先后经历了3年试点工程阶段、5年重点县治理阶段和“十三五”调减治理重点县3个阶段,在此期间,毕节市所有县(区)都一直被列为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重点区域,按照国家治理石漠化土地50万元/平方千米的投资标准,以石漠化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围绕林业、畜牧、水利三大措施,综合采取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包括封山育林、营建防护林、营建经济林、营建薪炭林及开展林下种植,草地建设及草食畜牧业发展,包括人工种草、草地提质增效、棚圈建设、购买饲草机械及建设青贮窖等,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建设,包括坡改梯、建设生产道路、开展河道整治、排灌沟渠建设等三大工程建设内容,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总结提炼模式等方面出发,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措施探析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措施探析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措施探析摘要:贵州石漠化主要是指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荒漠化。

在喀斯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进程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种种原因导致了严重的石漠化、笔者从维护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点讨论了石漠化治理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防治贵州石漠化主要是指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荒漠化。

喀斯特集中分布面积11.3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2%,碳酸岩类的岩层厚度、集中分布程度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重等在全国独一无二的。

从地质学的角度,贵州与前南斯拉夫同为世界上两片最典型的喀斯特区域。

一、影响石漠化的要素1 植被破坏是导致土地石漠化的主因。

石漠化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所致。

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经营是导致土地严重石漠化的最根本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森林过伐和过度垦殖破坏了原生或次生植被,使水土流失愈演愈烈,最终产生了石漠化土地。

可以说,当今贵州省的石漠化,是近几十年人口急剧增加和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

2、特殊气候为土地石漠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省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强烈岩溶化山地,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000~1300mm。

四季分明、水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既是加剧水土流失,加速石漠化的主要成因,同时又有利于绿色植被生长,为石漠化的逆转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3、山高、坡陡是导致石漠化的自然因素。

贵州山区面积占全省面积92.5%,地面坡度大坡面长,一旦地表的原生植被遭到破坏不能及时恢复,雨水携带着泥土顺坡而下,强大的势能将会转化成巨大的动能,产生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严重的土地石漠化,二贵州石漠化治理的经验贵州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间各地大量实践的总结,如花溪河沿岸封山后自然成林。

贵阳市区及各县城人工造林绿化,广大农民群众在自然村寨自发保护促进的“风水林”、蓑草坡和人工培植的花椒林等,国营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绿化造林,以及国家科技攻关喀斯特困难造林地区织金、德江小流域治理及修文人工造林、植被恢复试验点成效等等。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颜萍;刘子琦;肖杰;胡晚枚;陈航【摘要】研究小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选取喀斯特高原山地和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的小气候监测方法,在雨季前(4月)、雨季(8月)、雨季后(12月)对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日变化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均表现为石漠化裸地>农耕地>灌木林>林地,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则反之:林地>灌木林>农耕地>石漠化裸地,说明林地的小气候调节作用最优,而石漠化裸地最差,与其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效果相对应;(2)高原峡谷的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都显著高于高原山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是高原山地显著低于高原峡谷;(3)各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季节差异明显,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均为:雨季(8月)>雨季前(4月)>雨季后(12月),而光照强度、相对湿度为:雨季(8月)>雨季后(12月)>雨季前(4月),8月各小气候指标值最高,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区间的差异亦最大,因此,选取8月进行小气候监测以比较各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区之间的差异要优于其他两个月份.%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two typical geomorphological units of karst,plateau mountain and plateau valley,were studied,which can help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microclimate change by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 tegrated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region.Data were collected by regular microclimate monitoring.Daily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light intensity,relative humidity and soil temperature on four land use typeswere analyzed before the rainy season (April),during the rainy season (August) and after the rainy season (December) in the two study area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Among the four land use types,atmospheric temperature,light intensity and soil temperature were in the order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bare land > farmland > shrubbery > forest land,while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on the contrary,i.e.forest land > shrubbery >farmland > rocky desertification bare land.This indicated that the forest land performs the best in microclimate regulation,and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bare land performs the worst,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2)In the plateau mountain,atmospheric temperature,light intens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lateau valley in all seasons and land use types,while soil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 the plateau mount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lateau valley.(3)Seasonal differences on microclimate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was clear.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were in the order of rainy season (August) > before the rainy season (April) > after the rainy season (December),while the light intens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in the order of the rainy season (August) > after the rainy season (December) > before the rainy season (April).Each index of microclimate reached to the highest value in August.The discrepancy of these values among the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and different control areas was also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August.Therefore,microclimate monitoring in August to compare thedifference among the different land use tvpes and different control area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ther two months,i.e.April and December.【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9页(P557-565)【关键词】喀斯特;大气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作者】颜萍;刘子琦;肖杰;胡晚枚;陈航【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6.3;X171.1森林小气候是森林植被影响下形成的特殊气候,它可以反映土壤-植物-大气进行的能量与质量的交换与转换变化规律,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