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对政治信仰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课教学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政治
信仰的影响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高考具有调节未来人才智能结构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
其中,人文精神在历经长期被淡化甚至扭曲后,现又重新定位,与科学精神并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文精神”的淡化和扭曲,造成了当前这方面理论的贫乏与实践的缺位现象。
针对这种状况,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探讨有关人文精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完整的教育是以全部人类文化为基础的教育。
应当是以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为特征。
相应地,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人类世界的两个基本价值尺度,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两极,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因此,它们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既缺一不可,又相互交融。
我国长期以来对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够重视的。
虽然教育目标中有培养“四有”新人和共产主义理想与道德的内容,但失之空泛与单一。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我国广为流传。
这不正是人文精神缺乏的可悲证明吗?十年“文化大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的
人文精神的浩劫。
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存在着大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曾经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人文精神的危机或困境即是其中之一。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但实际上,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
一、我国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疏理传统古典的人文精神,主要是道德理想主义。
其次,要吸收近现代西方人文精神中合理的部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近代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现代以非理性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人文精神等。
以上都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
其次,独立个体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由此培养个体的责任能力和权利意识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其次,独立个体是构成现代国家政治的基础。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确认每个人都有参与政治、治理国家的基本权利为前提的。
最后.培养独立个体是改造国民性的需要。
在学校教育中,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好学生”标准就是“听话”.而市场经济和基本法则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生命力”。
学校教育要努力维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初探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部分,作为人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体目标的重要课程。
作为政治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人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在教学目标方面,思想政治课必须体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任务。
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却是优先重视获得知识,其次才是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由于需要复杂的技巧和缺乏操作性的检测手段等原因而更是被普遍忽视。
为了更好地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有必要重新定位,“三位一体”中要突出觉悟的提高和行为养成,把学会做人、学会关心放在中心位置。
大量的实践表明,具有坚实行为素养的人,更适合于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与文化知识。
经济常识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要致力于为经济发展进行人文设计。
哲学常识可以概括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体的“三观”教育。
哲学思想起根基的作用,真正的一流和卓越从来都蕴涵着深厚而独特的哲学思想。
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一流大学、一流学者无不体现一以贯之的行为理念。
别人能够从这些理念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感召,或者模仿一些具体行为方式,却很难“移植”这些行为背后的精神,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一流”和“三流”、“卓越”和“平庸”有了明晰的分野。
鉴于此,哲学常识的教育更加着力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三观”的统一为核心,以发展个性和培养创造力,塑造独立个体为出发点与归宿。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呢?1、钻研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契入点。
在授课时,及时进行点化和升华,这样就把
知识纳入到更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如:讲“市场交易的原则”时,先介绍一个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自愿(自由)、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作为基本的伦理规范,只会真正地产生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并根据这一结论作为逻辑起点,具体分析了自愿(自由)、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这些原则所蕴涵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至此,这个学习过程也超出了单纯对知识的把握,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
这样的处理就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2、上好时政课。
一是精心挑选时事资料,选取的原则是尽量能体现当代人文精神。
二是着重对所选的时事资料进行深刻的分析,有倾向性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3、指导学生主办时事政治报。
广泛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既使学生获得信息资料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或被动地超越时事层面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
4、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对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进行了深入调查,使同学们通过接触现实生活,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才能。
因此,这个过程也就成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
第五,以体现当代人文精神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
新。
长期以来,“强制、灌输”的教学方法所体现的是一种不平等、权威与服从的思想观念,培养了学生屈从、自卑甚至奴性的性格。
政治学科虽然体现了较强的政策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但也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以提供大量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的方法为主,改变过去那种强调给学生原理,再去演绎事实的陈旧方法,这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意识、创造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
此外,可多设计一些有人文精神倾向的题目作为测试题.或通过举办辩论会、座谈会和系列讲座等方式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