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乡愁
学情分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工具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并且余光中的《乡愁》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感。

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从学生阅历来看,我们的学生只有十几岁,对这些离愁别绪并没有痛彻心肺的感受,学生们缺乏深厚的情感体验,不能完全理解诗歌中逐渐递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自己的乡愁,这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

2.感知诗歌内涵,初步掌握意象和意境;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品读诗歌意象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朗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2.在分析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和品析中感知《乡愁》的意向、意境和情感。

难点:对诗中四种意象的把握,体味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

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与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2017年12月14日离世。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此诗作于1972年。

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诗人离开大陆,已有整整23年,从未回过家乡和大陆。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自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2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3.听朗读示范,体悟深情。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现代诗语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目标导学三: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情感形象化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
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感情层层深入,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上述几种意象,说说上述几种意象能寄寓作者强烈思乡之情的原因。

明确: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

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

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

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

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

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

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教学提示】教师可以示范分析其中两个意象,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普通事物之所以形成诗歌意象的原因,领悟诗歌意象的内蕴意义。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诗歌中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是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

然而,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

这一系列限定修饰词,都反衬了乡愁的浓郁。

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借助时空的隔离和变化,抒发了思念亲人,眷念故土的情怀,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目标导学四:拓展提升,情感升华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去世了,享年90岁。

鲐背之年驾鹤西去,按说是喜丧。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难抑哀伤。

因为,大师驾鹤西去,乡愁却没能消散。

浅浅的海峡还在,诗人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更遗憾的是,这浅浅的一湾海峡,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许多漂泊游子的乡愁之源。

同学们,你是否有话对海峡对岸的思乡者说呢?
明确:对岸思乡的同胞们,虽然,你们暂且被这浅浅的一湾海峡阻隔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那时,你们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三:作业布置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写一篇“乡愁体”。

板书设计
乡愁
邮票——母子之情家
船票——夫妻之爱
坟墓——丧母之哀
海峡——故国之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