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
东西》 (2)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2)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教案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陌生人。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拒绝与陌生人接触。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熟悉人交流。
教学准备:
1. 幼儿园安全教育场地。
2. 安全教育道具:图片、绘本、安全教具等。
3. 安全教育活动表彰奖励物品。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图片展示
1. 准备一些关于陌生人的图片,在班级中展示。
2.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询问他们对于陌生人的认知。
3. 介绍陌生人的概念,解释陌生人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活动二:绘本阅读
1. 选择一本有关陌生人的绘本,例如《小红帽》。
2. 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讲解故事中陌生人的危险。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三:角色扮演
1. 选择一些幼儿常遇到的情景,如陌生人送礼物、搭讪等。
2. 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扮演陌生人,另一方扮演自己。
3. 引导幼儿拒绝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亲近行为,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活动四:安全知识游戏
1. 准备一些安全知识问题,如“什么是陌生人?”、“不认识的人给你一张糖果,你
怎么办?”等等。
2. 分成小组,进行小组竞赛,回答问题。
3. 每个小组根据正确回答的数量进行奖励。
活动五:安全教育宣传手绘
1. 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和彩色笔。
2. 引导幼儿画出一个关于安全教育的宣传画。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于安全的理解和意见。
活动六:安全教育宣传展示
1. 将幼儿的手绘作品进行整理和展示。
2. 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展示。
3. 对于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奖励,并给予安全教育小礼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安全教育活动,幼儿了解了陌生人的定义、学习了拒绝陌生人接触的方法,并且意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游戏和手绘等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并培养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交能力。
最后,展示作品展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进一步宣传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2)精选2篇(二)
活动名称: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陌生人,并学习拒绝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陌生人的能力。
3. 强化幼儿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活动时间:20-30分钟
活动材料:
1. 幻灯片或图片
2. 碗、饭盒等小容器
3. 一些小礼物或糖果(装在透明包装中)
4. 海报或画纸
5. 颜料、刷子、彩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 导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陌生人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和熟悉人之间的区别。
鼓励幼儿谈谈他们对陌生人的看法。
2. 讲解:教师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示例,向幼儿解释“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的原因和重要性。
强调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可能不安全,并可能导致危险。
3. 实践演练:教师准备碗、饭盒等小容器,将小礼物或糖果放入其中。
然后请幼儿一个个过来,教师扮演陌生人,试图将容器递给幼儿。
在递给幼儿之前,教师询问幼儿是否愿意接受。
鼓励幼儿用适当的方式拒绝,如说“不,谢谢”或摇头。
4. 反思讨论: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拒绝陌生人的经历,并一起总结如何拒绝陌生人的东西。
5. 创作活动:让幼儿用颜料、刷子、彩笔等绘画工具创建一幅海报,呼吁大家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并标明拒绝的方式和理由。
活动结束后,将海报张贴在教室或活动场所的显眼位置,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安全。
活动延伸:
1. 与幼儿家长沟通:将活动内容与家长分享,并鼓励他们与幼儿一起讨论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提供家庭活动建议,如观看相关教育视频、阅读安全教育绘本等。
2. 角色扮演: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不定期进行一些陌生人接触情境的角色扮演,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拒绝陌生人的能力。
例如,教师扮演陌生人试图拉住幼儿的手,幼儿应该学会及时避开并喊救命等。
3. 复习与强化:在幼儿园日常的教学环境中,随时可提醒幼儿拒绝陌生人的原则。
例如,在吃饭前或外出活动前再次强调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并与幼儿一起练习拒绝。
注意事项:
1. 在实践演练中,确保幼儿理解教师扮演的人物是一个“陌生人”,既不是他们的家长、亲戚或熟悉的人。
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应适度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
3. 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切忌过度引导或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