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动量(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备课(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动量守恒定律
第1节动量
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做到概念上的准备,同时是解决运动合理的问题的又一纽带,学习本节课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物理观念】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理解动量的变化,并要求学会动量变化量的求解。
【科学思维】能从引导探索的形式理解动量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寻找碰撞前后守恒量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动量的概念,能会求解动量的变化量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动量变化量的计算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导入新课】
体验活动:让一位同学打一个充气到直径1m左右的大乳胶气球,以某一速度水平投向你,请你接住。
把气放掉后,气球变得很小,再把气球以相同的速度投向你。
思考:两种情况下,你的体验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带来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的内容)
【新课讲授】
思考:以上实例中,物体都发生了什么相互作用?(引出碰撞的概念)
观察一:如图所示,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
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A后与B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
思考: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之和一直都保持不变?
换成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这个实验。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
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两个
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引出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守恒量)
一、实验研究背景
一维碰撞:
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即共线。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二、实验猜想
A
A B
B
1、将小球拉起的高度越高,碰撞前入射球的速度就越大,碰撞效果越明显。
A B A B
2、入射球的质量越大,碰撞效果越明显。
(通过这两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碰撞效果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问题:碰撞中的规律直接体现在碰撞的效果上。
既然质量和速度都能影响碰撞的效果,那么,碰撞中的不变量,必然既和质量有关,也和速度有关。
猜一猜,碰撞前后系统的不变量可能是什么? 回答:其实就是质量和速度怎么组合的问题。
猜想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猜想2:
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猜想3:2211221
1''v m v m v m v m +=+
三、实验方案 思考:若想验证我们的猜想哪一个正确,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
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光电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前提:需保证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方案一:利用光电门测速
速度的测量: v =∆v ∆t ,式中 Δx 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 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上挡光片
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过程:两辆小车都放到滑轨上,用一辆运动的小车碰撞一辆静止的小车,碰撞后两辆小车粘在一起运动。
小车的速度永滑轨上的数字计时器测量。
方案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匀变速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速度的测量:v=x
4T
实验过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
让小车 A 运动,小车B 静止。
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下图所示)。
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
四、数据处理
碰撞前碰撞后
质量m1 = m2 =m1 =m2 =
速度v1 = v2=v1ʹ =v2ʹ =
mv m1v1 + m2v2 =m1v1ʹ+ m2v2ʹ=
mv2m1v12 + m2v22 =m1v1ʹ2 + m2v2ʹ2 =
v/m
五、实验结论
经过验证后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不变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m1ʋ1+m2ʋ2=m1ʋ1′+m2ʋ2′
观察结论,引出动量概念。
六、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用符号P表示。
公式表示为p=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符号是kg·m/s ;
3、动量是矢量: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动量的方向与该时刻速度的方向相同;
4、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5、动量是相对的,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注意:物体的动量,总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即具有瞬时性,故在计算时相应的速度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七、动量的变化∆p
1、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 ′跟初状态的动量p的矢量差,称为动量的变化(或动量的增量),即∆p = p' - p
2、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大小变化、方向改变或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3、同一直线上动量变化的运算:同一条直线上的,可以直接相加减;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变化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题】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动量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八、课堂小结
1、动量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用符号P表示。
公式表示为p=mv
2、动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符号是kg·m/s
3、动量的变化量: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 ′跟初状态的动量p的矢量差,称为动量的变化(或动量的增量),即∆p = p'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