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型作文教学的心理学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型作文教学的心理学探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本文在多年“把作文题转化为一道问答题”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参照皮连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和马正平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做理论支撑,给自己坚持的“问题解决型”作文的教学梳理总结。探索此类作文的本质,以及此类作文教学的关键,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一些实用的着力点。
一、问题解决
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教育最为关注的目标。
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这种新的认知成果可能是新的规则(高级规则),可能是新的解决问题策略,也可能是一篇新的文学作品或一份研究计划等。学生写作文时,即面对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来完成一个题目,并形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一般把解决问题过程分解为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和监控四个步骤。问题表征就是审题,即了解题意的过程,是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操作。设计解题计划是指确定解题的一般步骤,
如重新描述问题,使之转化为更类似于熟悉的问题,建立问题的子目标的层次关系。执行解题计划是指问题解决者采取一系列行动贯彻解题计划。监控是指问题解决者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确定自己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合解题计划。
应用到写作上,学生在写作时首先是审题——问题表征,了解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意向。
面对作文题目,尤其考场作文,是否可以把它简化或转化成一道心存疑惑者的咨询问题?而我们写文章就是帮人家解决这个问题呢?
例如《中学生天地》(2009年9月)中晓婧的一封读者来信:“我们”原来是一对成绩都优秀而且形影不离、被视作双胞胎姐妹的同学,后来因为“她”成绩超过了“我”,逐渐“她”依然被赞誉关注,而“我”渐渐觉得受冷落。结果不知不觉中“我”有意疏远“她”,“我”发现,嫉妒一天天让“我”失去这个朋友。凝结成一个问题:我被嫉妒折磨,该怎么办?
对此,后面是特别有人气的作家莫小米的回信式文章《嫉妒的力量》。
嫉妒的力量
莫小米
晓婧,读到你的信时,我正好看到报上的一条新闻,你别害怕,我只是借此来说嫉妒的力量有多大。
说两个同是来自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同样差一点点没考上大
学,高中时代住同一寝室,高考落榜后一起到沿海城市打工,曾合租一个房子。是很铁的朋友。
后来分开了。5年后在家乡的小镇上重见,一个已经当上了镇政府的公务员,另一个仍是四处打工居无定所的打工仔。
公务员很热情地邀请同伴住自己宿舍,打工仔希望对方帮自己找份稳定工作。哪有这么容易啊,工作一时找不好,打工仔住着不走,公务员也许有什么话刺到了对方,最后的结果是,打工仔用一把锤子,将他的昔日好友砸死了。
他们真的没有任何冤仇啊,罪犯后来也非常后悔。问到犯罪动机,他痛哭流涕地说:身份有了差距,他明显看不起我了。
你一定也看得出,动机源于嫉妒。
一般来讲,嫉妒最容易发生在境况相近的人之间。比如上面讲的那个打工仔,他不会去嫉妒考上了北大清华的同学;比如你晓婧,你不会去嫉妒成绩很差的同学,对她们的进步你也许会非常有风度地微笑着祝福;你妈妈不会嫉妒杨澜,但是会嫉妒身材保养得比她好的小姐妹;你爸爸不会嫉妒奥巴马,但是会嫉妒同科室里升迁比他快的人。
嫉妒心几乎人人都有,只是不要发展成嫉恨就好。嫉妒心并不可怕,相反,一点儿生不出嫉妒心反而是懒人哲学。嫉妒心用好了,用对了,它是相互鞭策共同进步的力量。
〖JP2〗听说过东方式嫉妒和西方式嫉妒的说法吗?〖JP〗
所谓东方式嫉妒,就是你比我好了,我难过,我忿忿不平,
我要想方设法不让你好,我和你绝交,让你难过。
所谓西方式嫉妒,就是你比我好了,我祝福你,我追赶你,你能,我为什么不能!我要想方设法和你一样好,甚至超越你。
东方式嫉妒会让友谊破灭,西方式嫉妒会让友谊更加牢固。
我们试着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分解一下这篇文章。问题表征(审题):这里可以看得出,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写一封书信解答晓婧的疑问——如何解决嫉妒的折磨。
设计解题计划(构思):审清楚题,然后得到一个立意——嫉妒不可怕,只要正确处理。如何把这一立意符合逻辑地呈现出来?嫉妒的力量很大——嫉妒发生的情况——嫉妒不可怕——两种处理嫉妒的方式让人不言自明地选择。
执行解题计划(表达):把积累的素材组织安排,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文章。
监控(复看与修改):文章发表出来是一个成品,但我们知道写作者在发表前做大量修改。比如王安石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前任“到”“過”“入”“满”等,都一一被斟酌舍弃;再如“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凝结成《石头记》。这个不须多作证明。
于是最终呈现为一篇成品《嫉妒的力量》:先说嫉妒力量很大,举了个报道中的例子;接着分析了嫉妒人人都有,只是处理正确;最后对比东方式的嫉妒和西方式的嫉妒,再次劝勉晓婧选择利人也成就自己的西方式嫉妒。
文章娓娓道来,有趣,有知识,有哲理,有文采。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2012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对这个题目先“问题表征”:这则材料里呈现三种人生态度与形态——甘于平凡(为他人鼓掌),追求不凡(奔跑的英雄),二者都有意义。选取其中一种态度,探讨其意义。更贴近学生生活则可以说是中等生、优秀生的问题。
其次,制定计划——相当于构思,产生一个立意;联想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