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故乡》教案——高正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故乡》教案——高正教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故乡》一文。
该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详细描绘了主人公回故乡
的经历以及与家乡亲友久别重逢的情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
了时代变迁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认识并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爱他人、珍惜
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变化,理解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
反思。
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感悟作者的情
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组关于故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
故乡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故乡的思考。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同时关注
生字词。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关注人物描写,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我”与闰土、杨二嫂之间的关系,探
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心理变化反映时代变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关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文段,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
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二是人物心理变化
及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的故乡”为题,写一篇关于
故乡的作文。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故乡的风景、人物、故
事等,展现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变化,谈谈你对时代变迁的
认识。
答案:学生需从小说中选取相关文段,结合人物心理变化,阐述
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我”与闰土、杨二嫂之间的关系,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心理变化反映时代变迁。
2. 作业设计中的第二题: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变化,谈谈你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3. 板书设计: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人物心理变化及主题思想。
一、例题讲解
在讲解小说中“我”与闰土、杨二嫂之间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作为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与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闰土、杨二嫂之间的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人物身份、地位上,更体现在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上。
“我到了中年,有时回想起儿时的事情,便觉得那时光是那样的悠长,仿佛是在昨天。
然而现在,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
通过这段话,让学生感悟到“我”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在此基础上,探讨闰土和杨二嫂在时代变迁中的心理变化,分析他们所代表的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在面对新时代冲击时的困惑和挣扎。
二、作业设计
a. 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和角色;
b. 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心理变化;
c. 人物心理变化背后的原因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鲁迅通过对人物心理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代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以闰土为例,他从一个朴实、热
情的农村少年,变成了一个沉默、拘谨的中年人。
这种心理变化源于
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生活的压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二嫂,她从
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市侩、尖酸刻薄的中年妇女。
这
种变化反映了新时代对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冲击,使他们在面对变革
时感到困惑和无助。
”
三、板书设计
1. 小说基本情节结构: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呈现小说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把握故事脉络。
起:回到故乡
承:见到闰土、杨二嫂
转:感慨时光变迁
合:告别故乡
2. 人物心理变化及主题思想:通过板书呈现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
“我”:怀念过去——失落与无奈
闰土:朴实热情——沉默拘谨
杨二嫂:活泼开朗——市侩尖酸
主题:时代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分析人物心理变化时,适当运用情感色彩,让学生更深入地
体会小说中的情感。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新课和初读课文环节,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后续教学
内容的展开。
2. 精读课文和例题讲解环节,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确保学生充分
理解和消化。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
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
学生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2. 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或故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
的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人物心理分析、时
代变迁等主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避免过于繁琐。
2. 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但在实
际操作中,要注意提问的技巧,避免问题过于宽泛,使学生无从下手。
3. 课堂氛围方面:通过情景导入、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轻松、
活泼的课堂氛围。
但同时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效果。
4. 学生参与度方面: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对于发言较少的学生,要给予关注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作业设计方面: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可尝试更多元化的形式,如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
6. 教学反思方面: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