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成人体育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成人体育教育的启示
作者:覃少菊
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要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它强调人类能够通过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

互动理论在成人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本文对符号互动论理论作简要论述,并针对这些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符号符号互动成人体育教育
20世纪初,社会学家们开始关注由个体行为和互动所构成与保持的社会结构,并由此推动着社会学理论从对社会宏观现象的关注转向对社会微观层次的分析。

符号互动论作为研究微观社会互动过程的主要流派之一,着力探讨了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心灵、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以及这一互动过程实现的机制及其特征。

通过对符号互动理论中的个体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研究,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成人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符号互动理论概述
(一)符号互动论的发展简况
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潮至1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家们的意识流之中,亚当·斯密、休谟等人为其代表人物。

作为符号互动萌芽意念,他们提出:若欲建立人类的科学,则必须重视人类相互联系的基本事实,并应把注意力集中于人际间的沟通、同情、模仿及风俗上。

哲学家们的灵醒观点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符号互动论是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作用的理论。

它最初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综合了杜威、詹姆士对自我的主我与客我的区分、库利的“镜中我”等对符号互动论的创建影响都比较大。

那本由米德学生集资出版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原著1934年)一书是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心血的结晶,是米德全部思想的精华所在,使他成为符号互动论之父。

米德认为,人们具有独特的心智过程,能够用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

米德相信,社会和制度表征着不同个体间组织化和模式化了的互动,这种互动的组织化则依赖心智。

心智的调试能力和自我的中介性影响能延续社会组织,也能改变社会组织。

符号互动论是布鲁默于1937年提出的名词。

他在米德去世后的50年中坚持对米德思想的独特解释,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符号互动论中还有一个以库恩为代表的衣阿华学派。

到后期又出现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与早期的符号互动论者一样,戈夫曼并不关心客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符号互动。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主观色彩浓郁的微观理论,它对于解释符号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具有突出价值,对于个人社会化、人际关系、越轨行为等微观社会过程研究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符号互动理论发展至今,可称得上是一种相对细致的社会学理论,首先,其核心观点是,人类是符号的使用者,人类特有的互动是传媒符号及各种内涵的载体。

符号互动论极力强调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人们能一个一个地符号象征化客观事物、思想和事实上他们经历的任何阶段并进行交流;第二,人类具有与他们结交的特殊行为能力,人类在交往中能够互相读懂对方,预期对方的反应,并彼此调适,并由此产生各种人际关系;第三,人类社会是由互动组成的,社会的各种特性是由个体行为维持和改变的。

米德称这种基本的能力“为感受并理解他人的角色”,或角色领会——一种视他人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

如果人们没有解读他人姿态并以这种姿态为基础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第四,意识、理念与自我互动,即当一个人思考时,允许其在时间、地点上标明目标与事件,去想象性地创造现象与其他抽象内涵。

总之,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人类创造了符号,并运用符号进行交往互动;人们具有建立自我意识的能力,具有承担他人角色的能力;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角色承担对所处情境进行解释及定义,并根据定义的结果做出相应反应,与周围的人及环境进行互动。

人际间的互动是构成社会的基础。

二、当前成人体育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伴随着新的成人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建立终身教育框架下的成人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渐渐形成一种趋势,成为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主流。

在国际上,成人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际教育学界普遍认为,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是把发展成人教育作为重要手段迈向终身学习,走向未来社会。

成人体育教育是大学后的体育再教育,或对在职人员开办形式各异、长短不一的各种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使在职人员拓宽知识面,学习新东西,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是我国高教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成人教育正呈现出终身化、社会化、多样化、国际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从根本上促进成人体育教育全方位的发展,成人体育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重要性将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凸现出来。

我们应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成人体育教育的意义,形成以人为本的成人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加快成人体育教育的发展。

三、符号互动理论对成人体育教育的启示
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互动过程创造、维持和变革社会结构,对整个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学校组织中,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两大群体,即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社会代表者,学生是文化的学习者,社会的未成熟者。

教师与学生在社会学的特征上几乎完全是相背的,他们在学校组织中互为异质成员。

但是他们却拥有共同的目标,都为完成这样的目标而努力。

整个学校的发展都需要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互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一)综合运用多种符号系统,增强成人体育教育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成人体育教育是师生借助于各种符号系统所传递的教育信息而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精神交往过程。

语言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也是教育系统中的主要符号系统。

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情景下,非言语符号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是语言符号的4.3倍。

这表明,非言语符号在成人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多种符号系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教师在重视发挥语言符号作用的同时,要经常运用自身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甚至发型、服饰等非言语符号,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如挂图、电影、录像、录音、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非语言符号,注意发挥非言语符号对语言符号的补充作用,使二者协调一致。

同时,学生是否接受教师的影响,取决于他们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解释教师的符号意义,并产生教师预期的反应。

因此,教师在编制和发送教育信息时,不仅要为所发出的符号赋予清晰而准确的意义,而且还应注意预测学生对该符号的反应。

(二)提倡互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平等互动的良好氛围
互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中进行的,“在社会互动中,人需要得到社会安全,只有处于平等、自由的人际情境中,人才能够达到自我控制,因此在与人的互动中,要注意与人站在社会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进行深入的交流。

”可见,教育互动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良好的情境和氛围,而这一良好互动氛围营造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必须树立互为主体的平等意识。

教师与学生只有消除身份、地位的藩篱,真正确立起平等的主体人际关系,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真诚交流。

教师的形象是学生心中的楷模。

教师的价值观、信念、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使学生的自我概念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应尽量发挥评价的正向指导作用,使用规范的语言评价学生,多给予学生正确评价,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获得库利的“镜中我”的良好感觉,健康成长。

评价时少一些打击讽刺,多一些赞赏鼓励,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给予他们的符号意义,从而会促进教育双方之间进行更多的互动。

唯有如此,成人体育教育透过符号系统传达的教育信息才能真正成为联结教育双方的桥梁,教师才能从一个控制者、支配者转变为一个真诚的对话者,进而为学生提供可资信服的理由,促使学生反思自身与社会要求的不适应,且自我觉悟、积极地超越这种不适应,从而达成“ 协商的共识”。

(三)“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世界,构建师生共通的意义空间
心灵、自我和社会是人际符号的互动过程,成人体育教育要在个体的社会化和自我个性化的有机统一中达成教育目的,不仅需要师生对成人体育教育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有着共通理解,还必须以比较接近的信息量拥有构成师生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基础。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师生交往的作用。

交往是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的职业工具,对于它在组织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学家列昂节夫说过:“它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并且引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气氛,它还建立教学活动和师生间关系以及学生集体内部关系的另一种心理最优化。

” 因此,成人体育教师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必须深深植根于生活交往之中,这样,符号传递的教育信息,才能为处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中的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此外,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量拥有的现实差异,而双方只有在共有信息拥有量差距比较接近的背景下,才能有效达成完成人体育教育内容的共识。

这也要求教师善于利用慧眼去找到与学生共处的情境,主动构建与学生信息量拥有相应的教育场景,并以此作为确定教育的起点和教育内容的依据,使得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解释,并通过对话达到同他人视域的融合,进而有效扩展师生共通的意义空间,逐步实现教育目的。

(四)注重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课堂互动能力
符号互动论强调人们在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过程中自我概念在不断地成熟,视他人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也会不断地增强。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角色,学校是展现这两个角色的大舞台。

师生关系则是连接两个角色的中心枢纽,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随着成人体育课程改革的演变,课程作为学生的经验,更突出了教学活动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必然要求把课程作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课程由此变为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应转换为: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是师生的对话,是师生的互动,是师生的合作,是师生的理解。

课堂中的互动情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志。

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教师需要使用多种交流符号。

既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又要借助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感觉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要善于运用常见的体育教学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平等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问题的探究,让师生思维互动起来,集中感觉和视觉的注意力于讲课内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6-72.
[2]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69.
[3] 王杰.符号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99-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